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名人故事集錦

才智咖 人氣:3.25W

故事一

國外名人故事集錦

  愛因斯坦求職記

愛因斯坦大學畢業後半年多過去了,但工作毫無著落,他幾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

絕望之餘,他想到德國偉大的化學家“科學伯樂”奧斯特瓦爾德。於是他就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但沒有收到回信,幾天後,他又給奧斯特瓦爾德寄了一張明信片,在明信片上說上次寫信可能忘了寫回信地址,因此這次是特意告訴他地址的。可奧斯特瓦爾德仍然沒有回信。

愛因斯坦的父親深深同情兒子的處境,洞察到失望的情緒如何刺傷了兒子的自尊心。雖然他貧困交加,但出於深沉的父愛,他多麼想能夠幫兒子一把。於是他在愛因斯坦給奧斯特瓦爾德發出第二封信後的第十天,也提筆給奧斯特瓦爾德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教授:

請原諒我是這樣的一個父親,為了兒子的前途竟貿然給您寫信……

我兒子因為目前的失業極為不安,而且時間越長,他就越認為自己沒用;更嚴重的是由於我不富裕,他更認為自己是家庭的一個負擔。由於我兒子尊崇您是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我才敢於請求您讀一讀我兒子的論文,並請求您寫幾個字鼓勵他一下,以使他恢復對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如果您有可能替他謀得一個助教的職位,我將感恩不已。

我再次請求您原諒我的冒昧,而且希望您不要讓我兒子知道我給您寫了信。

但不知是奧斯特瓦爾德沒收到這封信,還是看了仍然不為所動,愛因斯坦沒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說什麼鼓勵和幫助了。

天無絕人之路。1901年4月,愛因斯坦的大學同學格羅斯曼給愛因斯坦寄來一封信,信中說,瑞士伯爾尼專利局準備設立一個專門審查各種新發明的技術職位,格羅斯曼說他父親樂於推薦愛因斯坦就任此職。

一年之後,愛因斯坦終於正式到專利局上班,他終於在23歲時擺脫了可怕的失業陰影。為此愛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這位同學的幫助。他多次說:“這是格羅斯曼為一個朋友所做的最偉大的一件事。”

故事二

  愛智慧的畢達哥拉斯

公元前570年左右,畢達哥拉斯出生在米里都附近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的小島),他最先概括“數學”和“哲學”兩門學問和推算出“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定理。

A

古希臘人熱愛運動,崇尚健壯的體魄,欣賞高超的競技能力。一次,菲羅斯僭主勒翁邀請畢達哥拉斯觀看競技比賽。盛大的競技場里人山人海,場面恢巨集。畢達哥拉斯與勒翁談天說地,氣氛和諧。勒翁很欽佩畢達哥拉斯的知識學問,看到競技場裡各種身份的人士和競技臺上身懷絕技的勇士,便轉身問畢達哥拉斯是什麼樣的人。

畢達哥拉斯說:我是哲學家(希臘語哲學的意思是愛智慧,哲學家就是愛智慧的人)。這也是人類第一次使用哲學這個詞。

勒翁問為什麼是愛智慧,而不是智慧?

畢達哥拉斯說,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愛智慧。就像今天來競技場的各種各樣的人,有的是來做買賣掙錢的,有的是無所事事閒逛的,而最好的人是沉思的觀眾。如同生活中,不少人為卑微的慾望追求名利,只有哲學家尋求真理。

從此,世界有了哲學家,追求真理也成為哲學家永不放棄的目標和信念。

B

孔子和畢達哥拉斯是同時代的人,也是兩種不同文化傳統的創立者和代表者(古代中國的儒家學和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雖然這兩位思想家所在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相差遙遠,但他們有關“和”的思想以及對音樂功能的認識卻表現出極大的相同點。

有一天,畢達哥拉斯路過一家鐵匠鋪,聽到鐵錘打擊鐵砧的聲音,辨聽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種和諧音。他猜想是由於鐵錘重量的不同導致了聲音的不同,於是通過稱量不同鐵錘的重量確認了這種關係。

隨後,他又在豎琴上做進一步試驗。根據不同長度弦的振動,發現了弦的長短與和諧音的關係。證明音樂中蘊藏著數的奧祕,豎琴之所以能發出悅耳的音調,是因為合乎一定數的關係。他甚至認為靈魂就是一種和諧。因此,“畢達哥拉斯是千古第一人表現聲音與數字比例相對應,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種看來好像是質的現象 ——聲音的和諧——量化,從而率先建立了日後成為西方音樂基礎的數學學說。”

C

畢達哥拉斯認為數是萬物的本源,萬物由數構成。

他對數充滿敬畏。相信是數創造了世界,通過對數的研究能瞭解宇宙的奧妙。而‘一’最為基本,既是一切數的開始,又是計量一切數的單位,與理性、靈魂、本體是同一個東西。

他發現任何具體事物都有一定數量的規定性。他第一個把秤和尺介紹給希臘人。

他把音樂中一定數的比例關係構成的和諧,運用到觀察天體運動中,各天體之間的'距離,大小也是按照數的比例排列組合,宇宙的結構像音樂般和諧,天體像人的靈魂一樣和諧有序。

D

一天,畢達哥拉斯應邀到朋友家做客。這位習慣觀察思考的人,突然,對主人家地面上一塊塊漂亮的正方形大理石感興趣。他沒有心思聽別人閒聊,沉思於腳下排列規則,大小如一的大理石彼此間產生的數的關係中。

他越想越興奮,完全被自己的思考迷住,索性蹲到地上,拿出筆尺。在4塊大理石拼成的大正方上,均以每塊大理石的對角線為邊,畫出一個新的正方形,他發現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正好等於2塊大理石的面積;他又以2塊大理石組成的矩形對角線為邊,畫成一個更大的正方形,而這個正方形正好等於5塊大理石的面積。於是,畢達哥拉斯根據自己的推算得出結果:直角三角形斜邊的平方等於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

著名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就這樣產生了。

為了慶賀自己的發現,畢達哥拉斯用了一頭公牛祭祀廟宇裡的神像。

E

畢達哥拉斯衣著樸素,吃簡單的食物,大多赤腳走路,說要過一種簡樸純潔的生活。在他的社團裡,有男有女,打破了當時禁止婦女出現在公共場所的戒律。而且一切財產歸公有,大家共同享受,地位一律平等。對自己和門徒有種種戒律,比如,不準吃心臟,不準吃豆子,不許在燈邊照鏡子等等。

他招收門徒也極為嚴格,要想做他的門徒,必須先隔著門簾聽他講課,5年後,他認為達到要求水平才與學生見面,弄得很神祕。

有一個人聽了他5年課,最後他還是拒絕與這人見面。心懷強烈的嫉恨,這人放火燒了畢達哥拉斯的房子,克羅內託城對他言行不滿的人乘機發起攻擊。他本來可以跑脫的,路上他遇到一塊豆地就停了下來,他寧願被抓住也不穿過豆地,違背自己的禁忌,寧願被殺也不玷汙自己學的說。這樣,他被追上來的人割斷喉管。

畢達哥拉斯死了,他的學派卻持續繁榮了800多年,直到公元3世紀融入新柏拉圖學派。

故事二

  艾森豪威爾的故事

放學後,孩子飛奔回家,突然跌倒在地上,一隻膝蓋擦破了皮。雖然只擦傷一點點,連褲子也沒磨破,但到了晚上這隻膝蓋疼痛起來。他想,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他都13歲了,而且是一個邊區孩子。邊區的人是不為這種小事情叫苦的。他不顧疼痛,雙膝跪下做起禱告來,然後爬上床去。他和5個弟兄睡在一個房間。

第二天早晨,他的腿部也開始疼痛,但他仍然默不作聲。農場的活使得全家忙忙碌碌。他總是在6點鐘就得起床,上學前幹些雜活,並且要幹好,不然就會被叫回來重做。在這個家裡,孩子得百依百順。父母總是公平的,但也很固執。

兩天過後,他的腿疼得厲害,已不能到牲口棚去幹雜活了。這是個禮拜天,他呆在家裡,父母、兄弟都乘車進城去了。他一直呆到弟兄們從主日學校回來。父母沒和他們一起回來,因為禮拜天是兩老清閒的日子。這天的飯是由孩子們做的,而父母就留在城裡做禮拜。待到兩老回來時,這孩子已上床睡覺了。他的腿腳已經紅腫,不得不把鞋割破取下來。

“他怎麼沒告訴我呢?”母親喊叫著,“快,叫醫生!”

母親用溼帕子把他的腿包上,又在他發燒的前額放上一張溼帕。儘管看到這紅腫的腿,她還是顯得鎮定自若。母親撫養了這麼幾個男孩,皮傷休病的見得多了。

康克林老醫生看了看孩子的腿,搖著頭說:“看來,沒法挽救了。”

這個病孩子從床上坐起來,問道:“那是什麼意思?”醫生溫和地解釋道:“那就是說,如果大腿繼續惡化,我們得把它鋸掉才行。”

“不!”孩子大聲喊,“決不!死也不!”

“越拖得久,越得鋸掉。”醫生說。

“什麼你也不能鋸掉!”孩子的嗓音象每個發育的男孩子一樣變了。母親轉過背,不讓孩子看見她的眼淚。孩子直盯住醫生,眼裡一點看不出幼稚的神態。

康克林醫生離開了房間,點頭示意母親出去。當他站在門外向兩老說明這樣下去的後果時,他們聽到孩子在叫他哥哥:

“埃德!埃德,到這裡來一下,好嗎?”

哥哥急忙趕進屋裡。只聽見這個病孩子痛苦地高聲說道:“如果我昏迷過去,埃德,請不要讓他們鋸掉我的腿。答應我,埃德--答應我!”一會兒後埃德出來了,徑直向廚房跑去。轉來時母親問他:“埃德,弟弟要什麼?”

“餐叉--咬著它免得喊出聲來!”然後埃德站在起居室門外,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很顯然他是在那裡站崗的。他直盯著康克林老醫生,說:“誰也別想進去鋸掉那隻腿!”

“但是,埃德--你會後悔的。”醫生急促地說。

“也許吧,醫生。不過我向他作了保證。”

這個家的孩子是從不在父母或家庭醫生面前說個“不”字的!可是現在,埃德擋在那兒,就站在起居室門前。

“看來我們只好等一等,看今晚情況如何。好嗎,醫生?”父親說。

兩天兩夜,埃德寸步不離守在門前,困了在地板上睡,餓了在門前吃。這病孩子高燒得越來越厲害,開始說胡話了--他真地已神志不清。但是哥哥毫不退讓,仍忠於職守,因為他向弟弟作了保證。

父母知道,如果鋸掉這病孩子的腿他是永遠不會寬恕的。每次醫生轉來,都被埃德那不可動搖的態度所拒絕。最後,康克林醫生不知如何是好,他惱怒了,大聲地叫道:“你們是在讓他去死!”然後走出了這個家。現在除了奇蹟外,什麼也救不了這孩子了!

在這個可怕的時刻,父母和埃德三人都跪在這孩子床邊,一個接一個地祈禱。他們都要出去幹活,然後再回來。第二天晚上,其餘4個弟兄弟也來參加祈禱。

第三天早晨,醫生又順便來看看,發現起了變化--紅腫消退了!他閉上雙眼,感謝上帝保佑。孩子入睡後家裡仍留一個人守護著、禱告著。

又是一個夜晚,這個病孩子睜開了眼睛,腿上的紅腫已大大消退。三個禮拜後,孩子雖然又瘦又弱,但眼睛炯炯有神--他可以雙腳站立了。

他--後來在二次大戰中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的德懷特·迪·艾森豪威爾--準備著去迎接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