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

才智咖 人氣:2.95W

同學們想讓自己在大學聯考作文中得高分,記得多積累作文素材!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

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一):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喜歡的20個經典動漫形象中只有1個來自中國。孩子們對白雪公主、醜小鴨等西方童話角色往往耳熟能詳,對孟姜女、田螺姑娘等中國民間故事人物卻知之甚少。可以說,中華民間故事在當代生活中已嚴重失落。

是因為中華民間故事不夠精彩嗎?顯然不是。中華民間故事數量眾多,既有神話、傳說,又有童話、生活故事,這些故事既承載著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又包含豐富的歷史資訊、生產和生活知識,也蘊涵著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人生信念和價值觀念。很少有人知道,中國早就誕生了西方經典童話的原型故事。比如,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人段成式記載的《葉限》中,就包括後母虐待、神力幫助、集會出彩、以鞋驗身、嫁與王公等情節,與《灰姑娘》的故事如出一轍。而清人黃之雋記載的《虎媼傳》,則是典型的“狼外婆”型別故事,它比《小紅帽》的情節更復雜,傳遞的文化資訊更豐富,卻鮮為人知。大量散見於古人筆記、野史中的民間故事,運用活潑形象的語言,展開豐富的想象,演繹著感人的故事,謳歌善良、誠信、智慧和勤勞,鞭撻凶殘、自私、虛偽和懶惰,不僅會是童年最難忘的回憶,更能滋養心靈、陶冶情操,在潛移默化中奠定最初的是非善惡觀。

故事精彩卻難逃失落,與今人的挖掘功夫欠缺有關。魯迅的《故事新編》是一部“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在“博考文獻”的基礎上,“取一點因由,隨意點染”。義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則對義大利民間故事進行了蒐集和整理,出版了《義大利童話》。所以,挖掘民間故事絕不是“小兒科”!當前許多民間文學專家,往往重研究而輕實踐,不願意在蒐集、編纂故事這樣不算科研成績的事情上花費精力。缺少了學者提供的“原材料”,出版商又多以利潤為終極訴求,於是五花八門、各種版本的《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霸佔了童書的櫃檯,我們自己的民間故事卻愈加罕見。此外,西方童話之所以在我國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在於綜合運用了多種媒體,順應了從口耳相傳到聽覺、視覺、觸覺、生活日用相互影響的時代變化。美國迪士尼公司在這方面用力頗多,他們對民間故事進行的.創新性開發,不僅有效輸出了自己的價值觀,也贏得了口碑,賺得了鉅額的利潤。相比之下,我國在綜合運用多媒體傳播、開發民間故事方面還缺乏好的做法。

為此,中華民間故事的發揚光大還需要社會各方面勠力同心、有所作為。比如,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全社會對民間故事的關注,加大對民間故事傳承、傳播的政策和資金支援。教育部門需在學科目錄和專業設定上提高民間文學的地位,並適當增加民間文學作品在中國小教學中的比重。民間文學專家應充分利用專業優勢,在數量龐大的中華民間文學作品中篩選出一些優秀作品,並進行符合時代精神的改編,形成一些作品集。文化企業則可以此為基礎進行再加工,出版圖書,繪成影象,錄製音訊,或改編成影視劇、動畫片、舞臺劇等形式,形成綜合優勢。

同時,還可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組織民間故事講述、表演大賽等,廣為宣傳。至於家長,在為孩子挑選故事的時候,也要對“我們自己的”有更加明確的傾向性。

民間故事的“失落”,是中華文化的重大損失,不僅會使我們坐失這一領域的話語權,也浪費了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寶貴資源。我們應該面向世界,協同努力,講好自己的故事。打撈“失落”的民間故事,已經刻不容緩,否則將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

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二):消除冷漠,法律不應缺位

上週末,廣東消防的官微突然密集發聲,言辭極為嚴厲地憤然迴應了一段在網上流傳甚廣的視訊。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原來,這段名為《火災拍攝者殘忍42秒》的視訊,拍攝於4月14日廣州市花都區的一場火災。當時火災中的罹難者趴在著火房間的窗臺上逃生不成、苦苦哀嚎,而視訊的拍攝者卻對此袖手旁觀,反而無動於衷地穩穩拍下了這殘忍的42秒,視訊中呼救的男子最終在大火中喪生。

聽聞這樣的訊息,無論是誰都無法不為之寒心,但類似的事件在近期卻不是孤例。前不久在全社會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的“如家酒店女生遇襲”事件中,人們就震驚於為何在酒店這樣封閉且管理嚴格的空間裡,居然會出現女生被陌生人拖拽而沒人阻攔的咄咄怪事。更有網友針對這種社會現象而專門組織社會實驗,以模擬街頭綁架兒童試探路人反應——結果竟然在9次測試中沒有一例出手相援。

近段時間如此集中爆發的幾起社會熱點事件,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何社會冷漠呈蔓延之勢,而且不少當事人還自覺理所當然。

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的形成自然有多重複雜因素,但國家和社會對於見義勇為在制度保障上的支援力度不夠也是重要原因。當前,各地出臺的見義勇為條例還難以做到免除人們的後顧之憂,幫了人卻要自己承擔損失,甚至幫了人反倒要被人訛詐,於是乎出手相助者“流血又流淚”越頻現報端,明哲保身者就越多。

冷漠蔓延對全社會都是一劑致命的毒藥。社會秩序的維繫,除了國家力量的介入,一個社會天然的自我管理和調整能力事實上是更為根本的。人們之間解困濟厄的守望相助,帶來的不僅僅是暖暖的溫情,而且也是維繫共同體的生活紐帶。反之,對於他人困境的漠不關心,總有一天也會應驗在自己身上,這種人們社會關係之間的.支離破碎,將慢慢腐蝕社會道德的基礎,進而引發大量我們始料不及的社會問題——正如花都火災中出現的情況一樣。

在今年的兩會上,不少人大代表都在呼籲要對見義勇為予以立法,其中有人認為囿於見義勇為方面的法律制度還不健全,我國社會的道德感和安全感會為此產生危機。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此類的呼籲顯然是極為必要的。當然,為見義勇為立法,也需要注意道德與法律的邊界。將道德層面的見義勇為規定為人們的法律義務固然在現實中沒有可操作性,但為見義勇為提供組織、人員、資金、榮譽等方面的充分保障,卻並不過分。

為見義勇為提供製度保障,最終是為引領社會風氣做出示範。我們常常講要“懲惡揚善”,其實“懲惡”與“揚善”往往也是一體兩面:如果一個社會的正氣不能弘揚,見義勇為的精神備受排擠,那麼各種不良風氣和違法犯罪行為就必然會乘虛而入,社會治理的成本也將急劇增加。消除社會冷漠,法律不應缺位。

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三):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  

我國是一個網路大國,正在由網路大國走向網路強國,截止去年底,我國網民已達到6.88億,我國網路的開放程度和活躍程度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網路的飛速發展不僅給網民帶來了“紅利”,也成了助推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對穩就業、促升級發揮了突出作用,並正在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網際網路在這方面可以大有作為”。我們要著力推動網際網路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發揮好“網際網路+”的作用,以資訊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促進資源配置優化,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推動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發揮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新的平臺,創造新的業績。

但是網路也不是“法外之地”。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部分人為牟取非法暴利,而罔顧道德法紀、背“道”而行。如近期遭曝光或關閉的一些網站,由於他們財迷心竅、疏於管理,或不善不會管理,致使部分網站或網路欺詐,或淫穢低俗,或擾亂秩序,或為了迎合點選量,故意製造虛假新聞,散佈謠言,製造恐慌,等等。對於這樣的不法商人,故意擾亂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要人人共起而誅之。廣大網民應自覺行動起來,加強監督、加強舉報,發現一個,舉報一個,曝光一個,讓有關單位加以嚴懲,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窮追猛打,打得讓他們不敢、不願再破壞我們的“精神家園”為止。

我們不僅要捍衛好、愛護好的我們的“精神家園”,也要用好這個“精神家園”,時刻為我們自己“充電”、“補鈣”。通過網際網路瞭解民情、彙集民智這個“渠道”,而今已越來越多地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當中,特別是在資訊公開化、行政透明化、執政法治化的今天,網際網路資訊量大、即時性好、交流範圍廣等特點將越來越被大家所預設與運用,其價值和重要性不僅被廣大網民所認可,也被越來越多的黨委政府工作人員所感知。通過網路掌握大量新聞資訊,有利於“運籌於帷幄之內,決勝於千里之外”。通過網路瞭解網民的意見建議。使我們想辦法、辦事情更符合實際,更符合人民群眾的需要,更加迅速、準確地為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辦急事。作為普通網民也可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蒐集整理些相關資料,以便更有力地指導幫助自己的工作,借鑑他人的經驗做法,更好地補充自己知識與閱歷的“短板”。“網路民意”在問政、監督、反腐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也必將日益顯現,並將越來越發揮無法替代的作用。

共同守護好我們的“精神家園”,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格遵守“網路七條底線”。讓我們攜起手來,更理性、更客觀、更全面地反映問題、反映民生,更地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真正擔負起“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惟如此,才能讓我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開闊、越來越暢通、越來越具有力量。惟如此,才能讓我的“精神家園”越來越天朗氣清,越來越生態良好,越來越符合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惟如此,才能更加加強網路內容建設,更好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更好地培養向上向善的網路文化,讓我們的“精神家園”放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更加迷人的光彩。

大學聯考作文熱點素材(四):為快遞小哥期待“依法處理”擊節叫好

近日,一段“車主掌摑快遞小哥”的視訊刷屏了。並非因為熱鬧而被圍觀,而是一個頻頻動手打人、一個沒有任何反抗的對比反差,讓一場看似是非分明的糾紛變了味。被打的快遞小哥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自己很委屈,已經報案了。對於期待的結果,這位小哥回答了四個字:“依法處理”。目前,毆打快遞員的出租司機因尋釁滋事已被北京警方依法處以行政拘留十日的處罰。

蹭壞了他人愛車,雙方應負有何種責任,需要專業鑑定,最終由法律說了算,不是誰富有、誰氣勢大,就可以任性動手。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再有理,也不能不把法律放在眼裡,用粗暴的手段始終不能解決問題。

人都說,遇事要講理。這首先是在情感和常識意義上判定對錯,有些看似“理”氣十足的事,往往在當事人心中有一個結果,但既不能“得理不饒人”,像那位車主一樣揪住不放並施以暴力;也不能“理虧心虛,任人欺負”,像快遞小哥一樣如綿羊般被隨意打罵。實際上,所謂的“理”,也只不過是一個不成文守則,關鍵還是靠法律。

其實,施暴打人的背後,也凸顯出對規則的不尊重、對法治的不敬畏。如果沒有受到他人來自生命的威脅,為何要選擇先動手?如果有清晰可辨的責任,為何不等待警察依法處理?如果心中有對規則制度的基本遵循,為何還會輕易地當街撒氣?可見,表面上是在釋放心中的不滿,實際上是在踐踏社會普遍形成的對法律制度的守護。可以說,每個人都是法律保護下的個體,人人遵守才能人人受益,隨意破壞必將自食其果。在法律面前,沒有更公平正義的解決方式,更何況是一件小糾紛?

與施暴打人者對比,受委屈的快遞小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期待的處理結果是“依法處理”,值得我們擊節叫好。尊重法律,何嘗不是尊重每個人的權利,何嘗不是尊重每個人的人格。當強勢主體遇到弱勢群體、當有權有勢者遇到普通老百姓、當“土著老炮兒”遇到“外來漂流者”,身份的大小、職業的`貴賤、姿態的高低,不能成為評判的標準,也不能變成頤指氣使、欺軟怕硬的“凌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別讓你的情緒衝破法律框架,別讓我的權利受到無情踐踏。我們需更有敬畏之心,既抱有善意,又充分尊重法律,如此進步的終將是整個社會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