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氣人生感悟

才智咖 人氣:1.89W

脾氣人生感悟1

看著那碧藍的天空、似乎預示著今天的好天氣,卻在不遠處飄來一片烏雲、似乎預兆著今天的天氣會有所變化。就像人的心情一樣、時好時壞,有的人心情好時滿面紅光,有的人心情壞時失魂落魄。還有一種人、無論心情好壞、臉上都會掛著笑容。

脾氣人生感悟

我屬於後者、但也不全面,有時也會是第二種、還有時會是第一種。我想、我可能比天氣還詭異多端。

人嘛、總得有點脾氣,但這個脾氣該對誰發呢?我想啊,應該找個沒人的地方、拿自己發洩。畢竟呢、對陌生人又不能發脾氣、對朋友更不能發脾氣、對家人又捨不得發脾氣,所以啊、只能找個沒人的地方發脾氣咯,不然憋壞了可就不好了。

通過上述可得、假設一個人對你發脾氣、要麼是真心為你好、要麼你就是屬於他的撒氣筒。被人發脾氣有時候真得好好想想,到底這個人把你放在他心裡什麼位置咯!

脾氣人生感悟2

每年大學聯考結束後,總能在社會新聞上讀到一出出悲劇。這林林總總的故事,聽上去各不相同,內在的原因卻驚人地相似。

每個不幸的考生背後都有一個情緒失控的家庭。

達州小斯最終選擇了投河。此前他在社交工具上發表了很多死亡預言,吐露了各種輕生的願望。

他在留給世界最後的話語裡面描繪著那種失控:考98分也被罵,夾菜姿勢不對,一巴掌打過來,動不動就罰就打,在這個家感受不到愛,始終高興不起來,即使離開也不會不捨。

寥寥數語已經能讓旁人感受到疾風怒雨,禽鳥慼慼的悲慘景象。

然而悲劇的製造者——小斯的父母直到目睹小斯冰涼的屍體,痛徹心扉,也不能明白怎麼罵兩句,打兩下,發幾頓脾氣就把孩子送走了。

送走小斯的表面上看是責罵,是體罰,實際上是小斯對與最親近的人互動時永遠得不到支援,只能得到指責和怨恨的絕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洛曾做過一個實驗,叫絕望之井。在實驗中,哈洛給恆河猴造了一個黑屋子。

讓猴子頭部朝下吊了兩年。實驗結束後,猴子出現了嚴重、持久的精神病理行為。它呆呆地坐著,遠離猴群,完全失去了一隻正常猴子應有的活力,成了重度抑鬱猴。

實驗證實,對靈長類動物來說,黑暗籠罩的孤立帶來最深重的恐懼和絕望。

但是我們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意識到一件事,那就是我們失控的脾氣正在變成身旁最親近的人的絕望之井。

脾氣人生感悟3

美國的兒科醫生兼心理學家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本書裡曾說,我們應該把孩子當成客人。

因為假如今天你家的客人忘記帶傘,你不會走上去對他大發脾氣,進而說一串尖酸刻薄,夾槍帶棒的話:你怎麼回事?每次都要丟東西,不是這個就是那個。

你怎麼就不能像某某某啊。你都四十多歲了,怎麼不長點記性?

我敢說,你的頭如果不是長在肩膀上,你會把頭都弄丟。就你那樣連一把傘都管不好的人能有什麼出息!

我們什麼也不會說,只會禮貌地微笑,馬上把傘送到客人面前:您的傘,走好,再見!

我們常常把毒舌留給親近的人,把優雅留給陌生人,因為我們的心裡有陌生人和親人之分。

事實上,別人是不分陌生人和親人的,除了自己都是別人。那些以“為你好”的名義,對別人發的脾氣其實都是教養不夠的表現。

菜根譚裡說:家庭有個真佛,日用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

意思是說家庭生活應該遵循一個原則,人與人之間要心平氣和,坦誠相見,以愉快的態度和溫煦的言辭相待。

最親近的人之間感情融洽,沒有隔閡,意氣相投,這比嘴上說說要修身養性,觀心內省強萬倍。

這正應了這句話刻進骨子裡的教養是不對親近的人發脾氣。

脾氣人生感悟4

我的祖父自幼失去雙親。一生目不識丁,謀生的手段只靠力氣,拆東牆補西牆地養家餬口。

嚐盡貧寒交迫,性情粗糙無常。用不假思索、簡單粗暴的方法生養五個兒女。

爸爸常和我說起他們小時候,爺爺白天在碼頭裝貨卸貨,回到家悶頭抽菸獨坐,若有小孩發出過於激烈的嬉鬧聲,必遭爺爺更激烈地喝止。

飯桌上尤其要求保持安靜。喝湯發出咕嚕聲,閒談發出爭執聲,一頓“爆栗子”就敲過來了。

兄弟姐妹淘氣時,爺爺就近原則,手頭的任何工具操起來就收拾。叔叔的頭頂上至今留著碗口粗大的傷疤。

爺爺以為那年頭的小孩都是這樣長大的。他不知道他那隨意即興,像小鋼炮似的有火就發的育兒風格給五個兒女帶來各自性格上的缺陷並且伴隨他們一生。

我的爸爸習慣對事情作悲觀預言。爺爺的指責怒斥讓爸爸從骨子裡感到自己一定是一個很差勁的小孩。

所以他沒有辦法接納樂觀美好的事物。只要一遇到幸運的好事,他就覺得肯定弄錯了。他寧願把結果想得糟糕一點,才會比較安心。

他這樣對自己,也這樣對我。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我大學聯考前夕的某一天,爸爸很認真地對我說,去幫我算了一卦,算命先生說我命中註定,大學聯考考不上,差幾分。我當時悲憤交加,特別痛恨老爸。

別人的爸爸總是用正面的語言鼓勵孩子,可我的爸爸總是打擊我,不看好我。

長大後,我學了一些心理學才知道這是童年粗暴的家教帶給他的傷痛和糟糕的思維習慣。

比起一開始就樂觀積極,他更相信絕地反擊和血淋林的激將法。這正是低度自我認同感的表現。

爺爺那些無端的脾氣加深了幼年的父親這樣的自我概念:因為我不好,你才會對我發脾氣;我好的話,你為什麼要發脾氣呢?我那麼不好,我配不上那些好。

與此同時,我的姑姑和叔叔們幾乎都有類似的問題。

核心一致,表現各異:情緒不穩定,不能好好說話,聽不進別人的意見,愛反駁別人,喜歡挑刺,毒舌……

脾氣人生感悟5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在上帝賜給你福之前,往往先派給你禍,如果你在禍面前心平氣和,懂得反躬自省,那麼你就能穿越禍,得到倚伏在禍後面的福。

人生就是一個站在福與禍的`十字路口,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那麼你就必須控制好自己的脾氣,調節好自己的情緒,好脾氣帶來好福氣,人生才會好。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對待人生,迎來屬於自己的幸福。

什麼是“氣”?“氣”便是一種需要的失落,“氣”便是一個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正如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嘭”的一聲就粉身碎骨。人也是一樣,心裡存有太多的氣,不僅傷心也傷身。動輒生氣的人很難健康,更難長壽。“氣”是一把殺人不見血的刀。動輒發怒,放縱是缺乏教養的表現,一旦“憤怒”和“愚蠢”攜手並進,後悔就會接踵而來。很多人的心中都有嗔念只是自己意識不到而已。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陷入憤怒之中,與周圍人發生爭吵,說些使人難堪的話,發脾氣能解恨,發脾氣大動干戈,但壞脾氣可能將人的感情撕得粉碎,導致傷害,結下仇恨,得罪朋友,氣走親人,失去貴人。如果我們一直在抱怨中掙扎,而不懂得在感恩中成長,那麼我們的人生註定是痛苦的,沒有任何樂趣可言。

世間萬事危害健康最甚者,莫過於生氣,咆哮如雷的“怒氣,”暗自憂傷的“悶氣,”牢騷滿腹的“怨氣”有口難辯的“冤枉氣,”乃一生之主宰,與人體健康關係甚密,氣不爽,心不順,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和災難,《黃帝內經》就明確指出,“百病生於氣矣。”其實很多人都是被氣死的。

每個人都希望開開心心,順順利利,可是生活總有那麼一些小波瀾,小浪花。人不生氣真的好難啊!難,並不意味著沒有解決的辦法。對待生活中別人的譏諷,辱罵,甚至毀謗你時,最高明的態度就是漠視它,就是不聞不問,生氣不如“消”氣,這些氣,只是由別人吐出來而你卻接到口裡的那種東西,你不理它,它就會煙消雲散。用爭氣,勇氣,和氣,大氣去化解和取代,完成從生氣到爭氣的改變,拋開煩惱不和自己較勁,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生氣,博大的心量能稀釋一切痛苦和煩惱,心量大小,在於自己願意不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一念之差,心門的格局便不一樣。“有德便是福,無嗔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寬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就從怨恨和疾憤中解救出來,使自己始終生活在平靜健康之中。

人生就是這樣,脾氣好了,福氣才會來,好脾氣是人生的一座橋,將彼此的心靈溝通。走過這座橋,人們的生命就會多一份空間,多一份愛心,多一份溫暖,多一份陽光。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變的輕鬆,快樂,才能收穫生命的幸福。

脾氣人生感悟6

也許一個轉身,原來如此熟悉的兩個人從此永不相見,形同陌路。這世上沒有誰會永久是誰的誰,有的人必定只能被傷害,有的人必定只能錯過,有的人永久只合適活在另一個人的心裡。人生沒有假如,過去的不再回來,回來的不再完美。學會珍惜。

不知從何時起,每留意煩意亂的時候就喜歡發脾氣,而物件往往是那些最在乎你,最關心你的人,說利劍了無非就是因為他人太在乎你,太溺愛你罷了,而本人因為知道無論如何她都不會離本人而去的,故而肆意發洩本人的情緒,隨意宣洩本人的情感。

其實每個人城市有心煩的時候,每個人也城市有心累的那一刻,卻沒有幾個人有正確的疏通方式,有選擇隱忍的,有選擇壓抑的,有選擇肆意發洩的,而更多的人則選擇了在錯誤的時間對錯誤的人發洩了本人的鬱悶情緒,錯誤的時間是因為他人往往也處於心煩的時候,而錯誤的物件則是因為那些人往往都是最在乎你的人,只是因為太在乎而放縱了你的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有時候靜下心來想想,假如不是她們的無私奉獻怎會有我們今日的絢爛?假如不是她們一再的忍讓寬大,怎會有我們如今的幸福?人心都是肉長的,不要以為她們就會冷血而不知痛,不要認為她們就是麻木而不知沉痛的人,只是因為她們的過於在乎而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忍耐。

真正懂事的人就應該學會感恩,學會控制本人的情緒,學會調理本人的心情,不要因為他人的在乎而放縱本人的情緒,不要因為他人的真愛而肆意的宣洩本人的心緒,越是在乎你的人越會為你付出,不為你有所回報,不為你會因而感恩,只因為她真正的關心你,真正的在乎你,而事實又有幾人能夠明瞭她們的用心?幾人能夠讀懂她們的良苦用心?

真正在乎你的那個人,歷來不在乎你的過去,但她會很在乎你的如今,因為你的過去已經成為過去,而如今必須不讓她再絕望,不再失落,她在你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厚望,太多的期盼,你所能做的,或者說最應該做到的就是讓本人勝利,不讓她再絕望,不再絕望。

捫心自問一下,當你的心累了,當你心煩的時候,你會選擇何種方式發洩本人心中的鬱悶,選擇何種方法宣洩本人的不滿情緒?能否會因為最親近的人的一句話而怒髮衝冠?能否會因為最愛的人的一個動作而大動干戈?或許在你的怒髮衝冠中發洩了本人壓抑已久的苦悶,又或者在你的大動干戈中宣洩了本人隱忍已久的委屈,但是你可曾知道,就是因為你的肆無忌憚,就是因為你的為所欲為,你傷了他人幾,讓他人心寒到何種水平?

你從不曾知道過,你只知道本人得到了發洩,得到了釋放,卻將本人的苦悶情緒強迫的發洩在他人身上,而本人卻仍然我形我素,不曾反省過,不曾內疚過,只因為他人對你的在乎,對你的愛。

佛家有云,因果迴圈,不要以為你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不移至理,不要以為他人對你關心在乎是上輩子欠你的,其實一切的一切都是你在為後半生的生活埋下應有的因,當你承擔應有的果時可能就會懊悔莫及,但卻已是悔之晚矣,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要捫心自問能否對得起本人的良心,每當遇到仁慈的人的時候都要反思本人能否對得起他人的良苦用心。

不要總活在本人的世界裡,自覺自大,不要總活在他人的世界裡,丟失自我,活在當下,活出自我,品嚐人生,用心生活,活出真我,守住自我。

脾氣人生感悟7

教養說到底就是看一個人能在多大程度上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面目可憎,疾風怒雨,口不擇言,尖酸刻薄,含譏帶諷,最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

在遊樂場,有個孩子被某個遊戲專案吸引,玩了一次還想再玩一次。媽媽當眾大聲斥責孩子:你是怎麼答應過我的?

做不到以後永遠別來!孩子抱著怒火中燒的媽媽,哭成一團。媽媽嫌棄地甩開他,厲聲要求他不要再哭,孩子止不住抽泣。

媽媽突然揚長而去:叫你哭,叫你哭!孩子在媽媽身後一路追趕一路更凶猛地哭……

這樣的場景並不陌生。這位媽媽發脾氣便是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導致的。

孩子天性喜歡玩,容易被新鮮稀奇的事物吸引。一開始隨便答應你,後來由於情境變化而不能信守承諾也是常有的事。

孩子哭得非常傷心,正遭遇情緒挫折時,讓他像機器執行那樣說停就停是極不合理的。

可是媽媽卻因為自己特別討厭哭鬧聲,執意要求孩子照她說的做,否則就棄他而去,這也是非常缺乏人性關懷的。

這自然很容易造成雙方關係的僵硬對立。

安徒生童話裡面有個故事,題目叫《老頭子總是對的》。說的是從前有一對老夫妻,過著清貧的生活。

老婆子和老頭子商量著把家中僅有的一匹馬賣掉換些更有用的東西。換什麼呢?老婆子說:老頭子,你決定吧,你做事總不會錯的。

於是老頭子騎著馬到了市場。先後把馬換成母牛,母牛換成羊,羊換成鵝,鵝換成雞,最後把雞換成一袋子爛蘋果。

兩個有錢人半路上聽說了這件事都認為老頭子回家會糟老婆子捱打,至少要痛罵一頓,老頭子卻堅信自己會得到一個吻,於是他們以金子做賭。

後來,兩個有錢人驚奇地發現,在旁人看來這一路走下坡,越換越廉價的交易卻每次都讓老婆子大加讚賞。

老頭子為什麼有這種信心呢?顯然是因為老頭子做每一個選擇都是誠心誠意地站在老婆子的立場上的。他把老婆子的需要看得比物品的價值更重要。

真正有教養的人是不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他從不隨意發脾氣,也不怕對方生氣。

故事的結局,兩個有錢人賭輸了,金子獎賞給有教養的老頭子。

這個結局有很深的寓意: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會贏得生命中最值得的獎賞,那就是一段如沐春風的情誼和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