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家鄉風俗社會實踐報告八

才智咖 人氣:2.6W

 

關於家鄉風俗社會實踐報告八

作為一個青海人,而且是一個少數民族的青海人,我理應介紹一下我的民族——土族,一個被部分人當做是土家族的民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縣,其餘散居在樂都,門源和甘肅天祝等地,人口19萬多,土族自稱“蒙古勒”或“蒙古爾孔”,舊稱“青海土人”藏族人稱之為“霍爾”。

土族每戶人家幾乎都有一個特定的庭院,方位靠山向陽,多為土木結構,房屋多為平頂,菜園和打穀場,房屋多為三間一組,中間為堂屋,一側為臥床,令一側為佛堂,臥室微微炕的暖炕,連著鍋灶,住室的棟樑和門窗上大多雕刻著或描繪著象徵牛羊的健壯、五穀豐登的彩色花紋圖案,鮮豔美觀。

土族服飾具有獨特的風格,男女上衣也都有繡花的高領,男子常穿小領斜襟,袖鑲黑邊的長袍,腰繫繡花長帶,穿大襠褲,小腿紮上黑白的綁腿,帶氈帽,穿雲紋布鞋,老年人在長袍外套黑坎肩,婦女穿繡花小領斜襟衣衫,兩袖有五色布做成,外套黑,藍,紫,鑲花邊坎肩,腰繫繡花寬腰帶或綵綢帶,懸掛話手帕,花錢袋,荷包,小同齡等,褲腿外夾一尺高的褲筒,下沿藍,黑色搭配鑲邊,穿繡花腰鞋,形如鞋子,戴各種“扭達”頭飾。

土族飲食以青稞,小麥,土豆為主,至今仍在保留著牧業時期的`痕跡,如喜喝奶茶,吃手抓肉和 酥油炒麵等。

土族喜歡喝酒,酒在土族中佔有找你更要地位,並形成了土族特有酒文化,歷史上,土族人家幾乎能釀造“酩”,現在,釀酒已經成為土族地區重要的產業之一,互助牌系列青稞酒已經聲譽海外。

土族人民有種禮儀的傳統,尤其注重尊重長者,如路上遇到相識的老人,要下馬問候,熱情好客是土族歷來的風尚,迎送客人三杯酒就是這種風尚最突出的表現,主要在客人到來前就拿著酒壺,酒杯在打門口等待,土族人認為三是個吉祥的數字,“三”代表佛,法僧三寶,日,月,星三光,天,地,人三才、、、而敬三杯酒的含義是祝福客人吉祥如意。

另外,土族人的民間刺繡工藝很有名氣,圖案講究,花鳥獸石,美觀大方,樸素耐久,通常有“五瓣梅”,“石榴花”“雲紋花”,”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等等,精美的刺繡是土族婦女的創造,也是土族傳統文化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標記。

土族地區有不少的名勝古蹟,景點主要是互助的五峰山,大通寶庫峽,民和娘娘天地,蓮花臺,七裡藥泉,同仁溫泉等,土族的吉祥物是彩虹,每逢佳節盛會,飄袖舞紅,融入天人合一,福祥長治的境界,因而,土族唄喻為“彩虹民族”,土族地區素稱“彩虹之鄉”。

春節和(安昭)納頓節是土族最熱烈,最隆重的兩大節日。土族稱春節為“新年”或“新月”,“納頓”是土語音譯,意為“娛樂”、“狂歡”,納頓節於每年夏季麥收後舉行,一般從農曆七月十二日至九月十五日,歷時兩個月,時間長,規模大,場面隆重,所以有人稱之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此外,土族的傳統繼而還有正月十四佑寧寺的觀經會,二月二(農曆不同)威遠鎮擂臺會,三月三、四月八廟會、六月的丹麻戲會,“花兒會”和“少年會”多呢個。再這些節日了處理進行傳統的多種娛樂活動外,同時還要舉行規模打的物資交流活動。

土族世代繁衍生息再青藏高原東北部,祁連山東南麓及黃河,湟水,大通河和洮河流域,土族人民於生活在這裡的漢、藏、回、蒙古等各族人民一起,共同開發了這片肥沃,神奇的土地,為該地區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這就是我富有民族風情的家鄉——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