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求職故事

才智咖 人氣:6.45K

有人把面試比作戰場,在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有些失敗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由於應聘者的一時疏忽,才“大意失荊州”的。然而在面試過程中空間什麼是失敗?下面的幾個小案例反映出的是真正的“敗筆”嗎?從事招聘的HR工作者可以再次“親臨現場”,悟到些新東西。

失敗的求職故事

故事一:只因為我接聽了一個電話

講述人:聞小姐

失敗經歷:準備面試時,因接聽電話而錯過招聘方交代的相關事項而被拒絕。

那家著名的日化公司來我們學校搞交流活動時,就把我吸引住了。於是我就線上提交了一份簡歷。在多數提交者被篩掉以後,我幸運地進入了第二關——面試。星期日早八點,我來到這家公司招聘處。在大廳裡,有十多人在等待面試。和他們簡單地聊了幾句後,我發現他們有的沒有貿易專業背景,有的來自地方高校,我不由得增添了幾分必勝的信心:名牌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參與過多家企業的社會實踐活動、容貌也還算出眾......正當自我陶醉時,手機響了,是男朋友打過來的,叮囑我面試時應注意的問題。而與此同時,一位先生來到大廳,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表格,然後講面試步驟。我想把電話關掉,可又不忍拂男友的好意,便走到大廳的一角繼續接聽。等我回來時,那位先生已經講完了。我只知道我們都被編了號,我是1號。這時,我做了一件至今都後悔的.事情:走過去問那位先生:“面試步驟是什麼呀,我沒聽清,麻煩你能再說一遍嗎?”那位先生看了我一眼,面無表情地說:“你剛才怎麼去接電話呢?”“我......因為那個電話很重要。再說,我也沒耽誤多長時間。”我小心翼翼地辯解(我再次犯錯)。“那好吧,你就最後一個面試吧。你問一下別人是什麼步驟。”說完,這位先生頭也不回地走了。

啟示:

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聽別人講話時,應該全神貫注,必要時進行目光交流。應聘者心不在焉,接聽手機,固然不是禮貌行為。而我們招聘人員如何把握好“尊重”的度?有時,是不是太過敏感?

故事二:只因為我剩了點兒飯菜

講述人:呂小姐

失敗經歷:吃自助餐時因剩飯菜被招聘方認為缺少計劃而遭淘汰。

我在大學裡學的文祕專業,從大一開始,就一直做學生幹部:文體委員、生活部長、文學社社長......幾乎每一類學生工作我都嘗試過。所以,當我去應聘一家公司的總經理祕書一職時,可以說有十拿九穩地把握。但是最終卻因為一次簡單的吃飯而讓我“噎著了”。

那天在公司面試時,我和另外兩位女生順利進入了複試。中午,公司主管邀我們一起在食堂吃自助餐。也許是飯菜豐盛,也許是我確實很餓,夾菜時,我盛了滿滿一盤。正當我細嚼慢回時,發現別人都已經吃完了。眾目睽睽之下,我哪好意思,我哪好意思再吃下去,便趕緊吃了幾口聽後放下筷子。當然,沒有像別人一樣,盤子那麼幹乾淨淨。

下午的複試時間很短,老總只問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後便讓我回去等通知。

一個星期後,當我撥通公司主管的電話時,主管告訴我:“那天吃自助餐時你就已經被淘汰了。你連自己的飯量都不瞭解,剩下了這麼多菜,如果以後讓你去招待客戶,我們能放心嗎。”

我的臉一下子燒了起來,儘管旁邊一個人也沒有......

啟示:

面試,是每個應聘者展示自己形象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招聘人員如何把那些綜合素質高的人區分、挑選出來?僅僅是因為對方吃飯時剩了點飯,而推斷她做任何事情都沒有計劃,似有不妥。

故事三:只因為我講課太投入

講述人:陸小姐

失敗經歷:試講時只重自我發揮忽視學生情緒而被校方拒絕。

我從小就喜歡外語,老師說我對語言有天生的敏感,所以我考大學時報的全是外語院校,畢業時,看到同寢室姐妹出出進進地找工作,我也開始“廣泛撒網,重點捕撈”。一天,我接到一家外語學校的電話,通知我本週六去面試。估計憑藉自己的專業水平,應聘這樣的一家培訓學校,應該沒有問題。

週六一大早,我簡單梳理一番後,便來到這家學校。我一口標準的“倫敦”音和一沓各種證書讓校長頻頻點頭。半小時的談話中,我已經認為這份薪水不低的教師職位非我莫屬了。

“丁零零......”第二節上課鈴響了,校長給我一本教材,把我帶到一間教室,讓我給學生隨便講一節課。“唏,小菜一碟。”我心想。站到講臺上,我頗為自信,稍作停頓,便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地講起課來。不料,正當我講得眉飛色舞的時候,坐在教室後面的校長卻示意我停下了。

回到辦公室,校長告訴我說:“我很欣賞你的專業水平,也知道你在大學裡是個優秀學生,你來我學校任教應該是綽綽有餘,可是你對我們學校並不瞭解。我們主要是培養學生地英語的興趣,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而你剛才的講課卻達不到這種效果,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有的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著了......你先回去吧,等我們討論後再給你通知。”

我知道,這個通知不會再給我了。

啟示: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在求職面試時,不僅要認清自己的實力,更要看清對方的好惡。招聘人員知道,招聘不是選拔最優秀的,而是選擇最合適的。如果我們的招聘人員事先告訴應聘者“什麼是合適”、“合適的標準是什麼”的話,我們的招聘是不是更高些呢?

故事四:只因為我話太多

講述人:仇先生

失敗經歷:面試時因太過興奮、說話過多被招聘方認為過於囉嗦而被淘汰。

伶牙俐齒,口吐蓮花,當一個人口才太好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境?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還是高朋滿座談笑風生?不,這些都不是,當時。我所能感受到的,只有深深的失落和遺憾。

自恃學了4年的新聞傳播學,又發表了大大小不下15萬字的各類文章,還是學校演講協會的最佳辯手,所以,當 家省級報業以學校招聘記者時,我躊躇滿志地報了名。

很快便進入了面試階段。“你為什麼要選擇我們?”招聘人員笑容滿面地向我提問。對方話音剛落,我便侃侃而談:“貴報業是我國新聞報刊界的一面旗幟,而且素以尖銳犀利、敢講真話而著稱,很多大學生都喜歡看,我在大學裡經常閱讀。”這一招“送高帽”果然奏效,我看見對方眼裡閃出一道亮光。“我父親是出版社的編輯。從小受家庭的影響,我一直很嚮往新聞傳播職業。”這一招走“親和力”路線效果也不錯,我瞥見對方眼裡掠過第二道亮光。如果我能到此打住該多好,見好就收嘛!可是我談興正濃,忘了“言多必失”的古訓,加上受對方眼光的誤導,又滔滔不絕地即興發揮下去:“我從小生長在長江岸邊,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後來上了國小......”

我一路侃下去,直到對方不耐煩地向我連連擺手:“你先坐下吧,我們知道你的想法了。”我這才發現由於過度興奮,自己不知何時已經離開了座位。

啟示:

面試需要好患者,但好患者並不是演講臺的的抒情詩,也不是公眾場合下的口若懸河、唾沫橫飛。也許從事招聘的HR工作者們明白:言不在多,點到為止,該閉嘴時就閉嘴,才算職場中的好口才。可是這種對一般職場老手來說都很難達到的要求,放在初出茅廬的應屆畢業生身上,合適嗎?

面試,無論對應聘方還是招聘方都是重要事件。原則上講,兩方的地位是對等的。然而,眼下的現實卻是招聘方大多佔據著強勢地位。這就對我們從事招聘的HR工作者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只有把招聘的重點想清楚,才有可能招聘到真正合適的人才。

TAGS: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