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教師培訓總結3篇

才智咖 人氣:8.27K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師培訓總結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薦】教師培訓總結3篇

教師培訓總結 篇1

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吉林省農村骨幹教師置換培訓專案”的第二個階段——影子培訓工程。根據四平市教育學院的安排,我們唄安排在四平市梨樹縣第二實驗國小參加為期四十天的影子培訓。此次在梨樹第二實驗國小參加培訓的科目分別為數學和科學體,同時學校也安排了我們的指導老師。此次培訓即將結束,我的收穫很大。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

一、領導關懷,高度重視。

根據國培計劃要求,學校領導高度重視來貴校參加影子跟崗培訓老師的生活起居。領導多次招開了關於影子培訓工作的會議,會議中多次提到“一定要關注來我校參加影子培訓老師的生活起居,設計到每個細節……”之後,管理教學的副校長,給我們參加影子培訓的老師和指導老師分配了明確的學習任務,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瞭解各自的學習任務後,對我們今後學習的方向有了明確的認識。根據活動安排,我們每週參加的活動就是觀摩常態課,寫體會,參加學校的各項教研活動,參加每週的“名師課堂”。

二、教學有序,準備在先。

進校第二天,我們幾個跟崗的同仁,就在校園內轉了一下,感覺非常乾淨,有序。老師們在辦公室裡相互交流著,沒見著老師們拉家長的現象。而是在辦公桌著認真仔細的備課,準備下一堂課。他們不是幾個小組討論,為自己的見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應該如何去教?就

是在電腦上查閱相關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整理。再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集體討論研出一套合理、有效的備課。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個集體的力量是無限的。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去完成一件事,達到取人之處,補已之短的優點。俗話說得好“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心齊,泰山移”“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劃漿開大船”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道出“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所在我在跟崗培訓期間,拜讀了《合作學習》一書,書中介紹了在高科技的現代社會,個人的力量顯得非常渺小,單靠個人能力來解決重大科研問題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更多的創新成果是靠“集體大腦”,而創新人才將以一種集體的方式體現出來。因此,時代要求人們在具備必要的自身能力之外還必須具備與他人合作的協作能力,而創造力的諸多品質中,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已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三、指導有利,繼續學習。

在跟崗培訓期間,向校長也說明了:“來我校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指導老師的教學方法。還要去領略其他學科及學校的各種精神……”這些話,我們當然記在心裡。與指導老師李老師接觸後,李老師很謙虛地說“我們相互學習、交流!”在聽了李老師講課之後,讓我收穫頗豐,他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駕馭能力,都是我在以後的工作中需要學習的,在他的指導下,我順利地完成了影子培訓階段提出的各項要求及任務。

的確,經過這近一個月的學習、交流,我從李老師身上學到了我從未有的教學經驗,也學到了學校其他科任老師之間的交流方式、教學方法、溝通方式、備課流程、名師課堂的模式。

每次培訓,我都會滿載而歸。因為每次培訓的內容不一樣,物件不一樣,環境不一樣。有太多的不一樣等著我繼續學習!相信經驗是慢慢積累的,我也會努力去學習各種方法,定會在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增添色彩。

教師培訓總結 篇2

一、概況:亟待提升軟實力。

災後,綿竹學校全面實現了高標準重建的理想,現有幼兒園35所,鎮鄉國小18所,直屬國小5所,普通單設國中7所,九年一貫制4所,普通高中2所,職業高中1所,特殊教育1所。校園、設施、裝置相當完美,堪稱全國一流。

迄今,有教師3707人。學歷國小專科以上85.6%;國中本科以上80.8%;高中本科98%,研究生7%。教師學歷補償教育已基本完成。

然而,綿竹教育要全面實現真正的一流,管理一流,教學一流,質量一流,還需要一個時期的努力,關鍵問題就是提升教師的軟實力——實現隊伍的專業化、高素質。

二、認識: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歷史任務和使命——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

隨著教師學歷補償教育的完成,不少教師進修學校面臨著衰敗和萎縮的境地。“總體來說,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對於學校教師的發展以及教學的改進所起到的支援作用不明顯,不能適應新時期開展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需要。”專家們呼籲——進修學校教師培訓職能不能丟?

——(XX年11月20日《中國教育報今日關注》)

顯然,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職能不能丟,而且,更應該加強,因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使命更加艱鉅,更需要我們開拓新的途徑。

培訓,就是通過培養和訓練,使受培訓者發生預期的變化,其目的在於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關注人的變化;而教研呢,主要是組織進行教材、教法研究和教學常規的指導,其目的在於求得實際問題的解決。

可見,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已是當代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的歷史任務和使命。

三、探索:構建現代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新文化。

XX年7月,我市開啟整合新機制,整合原進修校、教科所和電教館,成立綿竹市教師培訓中心,實行“統一領導,分部管理”。

XX年7月,電教館剝離,進一步優化資源,探索研訓一體新機制。

XX年7月,進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研訓一體”的深度融合。

在整合與優化資源的過程中,重中之重,在於教師教育新文化的構建。

1、重新定位:承擔教師教育培訓,教育教學研究的組織、管理、指導與服務功能的研訓一體的綜合教育機構。

2、重樹新理念:提升“三力”,追尋幸福。動力:追尋幸福的教學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能力:追尋自己的教學風格,提煉自己的教育藝術;學力:追尋自己的教育真理,構建“三新一德”的終生學習力。

3、開拓新思路:致力於教師專業成長,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傾斜薄弱,指向基礎教育,以校本研修為基礎,以專題培訓為主導,創新模式,注重實效,研訓一體,全面開展教師教育,提升專業素養。

4、提出新要求:站得高,重心低,視野寬,工作實。要追蹤、把握學科發展前沿,教育理論前沿,教學實踐前沿。

5、設定新機構:培訓部,中學部,小幼部,辦公室,教科室,心理教育指導中心。

6、探索新模式:探索工作新形態:研訓一體。實現工作新模式:“上下聯動,兩刊一網”——上聯行政、高校、科研、遠端等部門,組織遠端國家培訓與研究;下聯學校,把培訓研究下移學校,開展縣級專題培訓,圍繞問題,做專題,組織、指導、服務,開展(1)、通識性理論培訓;(2)、學科性專題培訓;(3)、送教性示範培訓;(4)、診斷性指導培訓。同時,指導個性校本研修:(1)、專業閱讀;(2)、業務;(3)、教師沙龍;(4)、網路部落格;辦好“兩刊一網”——《綿竹教育科研》、《培訓與研究》,構建綿竹教育網路培訓平臺,全面實現高校、科研、校本研訓共同體。

四:實踐:規範、豐富研訓一體培訓活動,全面提升軟實力。

首先,高度重視,健全機制,保障教師教育規範開展。

為了推進綿竹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綿竹市教育局提出了全面重建我市教師教育新體系,要求學校做到“教師教育常規工作要主動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堅持面向全體教師,按需施教,著眼提高,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研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中國小教師隊伍”。為此,綿竹市教育局根據四川省及德陽市教育局的有關檔案精神,針對我市教師教育實際情況,本著“規範管理,注重實效,切合實際”的原則,制定了《綿竹市教育局關於印發綿竹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學時登記管理辦法細則(試行)的通知》,對教師教育的組織機構、管理機構、登記要求、責任與考核等提出了明確要求。教育局專門組織舉辦了3期管理培訓班,對全市學校領導和登記員教師進行了教師教育的業務開展和管理培訓。同時,修訂和完善了《教師教育資料上報制度》、《教師送培制度》、《教師自學自練制度》、《參加學習制度》、《教師讀書制度》、《教師繼續教育獎懲制度》教育等一系列制度,為教師教育工作做到規範性、可操作性奠定了制度基礎。

其次,常抓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升教師職業理想。

“教師大計,師德為首,德能並舉”。抓好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我們教師培訓永恆的主題。長期以來,我市學

校認真貫徹《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要求》,全面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多種途徑和形式,廣泛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和宣傳,開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蹟的報告以及進行師德經驗交流等。我們把師德教育落實在培養教師事業榮譽感、崗位責任感、生活幸福感和對學生的愛心之中,100%的學校在開學初就開展了教師職業道德承諾、師德宣言等活動,突出感恩奮進教育,開展江蘇“5加2和白加黑援建精神”的宣講活動,號召教職員工向援建者學習,職業理想不斷得到滋養。

第三,教師教育常規工作紮實,校本研修各具特色。

1、定期組織召開全市教師教育工作會,以會代訓,佈置年度校本研修工作;採取點校相對集中、相互交流、研訓一體方式,組織落實學校年度教師教育檢查工作;認真收審全市各中國小年度教師教育工作總結,學年度學時稽核表,以及學年度教師教育(校本研修)工作計劃;落實骨幹教師隊伍的督導、考評工作。

2、組織高中課改學科培訓,綿竹中學、南軒中學共計108人通過外出德陽、成都學習、網路培訓等形式,取得高中課改上崗證書。

3、暑假期間,組織了1123名中國小教師參加不同學科的網路遠端培訓、光碟培訓,100%能完成規定學時。

4、組織教師開展閱讀活動和校園專業,鼓勵教師多讀書,讀好書,撰寫讀書筆記,以自學、集體學習、沙龍等形式開展系列活動,紫巖國小、天河國小、大西街國小、遵道學校等,率先探索學校文化建設,開展校本研修,探究博雅、和雅、博約、“遵道而行,博學萬科”校園文化體系,構建學校精神,豐富學校內涵,彰顯了學校個性文化特色的魅力。

第四,創新方法,特色研訓豐富多彩,綜合素養全面提高。

5.12之後,在全國各族人民的通力支援下,軟實力提升也受到重視和援助,我們主要開展了縣級集中培訓和上級送培,在江蘇對口援助和郭氏基金會、桂馨基金、光亞基金等社會力量的支援下,開展了豐富的專題特色培訓活動。

a、縣級集中培訓專案

1、全面完成中國小班主任培訓。從XX年3月啟動了綿竹市中國小班主任培訓班,目前,已經舉辦了8期,全市中國小共計959餘名班主任通過系統理論培訓,案例分析,現場觀摩,經過考核,獲得結業證書。

2、依託川師大,成都大學,四川教育學院,內江師院,全面開展嘉裡集團郭氏基金會援助專案培訓,開創了綿竹教師培訓上掛高校下入基層的先河。

綿竹市骨幹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培訓。XX年以來,通過專題培訓,跟崗研修,實踐鍛鍊,對中國小300名骨幹教

師進行了全面深度的培訓,經過參與體驗,無論教育觀念、課堂技能、以及教學智慧都得到了深刻的變化。

《觀課議課的策略與方法》培訓,300餘名骨幹級教師參加了培訓,中國小3628人蔘加了校級專題講座、小組研討培訓,以及45位美術教師培訓,10所國學教育試點學校210名教師的國學經典培訓,40名幼兒園長管理素質培訓,43名心理教師的專業培訓,60名教導主任培訓,50名培訓者培訓,125名校長素質提高培訓。

3、舉辦八期中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能力培訓,1124人通過集中培訓、網路培訓,取得合格證書。

4、組織全市語文、數學、英語29名國中教師參加了“興業光亞”資助培訓專案,採取集中學習、觀摩、研討20天,然後回校實踐實習,迎接回訪考察,教師紛紛獻課展示,全市所有國中語數外教師都分別參加了回訪系列活動,提升了綜合教學技能。

b、上級送培專案:上級安排和援助性的外出培訓研修活動達85項之多,參加培訓人數達到3953人次,佔我市專任教師的124%以上,無論是數量、規模等方面都創歷史新高,極大地開闊了教師視野,為綿竹教育軟實力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讓我們銘記這段珍貴的歷史,感恩所有的大愛深情,奮進前行,我們深信,明天,綿竹的教育將會更加美麗。

五、困惑

如何建立落實培訓經費的保障機制?

如何提升培訓者的綜合素養和如何實現培訓者的區域內流動機制?

如何探索、構建、實施有效的培訓課程?

教師培訓總結 篇3

今年8月28日,開學前夕,我剛剛進入陵園國小,就有幸聽取了重慶師範學院李教授關於教師心理健康的專題講座。李教授那深入淺出的講解,讓我記憶猶新。這次培訓讓我收益頗豐,感觸良多。

回顧半天的培訓過程,真是輕輕鬆鬆,笑聲掌聲不斷。李教授在引領我們充分認識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的過程中,結合我們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淺顯的事例,娓娓道來,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李教授的講座中,我深刻領悟了教師應該具有良好的角色認知和正確的自我意識:教師要能愉悅地接受自己的角色,積極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和滿足;要學會全面地、辯證地看待自己,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運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學會自我激勵。說句實在話,剛進陵園國小,我的心情是複雜的,感覺自身壓力好大好大。在為自己終於能走進陵小這所名校高興之際,更多的是忐忑不安的糾結。心裡想著在這個新環境中,不知從哪裡開始自己的工作。總擔心自己能否完成得好,一切將如何面對,在心裡為自己壘起了好高的坎!

即將開學了,我努力地調整自己,希望能輕鬆上陣,但每當想到陵小的老師是何等地出類拔萃,工作是那麼地出色,我就越來越感覺差距和壓力。怎麼辦呢?工作是不能逃避的,生活還將繼續呀。這時,我在心裡告誡自己:勇敢面對,不能自己打倒自己!雖然我現在不能與這兒優秀的老師們相比,但我可以一步一步學啊;我清楚地知道現在已經沒有一絲在下面教學時的優越感,但正好在差距中前進唄。正好學校組織“師徒結對”,這就給我們這些新老師很大的幫助,讓我們有路可尋了!這時我也想到了李教授講到的:有時候阻礙我們前進的,不是無知,而是已知。

我在心裡暗暗提醒自己:拿出自己的熱情,虛心學習,不要過分擔憂;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在工作中保持樂觀的心態,接受挑戰;相信自己,應該沒有越不過的坎!

現在,開學一週了,我跟隨我們年級組的老師們,積極進行新生的常規訓練,學生每天都有一點進步,增加了我工作的自信。我想:我會把壓力轉為動力,多用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自己,擁有健康的心理,迎接後面的挑戰!

TAGS:教師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