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記產業悄然興起速記員緊俏

才智咖 人氣:7.54K


  當你能夠在鍵盤上每分鐘敲出200個字以上時,恭喜你將擁有一個嶄新的就業機會。

不管你信不信,記錄正成為一項產業。徐信,北京奧思達計算機速記鑑定考評中心主任,他的工作就是為這項產業培訓勞動者。

速記產業悄然興起速記員緊俏

在一次會議上,記者偶遇徐信。其時,他正帶著兩名速記員為一次國內大型會議做記錄。在一臺黑色的速記機旁,兩名速記員的手指正以常人看來有點不可思議的速度在鍵盤上跳動。不過讓記者更感興趣的是,在和徐的聊天中,他無意透露,大會的組織者將為他們每天每人支付1200元——不錯的賺錢行當。

徐說,速記行業的發展取決於中文速記技術的突破。1994年5月,北京計算機交易會上,一種名為亞偉的國產速記機引起了專家的重視。此前,與英文速記相比,擊鍵速度一直困擾著中文速記。經過在普通計算機鍵盤上反覆實驗,每分鐘200字成了難以逾越的關口。但不幸的是,這正是普通人的說話速度。伶牙利齒者如宋世雄,一分鐘可達230-250字。對於記錄者,每分鐘200字是什麼概念?一分鐘擊鍵400下!從生理學角度分析,對普通人來說,這個數字是個極限。

專家們最終認識到,中文速記要發展只能依靠專業速記機,而現在,它出現了。

亞偉出來之後,專家開始開發中國自己的速記產業。1995年勞動部開始制定這個行業的標準,1996年標準出來。像其他行業一樣,勞動就業培訓在全國展開。徐信說,前期主要是考評、考培分離,通過各地實踐,摸索出一套速記行業的測評體系。

但市場的腳步顯然走得更快。最開始的需求是錄音帶整理。法院系統的筆錄更需要大量專業人才。近年來,隨著會展經濟的飛速發展,更大的商機驟然顯現。徐信對記者說,你們傳媒業也很需要啊。特別是電視臺,大量新聞報道、電視劇的`字幕處理。“不少政府部門近年來也越發感受到這種需要。”徐信說,北京市一個區的稅務所,往年一到開會,2000多人在一起,記錄記不全,許多個體戶聽也聽不清,效果不好,後來請了速記員,一個會開下來,領導講了什麼,納稅戶有什麼意見,一人一份,清清楚楚。徐說,其實人們來開會,最重要的就是看到會議的最全面的記錄,知道最重要的是什麼。現在有的省市政府已作出規定,要求會議不能只搞會議簡要,要有詳細記錄,以免在傳達時出現資訊失真。

於是,專業速記公司應運而生。不過,從目前市場情況看,這個產業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據瞭解,目前北京有十餘家速記公司,但全國專門經過培訓、有持證上崗資格的從業人員不足百人。

速記員其實是個要求很高的職業。文化素質起碼要本科以上,以後還會分專業,像語言上就有英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還有上海話、廣東話等各地方言。由於速記員要求素質高,工作強度大,因此收入還不錯,一般一個月三至五千元,一個有十幾個速記員的速記公司一年掙二、三百萬問題不大。速記公司的成本不高,一臺專業速記機也就2800元,再除去人工,一個速記公司的利潤不菲。

不過,目前速記行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缺乏標準,沒有大的投入者。市場潛力巨大,但速記員培訓需時長,人才相對稀缺,產業發展需要強有力的資本介入。“目前,人才培訓和資本投入的速度還跟不上我們敲鍵盤的速度。”徐風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