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及技巧

才智咖 人氣:2.05W

對大學畢業生來說,論文的寫作相當重要,寫好論文會給大學生活一個完美的句號。本站WW小編為您收集整理了關於論文的寫作指導,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7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及技巧

2017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及技巧

學術論文是專業工作者發表在學術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的論文。和其他的文章有較大的區別。根據我在中原職業技術學院做《學術論壇》主編工作的實踐和體會,談一談學術論文的寫作。

一、學術論文的特點

知識的專業性。學術論文都是從一個專業領域的學術需要出發,撰寫的專業知識性較強的文獻。它要求作者和讀者都應具有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

專業的創新性。學術論文是為交流學術上的新理論、新成就、新設想、新方法而寫的。創新性是學術論文價值的根本所在,是衡量學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可以說,“創新”是學術論文的生命。

內容的科學性。學術論文所表述的內容必須真實、客觀,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絕不允許有絲毫的胡編亂造或弄虛作假。

結構的規範性。國家文獻工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頒佈了國家標準GB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的編寫格式》,寫作者必須遵守。

語言的雙重性。學術論文既使用書面語符號系統,又使用輔助書面語符號系統。對書面語言的要求是準確、嚴密、精煉、平實。輔助書面語符號系統,如圖、表、照片、符號、公式等。使用輔助書面語,是因為學術論文的內容不僅要求定性準確,還要求定量準確,能夠真實、具體、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變化和結果。

二、學術論文的型別

根據研究物件和研究方法的不同,一般將學術論文分為三種類型:

理論型論文。這是以理論闡發為主的論文。其研究物件是廣泛的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以及這些現象之間的聯絡。研究方法主要採用推理、理論證明、綜合考察等。這類論文,有的提出某一概念或定義,有的論述某類事物的意義和影響,有的對原有理論做出補充和發展,有的推匯出某個公式,等等。寫作時務必注意理論推導的嚴密性。

實驗型論文。這是對科學實驗的觀察記錄和對其分析討論的論文。目的在於通過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討論,探討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寫作時,要求把實驗結果與理論分析結合起來,從而得出正確的有科學價值的結論。

描述型論文。這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進行客觀描述和說明的論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描述和比較。寫作時要抓住研究物件內在的本質特徵進行描述和說明,從而確認研究物件的科學價值。

三、學術論文的格式

根據國家標準GB 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編寫格式》的規定,及目前國內外學術期刊的常規要求,基本格式是把整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部分”。包括題名、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地址、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第二部分是“主體部分”。包括前言、正文、結論、參考文獻。

“摘要”有加英文翻譯和不加英文翻譯兩種。若加英文翻譯,有兩種擺放形式:一種是擺放在“主體部分”後面。另一種是擺放在“前置部分”之後、“主體部分”之前。如用第二種擺放形式,還需要在“英文摘要”前面把“文章標題”和“作者單位名稱”也用英文翻譯出來。“作者姓名”和“地址”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出來。郵政編碼仍用阿拉伯數碼標示。

四、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

題目。要力求用最簡潔、最準確的語言概括文章的內容,或者揭示文章的論點。

作者姓名。寫在文章題目下面一行的中間位置。“作者單位、地址和郵政編碼”,寫在作者姓名下面一行中間的位置,用圓括號括起。

摘要(即內容提要)。能使讀者儘快瞭解全文的主要內容。摘要必須以高度概括且精確簡練的陳述來反映全文的內容。一般200—300字。

關鍵詞。是從文章中選取出來的最能代表文章中心內容或主題的詞、片語、術語。它是一種能表達文獻要素特徵且具有實際意義的檢索語言。一般選用3—8個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用分號隔開。

前言(又稱引言或序言)。內容包括:本課題研究的淵源;國內外研究概況及最新進展情況;本課題研究的方法、目的、意義和價值;研究工作的大致過程及成果達到的預期效果等。

正文。是文章的主體和核心部分。學術論文的“創新性”主要在正文裡體現。正文的水平決定著整個學術論文的水平。其寫作要求,由於學術研究所涉及的學科不同,其選題、研究方法、結果和表述方式有很大差別。所以很難做出統一的具體規定。一般說:

實驗型學術論文,正文的內容應包括實驗、結果和討論三個部分。

實驗部分,要注意四點:(1)要用簡明的語言敘述研究工作的情況,包括主要儀器裝置的名稱、規格,材料的製備、加工和純化,或化學結構的鑑定方法等。(2)對實驗方法、實驗物件和實驗程式應稍加詳細地敘述。(3)要說明實驗是在什麼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4)寫實驗方法時要有詳有略。前人的經典方法,只需一筆帶過;若對前人的方法有改進,可加以說明;如屬自己的創新,則需要詳細地敘述。實驗程式和實驗資料可用圖表表示。一些關鍵的儀器裝置可用示意圖或照片表示。這樣,可以使人一目瞭然。

結果部分,主要寫對本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理論分析。這是論文的核心和關鍵內容。實驗結果應包括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測得的資料和影象、合成的新物質以及創造的新技術等。對實驗結果要做出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引出必要的結論,並證明其正確性。

討論部分,主要是對實驗方法和結果兩項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比較、論證。說明本課題研究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並將自己研究的結果與國內外對同類課題研究的結果進行比較,說明他們之間的異同,以體現論文的創新性。

理論型學術論文的正文結構,主要是根據研究課題的內容和學術本身的邏輯關係來確定的,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

描述型論文,是對某種事物或現象進行說明的文章。和說明文的寫法相近。正文內容,主要是抓住內在本質,通過描述和比較,說明和確認研究物件的科學價值。也沒有固定的結構格式。

結論。是全篇的總結。它不是實驗結果的簡單重複,而是更深一步的認識。也就是在研究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科學的結論,使研究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結論的內容包括:簡明地概括本文解決了什麼問題,發現了什麼規律,獲得了什麼結果;評價研究結果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敘述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的異同點;簡述研究工作還存在的缺欠和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寫的結論,必須措詞嚴謹,邏輯性強,完整明晰。

參考文獻。是向讀者介紹引用的相關資料。一是尊重別人的成果;二是說明自己寫作的依據、課題研究的淵源。引用的,必須是公開發表的文獻。引用方法,按正文所引文獻首次出現的次序,用阿拉伯數字為序數,並加方括號,標註在所引文字結尾處的右上角。然後按序數順序排列在文章末尾。

五、學術論文的寫作技巧

(一)怎樣選擇課題

選擇課題是寫作首先遇到的問題。選擇好一個課題是學術論文成功的一半。怎樣選擇課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明確選題原則。基本原則是選擇有價值的課題。所選擇的課題必須是現代化建設和國計民生所需要的,或者是在學術領域中需要研究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明確選題種類。通常把學術寫作的課題概括為探求未知的課題、充實已知的課題、糾正通說的課題、學術討論的課題、綜合闡述的課題、科學普及的課題等。選擇哪類課題,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

瞭解研究現狀。即在同類研究中,現有什麼成果,達到了什麼程度,哪些問題尚未解決。要選擇他人沒有研究過的或雖有研究但尚未取得充分成果的問題。選擇的課題要符合主客觀條件。主觀條件包括寫作者本人的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工作經驗、興趣愛好以及對課題理解的深度等。客觀條件包括實驗條件、協作條件、經費等。要選擇那些主客觀條件都比較充分的課題。

(二)怎樣獲得和選取資料

1、怎樣獲得資料。要寫好一篇學術論文,必須圍繞課題的需要,最大限度地獲得資料。充足的資料,不僅是寫好文章的基礎,而且能引出可靠的結論和創新性的觀點。常用的獲得資料的方法是:

從實驗中獲得直接資料。實驗型論文的資料,主要通過實驗獲取。

在觀察中獲得直接資料。根據研究的需要,有選擇地對社會或自然界所發生的現象進行系統地細緻地觀察。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下來,就是資料。觀察一定要全面。要把整體觀察和區域性觀察、定點觀察和變換角度觀察、個別觀察和比較觀察、靜態觀察和動態觀察結合起來。這樣,就不會把個性誤認為共性,把個別特有現象誤認為是一般規律。

在調查研究中獲得一手資料。根據寫作的需要,深入到實際中去考察所研究的物件(包括自然的和社會的)。根據得到的資料,分析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係,從中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從查閱文獻中得到間接資料。查閱與寫作有關的文獻資料,不僅可以瞭解同類課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而且可以瞭解他人從事該項研究的經驗和教訓。還能夠較快地獲得自己所選課題需要借鑑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資料。

2、怎樣選取資料。收集足夠的資料之後,就要根據寫作的需要,最小限度地選取資料。一要選取那些能充分表現主題、充分闡明觀點的資料。二要選取新穎的資料。用新思維、新觀點和新的方法論來充實研究的課題,使論文新穎奪目。三要確保資料的真實性。儘可能選取第一手資料。如果選取的是第二手資料,必須與原始資料核對,做到準確、無誤。

(三)怎樣構思

構思是寫作者在掌握了足夠資料的基礎上,孕育文章的思維活動。包括主題的確立、題目的確定、結構的安排、提綱的編寫等。也可以說是構想文章的藍圖。構思文章的過程也是疏通、理清思路的過程。一般說,有以下幾個環節:

思考一個最佳標題。方法:可以想出幾個,羅列下來,經過比較,確定一個。待文章寫完後再進行修改。

思考出明確的論點。把總論點(中心論點)和分論點都固定下來。這些論點如何擺佈也思考清楚。

思考文章的結構。結構是文章的內部組織與構造。思考結構就是要解決文章的“組織安排”。前面講過學術論文的寫作格式。“格式”和“結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格式”是一定的規格式樣;“結構”是各個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GB7713—87國家標準”雖對學術論文的格式進行了規範,但絕不是把結構也“統一”了。應該是:格式固定,結構各異。

思考所選取的資料。也是對選取的資料進行分類、集中、加工、提煉的過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發散性思考。就是圍繞一個論點,把能說明這個論點的資料都集中到一起。另一種是收束性思考。就是把圍繞每一個論點聚攏起來的一堆一堆的資料,再進行加工和提煉。既起到對資料精選的作用,又能使感性認識經過分析、判斷和推理,上升為理性認識。

思考寫作提綱。對上述幾個問題思考的過程,也是腹擬提綱的過程。把所思考的問題逐條記錄下來,反覆推敲、修改,搭起文章的基本框架,就是文章的結構,也就是寫作提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