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的探究

才智咖 人氣:3.16W

摘要:城市郊區即為城市與鄉村交集的地帶,是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相交的區域,擁有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對中心城市居民產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使之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為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時至今日,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已然成為了我國旅遊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在對城市郊區旅遊產業發展問題作出分析和論述的基礎上,就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對策進行了探究。

關於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的探究

關鍵詞: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問題及對策

縱觀我國旅遊產業發展整體,其增長趨勢明顯,並影響了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相比於其他旅遊經濟,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由於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其競爭優勢更加明顯,未來發展前景不可限量。但是,以現實中的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來看,其中還隱存諸多問題,與預期目標還存在不小差距[1]。有關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備受關注,併成為了學術界爭相熱議的焦點話題。

一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問題

隨著經濟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從專案內容、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特性等角度來講,城市郊區休閒旅遊較之傳統旅遊佔據著地利人和的優勢,在旅遊經濟中的地位不容忽視。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2]。

(一)整體規劃意識薄弱

由於城市郊區地理位置獨特,其利用同時受城市和鄉村的雙重影響,較之一般性質的土地活動空間更大。因此,城市郊區日漸成為土地利用者爭相競奪的戰略要地,亦是土地資源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部分休閒旅遊開發單位出於種種原因考慮,徵地盲目性較大,之後造成土地利用向更高利益機構轉移,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以我國現行的土地管理機制來看,其中還存在不少弊端,其中極為突出的問題是整體規劃意識薄弱,不利於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的協調發展。此外,休閒旅遊作為一項體系化產業工程,涉及到工商、稅務、農業等多個部門,而旅遊部門的管理參與權限卻很小,導致城市郊區休閒旅遊不斷出現小、散、亂的局面,影響了整體產業佈局。在現實生活中,各利益競爭團體的整體規劃意識不強,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導向功能,專案開發趨於雷同,重複建設層出不窮。這不僅造成了土地資源浪費,還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市場惡性競爭。

(二)保護生態機制匱乏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生態保護得到了人們更高層級的重視,併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要點。然而,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程序中,城市化傾斜現象嚴重,破壞了原有生態環境,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部分地區過度關注短期經濟利益,大肆修建城市景觀建築,對城郊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挑戰。從長遠的規劃來看,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應實現景觀複合多樣化,有機地將自然與人工融為一體。城郊特殊的地理位置,為休閒旅遊發展提供了利好條件,其作為城市的“綠色心肺”,本身具備完善的生態環境,是城市居民親近自然的最佳地方。但是,在城市郊區管理上有關部門卻相互推諉,行業間的分立現象嚴重,垃圾亂丟、亂排等現象更是隨處可見,嚴重破壞了該地區的生態環境[3]。客觀角度分析,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對於城市郊區生態環境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為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同時也可加重生態環境汙染破壞,其決定性因素在於管理。

(三)相關支撐條件不足

網路環境下,人們獲取旅遊資訊的途徑越發多元和多變,包括網站、電視、報紙以及雜誌等。然而,許多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組織機構卻未能發揮資訊化時代優勢,對相關專案的宣傳力度不足,單純地依靠口碑效應吸引客源,難以滿足自身快速發展需求。固然,建立良好的口碑是城市郊區休閒旅遊持續發展的根本,但同時也需媒體宣傳的助力作用,否則發展只能侷限在一定層次上。反之,有些城市郊區休閒旅遊地過度重視媒體宣傳,並將絕大部分精力和資源投注於此,相關配套設施建設不盡人意,影響了遊客的二次消費。相較於人口密集的城市,城市郊區的交通、通訊、住宿、飯店等條件明顯落後,給人們的休閒旅遊造成諸多不便,加重了其望而卻步的心理。另外,知識經濟時代,任何行業產業的發展始終離不開人力資源支撐。不少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經營者及服務者的專業素養薄弱,創新意識不強,久而久之影響了其經營效益,不利於其長期發展。時至今日,夯實保障基礎,已然成為了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二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對策

市場經濟環境下,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寄託心靈歸宿的休閒旅遊需求旺盛。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亦是滿足人們精神文化追求的有效途徑。作者基於上述分析,提出了以下幾種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鑑[4]。

(一)統籌發展規劃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深化,政府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引導調控職能。在城市建設快速擴張的程序中,城市郊區地段升值明顯,不可豁免地會加重利益、權屬及管理矛盾,亟需政府的主導參與。具體而言,政府有關部門應準確定位自身功能價值,巨集觀把控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開發及發展,合理分配土地資源利用,強調衣、食、住、行等各個環節的有機整合。對此,政府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需求,制定科學的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量化各相關單位或機構職責,並出臺一系列引導性、支援性政策,鼓勵發展生態事業,促進全面參與。同時,政府還需牽頭相關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助力城市郊區休閒旅遊形象建設,凸顯各地城市文化特色,吸引客源。此外,政府還需建立完善的統籌規劃機制,理性分析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相關影響要素,整合有效資源併合理分配,避免市場惡性競爭現象,建立完善的產業鏈條,最大限度地發揮聚合力。

(二)注重生態建設

根據異質共生理論,自然界中能與其他生物共存並與環境協同進化的生物最具生命力。這一理論在城市郊區中的反映就是,要求生態景觀相容幷蓄,有機地將人工與自然景觀整合在一起,打造良好生態體系,為休閒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的初衷及歸宿,不是退還經濟到原始農業時代,更不是大肆興建高樓大廈,而是異質基礎上的求同。在此過程中,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合理分配職責,加強彼此間的聯絡,注重城市郊區生態建設管理,提高人們的生態意識,從根本上消除亂丟、亂排等現象。同時,制定諸多有效支援政策,改善城市郊區基礎設施環境,為遊客提供更多便利服務。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合理規劃城市郊區佈局空間,側重於森林、果樹等綠色園藝產業發展,增加休閒旅遊特色資源,豐富其文化內涵。而休閒旅遊經濟主體,也需樹立良好的生態觀念,積極創新和開發生態旅遊專案,使人們在體驗自然界風光之餘,對生態環境建設產生更加強烈的願望。

(三)完善保障機制

資訊化時代背景下,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對此,有關機構或公司應強化自身質量意識,樹立創新觀念,豐富休閒旅遊專案,體現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打造服務精品,建立良好口碑,鞏固遊客資源的同時,吸引更多遊客。同時,城市郊區休閒旅遊公司還應善於利用新媒體的宣傳功能,在制定完善的發展規劃基礎上,合理分配資金、資源,加大對自身旅遊服務專案的宣傳力度,通過網路、電視、雜誌等途徑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此過程中,其還需加強專業化服務隊伍建設,提高整體服務水平。一方面,休閒旅遊公司應加強內部人員培訓工作,及時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豐富其精神內涵,以講座等形式,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旅遊公司要加強與高校合作,充分發揮其人才培養陣地作用,協同完成相關教育事業,獲取豐富人力資源的同時,推動高校教育事業發展,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勢在必行。在多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未來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可能會面臨更多挑戰,但同時機遇也更多。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地區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現狀不一,本文作出的相關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處。因此,作者希望業界更多學者關注城市郊區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結合當前現狀,理性剖析其中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更多促進發展建議,進而推動我國整個旅遊經濟的發展,為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態再添一抹春色,實現和諧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範春.大城市郊區旅遊發展探析——以重慶市為例[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54-59.

[2]馮建國,杜姍姍,陳奕捷.大城市郊區休閒農業園發展型別探討——以北京郊區休閒農業園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2,01:23-30.

[3]蔡磊,張莉.我國城郊健康休閒旅遊產業的發展對策研究——以濟南市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36:22488-22489.

[4]虞虎.大都市傳統工業區休閒旅遊轉型對城市功能演化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6,11:21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