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考研新聞學史論試題及答案

才智咖 人氣:2.41W

一、填充題(每格1分,共10分)

中國傳媒大學2005年考研新聞學史論試題及答案

1、中國古代的封建官方報紙一般統稱為( );北宋宋真宗鹹平二年(公元999年),宋王朝擬定的官報審稿制度,成為( )制度;由外國傳教士馬禮遜等人最早在馬六甲正式創刊的中文近代報刊是(《 》);1926年10月1日,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 )成立;1978年5月11日,改版後的《光明日報》發表了特約評論員文章:(《 》),從理論上否定了“兩個凡是”的觀點,拉開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序幕。

「參考答案」 邸報 “定本”審查 《察世俗每月統記傳》 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美國廉價報刊興起時期紐約市出現的三大著名“便士報”是:(《 》)(《 》)和(《 》):“美國之音”的英文簡稱為( );1450年前後,德國工匠( )發明了近代的金屬活字和印刷技術

「參考答案」 《太陽報》《先驅報》《論壇報》 VOA 古登堡

二、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

1、梁啟超

「參考答案」 中國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運動的領袖之一。廣東新會人。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在國人早期辦報活動中對中國近代新聞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戊戌變法期間,維新派報刊普遍以政論為核心,政論文章多以“時務”為內容,風格獨特,形式新穎,其中以梁啟超在《時務報》上所載文章為代表,名噪一時,稱為“時務文體”。“時務文體”對辛亥革命乃至“五四”前後的報刊文章有很大影響。 1896年8月9日上海出版了《時務報》,梁啟超任主編。該報以變法圖強為宗旨,設論說、諭拆、京外近事、中西報譯等欄目,梁啟超連續發表《變法通議》等重要文章,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倡言變法,抨擊頑固守舊勢力,因此頗受讀者歡迎。數月間行銷萬餘份,“為中國有報以來所未有”,對宣傳維新起了很大的作用。

2、反“客裡空”運動

「參考答案」 反“客裡空”運動是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新聞界為了反對新聞失實而發起的一場維護新聞真實性的運動。“客裡空”是蘇聯劇本《前線》中專門捕風捉影、編造假新聞的記者的名字,後來“客裡空”被借用為“假新聞”的代名詞。在解放區土改運動中,新聞宣傳存在右傾偏向,針對一些失實報道,黨中央及時加以糾正。1947年6月15日起,《晉綏日報》率先在報紙上展開自我批評,引發了維護新聞真實性的運動。此後,迅速擴充套件到整個解放區的新聞事業,掀起了我國新聞史上聲勢浩大的反“客裡空”運動。通過反“客裡空”運動,發揚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維護了新聞真實性原則;糾正了土改宣傳中的右的`傾向,提高了新聞工作者的政治素質,新聞業務得到了很大改進。

3、“爐邊談話

「參考答案」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堪稱公共關係的行家裡手,他親自“導演”和“主演”的一出出有分量的重頭戲,在政府公關史上留下了不少傑作。“爐邊談話”即是其中一例。 羅斯福總統入主白宮的第八天,他就藉助廣播這個當時最先進且最普及的傳媒工具,一改過去報告團主持人正襟危坐的“傳道”式的刻板風格,以圍坐在壁爐邊與家人、朋友聊天的形式,用平和輕鬆的語調及時把大政方針傳達給聽眾。他將“爐邊談話”看作是對美國公眾進行宣傳的極好形式,看成是潛移默化地實施輿論導向的極佳載體。此後,這一由總統主持的節目一直延續了12年,收聽率極高。

4、愛德華默羅

「參考答案」 美國CBS著名記者,美國廣播電視史上的傑出人物,他的廣播電視活動在美國乃至全世界廣播電視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跡;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廣播史上的第一次《新聞聯播》,二戰期間,作為戰地記者,他的“這裡是倫敦”的報道贏得極大聲譽;戰後,主辦《現在請聽》,極受歡迎。默羅轉向電視界後主持電視專欄節目《現在請看》,顯示了電視傳媒的強大力量。他的電視實踐創立了嚴肅電視干涉社會生活的良好傳統,擴大了電視新聞在公眾中的巨大影響力,並且主張對世界事務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真實地報道。

三、論述題(20分)

試評述《新青年》雜誌的辦刊活動與歷史貢獻。

「參考答案」

(一)《新青年》前期 《新青年》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發動了一場以反對舊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為主要內容的新文化運動。它的主要貢獻有以下三個方面:

(1)批判封建的舊道德,抨擊尊孔復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新道德新思想。《新青年》所刊載的陳獨秀、李大釗和魯迅等人的文章和讀者通訊欄關於“孔教”的辯難,匯成了“打倒孔家店”的強烈社會輿論。

(2)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當時封建統治者利用一切組織和報刊宣揚鬼神迷信,攻擊新文化運動,鞏固其反動統治。《新青年》提倡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待社會和人生,反對偶像崇拜,迷信盲從、主觀武斷和一切黑暗愚昧現象。

(3)發起文學革命,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學反對文言文。1917年初,《新青年》第2卷5號上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謅議》,拉開了文學革命的序幕。接著陳獨秀在第2卷6號上發表《文學革命論》,提出文學革命的三大主義,反對“文以載道”和“代聖賢立言”的為封建主義服務的舊文學。

總之,雖然《新青年》前期對民主與科學的宣傳,沒有超出舊民主主義思想的範圍,但是它喚醒了青年一代衝破封建思想的牢籠,為五四運動的爆發,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開闢了道路。

(二)《新青年》後期 五四運動前夕,李大釗把他輪值主編的《新青年》第6卷第5號編成《馬克思研究》專號,轉發長篇論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簡明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唯物史觀和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使《新青年》在國內外時局發展、新思潮迅速傳播的形勢下,日益傾向社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