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GMAT考試為啥越考越差

才智咖 人氣:2.1W

(一)統計樣本

分享GMAT考試為啥越考越差

什麼是牛人?什麼是gmat的牛人?

我們不妨以林丹為類比。林丹是當今世界羽毛球男子單打無可爭議的第一人。這個第一人的論據有:實現了各項比賽的大滿貫,較高的勝率,在與世界其它頂尖高手的直接對話中,取勝的概率大,等等。。。

林丹也有過杯具,如04年雅典奧運的第一輪出局,今年某比賽的被爆冷門第一輪出局。另外,現在的林丹水平絕對高於出道的時候,但是這些的情況一樣會發生:出道的時候他贏過的對手,現在可能會輸給對方。但是這些事實不影響他成為牛人,因為以上只是小概率事件,也不能推匯出他的水平沒有進步。

通過以上的類比,我們會比較容易理解,什麼人是GMAT的牛人?

定義應該是,在數量足夠大的多次考試中,其平均分保持在一定的高分數之上(如750)。且很少出現與均分差距較大的低分,大部分的分數集中在一個狹窄的區域。遺憾的是,除了個別吃飽撐或者以研究考試為樂為職業的人,很少有會在某次考試拿了高分之後,繼續多次參加考試,從而失去了獲取大量樣本精確判斷自己水平的機會。而公眾,往往會因為他的這一次高分,就把他定義為牛人。實際上,誰也不知道你讓他多考幾次,他會不會越考越低,而大眾往往會因為他這一次的高分,就膜拜其為成功案例,學習其所謂的經驗,此為一大謬誤也,此處按下不表。

按照以上的推理,我們可以得到下面的結論:大家往往以為,某次的考試的分數,代表你當時的水平,實際上,代表你水平的,應該是連續幾次的,樣本足夠大的考試的平均分數。樣本越大,分數所代表的水平越精確。GMAC自己也承認,每次考試對特定的.個體的測量中,誤差在正負46分左右。因此,一些越考越低的案例的解釋,可能是你第一次考的時候,觸到了水平對應的分數範圍的上限,而第二次考試的時候,雖然水平提高了,但是卻不幸觸到了對應分數範圍的下限。

(二)集合論

我在無數的文章中,已經承認過GMAT考試的深邃,這使得越考越低的現象在GMAT中出現的機率遠大於託福等純語言考試。考試本身深邃,帶來的結果就是一個考生,往往只能掌握考試這個大的集合裡面佔很少比例的一個子集。它是如此浩瀚,導致考生只能窺其一斑。於是就有這樣的可能,某次的高分,是因為考生遇到的題目,正好是其熟悉的子集裡面的的佔多數,而下一次考試,卻是自己熟悉的子集之外的題目佔了多數,因此儘管子集擴大了,覆蓋面卻反而下降了。這一點還可以從低分考生容易越考越低,且低的程度很大,而上過700的考生,很少一下子變成500多這一現象得到佐證。

(三)排毒進補論

該現象較多地出現在接受過某些錯誤的解題體系誤導的考生身上。頭次考試,雖然應用的是這些命中概率不高,反例甚多的解題方法,但總比考生自己瞎蒙要強,而且比較僵化生搬硬套,需要分析的過程不多,因為很容易被考生應用。待到考生明白過來,徹底摒棄這一方法,等於完成了排毒,但是摧毀了舊世界,卻還沒來得及建設新世界,帶著一片瓦礫的心靈去考試,考試方法尚未吃藥進補,當然有可能出現更低的分數。

((四)無知者無畏論

第一次考的時候對考試的凶悍程度完全沒有概念,懵懵懂懂就發揮出了真我風采。就像單純的大學情侶剛或者未畢業就結婚,雖然對家庭、情感不見得比30歲的人更成熟,但也完全有可能更幸福。知道得更多,不是更幸福的充分條件,甚至不是必要條件。

人生也是如此,很多際遇裡面,雖然投入了更大的精力,但是結果卻反而不如輕描淡寫之時。明明人成長了,卻不見得能比青澀的時候做得更好。這就是生命的奇妙之處,這就是那非線性前進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