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面試常見問題分析

才智咖 人氣:3.23W

在教師面試的時候,面試官一般會問我們什麼問題呢?考生表現出來的狀態又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老師面試常見問題分析,歡迎大家參考學習哦!

老師面試常見問題分析

老師面試常見問題【1】

為什麼要選擇教師這個行業?

回答提示:

1:讀的就是師範類的專業,做教師符合自己的專業,而且現在好的學校對教師的培養很好,也能為教師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等。

2、教師這個職業是神聖而偉大的,他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讀師範時,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發展,廣泛地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並學有專長,做到除數學外,還能會唱、會說、會講。

3、“學高僅能為師,身正方能為範”,在注重知識學習的同時我還注意培養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覺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沒有不良嗜好和行為。我想這些都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素養。

為什麼學生會偏科?

答:

1、教師問題。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學生偏愛某一學科往往是由於喜愛任教該科教師所致,偏愛某一學科,能使提高該科學習成績,而好的學習成績,又強化了對該科的喜愛,形成良性迴圈;反之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也往往不喜歡某個老師所教的學科,久之,學習成績下降,喪失對這一學科學好的信心,導致惡性迴圈。

2、家庭影響。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如家長愛好文娛,家庭藝術氛圍濃,則孩子往往偏愛音樂;家長愛好體育,喜歡活動,則孩子偏愛上體育課。

3、學生原因。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偏科的原因。

4、學校的原因。會考和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對學生學習科目的導向作用,對很多同學造成有,意偏科,或是主動偏科。

做好一個教師固然離不開敬業、愛生、專業知識紮實,除了這些,你認為教學的最重要特質是什麼?

答: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特質是:

1.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技巧

2.發展學生的能力和體力,教會學生學習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科學的世界觀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優良的個性心理品質

5.發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的意見,教學相長。

老師面試常見問題分析【2】

問題一:氣勢文弱,感情平淡

[考生表現]在面試考場中,許多考生畏懼考官,在氣勢上顯得怯生生、拘謹,非常不自然。同時,文弱的氣勢也在答題過程中暴露出來,小動作多而頻繁,語言表達上沒有底氣,口頭語較多而且不流暢,感情很平淡。

[原因分析]考生在氣勢上的文弱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缺乏訓練,底氣不足;第二,缺乏對面試題目情感的較好把握;第三,未正確認識考生與考官之間的關係。

[華圖建議]考生務必高度重視面試中的氣勢。氣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面試的最後結果,如果我們自己在氣勢上先聲奪人,就可以很好地贏得面試成功的先機。考生可以利用清晨的大好時光進行專門的語言訓練,通過大聲朗讀富有激情的文章來培養自己的氣勢,諸如《亮劍精神》、就職演講等,反覆訓練氣勢會與日俱增。同時,要增加語言的感染力。考生要學會“人題合一、人境合一”,要學會忘我、學會控制,要給考官一種“雷霆起於側而不驚,泰山崩於前而不動”鎮定感,將我們飽滿的感情恰如其分地展現給考官。

問題二: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考生表現]千篇一律就是答題中前後考生語言風格、答題思路模式化,給人的感覺是“活脫脫流水線產品”。千篇一律令考官生厭,自然考生的面試成績也很難得高分。

面試進場時:“謝謝”的重複使用,給考官拘泥於禮節的感覺。

面試答題時:不區分場合和情形,一律使用“各位考官,請允許考生思考一下”、“各位考官,考生思考完畢,下面請求作答”、“考生開始回答第一題”、“考生第一題回答完畢”、“考生所有題目答題完畢”,看似考生非常懂禮貌,但是考官現在已經不太喜歡這種形式,因為其中體現的培訓色彩很濃厚。在當前考官不支援考前培訓輔導的背景下,我們應該充分更注重語言的多樣性以“投其所好”。

面試內容上:對人際關係類試題僅僅圍繞各類主體作答基本原則,而缺乏對具體主體的個性化分析;計劃組織協調題中計劃、準備、實施、總結或事前、事中、事後顯得流於形式,只有模式化的幾部分,而沒有具體翔實的內容;情景處理題不區分具體情況擅用應急預案來解決問題;綜合分析題中出現的模式化是隻知道辯證分析的表面,而沒有充分體現全面性的內涵,這是對辯證法的生搬硬套。

[原因分析]考生對各類題型的掌握流於表面,沒有掌握其精髓,同時,靈活運用能力相對也比較薄弱。

[華圖建議]我們在面試答題時,應該在基本知識要點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個性。彰顯個性是我們脫穎而出的法寶。在這裡,個性的展現可以通過對題目的想法,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知識結構、性格特點、行為方式等多方面體現出來。一百人就有一百種想法,因此,我們每位考生都應該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打造自己的個性。甚至於在答題的過程中,邏輯關係、詳略權重、舉例論證都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個性。但是,我們廣大考生務必要牢記,自己的個性不能和我們教師的要求相違背,也不能和我們的面試題目本意相違背。個性是在遵守一定規則的前提下來彰顯的。

問題三:心理脆弱,不夠自信

[考生表現]心理問題是我們廣大考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許多考生會在考場上緊張或失控。通過觀察發現考生的心理問題有兩個突出表現:一是不夠自信;二是因無法把握自我而失控(本來想好好表現自我,結果常因失控而讓考官覺得自傲、自負)。不自信體現在:與考官沒有眼神和目光的交流,長時間低頭看題本念草稿;答題過程中出現自我嘲笑和自我否定,在答題不順暢時甚至有放棄答題的狀況;也有部分考生懷疑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無法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在表述後半段聲音越來越小,擅自改變自己開始的想法,答題就出現了斷層,思維也發生了遊離。失控則表現在:態度非常強勢,語速過快;手勢生硬地頻繁運用,很不穩重,讓考官覺得是在藐視他。

[原因分析]考生太過看重考試的結果;天之驕子的優越感和現實的落差帶來了自卑、自負、自傲的綜合反應;考生對考場環境的不適應、對面試題型及思路不明確以及自身知識儲備的欠缺。

[華圖建議]首先要學會自我調節,努力克服自己的焦慮、緊張情緒,可採用心理學上的常用遊戲,比如突圍遊戲、讚美遊戲、信任遊戲、焦慮遊戲等來對自己的心理進行除錯。其次,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與不足,並對不足加以改進。再次,對面試保持平常心,既不要急功近利、心浮氣躁,也不要故意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訓練自己靜心凝神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保持謹慎而樂觀的態度,不管筆試排名如何,結果都無法改變,重要的是做好當下,做好自己。最後,對考官既要尊重又要平視,尊重是基本的禮儀要求,平視則可以減少考官對你的心理壓力。廣大考生務必要隨時注意自己的心理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尤其是在臨考前我們更要做好這項工作。當自已無法很好地調整時,要向專業老師請教。

問題四:儲備不足,缺乏內涵

[考生表現]知識儲備反映的是一個人基本的知識水平和素養,可以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上來體現。考生在這方面暴露的問題是最突出的,也是比較致命的。考生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分析問題的方法或者說思維方式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一點體現在答題時邏輯性不強、前後內容脫節、答題內容不全面,缺乏具體應對措施等;二是缺乏對基本人際關係、計劃組織知識的瞭解,造成答非所問,答題過程令人啼笑皆非;三是對社會缺乏基本的瞭解,關注社會、瞭解政策應當是準教師必須做到的。另外,有些題目都涉及到本省區的新聞熱點,尤其是引起廣泛關注的教育事件,很多考生在答此類題時存在比較大的'欠缺。

[華圖建議]現在的面試題目很靈活,因而對考生知識儲備要求也越來越高;考生平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考生對於基本思維方法掌握不夠,知識體系不完整,或者雖然略知一二,但理解不深、不會運用。湖專家認為,考生的知識儲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平時要注意積累。加強知識儲備主要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改善:一是平時注意留心生活、留心本省區和本地新聞、留心和所報崗位相關的專業知識內容,可以採取上網閱讀、收看新聞報道、實習體驗等多種形式來積澱知識和經驗;二是注重思維方法的訓練,提高思維能力。

問題五:生吞名言,適得其反

[考生表現]很多考生文化底蘊的不足在考場上也體現了出來。運用名言警句可以給我們的答題帶來語言亮點,於是乎,許多考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大量地引經據典,搬用古言、現代名言等來給自己的面試增色。但是,部分考生在這上面往往做得過頭了。其表現有三:一是考生答題過程中存在名言警句堆砌的情形,沒有很好地把名言警句和題目、答題內容本身進行有效的結合,結果導致答題流於名言警句的展示;二是考生之間名言警句大量雷同,缺乏新意;三是對名言警句的適用場合普遍缺乏比較好的把握,不同題型適用名言警句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考生往往忽視計劃組織協調題、人際關係題中名言警句的巧妙運用。

[華圖建議]適當選擇名言警句,選擇那些自己熟悉、能夠很好運用的,並且可以避免和多數考生重複的名言。對於教育家的經典言論,我們要注意消化吸收,慎重使用,不合理的使用很容易被廣大考官發現,因為他們比我們對教育家的言論更熟悉瞭解。在人際關係題中,我們可以適當地圍繞團結、尊重、協作、溝通、理解、學習、反思、服從等主題詞,蒐集一兩句名言在答題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在計劃組織協調題中,我們可以圍繞計劃準備重要性、實施的執行力、總結的必要性選擇適合自己的名言。綜合分析題我們可以更多地圍繞德才兼備的總原則,從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教育觀等方面尋找適合自己的名言。當然,綜合分析題牽涉的熱點比較多,但這些熱點還是更多地落實到教育和師生兩個層面,考生只要很好地把握這兩個主體就可以很好地選擇為我所用的名言。

從根本上說,面試是在考查一個生動的人,考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面試規律,最重要的還是要在日常的做人上下功夫,在內心的修煉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