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考上碩士畢業求職遭年齡歧視

才智咖 人氣:5.15K
38歲考上碩士畢業求職遭年齡歧視
來源:央視《大家看法》供搜狐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  碩士農民工之夢想邊緣  記者:徐金琪  攝像:李 立  導視:  寒窗苦讀,38歲的農民工考取碩士;  滕振國: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說,你不是滕振國嘛。  記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國:我說是,也瞞不住了。  手捧學歷,42歲的滕振國重操舊業;  滕振國:直接年齡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說如果一個研究生35歲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  從終點落回起點,從沸點降到冰點,夢想離他到底有多遠?  《碩士農民工之夢想邊緣》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滕振國:考研當初最直接的想法或者說是動力,那就是說要找一個好的工作,改變作為一個農民工的命運。  解說:他叫滕振國,今年42歲,是家住河南的一個普通農民,在河南,滕振國可是個名人,他26歲自學大專,34歲自學本科,38歲時又考上了國家統一招考的碩士研究生,本以為可以就此改變命運,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碩士畢業以後他依舊是一個農民工。許多用人單位一聽說他年齡超過40歲,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他。  騰振國:這種情況一直非常氣憤,我也承認我自己由於長期生活在農村,後來又打工,也可能受性格和能力的限制,我可能不適應高校工作或者是公務員的工作,我也承認,但是你用人單位你瞭解我嗎,你知道我沒有能力嗎?我沒有能力你怎麼知道的?  演播室:這裡是大家看法。滕振國考研的目的就是找到一個稱心的工作,以改變他自己的命運,但是取得碩士學歷後,他並沒有找到稱心的工作。從前是農民工,現在依然是農民工,只不過,現在被別人稱作:碩士農民工。  滕振國的妻子說:這書算白讀了,三年學白上了,再說你想想,算一筆帳,你上學的時候還得花錢,又掙得少,你算算,一月就一千塊錢,一年少掙12000塊錢,三年也少掙三四萬塊錢。  解說:她就是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說起滕振國考研究生的事情,她就感覺很辛酸。丈夫雖然是碩士畢業,但是並沒有對他及家庭的命運有什麼改變,這是全家人所沒有想到的。然而想想滕振國求學的經歷,也真是付出了太多的代價。  滕振國的妻子:那時候在農村,條件不好,我發牢騷,我說意思是你去外面賺點錢也行,老是看書。  解說: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說,自打1995年她嫁入滕家以來,對丈夫的印象就是除了看書還是看書。當時,因為看書佔用了很多幹農活的時間,承受家裡過多負擔的妻子經常和他發生爭吵。  滕振國的妻子:我們兩個為這也吵架,我脾氣不好,他脾氣還好,不過我發脾氣了,他也不作聲,我是反對。  解說:面對妻子的反對,滕振國還是堅持著攻讀自考大專學歷,在1995年當年,滕振國拿下了自考大專學歷。滕振國對記者說,他從小生活在河南汝州市的鄉下,高中畢業後,他就一直在家種地賣菜,但是從心裡講,他不喜歡這種農家生活,因此他要堅持讀書考學歷,一門心思靠讀書跳出農家院。  滕振國:因為我們始終是種菜賣菜,我什麼時候不種菜,不賣菜了,而是我有工作,然後整天陪著老婆去菜市場買菜,那種生活那就是說那時候才叫命運改變了。  解說:然而,雖然取得了大專學歷,但是很快他發現,手中的學歷無法實現他的夢想,因為他想報考公務員的時候才發現,自考類的大專學歷沒有資格報考。於是在妻子馮俊梅苦口婆心地勸告下,夫妻還是以種菜賣菜為生。從1995年至2002年,七年的田間勞作讓他心裡隱隱作痛,他越來越感覺到這不應該是他的生活。  滕振國:我那時候戴個眼鏡,個子又瘦,就是面黃肌瘦的,戴個眼鏡在農田裡幹活那種情景。  記者:為什麼那麼難忘?  滕振國:很多人笑話,自己農田種得也不好,對比鄰居來說,好象也是由於你這個地沒種好,你的生活肯定跟鄰居相比差別很大。  解說:2002年,滕振國夫婦通過同學介紹到江蘇某高校的後勤服務公司打工,滕振國做起教學樓的物業管理工作。天天看著大學校園裡學生,滕振國繼續攻讀學歷的念頭被激發出來。2004年,得知專科學歷也可以考研,滕振國又開始計劃用5年的時間考取研究生學歷。當時,滕振國要考研的訊息,引起許多人的冷嘲熱諷。  滕振國的妻子:現在我有個同事在那邊,也不知道是帶笑話還是諷刺的口氣,他要能考上研究生了,我去大飯店請他吃一桌,是不是有點諷刺的那種話。我當時是想,肯定不好考,我是這樣想的,沒想著讓他考。  解說:妻子並不支援丈夫繼續讀書,但是滕振國卻執意要去考學,兩個人經常吵鬧到一起。妻子說,她不是不支援丈夫上進,而是家庭經濟狀況拮据,自己一個人苦撐不下來。而且丈夫光顧讀書,根本很少照顧她和孩子,讓她很難感受到家庭溫暖。  滕振國的妻子:人家別的男的,反正要是沒事的時候,替老婆乾乾活,他從來不替我幹活,有時候去外面買點菜,燒點飯。我們吃飯很簡單,沒有什麼好的,吃飽就行。  解說:然而,滕振國還是堅決要考研究生。於是一邊打工,一邊求學。這是滕振國在自己部落格上留下的一張照片,在不足10平方米的臥室兼辦公室裡,滕振國把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沒有書桌只能在床上看書。有時候,他甚至一連好幾天都不出屋。為了省錢,他從來都捨不得吃肉。對於這個月收入不過千元左右的家庭而言,滕振國是頂樑柱。他不想辦法多賺錢持家,反倒一門心思要讀書考研,家裡什麼事情都扔到一邊,這讓妻子馮俊梅越想越生氣。  滕振國的妻子:在家的時候,別人問我,都說過,我跟鄰居們說他經常看看書,別人說趁他不在家,把他書給燒了,我想燒,心想也沒燒,沒燒,不過後來我把它給賣了,為那事我們兩個還吵過架呢。  演播室:生活上的苦只是一方面,滕振國說,當年大學聯考時落下了神經衰弱症,一直在折磨著他,每當學習壓力一大,他就開始劇烈的頭痛。看到丈夫那麼執著地讀書,妻子表面反對,實際上也在默默地支援著他。之後2005年,他報考海南大學研究生,失敗。2006年,滕振國終於成功了。  解說:2006年,38歲的滕振國考上了重慶師範大學哲學系倫理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公費研究生,終於圓了多年的讀書夢。看到錄取通知書,滕振國喜出望外,關心滕振國的人們也開始奔走相告。  滕振國:拿到之後,首先老師爭著看,然後看了之後,很快領導又知道了,領導知道以後,事情就更熱鬧了,他們通知學校的宣傳部,然後宣傳部又馬上給電視臺報社打電話,那段日子。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我們之前是同學,考上之後,我覺得一個農民工考上研究生很不容易,當時這樣來報道了,報道之後,也有很大反響,當時報道以後,他在我們汝州,在平頂山,很多學校請他去演講,一些失學的孩子,包括家長都認識到孩子輟學不對,又把孩子送到學校,也產生了很好的社會影響。  解說:38歲的滕振國,從一個農民工搖身一變,成為公費碩士研究生,訊息一出,他一下就成為了當地的名人。在故鄉平頂山,他入選了當年的“感動鷹城十大新聞人物”、“汝州市十大傑出青年”。他的故事還被改編為小品,出現在當年汝州市的春節聯歡會上。眾多掌聲和敬佩的目光聚集在滕振國的身上,這讓滕振國夫婦的精神為之一振,他們似乎看到命運改變的那一天。  滕振國:報紙上反正也有新聞報道,電視臺天天播放,因此我們汝州市可以說整個汝州市很多人,他們都知道。因此我到寒假回來的時候,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說,你不是滕振國嘛。  記者:一下成名了。  滕振國:我說是,也瞞不住了。  滕振國的妻子:那時候就想畢業了,要是找個工作應該不成問題,那時候就有這種想法,我感動,已經成了十大傑出青年,是我們汝州市傑出青年,打著橫幅就是向滕振國學習。  解說:在眾星捧月之中,滕振國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一個重大轉折,命運也許從此就會得到改變。當時他感覺就業形勢還好,自己研究生畢業後去嚮應該不錯,如果找了一份公務員或者大學教師這樣的工作,自己和家人的夢想就算實現了。於是,帶著全家人的希望,滕振國走進重慶師範大學。  滕振國的妻子:他去上學,一下子我們家又窮了,你想一想,我兒子跟我婆婆兩個人在家上學,他去重慶上學,我一個人江蘇,我那時候幾百塊錢。  解說:雖然丈夫考上研究生並且獲得榮譽,成為名人,妻子也感到了臉上有光,但是,這段日子沒有維持太久,現實生活的壓力就讓妻子犯了愁。在滕振國讀研究生的三年裡,滕振國的學業和一家四口的生活,都靠他妻子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勉強維持。滕振國的妻子知道丈夫不抽菸不喝酒,但是基本每個月還是要有幾百元的花銷的,於是她下定決心苦捱著這三年,苦盼著丈夫三年學成,走上社會,以緩解全家人的生活壓力。  滕振國的妻子:你想我婆婆說過一句話,說的我淚都想下來了。她知道我們眼看著沒錢,窮,她說我在家沒事,只要有麵粉吃就行了。  解說:正因為深知家人的不易,滕振國在學校讀研非常努力,獲得過學校的學術一等獎,也獲得學校的獎學金。躊躇滿志的滕振圖準備畢業後到社會上大展巨集圖,然而,在大學讀書的時候,他就發現,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的就業形勢已經悄然地發生了改變。  滕振國:那是因為我我第一年讀研的時候,聽說研究生畢業以後找工作,直接給安排科級幹部,人家不用參加筆試和麵試,後來聽說免筆試直接進入面試,再後來既要筆試又要面試,再後來乾脆就不招人了,對我們當地來說就不招人了,所以這種情況就是一年不如一年,這種就業狀況。  演播室:滕振國說,按照他所學的專業,按理說,在畢業之後應該可以找到一份高校老師或政府公務員的工作。於是臨近畢業之時,滕振國就家鄉政府及河南境內的高校去打聽招聘的情況。然而相關負責人告訴他,他不符合招錄條件,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齡原因。  滕振國:年齡問題他們說年齡偏大,還不是說很大,而是說的很委婉,年齡偏大,因為網上他們用人單位要求的是35週歲以下,有的要求是30歲以下,有的甚至還要求碩士畢業28歲以下。  解說:記者隨機查詢了河南省等地事業編制招聘的啟事,發現各用人單位對年齡都有嚴格的限制,最高限一般為35週歲。正是由於年齡方面的限制,許多用人單位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不給滕振國。滕振國感到非常迷惑,如果基於知識技能等方面的考察他沒有過關,他可以心服口服。但是基於年齡偏大的原因就對他一票否決,這讓他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當家人和朋友得知滕振國的這種遭遇後,也深深地為他感到不平。  滕振國的妻子:有的部門招老師、公務員。都是說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你像我當時是這樣想,當然我也有點抱怨,我心想,你比如說我考研究生的時候你給我限制的年齡是38,為什麼我研究生三年畢業了,是不是41歲的人我已經老了,沒用了,再說這社會是不是給每個人一個機會,每個人都有平臺上。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你規定40歲以前可以考研究生,你就不應該規定35歲這個就業門檻,這也耽誤了他應該有個好工作的去路,這是政策上的不配套,更重要的是一些用人單位,從人家自身考慮,但是咱不能說人家用人單位有啥錯,國家在鼓勵大齡就業人員的政策上落實的不是很到位。  解說:滕振國認為,某些用人單位或者某些崗位對年齡進行一定的限制年齡或者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大部分單位對年齡進行絕對化的一刀切式的限制,這對人才的使用方面就顯得非常不合理。  滕振國:我覺得好象我們國家和黨的用人政策,就是說要堅持原則性和靈活性,現在沒有一點靈活性了,直接年齡就把你卡死了,意思是說如果一個研究生35歲以上,你再有能力也不要,是不是?我跟你說任人唯才,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一個人36歲了,意思是說你再有才也不要了,是不是?  解說: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無奈之下,滕振國硬著頭皮與江蘇某高校的領導商量,重新回到原單位重操舊業,繼續做物業管理員。回到原崗位,滕振國感慨萬千:自己奮鬥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  滕振國:那時候心裡確實是不美,因為確實本身不想去,後來沒辦法了,又去了。去了以後呢,反正是想著別處也沒有更好的工作,只有珍惜目前的工作了,大致的想法就是說老老實實地做好目前的本職工作,以後再等待機會。  解說:情緒低谷時期的滕振國在同學聚會的時候遇到老同學樊建偉,樊建偉是《平頂山晚報》的記者。當他聽說滕振國的求職遭遇後,便以《農民工碩士的尷尬就業路 42歲滕振國重當學校管理員》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頂山晚報》上發表了出來。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不是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對現在的一些就業的門檻,其實對這個,我覺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試圖改變這個狀況。不管年齡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熱情或者說他的毅力,應該給他提供這個就業的機會,我的初衷是這個。  解說:在此之後包括中國青年報等各媒體都紛紛跟進,在社會引發了對碩士農民工現象的爭議。很多媒體記者也毫不隱瞞他們對滕振國求職過程中所遭境遇的同情。  媒體記者:我覺得滕振國的遭遇,就是很多農村孩子的遭遇,很多高中畢業不了,高中畢業了,但是考不上大學,他們回去種地了,出去打工了,但是滕振國堅持下來了,只不過他在畢業以後一直沒有好的機會,就是說這種堅持的精神很可貴,而且農村孩子所面臨的很多問題就是說機會很少,如果有機會,他肯定能把握住機會。  解說:滕振國接受媒體採訪,希望自己的問題得到重視。他不斷鼓勵自己,自己曾經越過許多困境,目前的困境也終將過去。  滕振國:其實今後我不論走到哪裡,不論今後我的事業或者我的理想能發展到哪一步,我對我讀書始終是無怨無悔,因為一個人,人生在世,他只有通過讀書,才能逐漸地發現自己的價值。  解說:無論怎麼樣,滕振國說從不後悔自己當年考研讀研的決定,他給自己部落格取的標題也是“明天一定會更好”。滕振國藉此想向外界表示,最終要實現夢想的決心。然而,面對變化莫測的職場,面對限制年齡的規定,他的這個夢想真的會實現嗎?  演播室:如何看待“碩士農民工”滕振國求職尷尬的現象?  演播室:進入八月以來,隨著媒體的報道及網路的爭相轉,滕振國的名人熱度再度升溫。人們在關注碩士農民工求職無門的同時,更關注他的命運走向。熱心此事的媒體和人們也在積極為他在想辦法。分析他處的困境,尋找途徑,八月以來,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而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他感到冰火兩重天的感覺,進入八月來他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這些事情能夠影響甚至改變他的命運嗎?請明天繼續收看大家看法欄目。  主持人張紹剛:滕振國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他按照國家規定的年齡線考了研究生,但是研究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又被另外一條年齡線死死地卡住。讓他連門檻都不能邁進一步。到底這位“碩士農民工”的求職尷尬,我們該如何理解?請導播幫我們接通兩位:一位是上海大學社會學系的顧駿教授,另一位是中國政法大學的蔡定劍教授。喂,顧老師,“碩士農民工”滕振國的求職尷尬,我相信可能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求職者都遇到過:40歲了。但是現在滕振國想不清楚的就是,你允許我四十歲的人考研究生,憑什麼找工作就限定三十五歲?您怎麼解釋這份尷尬?  上海大學顧駿教授:允許考研究生和市場招收人才員的年齡限制,這不是一個標準。  主持人張紹剛:不是一個標準。  上海大學顧駿教授:不是一個標準。國家考慮到公民有學習的願望,所以放低了考研究生的年齡門檻。但是從企業來說它是獨立自主的。它得從用人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主持人張紹剛:但是對於滕振國來說,他就是心裡面想不通,那我考了,現在你再告訴我找不著工作了,那不白考了?  上海大學顧駿教授:關鍵就在於前面誰也沒有告訴他,考了研究生就一定能夠解決問題。事實上這麼多年來,接受高等教育之後,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已經比比皆是。  主持人張紹剛:大有人在。  上海大學顧駿教授:儘管我很同情他。有一個觀念上的問題就是他覺得,我努力學習,學完了之後就會理所當然地得到回報。或者說理所當然地就應該享受某種政策上的保障,但其實今天的時代已經變了。  主持人張紹剛:喂,蔡老師。  中國人民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你好  主持人張紹剛:對於滕振國來說,他似乎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年齡歧視。那麼,蔡老師這究竟是年齡歧視呢?還是用人單位的自主錄用權?  中國人民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如果從目前中國的法律層面上講,年齡歧視還沒有被納入到被禁止就業歧視的範圍。現在我們中國的法律已經明確規定禁止了七種歧視:性別、種族、民族、宗教信仰、殘疾、農民工、病毒的攜帶者。從就業歧視的概念上來講,就業歧視就是說你這個單位用人應該是根據你的崗位的客觀需要,而不應該根據那外在的、非能力的因素來決定用人。應該說從這個概念來講的話,這個年齡歧視也作為一種就業歧視的種類。  主持人張紹剛:但是蔡老師,我們必須要面對現實。比如說,我就說您吧,您想找一個助手幫您,您肯定是要找一個二十一二歲、二十五六歲的人,因為他年輕、活力、能幹。  中國人民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那不一定。  主持人張紹剛:不一定嗎?  中國人民政法大學蔡定劍教授:這是中國人的就業觀念在這點上面有非常大的誤差:“青春飯”。你看,都是用年輕人,其實年紀大的有更多的經驗,能夠更好地做那這個工作。中國人就是吃“青春飯”,使一個人感覺到,我三十歲,我四十歲,我就沒有希望了,我就沒有前途了。這個危害是相當大的。你看在一個用工平等的講能的社會,我就看你能不能幹好這個工作,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有希望。[1] [2] [3] 下一頁   function goto(n){var n = lementById("goPage")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u;}碩士農民工之冷暖八月  導視:  一篇報道,引發眾人關注;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這個稿子我沒想到有五六萬條的點選率。  千里奔波,彰顯戲劇人生;  廖輝: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國的這種永不言敗,執著追求的這種精神。  媒體的關注能否改變他的命運走向?公眾的期待能否讓夢想最終變成現實?  《碩士農民工之冷暖八月》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解說:今年42歲的滕振國來自河南汝州農村。這個看上去樸實本分的中年男人,卻有著一段頗為傳奇的求學求職的經歷。從1988年開始,滕振國三度參加大學聯考,三次失利。在家務農期間,通過自學,他於1995年取得自考大專文憑。2002年,滕振國在江蘇某高校打工,做教學樓的物業管理員。2006年經考試被重慶師範大學錄取為倫理學專業的公費碩士研究生。2009年畢業,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又回到原來的單位繼續做物業管理員。  滕振國:物業管理不論領導和老師,都說這個工作最高學歷,高中畢業也就能做了,很多國中有文化也能做,我在那裡做有點屈才。  記者:是不是你在那裡是學歷最高的物業管理?  滕振國:是的。  解說:滕振國感到自己正面臨人生非常尷尬的處境,變得無所適從。在一次同學聚會的時候,他向自己的高中同學、《平頂山晚報》的記者樊建偉說起自己的在求職方面的尷尬經歷,樊建偉聽說後,便以《農民工碩士的尷尬就業路 42歲滕振國重當學校管理員》為名在2010年7月30日的《平頂山晚報》上發表了出來。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咱不是為了炒作他,一是同情,二是對現在的一些就業的門檻,其實對這個,我覺得一是不理解,二是想試圖改變這個狀況。不管年齡多大,他只要有想工作的熱情或者說他的毅力,應該給他提供這個就業的機會。  解說:報道一出,滕振國取得碩士學位卻遭遇求職困境,引來其它媒體的爭相跟進報道,滕振國也被媒體稱為“碩士農民工”,許多電視媒體也將邀請他走進演播室,講述他的艱苦的求學經歷和尷尬的求職遭遇。(隱黑)  解說:8月初,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欄目向滕振國發出邀請,請他參加演播室節目的錄製,並說可以找一家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給他做一個測試,以探知求職尷尬問題產生的癥結。這讓處於迷茫狀態中的滕振國再度興奮起來,擇業碰壁的經歷讓他感覺他確實需要聽聽專家的看法,於是他滿懷希望地來了北京。  演播室:這裡是大家看法。有著農民工經歷的滕振國希望自己考碩士的努力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由於沒有找合適的工作的現實讓他又重回原單位做農民工。此事一經報道,引起廣泛關注,8月11日,他應邀來到北京,而北京之行將會為他帶來哪些收穫呢?  解說:在節目錄制之前,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欄目的編導聯絡了國內一家專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在那裡滕振國做了一個職業能力綜合測評。職業能力綜合評測主要測量被測物件的智力、性格、人格、能力傾向、職業興趣、動機等等,據說,這種測評手段在現代社會的求職以及招聘中被廣泛應用。那麼,對於滕振國測試以後,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心理訪談》欄目錄制現場)  張梅:在這個綜合能力平分上,我們是0到100分,我非常殘酷的可能要告訴你,你的分值在25分左右。  解說:在《心理訪談》欄目中,他又接受了專家其它方式的測試,希望專家的測試讓給他指明將來擇業的方向。  (《心理訪談》欄目錄制現場)  張梅:你不要嫌眼前的這個工作小,其實我看來你現在的工作很適合你,我為什麼說適合你呢,第一,你適合一個人完成的工作,而你現在的工作首先符合這個特徵,第二呢,你不適合去節奏特別快的工作,而你現在工作又符合這個特徵。  解說:專家勸告滕振國可以繼續物業管理員的工作,因為經過測試這份工作對滕振國比較適合。對於專家的說法,滕振國似乎並不接受。  記者:你同意他這個說法嗎?  滕振國:準確地說我不太同意。  記者:你的觀點呢?  滕振國:因為物業管理與我研究生所學的專業幾乎沒有任何關係,這等於說是學無所用。  解說:無論是否接受專家的意見,滕振國都覺得自己的北京之行還是有收穫的,他對自己的擇業思路也進行了反思,感覺自己當時的有些想法限制了自己的擇業。  滕振國:我原來就是想找河南的,我也現實一點,無論哪裡要我都行了。  演播室:北京之行,讓滕振國有了很多的觸動,再次陷入對自己擇業問題的思考。然而,這時候,平頂山晚報的記者、滕振國的老同學樊建偉打來電話,讓他趕緊回家,因為有一家用人單位通過媒體向滕振國伸出了橄欖枝,而且,這家用人單位的領導馬上就千里迢迢地從廈門趕來。那麼,這是什麼樣的用人單位?他出於什麼目的要聘用滕振國?  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我第一感覺我就覺得這個農民工真的是很了不起,就他的這種執著的這種,怎麼說呢,就為了他心裡面的那麼一個目標,就執著地追求了十幾年。就單純來說,就對這種學習、對這種讀書的這種追求,這種執著真的讓人很感動。  解說:她就是廖輝,一家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8月初,網上關於滕振國的報道引起了她的關注。廖輝總經理說,她對滕振國的事蹟非常感動的同時,也對他的求職遭遇感到同情。廈門的一所職業學院就是集團下屬的一所院校,於是她有一想法:建議學院聘用滕振國來廈門任職。  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其實他一生40多年,其實就抱著一個夢想,就是想改變自己的一個人生命運,其實就這麼一點點的希望,就這麼一點點的追求,我覺得這個社會應該去從正面鼓勵他,應該給他這麼一個機會。  解說:當總經理廖輝向集團和學院高層領導提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兩級負責人的認可。  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董事長說,那你要覺得,其實這麼一個人,我們確實應該給他這個機會,你跟學校這邊你們如果定的話,那你們就去做吧。  中德經貿學院副院長何長元:他既然修了研究生畢業,他的知識一定是有的,他是正規大學畢業的,像我們是民辦大學,有這麼一個人到我們民辦大學來,我認為對學生也好,對老師也好,也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促進大家多努力,多學習,不要管年齡。  演播室:既然集團和學院的領導層都這麼認可此事,那麼就讓事不宜遲、馬上行動,於是總理廖輝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最早報道此事的《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並想通過樊建偉告訴滕振國,她將8月13日親自到河南跟他見面。  解說:為了瞭解用人單位的實力和自己將來是否有施展的舞臺,滕振國上網詳細查詢了施氏集團及下屬的中德經貿學院的一些資料。查閱之後,他感覺自己的機會到了。  滕振國:這個學校我上網做了詳細的搜尋,應該說是比較瞭解的,它這個集團呢,在國內外都有很多企業,就先從輔導員幹起,然後就是爭取早日做一個合格的教師,然後在做一個教師的基礎上,再繼續向更高層次發展。(隱黑)  紀實:車行,廖總下車:您好。  解說:廖輝千里探訪滕振國,訊息傳出,引起了媒體新一輪的關注,兩人所到之處,一直被媒體記者追逐著。  廖總:你想籤幾年啊?  滕振國:還是領導說了算吧  眾:哈哈  解說:總經理廖輝解釋,按照學院的規定,擔任教師的職務必須先取得教師資格,由於滕振國沒有教師資格證,因此只能聘任他暫時擔任學院輔導員。用人合同一般來講一年一簽,而對特殊人才可以例外,她讓滕振國自己來定任職的期限。滕振國最終決定與學院簽署五年的合同。  滕振國:我本來想著,咱也不算啥人才,我當時跟他說的是想著籤三年,他還有點不高興,我說五年,他比較高興。可見人家這個單位比較重視咱,人家想叫咱長期在人家那個學校幹。  (廖總到滕振國家)  廖輝:大娘,你好!  滕母:你好!  解說:來到了滕振國家,總經理廖輝瞭解到滕振國夫婦長期在外打工,孩子和奶奶在一起,雖然滕振國用在外打工用的兩萬元蓋了很亮堂的磚房,但是,整個家裡仍然顯得很清貧。在全家人面前,滕振國流露出對自己兒子的學習有些擔心,於是總經理廖輝決定幫助滕振國解除一些後顧之憂。  廖總:咱們倆拉個勾,好不好?只要你高中畢業,你必須給我拿下一個優秀的高中畢業證明,如果能考上大學我就獎勵你,如果考不上大學就來找我,我保證負責將來給你找一個好工作,但是也是必須繼續學習,但是我會負責你學習,到我學校去學習,到你爸爸的學校去學習,好不好?  兒子:好。  解說:這一天滕振國家洋溢著快樂幸福的感覺,全家人的心像開了花。歷經各種坎坷,滕振國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滕振國:滕振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找到了你看,通過自己多年拼搏,找到了理想的工作,這是最直接的一種想法,通過學知識,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滕振國的妻子:這回感覺到知識就是能改變命運,書就是沒白看,眼光跟原來肯定不一樣了。  解說:看到這些場面,在場的媒體記者都為滕振國感到高興。  媒體記者:我覺得經過這麼幾年的跌宕起伏吧,這個故事總算有一個好的結局來說,總歸是一個好事情。  演播室:看到了這個結果,大家都為滕振國感到高興,故事終於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至於滕振國夫婦,更是滿心歡喜,與總經理廖輝見面一週後,夫婦倆就迅速安排好家裡的事情,滿懷憧憬地飛向了千里之外的廈門。  解說:8月21日,滕振國夫婦乘飛機來到廈門,許多媒體的記者也跟隨趕到,總經理廖輝親自到機場接機。由於正值暑假,學生放假在家,歡迎會以學校的老師為主,在歡迎儀式上,校方領導、老師和學生的代表先後發言表示歡迎滕振國的到來。對於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滕振國顯得有些激動。  滕振國在臺上講話:我現在從我今天的籤合同,和大家對我這種歡迎,我現在覺得我自己雖然有,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相信我會不斷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解說:新聞媒體的報道使滕振國成為名人,看到滕振國出現在自己身邊,學校的教職員工都感覺到新奇,尤其當時在現場的學生,感到十分興奮。  學生:以前都是在電視、報紙、網路看到的人,突然在你面前出現了,你肯定會感覺到很靠近的感覺,特別是當你的老師,當你的輔導員,那種是說不出的高興。  解說:在媒體釋出會上,迎接儀式比較隆重,滕振國接受記者採訪也非常配合,但是這一切反而讓在現場的一些記者對學校的做法產生的質疑。  現場:  記者:為什麼邀請騰老師到我們學校任教?是不是利用滕先生的名氣?  廖輝:我們是希望以我們自身的一個做法,帶動更多的企業、單位,對像滕振國這樣的堅持不懈地努力的人,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的人,給他們實現夢想的一個機會、一個平臺,讓所有的有這種追求的人,都能得以實現。  解說:顯然,總經理廖輝的回答並未完全消解公眾對學校想利用滕振國擴大影響力的懷疑,因為,隆重的歡迎儀式和記者見面會,也確使學校受到了媒體的關注,在之後的媒體報道中,學院的名字被多次提起。在沒有證明滕振國具備相應的職場和崗位能力的情況下,學校只是跟滕振國見了一面就立即決定聘請他,到底是為了什麼?  廖輝:就像人們說的,也許滕振國沒有,既沒有職場經驗,也沒有職場能力,也沒有崗位能力,這些我也都承認,但是我唯一看中的就是滕振國的這種永不言敗,執著追求的這種精神。  解說:為了減少外面的猜測,總經理廖輝也希望滕振國儘早進入工作狀態。  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如果說我想用實際行動的話,那我可能很快就會停止所有的一切媒體對滕振國的採訪,希望他能安心地工作,能儘快地是這個崗位。(隱黑)  紀實:廖總給滕振國帶上校徽,大家鼓掌歡迎滕振國加盟中德經貿學院。  解說:戴上校徽,滕振國就正式成為這所學院的一名輔導員。第一天上班,滕振國的主要任務就是熟悉環境,瞭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即將開始的新學期做好準備。教學樓、食堂、操場、學生公寓,這些學生們經常活動的場所都是輔導員必須熟悉的地方。  紀實:這就是學生宿舍?對,輔導員的工作之一就是每天晚十點都要到學生看看。  解說:對於滕振國的初期,集團和學院的領導都表示滿意,他們相信滕振國很快便會成為學院的一名優秀教師。  中德經貿學院副院長何長元:全校師生都是熱烈歡迎,他都表現的比較低調,這點是很難能可貴的,如果他在大學教育這一塊,如果他今後取得教師證的話,他在講臺上,我認為他是一個很出色的教師。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我覺得他應該,他今後的前途應該是很光明的,他只要繼續沉下身子,不要為名所累,繼續努力的話,我覺得他的前途應該是很光明的。  解說:逐漸進入狀態的滕振國給同事們留了個非常好的印象。  同事1:騰老師一個很隨和的人,他適應能力很強,很快就能進入到工作的角色裡面。  同事2:他身上具備那種不斷地去學習,不斷地去求知,有這樣的一種慾望,那麼有這樣一個求知慾望呢,應該是能夠勝任他今後的工作  同事3:你知識儲備夠了,一個叫量變到質變這樣的過程,他的事業我相信,他的未來應該是前途會更美好的。  (一組滕振國工作的畫面)  解說:就這樣,滕振國從汝州走進廈門,從中原大地走進了海濱城市。由於學校給自己租住的房子離大海很近,滕振國也會經常去領略不一樣的海島風情,看著大海,想著今年8月以來發生的種事情,滕振國感覺就像做夢一般。  滕振國:能找一個好的工作,今後人生的道路會越走越寬,我們想著廈門應該是一個好的歸宿,後半生就定居下來,然後把老媽跟孩子接過來,就是這樣想的。  張紹剛:被媒體稱為碩士農民工的滕振國,現在終於被一家用人單位聘用了,有人說這個故事太好地證明了知識改變命運,但是也有人說這個故事太好地證明了有些企業是如何利用新聞熱點做自我炒作,到底我們應該怎麼理解滕振國這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合作,請導播幫我們接通兩位,一位是上海大學的社會學者顧駿教授,另外一位是媒體評論人石述思先生。喂,顧老師。  顧駿:對他本人來說把手頭的工作做好,做到出類拔萃,然後尋找更好的機會,這也許比較現實。我們要明確一點,這個解決的是他個人問題,不是解決整個型別的問題,也就是其他的類似的農民工也好,其他人也好,到了一定年齡 還繼續學習。我們非常,我們非常欽佩,非常欽佩,非常理解,也非常願意他們這麼做,但是他們一定要明白一條,文憑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  張紹剛:所以您說這次的職業,這次的工作,對於他個人來講是個個案,但是咱們不要把他型別話,咱們不要把他推而廣之。  顧駿:對,如果大家都認為,只要這麼有人一關注,工作就能找到了,那麼解決一個人可能,兩個人可能,要解決一百、兩百、三百個人,絕對不可能,沒有那麼多的學校會主動拿出這樣一個崗位來。  張紹剛:喂,石老師。  石述思:紹剛,你好。  張紹剛:石老師好。你覺得這是好事,還是你有另外的解讀?  石述思:我覺得這個事情,我們無從揣測企業的動機,我只看結果,我還是老的觀點,從結果上,他在幫助一個大齡農民工研究生圓夢,我倒覺得這是善舉,是值得贏得掌聲的。而且這件事情,注意非常黑色幽默的一件事,就是企業伸出援手的時候,實際上是找不到滕振國適合的職位的,對吧 。只能讓他去當老師,因為他學倫理學的,他的專業是嚴重不對口的,找到一個學院讓他去學倫理學,這就說明其實真正的悲劇,不在於滕振國本身,也不在於這個學校,這個企業家,而在於其實整個的悲劇,其實我們是應試教育造成的。  張紹剛:好的,謝謝。謝謝石老師和顧老師跟我們電話連線。謝謝二位。再見。滕振國現在終於成了一家職業學院的輔導員,很多人看了以後覺得心裡面一塊石頭落地,挺好的,大結局,很圓滿。8月21號,滕振國和這個職業學院就簽了合同,同時滕振國也表示我得好好幹,一定要幹出成績來,一定不能辜負你們對我的信任,給我的`機會。沒想到,到了9月4號,滕振國主動地遞交了辭呈,說他要繼續回河南老家當農民。短短的兩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些什麼讓滕振國把這個機會扔掉,到底發生了什麼,讓滕振國回到自己命運的起點。明天歡迎各位繼續《大家看法》。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function goto(n){var n = lementById("goPage")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u;}碩士農民工之辭職風波  導視:  14天前,他躊躇滿志;  滕振國在臺上講話:我相信我會不斷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14天后,他愁容滿面;  滕振國:不來也不行,來也不行。  激情過後,夢想的腳步能否追得上現實的翅膀?  《碩士農民工之辭職風波》大家看法正在播出。  我帶著複雜的心情不得不寫這份報告,承蒙施氏集團董事總經理的關愛,使我想成為一名光榮人民老師的夢想, 在感激不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對此由此給學院帶來的不便,我深愧疚,此生無以報答。  解說:2010年9月4日下午三點,被媒體稱為“碩士農民工”的滕振國向他所在的職業學院遞交了這封辭職信。在職業學院,記者找到總經理廖輝,想探明滕振國辭職的真實原因,總經理廖輝說,滕振國的辭職信讓她感覺非常迷惑。  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這個可能確實是我百思不得一解的事情,我這兩天問滕振國,到底是,是因為其他方面的困難還是因為什麼原因,但是他一直都是,就是一個對不起,辜負了廖總的一片好  ,也辜負了,我無以回報,一直都是這樣,其實滕振國真的是一個很厚道的人,也許他背後來自於他老婆的那邊,也許確實有什麼壓力,但是我怎麼問他都不說。  解說:滕振國能夠來到廈門中德經貿學院就職,與學院上級單位施氏集團的總經理廖輝個人的努力是離不開的。當初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滕振國以農民工的身份考上了國家統一招考的碩士研究生,然而畢業後卻無法找到自己稱心的工作。對此,媒體進行了報道,引起了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的關注。幾經周折與滕振國取得了聯絡,並很快與他見面,頒發了聘書。8月21日,滕振國夫婦飛到廈門與中德經貿學院簽訂了勞動合同,正式被聘為輔導員。在歡迎儀式上,滕振國曾表示不辜負集團和學院的期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滕振國在臺上講話:我現在從我今天的籤合同,和大家對我這種歡迎,我現在覺得我自己雖然有,可能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相信我會不斷地超越自我,我相信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解說:自此,在研究生畢業一年之後,被媒體稱為“碩士農民工”的滕振國總算在廈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然而剛剛簽約14天,怎麼突然就要離開呢?廖輝總經理確實想不通。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記者撥通了滕振國的電話。  電話採訪滕振國: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老婆非要回家,面臨這種困境,又是,我這一生我覺得老是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解說:滕振國說,由於他的妻子馮俊梅堅決不同意他在學院繼續工作,他在無奈之下才選擇向學院提出辭職。然而而在當初,滕振國與學院簽約的時候,妻子是非常支援的。  滕振國的妻子:既然這回人家都信任咱了,咱肯定也是有十分的力氣還想使上11分,不給咱汝州丟人,也不給領導丟人,肯定會好好幹,既然人家看起咱了,咱也得對起人家,我有這種想法,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演播室:這裡是大家看法。正當大家為滕振國有了滿意工作高興時,正當大家希望他在將來的事業大有作為,沒有想到後來院著火,滕振國的妻子堅決要回河南老家的農村。而曾經口口聲聲支援他工作的妻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解說:這就是滕振國在廈門的家,房子是學院為他出資租住的。記者見到了解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她一到記者就控制不住悲傷的情緒。  滕振國的妻子:原來我也沒有這麼煩過。我確實一點不想在這兒。  解說: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說,他們夫妻倆一直很恩愛,雖然她曾經反對丈夫讀書考研,但是由於瞭解丈夫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一直以來默默地支援著丈夫,這次她隨丈夫來廈門,也打算繼續支援滕振國幹事業,然而來廈門的這幾天她突然改變了想法。難道對學院有什麼失望的地方嗎?還是與學校存在著什麼誤解?為什麼才過去不到半個月,原來支援丈夫到廈門就職的妻子就突然變得去意決決呢?  滕振國的妻子:當然了,我們來廈門這個學校,真的對我們確實很好,你看給我們安排了房子,我們是農民,讓我們來,我們也非常感激,就像廖總,廖總那人我也感覺非常好,你說擺在面前的現實不容我們在這兒,我也沒辦法,你說是不是。  解說:滕振國的妻子馮俊梅承認學院對他們夫婦很照顧,的確讓他們很感動,但是她提出讓丈夫辭職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夢想中的廈門像一座幸福的天堂,然而,她來廈門首先感到有些水土不服。接下來,對留在老家的兒子牽腸掛肚的思念讓她產生了強烈的回家念頭。由於滕振國常年專心苦讀,他的兒子7歲起就一直待在農村老家,由滕振國年邁的老母親照顧。在孩子上學、成長的關鍵時期,他都在一心求學,沒有給孩子應有的教育和關愛。兒子現在已經15歲了,正處叛逆期,而年近八旬的老人也管不住他,學習成績在下滑,而且經常在外打電子遊戲不回家,這讓滕振國夫婦感到憂心忡忡。  滕振國的妻子:老師說他還經常逃課,放假的時候他考的不好,他出去三天連個電話也沒有,心想兩個人就那一個小孩子,萬一丟了,小孩子也是重要的,萬一他丟了,他出點什麼事,我們在外邊別說沒賺到多少,就賺再多的錢還有什麼意義呢?  解說:滕振國的妻子說,自己到了廈門以後非常想念自己的兒子,想想自己兒子也真可憐,作為農村一個留守兒童,一直缺少父母的關懷和監督,而現在馬上就要上九年級了,仍然沉湎於電子遊戲。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是不在孩子身邊,那孩子的學業可能就從此荒廢了。除非把孩子接到廈門,然而,這本身就是一個有難度的事情。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馬上給他孩子安排也不現實,現在學校安排你滕振國做輔導員,包括你妻子、你兒子,學校並沒有安排的義務,對不對?  演播室:兒行千里母擔憂。滕振國妻子思念兒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雖然說為滕振國的兒子辦理轉學手續並不是學院的義務,但是為了讓滕振國安心工作,集團總經理廖輝得知情況後,還是決定想盡一切辦法辦理好孩子的轉學手續。然而,拿到轉學手續就讓滕振國夫婦回心轉意嗎?  解說:集團總經理廖輝說,她本身就是一名母親,她理解滕振國妻子那顆做母親的心,當拿到孩子可以轉學廈門的後續時,以為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便找來滕振國告訴他這個訊息,然而,聽到這個訊息後,滕振國還是愁眉不展。  滕振國:也不僅僅是兒子的問題,如果我兒子來了,我媽也要來,她說的是如果都來了,那麼我們還養活不起他們,不來也不行,來也不行。  解說:滕振國告訴廖總經理,如果兒子來,年近八十老母就會自己在家,無人照顧。如果一家四口都來的話,別說房子不夠住,僅憑每月2600元的工資也養不活家人。  廖輝:坦率地說這些問題都是應該,之前的時候,這些問題都是已經考慮過的問題,我相信你也不是沒考慮過。  滕振國:考慮過了。  廖輝:當初那時候你考慮的時候,肯定也會把這些都計劃好。  滕振國:是的,我都打算把他們都接過來,是這樣考慮的。  廖輝:那你們現在的問題是說,你現在即便把他們兩個都接過來,又面臨著說你們自認為養不起嘛,或者說生活不下去嘛,這不是又出了新問題,你們當初那個時候怎麼考慮去養活?當初想把他們倆都接過來的時候,想沒想過怎麼生活的問題?  滕振國:這些問題有考慮過,當時考慮的,其實應該說是不成熟,時間很緊,考慮的不是那麼成熟。  滕振國的妻子:你比如說房子,現在是租人家的房子,廈門這邊的放假,說幾萬塊錢一個平方,那天我們在說笑話,跟別人在聊天說,我愛人幹了一年能買這麼一點平方,你說那現實不現實?就是那,我還是回家,不論以後的路怎麼弄,我反正就一個,我跟我愛人是這樣想了,這社會找不來工作就不要找了,我們家反正農田餓不死,小孩吧,就一個,慢慢供他上大學,以後就好一點了。我還是說了,我不要像有的人發大財了,做多大的官了,我看也不現實。  解說:滕振國承認,他一直以來就跟妻子的觀點不一樣,比如考研究生的時候,妻子把他的書都當廢品賣過,這件事夫妻發生過口角,比如找工作的時候,妻子讓他安心於物業管理的工作,他以為自己應該還有更好的機會,而這次他對妻子的話卻有著深深的認同。  滕振國:雖然我老婆她沒文化,但是她說的話很實在,很耐人尋味,以前呢,我總覺得她沒文化,所以我自己做什麼事呢,就由著自己來,即使她反對,我也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就好象說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但實際上現在看來,我老婆說的話呢,都是一些非常非常實際,很值得考慮的事情。  解說:而對此,《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感覺通過他的瞭解,他有自己的猜測。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他老婆覺得一是廈門房子太貴,他也許暫時買不到房子,現在全國人都知道房奴,他一是這個壓力,再一個,更重要的是,也許這一段的宣傳,讓他老婆或者是滕振國覺得他應該有更高的報酬,我想著應該是這個。  解說:廖輝總經理理解滕振國的苦惱,但是她認為,像房子、戶籍等許多現實問題的解決得需要一個過程,這也不是一個集團公司或者學校一下子就能解決的,他希望滕振國應該繼續發揮自己當年求學的勁頭,將這些生活目標逐一實現。  廖輝:但是這都需要一步一步來,誰也不可能一步登天,誰也不可能一步就達到夢想,都是經過了,包括很多成功人士、企業家也好,他也不是說一天就到了這個地步,那也是經過十年、二十年,跟你追求你的知識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解說:滕振國說,年輕的時候,他可以為找到一份有體面的工作而遠離家人、遠離家鄉,而現在,如果還需要繼續奮鬥十年、二十年,才能在廈門這個新環境達到應有的現實條件,那麼,對上無法贍養年邁的母親,對下無法教育未成年的兒子,相比而言付出的代價太大。何況人到中年之後,滕振國夫婦已經開始厭倦在外鄉漂泊的生活。  滕振國:我這個人就是一直的追求心中的夢想,我覺得現在面對現實的時候,應該是要冷靜地考慮一下,我覺得一個人如果是不停地,在一生當中不停地追求,這也是一種錯誤。你追求的東西,有一些是一些空的東西。  滕振國的妻子:心裡很不舒服,說穿了,我們在這裡就像背井離鄉一樣,因為你房子買在這邊了,哪怕是個家,你說有點不像家,我一點不想在這兒。  解說:滕振國對記者說,他以前還沒有特別深刻認識到一個男人應該對家庭所應承擔的責任,人到中年以後,他感覺再也不能單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從現在開始他要顧及家人的真實感受。而滕振國的妻子覺得,如果夢想遠離了現實,就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滕振國的妻子:人總共都有夢想,人生我感覺,有的人說快樂、平安那才是福,我在這裡,就是第一有點不快樂,你說那還叫福啊,我感覺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的那才是福,你說在這裡,我心情一天到晚感覺這事那事,婆婆、媽、兒子,就這環境感覺,反正心情一點都不好,你說。  演播室:辭職或許不是滕振國的本意,但出於現實的壓力,滕振國決定和妻子回老家農村去。集團總經理廖輝感覺非常遺憾,她還是想勸說滕振國留下來繼續工作。  廖輝:但是你想沒想過你要回去,你面對的這些壓力?  滕振國:這個問題我就不再想了,我首先要負起家庭責任,然後平平淡淡地,不再對任何人,當然了,不是說任何人,媒體基本上不再見。  廖輝:媒體也都是說之前是因為你的問題,大家得到同情,然後大家希望你能有一個好的結果,那現在給你好的結果了,結果你放棄了,那別人誰還會,再從哪方面報道你呢。  滕振國:本身就是沒報道,也沒必要報道。  廖輝:對,沒錯,你的社會價值沒有了,你總不能真的當一個反面教材吧。  滕振國:這種平淡的日子,田園生活就這樣過了,現在會做一個更好的男人。  解說:集團總經理廖輝想到最先報道滕振國的《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作為滕振國的老同學,也是全過程報道此事的記者,施氏集團總經理廖輝希望他能夠說服滕振國留下來。  廖輝:你還願意跟樊建偉再通個電話嗎?  滕振國:不再通了,以後有合適的時間了我們再聊,至少現在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現在我的什麼問題都不想談了。  廖輝:你也不想聽他。  滕振國:不想再聽他的高見  廖輝:這是你兒子的入學接收,紅章都已經蓋上了,但是現在對你沒用了。孩子學校問題已解決,但已無用。  解說:這一次,廖輝同滕振國在一起又是商談了很久,但是結果還是雙方不歡而散。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平頂山市,當聽說滕振國要走,滕振國的老同學、最早報道滕振國新聞的《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就被嚇了一跳。他不理解滕振國的決定,在他看來,滕振國選擇回農村老家的做法不可取。  《平頂山晚報》記者樊建偉:他再回農村的話,我覺得他幾乎就沒有機會的話,他再回來的話。他一沒有創業的資金,二,他學的知識在農村用處也不是很大.  解說:各方的勸告並沒有改變滕振國辭職的決定。在採訪的過程中,他反覆向記者表示他內心深處一直對集團和集團總經理廖輝懷有深深的愧疚,希望他們理解自己的情非得已。  滕振國:我應該說是這種心情呢,就是我特別感激施氏集團的廖總對我的期望,另我也是太感動了,我要是走的話,我真的覺得對不起廖總,對不起中德經貿學院。  解說:自從接到滕振國的辭職信以來,總經理廖輝的情緒一直處於低落狀態,她感覺到自己雖然好心卻沒有把這件好事做到底,她還在做著滕振國的挽留工作,她感覺,如果滕振國真的離開廈門,這件事將會成為她自己心中的一塊隱痛。  廖輝:沒錯,實際上,可能也許像滕振國這樣的一個性格的人,也許他是在用自己的這樣的一個行為,去向社會說,想說明一些東西,其實我相信如果他真的放棄的話,他內心會是非常痛苦的,我也說過,我不管你是想用你的一生去賭什麼,但是你這個代價都太大。  解說:自從9月4日滕振國遞交了辭職書後,滕振國在等待著集團和學院方面的最終答覆,然而他的內心仍然不停地在糾結。  騰振國:如果我回去了,等於說是我這一生都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因此我的心情現在非常矛盾。但是如果說我老婆非要走,你想想,她非要讓我回家,如果我不按她的意願去做的話,那我就會落一個妻離子散,也可能就是連對母親的那種孝道也盡不了。  記者:這個經歷之後,你最大的感慨是什麼?  滕振國:這個感慨一言難盡,沒法用語言來表達我此刻的心情,感慨就不說了吧。  主持人張紹剛我們連續三天講到了“碩士農民工”滕振國的故事,一波三折。很多人說,在這個故事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歡喜、有無奈、有興奮、有沮喪,可能很多人在自己的生活裡都多少少有過類似的心情的跌宕起伏。現在當我們再次關注滕振國的時候,有一些問題一直在我們頭腦當中縈繞:滕振國回家了,回去以後的狀況怎麼樣?回去之後就能踏踏實實地待下來嗎?滕振國會不會還繼續自己跟自己糾結請導播幫我們接通一下滕振國的電話。喂,滕振國。  滕振國:你好。  主持人張紹剛:我是張紹剛,你好!很高興能夠和你聊天,因為我們已經連續三天在關注你的故事。回去之後怎麼樣?  滕振國:回來以後,我們在家裡休息休息。  主持人張紹剛:休息一下。  滕振國:因為這一段時間有些事情還沒想清楚,新的事情就發生了。  主持人張紹剛:就是光在路上趕了,腦子反而是越來越亂。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現在想清楚了嗎?  滕振國:像我這個年齡,應該說是在某一個大一點的工作,應該說總是心裡踏實一點。像我這個年齡,跟現在的年輕人還不太一樣,總覺得還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大的單位,比較穩定一些。  主持人張紹剛:有沒有自己的目標?  滕振國:目標就是想著,如果是進像公務員這種不可能,所以我就想進到如果是國營企業裡面,國營企業辦公室也行。  主持人張紹剛:其實滕振國你在找工作方面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對不對?  滕振國:這個沒問題!  主持人張紹剛:謝謝!謝謝你跟我們連線!  滕振國:謝謝!再見!好。  主持人張紹剛:滕振國充滿著自信,到底我們應該怎麼分析滕振國目前的這種心態?應該給他一些什麼樣的建議?請導播幫我們來接通一下著名的心理分析老師曹芬元的電話。喂,曹老師。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我覺得呢,就是當然了,咱們社會呢,給大家造成了一種感覺,或者說一種錯覺,就是好像是你的學歷越高,你可能離幸福越近,我覺得這真的只能是一個錯覺。就是說他呢,原本是農民工,然後他讀碩士,他以為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當然他有這個夢想很好,因為這個夢想,畢竟促使他完成了學業。  主持人張紹剛:是。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但是呢,並不是說我學習了我就應該得到或者是什麼工作或者是多少錢,這兩者之間是不相等的。  主持人張紹剛:咱們說得簡單點,曹老師,就是你上的那個學不等於直接能換錢。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對。  主持人張紹剛:然後也不等於直接能換城市戶口。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對,就是說這一點給他的夢想,他想的就是把這些連線起來。我覺得這個社會是很現實的,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實際上他現在面臨的是這樣。但是我覺得呢,實際上這件事情對於他還是有好處的。他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他就會去學習,他想到辦法去解決,這是對他最實際的。但是他如果要是永遠糾結在這裡,覺得我讀了碩士還是這樣好像白讀,他要糾結在這個中間,他再跑出去的話,那麼實際上他又會碰壁回來。  主持人張紹剛:又會是一個迴圈,然後很有可能一次又一次地從終點回到起點。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對!  主持人張紹剛:所以曹老師您有一句話特別打動我,您說其實滕振國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應該是學習的能力。如果滕振國把這個事想清楚了,可能生活才能改變。  心理學專家曹芬元:對!學習就是力量,學習就是財富。這是真的。  上一頁 [1] [2] [3]    function goto(n){var n = lementById("goPage")e;n = parseInt(n); if (isNaN(n)){return;} if (n<=0){n=1;}if (n>3){n=3;} u="../../news/2010-09/10671"+ (n>1 ? "p"+n :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