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體弱多病的契訶夫

才智咖 人氣:1.54W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十九世紀末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短篇小說藝術大師。他和法國的莫泊桑,美國的歐·亨利齊名為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名人故事:體弱多病的契訶夫

可惜的是,契訶夫的生命不僅短暫,而且體弱多病,他只活了44歲。對於這麼一個成就很高的藝術大師,人們在為他短暫的生命而惋惜的同時,又不免要問:契訶夫為何體弱多病?是什麼原因讓他英年早逝?是有人謀害,還是病死的?或者說是因為他專注於寫作,而忽略了自己的身體?

要解開這些疑問,我們首先要去看看契訶夫的人生經歷。契訶夫於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一個小市民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個雜貨鋪主。契訶夫的父親破產後,契訶夫便斷了生活來源,於是他只得靠打工來讀完中學。他幹過很多髒活累活,很有可能在此期間,他便染上了疾病,因為沒錢醫治,而積勞成疾。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遊歷,對那裡的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但是,他的身體竟然一天不如一天,他的朋友們都勸他歇息一下,別那麼辛苦地工作,但是他不肯罷休,繼續自己的調查與寫作。這裡雖然也提到了他患病的情況,但更多的是他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勞累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那時,據說他還曾暈倒過幾次,最嚴重的一次,甚至還休克了。

而在另一段介紹中,卻說他曾經是一名醫生,難道作為醫生的他不清楚自己的病情嗎?以至於一拖再拖,最終變成惡疾?那是1879年,契訶夫進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進入當地一家醫院從醫,當醫生的同時,他又開始了文學創作。在他的一些作品,甚至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病情的瞭解是透徹的,甚至還結合自己對醫學方面的知識,給自己進行過治療。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了很大的震動。這部中篇小說,控訴了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他覺得,只有用武力,才能獲得真正的和平。

《帶閣樓的房子》,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他的作品不僅給他帶來的很好的聲譽,還為他帶來的巨大的災難,因為政府下令將限制他的自由。1904年6月,契訶夫染上肺炎,前往德國的溫泉療養地黑森林的巴登維勒治療,後病情惡化,於7月15日逝世。關於契訶夫染病去世的事,在當時引起了巨大反響,有人曾提出異議,懷疑他是被人謀害的。

在關於契訶夫的總體評價中是這樣寫的: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契訶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正是他那顆熱愛和平的心,給他帶來了災難,因為他所處的社會是個不公的社會。他的作品曾一度被政府封殺,由此,他遭人謀殺的可能性應該是很大的。

1892年,在契訶夫出版的作品《在流放中》,人們又發現了新的疑點,因為那部作品就是根據契訶夫的真實經歷寫成的。也就是說,契訶夫曾遭遇流放。在流放中,他不幸染上了肺病,後來又沒有經歷及時的治療,所以病情惡化。也有人說,其實,他本來就體弱多病,而那時對他的流放,就是變相的謀殺。

一代藝術大師、小說巨匠,雖然給後人留下了不朽之作,但卻英年早逝,並且在生時身體還飽受疾病折磨,令人嘆息。同時,他留下的這些謎團,也引起了一代又一代學者的關注、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