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才智咖 人氣:1.72W

雖然他們的身體有殘缺,但是他們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的讀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希望能幫助到您!

讀身殘志堅的名人故事

法國有一名記者叫博迪,年輕時上天賦予他的只是四肢癱瘓,唯一慶幸的是他的左眼還可以動,雖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動,但他還是決心要把自己在病前就構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會眨眼,所以就只有通過自己眨動左眼與助手溝通,逐個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後由助手抄錄出來,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順序把法語的常用字母讀出來,讓博迪來選擇,當她讀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時,博迪就眨一下眼來表示正確。由於博迪是靠記憶來判斷詞語的,有時不一定正確,他們需要查詞典,所以每天只能錄一兩頁,可以想象兩個人的工作是多麼的艱難!幾個月後,他們歷經艱辛終於完成了這部著作,為了寫這本書,博迪共眨了二十多萬次眼,這本不平凡的書共150頁,它的名子叫《潛水衣與蝴蝶》。

史鐵生二十歲殘疾了雙腿,而他卻用“筆”走了世界上最遠的路;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心創造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史蒂芬。霍金患了運動細胞瘤,不能動不能說,卻用思維走進了宇宙,去探索星系。黑洞。夸克……奧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卻寫出了最偉大的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激勵著中外青年投身到革命中去……

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健全的四肢,聰明頭腦的人不在少數,卻很少有人有如此成就,而世人缺少的正是他們這種永不服輸的精神與堅忍不拔的毅力,世人總是在明日復明日中忙忙碌碌,又總是在等待機會中錯失良機,總是在抱怨牢騷中荒費時光,在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中迷失自己……他們的成功,在於不苛求條件,不是在等待機會,而是在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

我們也有許多的理想和抱負,目標與追求,可不付注行動,就是無法實現的空想,一切將是枉然。燈下閱讀不如電視機前舒適,唐詩宋詞不如電子遊戲迷人,勞碌奔波不如麻將桌安逸,我們常常抱怨命運的不公,條件不如人意,我們卻忘記了因內起主導作用,外因只是輔助,沒有自身的努力,在好的環境條件也只能是擺設,面對困難我們常常放棄,所以我們會痛失良機,不是我們沒有機遇成功而是我們缺少成功必備的毅力,堅持不懈不放棄才會到達目的地。

也許經過努力我們達不到預期的目地,也許我們最後成不了作家、詩人、商人、老闆……,但只要我們經歷過就不後悔,困難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失敗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堅忍讓我們面對一切淡定自如,勝不驕敗不餒,而且這一路的風景是安逸時無法享受到的,這一路的快樂是吃喝玩樂所不能體味的。

一隻眼睛能出書,失聰的耳朵能奏樂,沒有腳卻能走世界上最遠的路……,這是何等的奇蹟,何等的不凡,而我們,健全的人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朋友,努力堅持吧,相信自己,我能行!

張海迪的故事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 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司馬遷受宮刑.獄中寫出<<史記>>,魯迅先生評價該書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韓信受垮下之辱,當兵又屢屢不受重用,當終成開國大將.

受挫折而頹廢的事例:

南後主李煜.亡國後不思東山再起.最後客死

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裡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儘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乾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鍊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臺。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能,八歲開始登臺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有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奏鳴曲《悲愴》、《月光》、《暴風雨》、《熱情》等等。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時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並沒有使他沉默和隱退,在一切進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復辟年代裡,依然堅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過言論和作品,為共和理想奮臂吶喊,寫下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