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暑期老師培訓總結

才智咖 人氣:2.42W

教師是學校的主人,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是最重要、最直接的人文課程資源,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堅持教育創新,推進課程改革的根本保證。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專業化的核心就是專業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應該貫穿於整個職業生涯。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就是立足校本,向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專業發展;向校本研修要專業發展。因此暑期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校本培訓,是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素質,打造教師大氣的有效途徑。

國小暑期老師培訓總結

我校本次培訓的內容包括師德師風、現代教學思想,教育理念與教育科學研究、現代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幾方面。培訓的形式豐富多彩:集中聽講座、分組討論交流、個人撰寫心得體會等。通過培訓老師們無論在專業素養,還是在課程領悟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提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李建國校長的師德報告讓老師們明白: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誨人不倦,這都是師德。通過討論、交流,老師們形成了共識:做為一個人民教師,有強烈的責任心是最基本的,這種責任心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全體學生負責。教師教書育人應是面對全體學生。我們當教師一踏進校門的那一天起,便對每一位學生負起責任,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二、對學生未來負責。對於教育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同時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會給其他環節構成困難,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我們教師應該立足現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充當人梯,負起我們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為後代著想,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我們祖國千秋大業負責。

三、對學生所授的知識負責。教師所傳授的,對學生來說應該都是新知識,對知識的第一印象會給學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響。教師的教授內容必須準確科學。教書育人是一項職責重大的嚴肅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敷衍和馬虎。不允許含有不清和錯誤的概念出現。要保證學生掌握真正知識,作為教師不能用照本宣科,滿堂灌等方法來教學學生。這樣,就要求教師自身應當有淵博的知識,通達的學識,讓自己真正成為智者,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做一個具有生活情趣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做個智慧的教師、做一個大氣的教師、做快樂讀書的教師、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做個快樂的教師。”是副校長、特級教師李雪琴在《做現代教師》的報告中為老師們送上的精神大餐。

她希望老師們都“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要學會自己調整好心態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懂得教育規律,懂得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懂得按照孩子的生長髮育規律進行教育教學,思考用麼樣的.方式教學是學生能夠接受、願意接受的,進而產生主動學習願望的寬容、豁達的教師。

她更希望我們的老師既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更要有獨特的精神和思考能力!善於學習,敏於思考,勤於寫作,勇於實踐,造就自己大氣的教師形象。她認為“斯有一等的襟懷,方有一等的詩文。”同樣道理,有“一等”的魄力和功底,才能領略教學險峰的“無限風光”,才能“一覽眾山小”!

通過培訓學習,老師看清這樣一個事實,要在繁重的工作中尋找到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得走上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大家也逐漸形成這樣一個共識,所謂教師的科研能力,就是指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的能力;我們要逐漸建立這樣一種制度,那就是以校為本,鼓勵教師針對教學實踐中的問題開展“行動研究”,形成自己的“造血”機制,闖出自己教學的新路子,使教學過程成為我們專業成長的過程。

一個快樂幸福的人,一定會工作得很好;一個快樂幸福的人民老師,書也一定會教得很好。要做一個幸福著學生的幸福,快樂著學生的快樂的人。是我們暑期培訓最大的收穫,也是各位培訓老師送給我們最豐厚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新課程對教師的影響極大,作為一個新時期的國小教師要跟上教學改革的潮流,瞭解教育科學的新進展、新成果,充實從事教育工作所需求的知識、提高教學技能,這是新形勢下對教學和教師的必然要求。這是副校長申道全和幾位學科組長、學科骨幹教師們通過學科培訓,使老師們形成的新的認識。在學科培訓中,老師們進一步明確了,課程的順利實施,首先要轉變思想,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法,把握好課堂結構,。課程實施是關係到課程改革成敗的一個關鍵環節。無論是促進改革有效地推進,還是調控改革程序以縮小預期理想與實際效果的差距,或者為改革的成功創造最必要的條件,從思想上都應當十分重視課程的實施。課程實施必然以教學為基本途徑。也就是說只有教師把教學建立在已有的課程計劃的基礎上,把課程計劃作為自己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並尋求“能促使學生吸收課程內容的有效教學方法時,課程才可能得以實施,這些正是我們本次培訓解決的問題。

在學習中,老師們還認識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推動教學改革,進而真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激情、靈感、知識和經驗與課程融會貫通,並且要與學生進行靈活的課堂交往,把學生的學習情緒和生活經驗納入課堂,創生知識,教學才會富有吸引力。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改革的要求是要建立互動的師生關係,這不僅是因為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師生關係是最基本的關係,也是解決教學改革問題的突破口。高效的教學本質是良好師生交往互動。師生交往互動要求教師以真正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實現在課程生態環境下的與學生的“對話”,從而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的向學生“傳話”的單向資訊傳遞模式,讓課堂在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互動中創生出新的智慧來。

學科培訓,讓老師們進一步明白,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多種教學煤體的合理整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成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教師要儘快從“教書匠”轉變成“精師”、“能師”、“人師”,即不僅要傳授一定的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技能,啟迪學生的智慧;不僅要教書,而且還要育人,要著實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這是老師們在學科培訓討論中碰撞出新的認識火花。正向李雪琴副校長說的,教師“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的傳遞者,而且是一個道德的引導者、思想的啟迪者、心靈世界的開拓者以及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

通過學習,老師不斷地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通過學習,老師們不斷地更新觀念,順應時代的潮流;通過學習,我們重新創造自我。只有這樣,我們不至於在若干年後被學生排除在教師隊伍之外。

我們知道,課堂是教學的實踐基地。“如何有效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效率”是我們共同思索的問題。雖然在這幾年裡,認真學習了《新課程標準》、《學習主題的構建》、《走進新課程》、《教師教學究竟靠什麼》等等,但反思自己,究竟有多少理念體現在自己的教學中呢。回想自己的教學,有時也存在“教學目標虛化、教學內容泛化、教學過程形式化”的問題。更多表現在“為了情境化而設定情境、‘對話’變成‘問答’”。這一切說明,課堂教學技巧有待我們老師們不斷加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認真對照“有效教師”四種關鍵行為——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確保學生成功率。努力朝著“知識在對話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這個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