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三字經的作文集合8篇

才智咖 人氣:2.0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三字經的作文集合8篇

三字經的作文 篇1

從我有朦朧的記憶起,就記得媽媽常常給我誦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隨著我漸漸長大,經文中句意我也漸漸理解了,並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記得有一段經文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看到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小孟子的言行有著不同的影響,為了使小孟子成為正人君子,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最後把家搬到學宮傍,小孟子學到禮儀和待人接物的細節,孟母才定居下來。但是小孟子並未體會到母親的苦心,他在外求學時,一天因疲倦逃學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舉刀砍斷了布匹,並嚴厲責斥兒子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織絲成寸,積寸成尺,於是成丈匹。半途而廢,最終將一事無成。這就是被歷代傳為美談的“孟母三遷”和“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誨,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

其實,我們的媽媽對孩子的愛也像孟母一樣,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上學送放學接,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甚至陪讀陪學,給孩子請家教報輔導班,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豐富多彩,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為了讓孩子成才,幾乎是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但我們作為孩子,似乎沒有像孟子一樣及時領會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就不止一次地讓媽媽感到失望。我能夠體會到媽媽對我的期望和付出,但我在學習上總是出現因為馬虎而發生的錯誤,而且屢屢發生並且反反覆覆。媽媽每次發現我的錯誤後總是很有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卻是總是很不耐煩地告訴她我本來就會作,只是看錯題了。之後便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馬虎似乎成了我的影子,總是與我形影不離,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下降。媽媽雖依然像原來一樣對我關心,但卻多了一些思考,在媽媽的臉上我看出了這些思考,一定是在想辦法讓我更細心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堅強一些,更自信一些……這些都是我一直無法克服的毛病,媽媽沒有嫌棄我,一直在鼓勵我,教導我,這就是母愛,最無私、最偉大、最純樸,永不停止的愛。我希望自己儘快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讓媽媽為我感到驕傲。我要繼續努力!加油!

三字經的作文 篇2

暑假裡,爸爸在新華書店買回一本《三字經》。整整一個暑假,我都翻閱這這本書,看過之後愛不釋手。裡面內容豐富,而且琅琅上口。像兒歌似的,非常有趣,最重要的是,它還能啟迪心智。閱讀的時候,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不能自拔,這讓我還開心了好長一段時間呢!

《三字經》短小精悍,裡面包含了哲理、歷史故事、古今賢文到呢更多方面的知識。它的每一句話各表達了不同的含義,雖然每一句都只有三個字,但是含義深刻,簡潔明瞭,我一看就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自從我讀了《三字經》之後,我覺得它對我幫助很大,不僅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哲理,比如說要“珍惜時間”、“懂禮貌講文明”,通過它,還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故事。

《三字經》裡面有許多經典故事,有這麼一個故事講得是黃香在九歲的時候就懂得要孝順自己的父母。寒冷的冬天,在睡覺之前,黃香總要把被窩暖熱了再讓父親睡;夏天,烈日炎炎,黃香就把房間扇涼了再讓父親睡覺。雖然這些對於現在已經不合時宜了,但是這樣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告訴了我們,最為子女一定要孝順父母,通過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還有囊螢照讀,對這個故事,我同樣印象深刻,它告訴我們,要從小就愛學習,好好讀書,長大為祖國爭光。另外還有蘇洵,蘇洵到二十歲才後悔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讀書,於是,發奮學習,後來成為了大學問家。從中我明白了,我們應該把握大好時光,將來才不至於後悔。

《三字經》中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很多好榜樣,也帶給我們很多啟發。《三字經》是一件文學瑰寶,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不愧為中國歷史的遺產。

三字經的作文 篇3

星期五,學校為了慶祝20xx年金秋讀書節,舉行了朗誦比賽!

我們班表演的是三字經朗誦,第一個上臺表演的是二(2)班,我看到,他們個個都化了妝,我心想:他們會表現得怎樣呢?

過了一會兒,輪到我們二(1)班上場了,首先,由朱耘賢帶我們進場,同學們很快的排好了各自的位置,我和其中七位同學坐在前面領讀。我看到,臺下有我們班的陳老師,和學校十幾位評委老師,還有許多的同學。

多功能廳裡響起了歡快的音樂,同學們在認真地表演。剛開始表演的時候,我非常緊張,輪到我們領讀了,同學們一個接著一個,終於到我了,我站了起來大聲的讀了出來,我心裡想:我要好好表演,為我們班爭光,不能讓老師失望......

後來,我把老師教給我們的動作都完整地表演了出來!最後,我們得到了臺下觀眾雷鳴般的掌聲!

三字經的作文 篇4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的作文 篇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照常揹著書包,和好友佳欣一起上學。剛走進教室,上課鈴就響了。我快步走到座位上,等老師來上課。老師一進教室,就點我們幾個好友的名字:“佳欣、雪銀、麗佳、肖雨等同學,馬上到校長辦公室去一趟。”聽了老師的話,我和同學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向校長辦公室走去。

來到校長辦公室,音樂老師羅葉每人發給我們一張卡片,我仔細一看,全是《三字經》的內容。我明白了:老師是要我們讀吧。讀《三字經》啊,我可喜歡了,全都是三字組成的,節奏感很強,一定很順口的。老師看著我們激動的樣子,微笑著說:“孩子們,你們先讀一遍吧。”沒等老師說完,我們便放聲讀起來。剛一讀完,我們就興致勃勃地看著老師,等待老師地“評判”。老師和顏悅色地說:“你們讀得很流利。但字音錯了不少啊!”當時,我們幾個同學都感到很鄂然。平時,我們聽家裡的爺爺、奶奶念,或是聽同學念,就跟著隨口唸出來來沒有認真練習過,自以為讀得還可以,沒想到。然後,老師把易錯的字音一個一個地給我們糾正,要我們反覆練習幾遍,再從頭讀。

當我們讀這一遍的時候,都覺得有些膽怯,沒有第一遍的激情了,總害怕讀錯字音。但是,我們還是試著讀,我相信:只要自己用心了,沒有做不好的事。“人之初,性本善——-”這遍讀了下來,我們頭上還冒出了汗。哎,有這麼難嗎?我們幾個出了名的“讀書大王”,這可是頭一次“遇難”啊!我們又懷著急切的心情看著老師,只見老師微笑著對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的進步真大啊!這遍字音讀得很準了。”接著,老師又嚴肅地說:“每篇文章或詩句都有它們自己的意思和風格,《三字經》也是這樣的,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還得用心理解它的內容,體會它的感情啊。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讀,才能讀得很好。”

聽了老師的話,我們又低頭看著稿紙小聲念起來,一邊念一邊思考其中的道理。哦,原來《三字經》是教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帶著肯定、勸說的語氣讀才對,不能只圖順口隨便讀。於是,我們跟隨著老師地指點,一遍遍地練習,到了第八遍的時候,我們不僅讀得很流利,而且還有古人讀書的味道了。這時,老師滿意地說:“孩子們,你們真棒!今天,我們一起享受到古人的風采了。我為你們的進步感到驕傲!”聽了老師的話,我們情不自禁地擁抱著跳了起來。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總是樂滋滋的。是啊,讀書就是這樣,你越喜歡讀它、欣賞它,它就越是想給你做“朋友”。

三字經的作文 篇6

這段時光,學校組織同窗們一伏誦讀《三字經》。《三字經》面有賴多佳多的常識使我們受害非淺理解了良多作己的情理。

例如,其中有一段:“臭九齡,能暖席;孝於疏,所該執。融四歲,能讓梨;兄於長,宜先知。”道的就是古時候有一個東漢我鳴黃香,他九歲的時候媽媽就逝世了,固然年事小,卻知講關懷爸爸。夏天的時候,氣象酷熱蚊子許多,他擔憂爸爸睡不美,天天都拿扇子把爸爸的床扇得涼涼的,把蚊子趕得遙遠的,而後才請爸爸去勞動。冬地的時候,給爸爸展好被褥後本人先鑽出來,用身材把被褥焐溫暖了才要爸爸往睡覺。孝敬父母是兒父應當做到的。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弟長的路理,從小就應當曉得。

咱們通功《三字經》的學習教導爾們要幹一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的惡孩子,繼續中華官族的傳統美德,並把它發揮光大。

三字經的作文 篇7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啟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說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瞭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為什麼“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臺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裡暢遊。通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裡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

三字經的作文 篇8

嗯,沒啥吃驚的,沒上國小的時候就讀了唐詩,百家姓也看了,12歲之前也開始接觸諸子了,歷史書也沒少看,恰恰就是沒有看三字經。這次為了自己的外甥讀書,買了本三字經,不是啥圖文的,就是地道的中華書局出的,一點都不fancy。看了之後還是挺有感觸的:

為學者,必有初。國小終,至四書...四書通,孝經熟。如六經,始可讀...經既明,方讀子....經子通,讀諸史.....這個說明了讀書的順序,三字經作為啟蒙讀物,四書學習做人的基礎,六經則是進一步闡述儒家的思想,只有等建立了明確的人身觀世界觀(說難聽了就是所謂的對錯的判斷之後)才進一步的去讀諸子,等這些都明白了才開始去接觸歷史。這個順序說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書不是亂讀的,一切都要循序漸進,所謂的少不讀三國,老不讀水滸也是這個道理,小時候不能上來就接觸所謂的諸子百家,更不能直接的去開始讀歷史。經史,經史,只有明白了經才能去理解史,只有明白了自己才能去看這個世界。我爸很多年前就說我不是不讀書,而是讀書讀多了還沒人教,最開始沒什麼理解,以後逐步發現了讀書卻是要有這個步驟,我小時候讀的第一本字書應該是孫子兵法,然後通過這個開始研究兵家,通過兵家而去了解歷史,通過歷史去學習法家,通過法家來去了解自己還有這個世界。

結果雖然不能算是差,但是我沒辦法接受所謂的對錯善惡,歷史上的對錯又是什麼呢:因為勝者為王敗者賊,所以成功者不會被指責,那麼為了成功不擇手段也是合理的。雖然我覺得現實就是如此,但是這也是種悲劇吧,果然人才人才,成才之前應該學會怎麼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