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

才智咖 人氣:1.91W

孔子在中國是個聞名遐邇、婦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聖人,讀書人稱他為孔夫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蒐集的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

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一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有本國人在外國淪為奴隸,若有人肯出錢把這些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有關證據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補助。這條法律頒佈之後,大大推動了魯國人的救贖行為,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孔子弟子中的子貢是一個很有錢的成功商人,他在當時諸侯國的國際貿易中,在別的諸侯國遇到很多魯國的奴隸,他自己掏錢將這些奴隸一一贖回,並且為了顯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國家要補償金,並且頗以此為榮。

但他的這種行為,遭到了孔子的嚴肅批評。

孔子的觀點是這樣的:國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國人,並且願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給實施這一行動的人給予報答和補償,這個報答和補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蔘與到這一行動中來。而子貢的行為一下子給這種行為設定了一個大多數人達不到的道德標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贖回了魯國的'奴隸,他將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如果他去向國家要求補償的時候,對應於子貢反而成了風格不夠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國家要求補償,他將承受除了贖回奴隸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實實在在的金錢上的損失。

而大多數人並不像子貢這樣富有,他們不願意承擔這種損失,甚至承擔不起這種損失。於是,這大多數人面對自己的國人成為奴隸的時候,所採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為。

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二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大約在公元前496年離開魯國到了衛國,在衛國他得知師襄是一位傑出的音樂家,便拜師襄為師學習彈奏古琴。

師襄是春秋時期一位古琴演奏家,其時為衛國的樂官。見孔子來跟他學琴,很是高興,他就教了孔子一首名為 《文王操》的曲子。過了些時日,師襄聽了孔子的彈奏就對他說:“你可以彈別的曲子了”(“夫子可以進矣,’),而孔子卻認為自己沒有掌握樂曲發展的邏輯性 (“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要求繼續彈奏《文王操》。又過了些時日師襄對孔子說:“你可以彈別的曲子了”,孔子仍然認為自己沒有掌握樂曲的意境 (“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還要更深刻地理解樂曲的意境……

就這樣,孔子反覆彈奏而一絲不苟,不斷加深理解,至到掌握了樂曲的內涵——是一首歌頌周文王的樂曲。而師襄也知道孔子的為人和嚴謹的治學精神,深知他學什麼都要習焉不察,學而不厭和執著的追求,故採用啟發式的循循善誘,使孔子發揮主動精神,能在實踐(彈奏)中發現自己的不足而不斷地進取。

一 “教”一 “學”可謂配合默契。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琴藝求精。

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三

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請,到楚國去訪問,途經陳、蔡兩國之間。而陳、蔡兩國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國重用,會對本國不利,所以,他們派兵將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圍困在陳、蔡之間。孔子一行,因此連著七天沒生火做飯。熬的野菜湯裡,也沒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無精打采,面有菜色。而此刻,孔子卻依然在室內,絃歌不止。

這時,弟子顏回在屋外擇野菜,見子路與子貢兩人在一起嘀咕道:

“先生兩次被魯國驅逐,在衛國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國講學,連背靠的大樹都被人砍倒。到周地拜訪,又受老子的數落。現在,又被人圍困在陳、蔡之間。追殺先生的無罪,欺凌先生的無有禁止。先生倒好,依然在這裡絃歌鼓琴,自得其樂。難道做君子的,就這樣的沒有羞恥心嗎?”

顏回聽到這裡,無言以對。只好進到屋裡,告訴孔子。孔子聽後,推琴長嘆道:“子路、子貢呀!難道你們真的是小人?召他們進來,我有話要跟他們說。”

子路、子貢進屋。子路抱怨地對孔子說:“老師,我們行到這種步田地,可以說是末路窮途了吧!”

孔子聽到這裡,厲聲喝道:“子路!這是什麼話?君子明於道謂之通,昧於道謂之窮。我們抱仁義之道,處在這少仁少義的亂世,遭受磨難,這是很正常的事,何窮之有?內省無愧於道,臨難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會知道松柏之真強茂。過去,齊桓公因在莒國受辱,反而樹立起王霸之志。晉文公在曹國受欺,因此產生稱霸之心。越王在會稽遭受奇恥大辱,卻使他更加堅定復國的志願。這次,我們遭遇這般磨難,難道不也會是件很幸運的事嗎?”

說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子路聞後,也隨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子貢見此,愧然自嘆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

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樂,失意也樂,所樂非關得失。有道德怡養於內,外境的得失,不過如寒暑風雨之替換,無足擾亂自心。

關於孔子的故事名稱四

傳說,孔子年少而好禮,有一年的秋天,烏雲滾滾,寒風嗖嗖,落葉從樹上紛紛飄下來,隨風翻飛。這時,年少的孔丘正聚精會神的在窗下讀書,由於天氣太冷,他又穿著單薄的衣服,不時地搓著手。坐在一旁的母親心痛地說:“孩子。歇一會兒吧!”

“好啊!”孔子答應著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當時行禮用的器具),不聲不響地出了屋門。

母親忙說:“孩子,外面風大,天又這麼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裡去玩了吧。”

孔丘一臉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親,我這是在祭祀神靈,行大禮呢!”

“你行大禮幹什麼呢?”母親問他。

“如果我現在不學好禮儀,長大就不知道怎麼做人了。”

母親聽了孔丘的話,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在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孔丘的舉止確實是不同凡響的。

TAGS:孔子 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