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三字經作文集合八篇

才智咖 人氣:2.2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字經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三字經作文集合八篇

三字經作文 篇1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說《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裡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說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為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為。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

三字經作文 篇2

我從西藏回來不久,爸爸就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他說:“兒子,我看你好久才能背完。”當時,我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把《三字經》背完的!”

當天下午,我背了《三字經》的前兩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當時,我只是揹著了,可糊里糊塗地不知道什麼意思。為什麼叫我背誦這些生硬的東西呢,我在腦海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接著,我繼續往下背……當背到“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時,爸爸說,背誦只是鍛鍊一個人的記憶,真正的目的在於你對道理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讓我們懂得學習知識時要用心思考,平時多讀書,反覆記憶,反覆領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在我看來,學背《三字經》是一種樂趣,因為它能幫助我學習很多知識,教我學習很多做人的道理,如關於教人勤奮學習的道理,其中有:“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這些話讓我知道了在那個年代一個有理想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可以克服很多的困難,是多麼的不容易!他們很勤奮!我真的是好感動!

還有關於歷史的知識,其中有段是:“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這句話意思是,周武王討伐紂王后,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了八百多年,是我國統治時間最長的朝代。這時,讓我突然想到了我們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封神演義》,哪吒、二郎神、姜子牙這些傳說中的英雄們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他們的神武,讓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快樂生活。

《三字經》這本書真的很好,你們也可以看看哦!

三字經作文 篇3

《三字經》是一部古代的書,它三個字一句,我覺得挺有意思,而且裡面還有很多的道理!

讀了幾段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它的意思是說:“玉器不打磨就難以成為好玉,人不學習,就不能掌握知識,懂得道理”。這就告訴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另外還有“融四歲,能讓梨 弟於長,宜先知”,“香九齡,能溫席 孝於親,所當執”等等都有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和很深刻的道理。

我要繼續學習《三字經》,學習讓梨的孔融和溫席的黃香,學習他們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作文 篇4

在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過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著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國小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三字經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啟蒙文化等,數不勝數。今天單說說中國的傳統啟蒙文化《三字經》,這本書。

三字經一句三字,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抑揚頓挫,聲音優美動聽,像一首動聽的歌曲,百聽不厭。三字經是國學廣大少年兒童啟蒙文化的經典教材,是每一個少年兒童必讀之書。三字經裡面的內容很豐富,有歷史、地理、天文、倫理道德,名人幫事、勸人發奮讀書,保家為國等。多方面的知識。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先賢的細語,明白做人的道理,分辨社會上的真善美。

現在我雖然已經上三年級了,媽媽教我讀《三字經》至今我還能背下來幾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這些句子,雖然現在我不能全懂它的意思,但我漸漸長大,隨著我知識的增多,慢慢我會理解的,對我是有益的,我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作文 篇6

我的外婆今年快六十歲了,雖然她只上過幾天學,但卻能把《三字經》流利地背出來,真是不可思議!

媽媽說,從我兩歲多能完整地說一句話時,外婆就經常把我摟在懷裡,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 性乃遷。”……

現在我已經七歲了,我能完整流利地背誦《三字經》了。媽媽告訴我:“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 講述的是小孩子應該好好學習;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還要懂得謙讓;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

媽媽的話雖然有些我還不太懂,但我已經明白了外婆的良苦用心。我想說:“外婆,您真好!謝謝您教我《三字經》!”

三字經作文 篇7

先看電視文化普及講座,再讀其整理文字,這倒是一種新的閱讀體驗,應該會有新的體會。(20xx.10.29 晚8∶25)

錢文忠教授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讀<三字經>》的代序及《致謝》邏輯嚴密,思辨性極強,對《三字經》這一童蒙讀物的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分析透徹,鞭辟入裡。其中,不乏考據的史實和個人精闢觀點,包含的資訊量很大。這篇代序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隨筆甚或關於《三字經》考據論文的摘要。如果說作為論文,可榷<三字經>歷史延革及現實處境考》之名。當然,這只是班門弄斧。嚴肅的講,這與錢教授普及傳統文化的初衷並不相符。言歸正傳,《致謝》中表達情感真摯,措辭謙遜,顯飽學之士風範,令人欽佩。閱讀正文,相信更加精彩,受益更多。(20xx.10.29晚9∶35)

性善論、性惡論爭論至今,因為各種事例相互矛盾,所以錢教授認為“人性的問題很複雜”,並舉例來說明。有一個收益,知道了“才高八斗”的成語來自於東晉謝靈運對曹植的稱讚。談到位東晉,有個問題始終不得解,就是自漢至宋的歷史模糊不清。為此,讀了些參考讀物,漢後三國,所謂魏、蜀、吳,吳即我們現在的居住地。三國後是魏晉南北朝,南北朝是後世史學家的劃分,當時並不以為然。所謂南北朝分南朝、北朝,南朝是魏、晉、宋、齊、樑、陳。齊樑故里在我們常州孟河,昭明太子對我們的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作為常州人的驕傲。齊、樑國都在毗鄰我們的南京,六朝古都,此其謂也。再說北朝,是五胡十六國,其淵源沒有作過研究,“五胡亂華”,不知是否指這一時期,這要請教歷史老師了。其中,魏晉,魯迅先生在他的'雜文《魏晉風度及藥及酒及其它》中有論述,看過後,覺得那是亂世,奢靡之風盛行。著寬衣,服藥石,因藥石毒致體熱而著寬衣,不是好的時代。想遠了,再回過來,隋就不說了,漢至宋還有個後唐,就是那個擅詩文的後主李煜,對詩詞的感覺確實太好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後來被北宋給滅了。宋後來衰落,南渡到南京,在我們南京稱王。南京作家葉兆言最近對此有論述。南宋小朝庭偏安臨安,就是現在浙江的一個縣級市,後來也垮了。至於宋,有好有壞,宋朝初年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但後來軍事力量薄弱,以經濟換和平,終至於敗落。在網路上,網民認為宋初年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以為這是當代人們迴避現實的想法,不足齲宋後來給元滅了,後面的歷史,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至此,這段歷史有點明白了,這是這階段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的收益,不可謂不豐。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知者也”。用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法來理解中國文化傳統,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學習是應該講究方法-論的。中國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中庸之道,對性善論、性惡論的看法,錢教授的理解確實“是比較穩妥的”。其實,中國傳統文化是最反對走極端的,性善論、性惡論,也許是中國古代樸素哲學對人性的各自定義,在中國古代文化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趨於融合。但近代以來的文化斷層讓極端主義抬頭,其結果已被近現代歷史所證實。“春秋爭弒不顧骨肉”,也許與樸素哲學的極端性有關,好在“孰如季子始終讓國”,這也是我們常州人的驕傲。中國傳統文化的自淨功能和包容性很強,所以延繼至今,這是很好的一個方面,也是我們現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所在。據我所知,伊斯蘭文化具有一定的極端性,但也延繼至今,其原因需要研究。簡單想來,也許伊斯蘭文化同樣具有包容性,只是在現代,其極端性被誇大了,現代伊斯蘭文化在國際上的地位和處境可以看出這一點。這是題外話,我國現在在發展文化軟實力,需要避免這一點,要增強包容性,才能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不至於被國際社會誤解或曲解。倡導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進步,但同時要借鑑歐美西方文化。比如孔孟時代的西方哲人的觀點,可以作些比較。如希臘的、羅馬的等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就會有歷史的、全面的、國際的眼光。

所謂“專”,還有層意思,就是“學會撿起”。學習中往往不能做到連續學習,那就“學會撿起”。也就是學習停止、鬆懈以後,再把學習續上,或者叫“繼續學習”。學會“繼續學習”,就能做到終身學習和持之以恆,這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方法,應該是很有效也是很實用的。

唐伯虎學畫的故事很有意思,沈周的教育方法也頗有傳奇色彩,對於悟性很高的唐伯虎來說,很快就能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現實生活中,“頓悟”的孩子極少,也就是立即“開竅”,都是漸進式的,“開竅”有機緣巧合。當然,是在教育累積和自我學習積累的基礎上。

三字經作文 篇8

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品德瞧念,即教授學問與封建思想教育雙重功能。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進淺出,情真意切.此書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回納綜合了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變遷,歷來備受讚譽。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而《三字經》後來居上。這裡的“居上”殆源於數字順序,未必即是憑據三書之內容與作用的存心陳設。但現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光 之久瞧而言,《三字經》 正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中,不克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的書。 巍哉,《三字經》堪稱“蒙學之冠”。

《三字經》全文

人之初,本善。相近,習相遠。苟不教,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心裁。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作甚。

玉不琢,不可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節。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賣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

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