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論文答辯的存在意義與合理性空間

才智咖 人氣:2.45W

畢業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鑑定的比較正規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關於本科論文答辯的存在意義與合理性空間,供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科論文答辯的存在意義與合理性空間

從流程設定的視角來看, 無論是本科畢業論文,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寫作與答辯構成四大基本環節, 每個環節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缺一不可。 論文選題是一個研究物件的選擇過程,“研究什麼”是其基本問題域;開題則關注於“怎麼研究”,要對選題的意義、價值作一全面思考,擬定寫作的基本思路和邏輯架構;寫作則是研究的全面開展,是對研究問題的檢驗、論證過程;而答辯實際上是一個研究的評價與再論證的過程,既是論文最終的也是最為重要的質量控制與評價環節,也是後續研究的起點。缺少答辯環節的畢業論文流程設定不僅是不完整的,而且由於缺少最終的質量控制與把關體系, 將會對論文質量產生更為負面的影響。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非但不能取消,相反還要加強,加強的目的即在於優化答辯環節,設定更為合理的評價體系與操作程式。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答辯,至少承擔著如下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事實上決定著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環節“存”抑或“廢”的考量。

第一,質量控制性功能。

相對於碩博士學位論文,一般現狀來看,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與把關體系相對來說並不嚴格。 對於碩博士學位論文,從各大高校通行操作流程來看,其質量監控與把關體系至少有四大重要節點:一是開題階段,碩博士學位論文開題環節往往非常嚴格,一般都要組成專門的專家委員會,對選題的意義、價值、研究的可行性, 以及研究的內容與邏輯思路作一全面評估,並直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實質性研究和寫作階段。二是預答辯階段,大部分高校在碩博士學位論文正式答辯之前, 都會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首次預答辯,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正式答辯階段,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三是外審階段,近年來,基於對碩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的重視,各高校一般都採用了匿名形式的外審制,邀請校外專家就學位論文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答辯,抑或是需要修改後答辯,甚或不能答辯。四是最終的答辯環節,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答辯委員會, 對論文進行審查,決定論文能否通過,提出是否授予學位的建議。 人們往往注意到即使在碩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中,不通過現象也是極為罕見的,但實際上在前三個把關環節,不通過率還是較為普遍的,這三大環節實際上是保證最終高通過率的重要原因。而對於本科畢業論文,客觀地說,前三大把關環節或不存在,或功能發揮十分有限。 在絕大多數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往往採用的是學生與指導教師 “一對一”的模式,把關式質量控制並不嚴格。 甚至由於對本科畢業論文重視程度不高,不少選題完全由學生獨立設計的,質量很難盡如人意。對於本科畢業論文,預答辯和外審一般並不存在。 所以,如果說最終的答辯環節再取消,顯然整個論文階段將缺少制度化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無論對學生,還是指導教師,都缺少質量改進與監控的激勵與威懾機制。 因此,委員會形式的答辯,是激勵學生與指導教師論文寫作與論文指導的積極性,端正寫作與指導態度的重要機制。

第二,綜合評價性功能。

與只對論文質量作一評價的評審制相比,答辯制的優點即在於通過答與辯的`過程,能夠更為全面地瞭解作者論文寫作的態度與過程,全面地評價作者的選題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總結能力以及言語表達能力等,從而不僅僅是對畢業論文作出成績評定,也是對作者科學研究的態度、能力的全面評價,乃至對作者四年大學學習生活的全面評價。 同時,與評審制單個教師獨立作出評價結論相比, 答辯制由於採用委員會制,其評價結果是綜合意見的共識表達,同時通過答與辯實際上也聽取了學生個人的意見,因此其結論客觀性更強,更為公正、合理。

第三,學位儀式性功能。

答辯制不僅具有質量控制與綜合性評價功能,實際上還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儀式化功能。通過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的規範化論文答辯形式,通過論文作者與答辯委員會的答與辯, 既能讓學生全面總結大學之所學,體識專業與大學之精神, 感悟科學研究之 “真”與“假”,培育對科學研究的敬畏感,又是對學生大學生涯的肯定性總結,增強學生對自身所承擔的社會使命的認知。

因此,近年來流行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取消論”, 與其說其爭論的焦點在於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如說是對其形式化的批評與反思。 事實上,本科畢業論文答辯與單一的評審制相比,其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功能是不容否定的,問題並不在於這種形式是否具有合理性,而在於這種形式受制於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導致的具體運作過程一定程度的偏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