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之豢蛇》原文及譯文

才智咖 人氣:8.01K

引導語:《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帶來的《聊齋志異之豢蛇》原文及譯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聊齋志異之豢蛇》原文及譯文

原文:

泗水山中舊有禪院,四無村落,人跡罕到,有道士棲止其中。或言內多大蛇,故遊人絕跡。一少年入山羅鷹,入既深,夜無歸宿,遙見蘭若,趨投之。道士驚曰:“居士何來,幸不為兒輩所見!”即命坐,具饘粥。食未已,一巨蛇入。粗十餘圍,昂首向客,怒目電衏。客大懼。道士以掌擊其額,呵曰:去!”蛇乃俯首入東室。蜿蜒移時,其軀始盡,盤旋其中,一室盡滿。客大懼。道士曰:“此平時所豢養。有我在,不妨,所患客自遇之耳。”客甫坐,又一蛇入,較前略小,約可五六圍。見客遽止,睒眨吐舌如前狀。道士又叱之。亦入室去。室無臥處,半繞樑間,壁上土搖落有聲。客益懼,終夜不眠。早起欲歸,道士送之。出屋門見牆上階下,大如盎盞者,行臥不一。見生人,皆有吞噬狀。客依道士肘腋而行,使送出谷口,乃歸。

餘鄉有客中州者,寄居蛇佛寺。寺中僧人具晚餐,肉湯甚美,而段段皆圓,類雞項。疑問寺僧:“殺雞何乃得多項?”僧曰:“此蛇段耳。”客大驚,有出門而哇者。既寢,覺胸上蠕蠕,摸之,蛇也,頓起駭呼,僧起曰:“此常事,奚足怪!”因以火照壁間,大小滿牆,榻上下皆是也。次日,僧引入佛殿。佛座下有巨井,井中有蛇,粗如巨甕,探首井邊而不出。爇火下視,則蛇子蛇孫以數百萬計,族居其中。僧雲:“昔蛇出為害,佛坐其上以鎮之,其患始平”雲。

譯文:

山東泗水縣的山中,早先有座佛寺,四周沒有村莊,很少有人到這裡來,有一個道士便住在這座寺院裡。有人說寺裡有很多大蛇,所以遊人更遠遠地躲著這裡。­

有一個少年進山用網逮鷹,一直走到山的深處。天晚了,遠遠看到有座寺院,便前去投宿。道士驚訝地說:“居士從哪裡來?幸好沒被我那些孩子們看見。”讓他坐下,拿粥飯給他吃。還沒吃完,一條大蛇爬進來,足有十多抱粗,昂頭看著客人,憤怒的目光像閃電一樣一閃一閃的。少年大吃一驚,恐懼萬分。道士用手掌拍拍蛇的頭,呵斥說:“去!”大蛇就低下頭爬進東屋裡,彎彎曲曲爬了好一會兒,身子才全進去,盤伏在屋裡,一間東屋全塞滿了。少年人更加害怕,渾身打顫。道士說:“這蛇是我平時豢養的,有我在這裡,不要緊。怕的是你自己遇到它。”少年剛坐下,又一條蛇進來,比前一條略小一點,約有五六抱粗。看見客人立即停住了,怒目閃閃,吐著舌信子,像前一條一樣。道士又呵斥它,這條蛇也進了室內。東屋裡沒有它臥的地方了,它就一半身子繞在樑上,牆壁上的土被嘩嘩地搖落下來。少年更害怕,整夜睡不著,早早就起來想回去。道士送他,出了屋門,只見牆上、臺階下,到處都是蛇,大如盆粗、酒杯粗,爬著的、臥著的,種種不一。蛇看到生人,都露出要吞吃的.樣子。少年害怕,依偎著道士的胳膊跟他走,一直讓道士送出山口,少年才自己回去。­

我鄉里有些客居中州的人,寄宿在蛇佛寺中。寺裡的僧人準備了晚飯,肉湯很鮮美,而且肉段都是圓的,形狀像雞脖子。客人疑惑地問寺僧:“殺了多少雞,能有這麼多的脖子?”僧人說:“這是蛇肉段。”客人大驚,有的跑出門去嘔吐。客人們睡下後,覺得胸膛上有東西爬動,用手一摸,是蛇!頓時嚇得叫喊著爬起來。僧人起來說:“這是平平常常的事,有什麼可怕的!”說著用火把照照牆壁,只見大大小小的蛇滿牆都是,床上床下也是蛇。第二天,僧人領著客人們來到佛殿,見佛座下有一口大井,井裡的蛇有甕粗,把頭探出井邊,卻不出來;點上火把向井下看,裡面蛇子蛇孫數百萬條,都簇擁在井中。僧人說:“過去蛇從井裡出來禍害人,自從修了佛像坐在上面把它們鎮住以後,它們才不敢出來為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