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從寫作到發表的六大步驟

才智咖 人氣:2.78W

很多人對SCI論文發表感到頭疼,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SCI論文發表的六大步驟的相關內容,供大家閱讀檢視

SCI論文從寫作到發表的六大步驟

 (1)寫作之前的準備

當實驗資料收集的差不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著手準備論文寫作了,此時不要再為一兩個做不出的資料而苦惱了,實際上當論文最後完成的時候你會覺得當七年級直做不出的那個資料可能根本就用不上。所以,當你的實驗資料收集到接近90%的時候就完全可以開始進行論文寫作的準備工作了。這主要包括查閱5-10篇左右的與你的實驗設計相近的論文(當然不可能完全相同),目的就是通過參考人家的寫作模式來初步設計自己的論文寫作大綱。比如說文章標題的擬定,實驗方法的寫作順序,實驗結果在論文中的出現順序,實驗結果的處理方法(何種統計方法,用圖還是表格),等等。這是很重要的一步,如果不參考其他文獻而上來就開寫的話,很可能到最後發現有好多寫的東西是沒用的,需要刪掉;而有另外一些重要的內容又沒有寫上,得不償失。

(2)開始寫作

當論文的總體大綱寫出來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寫作了,一般來講論文需要標題(title已經在前一步擬好了)、摘要(Abstract)、導言(introduction)、試驗方法和材料(materialsandmethods)、結果(results)、討論(discussion)、參考文獻(references)這幾部分組成。標題(title)早已定下來了,而摘要(Abstract)可以最後寫,這個不著急。試驗方法和材料部分的寫作主要是通過參考其他論文中的成型的描述語句,加入自己的實驗引數和指標,略加修改即可。但是注意不要原封不動的照抄其他文章。這個也能夠該說是論文寫作中最容易的了。實驗結果部分主要是對資料的客觀描述,切忌不要加入個人的主管判斷,因為你對資料的相關論述和引申應該寫到討論discussion部分中。而最難寫的部分就是introduction和discussion兩部分。此處要注意兩點,一是在introduction中不要過多的敘述你的實驗結果,這是大忌,此部分主要介紹一下你的實驗研究背景,以及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實驗的創新點和重要性在哪裡,這個一定要寫出來才能使編輯和審稿人繼續看下去。二是在discussion部分的討論一定要深入,不能重複的敘述實驗結果,也即是深入挖掘資料,具體操作上來講,還是通過引用文獻,和其他已發表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強調你的結果彌補了那些空白,在別人的基礎上又深入了哪些地方,這是決定文章能否出彩的重要地方。另外,你可以在最後提一下本實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以後繼續深入。

在內容寫作上,我們需要注意四點內容:

1、SCI論文標題要創新、簡潔。創新是因為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在於報道新的科技進展,缺乏創新因素就會失去發表的意義。但運用創新要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礎上,太過於“創”這個字可能會適得其反。

2、SCI論文摘要應清晰有條理。寫作好的SCI論文在進行實際的審稿過程時,審稿人可能會通篇瀏覽簡要內容。如果審稿人看到摘要表達不清晰,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會大打折扣。

3、SCI論文寫作的實驗操作要真實。在遇到實驗資料發現偏差時,絕對不能主觀臆斷,應該完全遵循實際的實驗結果。重複實驗或增加取樣數量是獲得最好資料的方法。即便預期的實驗結果和實際的實驗結果存在偏差,也應根據實際的實驗結果來撰寫SCI論文。有時候差異也可能使這篇文章具有爭論的焦點成為文章的亮點。

4、SCI論文參考文獻與引言規範。參考文獻規範可以使讀者瞭解文章的依據,也顯示出自己對科研工作的準確定位與對知識的尊重。推薦使用文獻管理軟體對參考文獻進行編輯可以避免各種細節錯誤。SCI引言應簡練明瞭介紹科研內容發展歷程在這研究方向中所佔的'重要位置。

(3)文章後期修改、潤色

當文章初稿出來後,首先是交給本實驗室的其他人(比如文章的第二作者或第三作者)看一遍,看人家是否能看懂你要講的內容,同時挑出錯字,用錯的語法等。這樣經過第二個人的修改之後再提交給老闆看。當最後與老闆經過幾次反覆修改之後,定下最終稿。一般來講,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遍左右,至少在我們實驗室是這樣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最好能在內容定下來之後,將稿件交給專門的修稿公司進行英文潤色和修改,可保證萬無一失。

(4)投稿

投稿前要確認你的稿件是否是最終版本,因為經過多次修改你經常會將文章的前幾次的修改稿和最終版本搞混。另外確認圖片是否清晰,coverletter中的主編名字是否拼對,老闆的聯絡地址是否寫對,等等。然後選擇一個網速快的時間進行稿件上傳。上傳後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pdf檔案讓你做最後的確認,此時一定要認真的檢查。確認無誤之後,點選確認。投稿完成。

(5)修稿,拒稿後的應對策略

一般投稿後的1-3周內是高度危險期,這段時間內,雜誌的編輯將決定你的稿件是否送外審。如果你的稿件狀態由witheditor變成了underreview了,那麼就說明已經送外審了。耐心等待1-2個月,就會回來審稿資訊。一般情況下。不是拒稿就是修稿,直接接受的很少。如果是拒稿了,你可以看看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審稿人因為不熟悉你所在的領域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那麼你可以寫信給編輯,說明理由,看看能不能爭取到另外一次審稿的機會,如果不能的話,只能另外選雜誌了。如果審稿意見是修稿的話,那麼無論是大修還是小修,都要嚴格按照要求進行修稿,要求補做的實驗一定要做,這樣基本接受的概率就很高了。

1、小修:表示論文需要進行一些細微的修改後就能被期刊接受,小修後接受的論文可能不需要再次經歷審稿,一般期刊編輯會自己檢查後做出裁決,不過,作者還是要記得“小修後發表”不保證一定會接受,還是要讓編輯對你的修改滿意才行。

2、大修:當編輯認為論文需要大幅度的修改就會做出這個決定,作者在返還修改稿的時候需要附上給審稿意見的逐點回復,修稿後的論文也可能再送外審,通常會交給第一輪的審稿人,但,當然,編輯也有權選擇不同的審稿人,第二輪的審稿,有些期刊稱作“再審稿”,結果如何是根據作者針對評審和編輯意見進行的修改還有回覆來決定,如果作者沒有完整回覆所有的意見,那就有可能再有修改,甚至有可能會拒稿。

(6)最後要做的事情

論文接收後要及時上網檢視狀態,大部分雜誌會給責任作者寫信,告訴你要做什麼,你按照要求照做就是了。另外,你還要把論文寫作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實驗方法進行備份,以備以後實驗中需要測定相同的指標時,可以隨時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