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範文

才智咖 人氣:5.15K

在正式撰寫論文之前,以論文提綱的形式把文章的結構反映出來,是提高文章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範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地理專業畢業論文提綱範文

篇一:論文提綱

論文題目:內蒙古拉布達林盆地構造特徵與變形演化序列分析

拉布達林盆地為內蒙-大興安嶺古生代碰撞造山帶之上的中生代斷陷盆地,主要發育下白堊統和第四系。拉布達林盆地的構造特徵複雜,主要發育NE向、NEE向和NW向構造,其中NE向構造主要為一系列NE向犁式正斷層及其與之相伴的同向正斷層組合,NEE向構造具有剪下正斷層的性質,NE向和NEE向斷層都是形成於塔木蘭溝組—伊列克得組沉積時期的控陷斷層,它們是形成於同一應力場具有不同力學性質的構造。NW向斷層形成較晚,切割了NE向和NEE向斷層,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徵。在大磨拐河組沉積時期經歷了較大規模的擠壓作用,不僅使部分早期NE向控陷正斷層發生正反轉作用,而且形成斷層轉折褶皺和斷層傳播褶皺。依據反射地震資料及相關地質資料,確定拉布達林盆地在早白堊世經歷了4期變形作用,即塔木蘭溝組—伊列克得組沉積時期的NW—SE向的伸展作用、大磨拐河組沉積時期的'NW—SE向擠壓作用、伊敏組沉積時期的近EW向伸展作用、伊敏組沉積之後上白堊統沉積前的近EW向擠壓作用。

內容提要5-7

緒論7-12

1 科研目的及意義7

2 研究內容7

3 國內外研究現狀7-10

4 研究思路、方法及技術路線10

5 研究成果及認識10-12

第1章 區域地質概況12-19

1.1 區域地層13-16

1.2 區域構造特徵及演化16-19

第2章 拉布達林盆地構造特徵19-25

2.1 拉布達林盆地基本構造樣式19-21

2.2 拉布達林盆地主要地震反射介面特徵21-22

2.3 拉布達林盆地的構造特徵22-25

第3章 拉布達林盆地的變形序列25-30

3.1 拉布達林盆地的構造發育史分析25-28

3.2 拉布達林盆地的變形序列28-30

第4章 拉布達林盆地與海拉爾盆地關係的探討30-34

4.1 早白堊世海拉爾盆地地層、構造特徵簡況30-32

4.2 拉布達林盆地與海拉爾盆地關係的探討32-34

結論34-35

參考文獻35-39

中文摘要39-41

英文摘要41-43

致謝43

 

篇二:論文提綱

論文題目:內蒙古林西—東烏旗地區晚古生代岩漿作用研究

本文以板塊構造和大陸動力學理論為指導,對內蒙古林西-東烏旗地區晚古生代岩漿岩進行了詳細的岩石學、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採用精確的鋯石U-Pb同位素定年,建立了研究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漿岩的年代學格架,並將其劃分為5個活動階段。通過火成岩構造組合、時空分佈、岩漿源區性質的研究和對區域地層古生物資料的綜合分析,探討研究區晚古生代以來的大地構造演化。取得了如下認識:古亞洲洋板片在晚石炭世末向北俯衝形成了蘇左旗-西烏旗大陸邊緣弧;早二疊世早期俯衝板片後彎形成賀根山弧後SSZ型蛇綠岩,同時俯衝帶向南遷移到西拉木倫河一帶;早二疊世中-晚期由於古亞洲洋的持續俯衝,在南部林西-西拉木倫河地區形成與俯衝有關的島弧拉斑玄武岩和鈣鹼性岩石組合,而北部錫林浩特-西烏旗地區形成與板片斷離有關的雙峰式岩石組合;晚二疊世到早三疊世“佳-蒙地塊”與華北板塊發生碰撞拼合;中-晚三疊世向華北板塊俯衝的古亞洲洋板片發生斷離,形成區域上後造山A_2型花崗岩和火山岩,標誌著古亞洲洋構造域演化歷史的結束。在此基礎上初步討論了我國東北地區晚古生代構造演化與顯生宙大陸地殼增生、油氣和礦產資源遠景等重大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內容提要4-8

第1章 緒論8-13

1.1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8-9

1.2 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9-11

1.3 研究思路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11-13

第2章 區域地質研究概況13-29

2.1 區域地層研究概況13-21

2.1.1 林西-西烏旗地區13-18

2.1.2 西烏旗-東烏旗地區18-21

2.2 蛇綠岩研究概況21-24

2.2.1 索倫山蛇綠岩帶21-22

2.2.2 賀根山蛇綠岩帶22-23

2.2.3 溫都爾廟蛇綠岩帶23

2.2.4 柯單山蛇綠岩帶23-24

2.3 區域岩漿岩研究概況24-26

2.3.1 火山岩24-26

2.3.2 花崗岩26

2.4 區域構造研究概況26-29

第3章 晚古生代岩漿岩岩石學特徵29-40

3.1 早石炭世末-晚石炭世初岩漿活動29-33

3.1.1 火山岩29-32

3.1.2 花崗岩32-33

3.2 早二疊世早期岩漿活動33-35

3.2.1 火山岩33-34

3.2.2 花崗岩34-35

3.3 早二疊世中-晚期岩漿活動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