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合集7篇

才智咖 人氣:1.34W

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演講稿會更加事半功倍。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演講稿,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合集7篇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朋友們:

上午好!

今日,我演講的題目是:選擇三尺講臺,我甘於平凡。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的確,我也是一片平凡的綠葉,雖平凡,但我無怨無悔;雖平凡,但我甘於奉獻;雖平凡,但我倍感自豪。因為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因為我腳下踏著的是神聖的三尺講臺!XX年前,懷著一顆年輕而熱情的心,揣著繽紛的七彩夢幻,我踏上了教師的道路。初為人師的我,站在講臺上,面對著一張張活潑可愛的笑臉,面對著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這兩個字的分量是如此之重。於是,我決定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去影響孩子們的一生。雖然我不指望能培養出多少“牛頓”和“愛迪生”,但也絕不能讓“牛頓”和“愛迪生”在我的手中埋沒。就這樣,在這三尺講臺上,我編織起了自己的夢。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都會堅持做到:一個星期內準確地叫出所有學生的姓名,一個月內走訪完所有學生家長。周光是我接手的

第一批學生,他不愛與別人交流,經常缺作業。通過家訪,我瞭解到,這是個苦命的孩子,媽媽因難產而離開了他,爸爸在外地工作,他也特別希望能把學習搞好,可作為家裡的老大,他既要照顧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又要照顧年邁的爺爺,對於學習,他是有心而無力。家訪後,我為他們兄妹三人各添了一套新衣裳。每天下午放學後,我都會把他帶到家裡幫他補習。漸漸地,我發現他的臉上多了一分童真的笑容,成績也慢慢地跟上來了。一天早上,他神神祕祕地揣給我兩個雞蛋和一張紙條。我莫名其妙地開啟紙條,上面寫道:龐老師,那天在您家學習,我偷看了您的畢業證書並把您的生日記了下來,這是我特意為您煮的雞蛋,祝您生日快樂!摸著還帶著體溫的雞蛋,我的眼淚頓時奪眶而出。儘管沉重的工作負擔,使我不僅視力和體重都下降了,還落下了慢性咽喉炎的病根。可平凡的三尺講臺創造出的是不平凡的業績,我覺得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然而,看著我從400度近視眼變成600度近視眼,從110斤的胖姑娘變成不到90斤的弱女子,從原來的金嗓子變成如今的沙嗓子,卻依然領著僅能維持生計的幾百塊錢工資,身邊的親朋好友心疼了,他們一次次地勸說我:出去闖闖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面對著親朋好友的關懷,面對著三尺講臺的平凡,面對著市場經濟的誘惑,我困惑了:是呀,作為父母引以自豪的女兒,作為老師的得意門生,作為同學、同事中的佼佼者,我就甘心在這平凡的三尺講臺上呆一輩子嗎?就在我意志開始動搖的時候,我遇上了他們。縣教研室的黃智主任,正當我感覺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時候,是他給了我展示的平臺,讓我從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成長為縣的教壇新秀,更讓我受寵若驚的是他竟讓我去參加湛江市的課堂教學競賽,派鄉鎮的教師去參加市的教學競賽,這是前所未有的。

那一刻,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鎮教育組的蔡和校長,正當我擔心沙啞的聲音會影響教學競賽時,是他讓服務員為我端上了一盅金嗓子燉雞湯,捧著這盅熱騰騰的湯,我的眼睛溼潤了,那一刻,我告訴自己:龐彩虹,你病得再重也得撐住啊;我親如兄長的樑光就校長,正當我為一次次試教的不理想而氣餒時,是他輕輕地拍拍我的肩膀,鼓勵我:彩虹,不要放棄;我志同道合的王耀漁主任,正當我為不能接觸學生就直接參加競賽而緊張的時候,是他丟下住院的妻子不顧,坐在評委席旁為我坐鎮,我不知道他當時忍受了妻子多少的埋怨,我卻知道當時有他在場,我的心裡踏實多了。就這樣,我順利地上完了課,並獲得了二等獎。比賽後,當邱一紅校長握著我的手說“龐老師,了不起”的時候,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我知道:其實,了不起的不是我龐彩虹,而是站在我背後的領導啊!沒有他們的關懷、信任與支援,哪有我今日的成就呢?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這平凡的三尺講臺上,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桃李滿天下的滿足感,更收穫到了受領導關懷與信任的幸福感!試問,身在幸福中的我,還有什麼理由說自己囊中羞澀,還有什麼理由埋怨三尺講臺的平凡呢?從那一刻起,我不再迷茫:選擇三尺講臺,我甘於平凡。“潤物細無聲”的細雨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片熱情,一片不求回報的熱情;“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精神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種力量,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真情看似平凡,可它奉獻的是一顆真心,一顆晶瑩純潔的真心。就這樣,為了讓平凡的三尺講臺不再平凡,我人生價值的天平上,有了一個永遠不變的砝碼,那就是奉獻。十年來,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我任勞任怨,始終把無私奉獻當作自己神聖的職責,不僅順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務,也贏得了領導和學生家長的認可和信任。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2

作為教師,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作為學生,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學生在學校裡學習,既受同學的影響也受教師的影響,而主要是受教師的影響。學生願意接近的教師,比學生不願意接近的教師,對學生的影響要大。由此推斷,作為教師,你要把學生培養成大家都願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學生成為有道德的人,就要讓學生願意和你接近,以便對學生施加更大的影響。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為有道德的人。

學生接近教師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師的學識、權力、外表等都會成為促使學生接近的因素。但學識只能滿足學生一時的求知願望,權力只能維繫短暫的順從與親近,外表只能吸引膚淺的注意。真正打動學生內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這力量才是長久的,它將影響學生的一生,是學生未來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對學生一生的影響來講,學識、權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遠不如道德重要。

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但對一位教師師德師風的真實準確的評價,往往是在其失去一切外表的吸引力、學術和行政的種種權力,以及對學生所能構成影響的所有因素之後,才能真正得到。

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

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頗深,師道尊嚴使學生在教師面前往往會失去自我,特別是在中國小階段,平等觀念幾乎完全為師道尊嚴所替代。在教育這一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簡單的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而是教育主體與受教育主體間的雙向交流的關係。向學生灌輸平等意識,使他們的主體意識覺醒,並在學習和其他社會實踐活動中不斷髮展其主體性,這是大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師在內心深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意識又逐步覺醒和發展,這樣才能進行主體與主體間的有效交流和溝通,達到教育實踐活動的良好效果。

好的師德師風的另一個具體表現,是師生之間要倡導民主,並且教師要身體力行,為學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徵。但是,在傳播知識、播種文明的校園裡,卻有部分教師缺乏民主意識,有些中國小教師甚至成了“專制”的代名詞,可見教師倡導民主並身體力行的必要性。大學教師雖不像中國小教師那麼專制,但師道尊嚴的流毒依然至深,認為學生尊重教師是天經地義,卻忽視了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和教育管理中,對學生過多地指責和否定,指責學生學習不努力、生活散漫、胸無大志等等。即使這種指責是善意的、有根據的,學生在內心深處也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學生的需求和個性被忽視了,他們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而且有的批評和指責帶有主觀武斷的色彩,缺乏在相互新生的基礎上討論問題的民主氛圍,本質上不是主體與主體間的交流。顯然,民主作風是確立和發展學生主題性的基礎,是師德師風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師德不僅是教師個人問題,也是教師群體問題,即風氣問題。個人師德不好,雖然有時會在小範圍裡造成“一個臭雞蛋毀了一鍋湯”的壞影響,但畢竟還只是小範圍的'事。教師群體如果風氣不好,特別是與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沆瀣一氣,其危害性就大了。這時的師德問題就演變為整個教育行業的道德問題,這時的不良師風就演變為教育行業的不正之風了。這些年來,社會上的不良風氣對教育行業也造成了很大的汙染。大到學校亂收費、“吃”學生、拿學生,小到教師個人貪佔學生,一度成了一種極壞的社會風氣。可見師德師風問題是與行風緊密相關的,而行風又與世風相伴相隨。一般說,行風不正,必然師風不正。所以整頓師風必先整頓行風,整頓行風必先整頓世風。而特殊說,由於教育行業對後代的影響超過其他行業,因此,有時師風正,也可帶動行風,行風正,又可影響世風。所以,任何時候,提倡教師的師德師風都是必要的。

總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教師通過教育理念的創新,從而推動教學內容、方法的創新,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體,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做青少年學生健康成人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無愧於黨和人民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3

親愛的同事們:

下午好!

我踏過數次教室的講臺,今天站在這個講臺上還是心潮起伏,思緒萬千。記得當我第一次走進教室站在講臺上,面對著一張張稚氣的笑臉,一雙雙渴望的眼睛,我的心被觸動了,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我清楚地知道我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十幾年來,我向學生耕耘愛心,向學生播種“真、善、美、”的東西,讓學生學會美化生活,讓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絢麗多彩的祖國。提高學生健康美好的思想意識,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我感到“為人師表”擔子的沉重。

在我的詞典裡,師德,只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師愛。師愛的傳遞,是發自內心的,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

我們的大多數教師,因為平凡,因為健康,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蹟。但我相信,每一位熱愛教育的教師,都是平凡的,在說起自己的學生時,就像說自己的孩子一樣,那麼,就會有故事留在記憶裡。

在從教的這些年裡,與學生的相處中,發生的故事可謂舉不勝舉。今天想要說的,是幾個與放棄相關的故事。

故事之一:不是本意的放棄

這件事,是發生在六年前的事。當時我剛帶數學,班裡有幾個孩子天天沒作業,家長也不關心,我心裡非常著急。在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就請教以前我的老師,他告訴我說,使每個人都合格,是我們的理想和願望,但不是我們的能力。所以,對個別極差生的放棄,也是情有可原的。於是,在摸清了兩名差生後,依照老師的所言,放棄了他們。

依舊清晰地記得,當我對他們的作業只有一個時間時,當我觸到他們的目光時,我的靈魂都有些顫動。作為教師,作為熱愛教育、關愛孩子的教師來說,我不能放任自己的行為。於是我決定,針對自己的做法,請大約有十幾位同學在一起進行討論。該不該放棄?我將自己的問題,拋給了我關愛的學生,他們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一些成績優異的學生說:應該放棄,在他們身上投放精力沒有成效;另一些成績一般,但頭腦活躍的學生說:不能放棄,還說了一句到現在我都不能忘記的話:如果你付出了一百米的汗水,僅僅有一釐米的迴應,你就不能夠放棄。那次討論後,那群孩子的語句,引發了我做教師的最初的原則:不要輕言放棄學生。學生都有一份被愛的渴望,只要你真誠的付出了一百米的汗水,如春風化雨一樣去滋潤,相信絕不會只有一釐米的迴應。

故事之二:被動的放棄

記得那是前年我帶五年級時,為了激勵每個孩子學習興趣,學校準備一次數學競賽,可由於後來各種原因,只能挑選幾個同學參加,而班裡大部分同學都做了精心準備。比賽的那天到來了,學生們毫不知情,仍在緊張有序的操練。當我告訴他們只能有幾個同學參加時,平時錘鍊了千百遍的孩子,在我面前哭成了淚人,他們的委屈和不滿,無處訴說。無奈之中,我就舉行了一次班級的比賽,給成績優異的同學以一定的獎勵。

這一次的放棄,給我的觸動很深:我們對學生,在付諸關愛的時候,還要重承諾,講誠信。說給學生的事,一定要兌現,及時方式有變異,也要去執行。不能讓學生在心中留有陰影,讓他們帶著對老師誠信的否定成長,後果是極難想象的。

故事之三:無奈的放棄

如今,我又將面臨一次放棄。該怎樣敘述我這一次的放棄呢?這是幾個八九歲的孩子,因為種種原因,對課堂,他們麻木了,疲倦了,不為所動了。

上課的時候,發現了他們的不同,心裡著急,盡我的能力去補一補吧。為了他們,一節課上,提醒了近二十次的注意和專心,平均兩分鐘一次提醒,這是怎樣的課堂啊!其他的學生不耐煩了:老師,別費心了,他們是神仙!

聽到“神仙”這個詞的那一瞬間,心裡像被刀割一般難受,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課堂上,一點一滴地教他們,課下,我也很耐心地幫助他們。可是,過了很長時間。我發現他們依然如故:上課不知道翻書,寫字不知拿筆,讀書不知張口……我付出了很長時間的辛勞,一點成效都沒有,他們仍在原地一動不動……在無奈中,我放棄了,因為,課堂上其他的孩子不肯等,沒有耐心與這群孩子同行……我滿含著愛意和歉疚放棄了他們的學習,但是,我想說,我沒有放棄對他們做人的教育。我們做教師的,除了教書還要育人。教不會他們讀書,但要教會他們做人!

由此,我想請大家,請作為學生老師的同行們,讀書,多讀書,讓書本來豐盈我們自己,完善我們自己。同時,我要感謝我曾經送走的學生們,是他們,讓我的生命靈動起來,厚重起來。也是他們,讓我在教育中釋放我對教育的熱愛和激情。

我相信: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我仍將會面臨許多不同方式的放棄,仍將會接受一些烙印。但不會變的,是我對教育的信仰:投身教育,在放棄的苦痛中,釋放師愛,讓我的生命價值和意義,藉助學生,得以實現,那將是我,作為人師的最鮮明的感覺和體驗!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4

有這樣一個故事:“智慧”、“成功”和“愛”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天使們對那位母親說:“我們只能去一個,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選擇。”母親最後決定把“愛”請回家。奇怪的是,另外兩位也跟著進了屋。母親驚訝的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哪裡有‘愛’,哪裡便有‘智慧’和‘成功’。“有愛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以“愛滿天下”為座右銘的陶行知;痴心不改圓南夢,蘭畹清風欲何求 的魏書生;用愛譜寫生命讚歌的殷雪梅、孟二冬;以及36年如一日地跪在講臺上講課的貴州鄉村殘疾教師陸永康和千百萬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教育者,他們無一不是用“愛”耕種著希望,品嚐著收穫。

有人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人,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聖的愛,十年走過的風雨歷程,看見身邊的老師像辛勤的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同一塊土地精心耕作、無私奉獻,青年教師們把青春年華紮根於三尺講臺而無怨無悔;中年教師們將家庭擱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撲在教學工作上;老教師如老黃牛一般埋頭苦幹而不知疲倦。尤其是周建波老師――一名優秀的老黨員、有著傑出貢獻的老教師,她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詮釋著“愛”的真正含義。

33年前,17歲的周建波老師走上了教育工作崗位,30多年來,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和一腔熱血,她一直堅守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清貧與奉獻是她的本色,責任與使命是她的原則。在生活上,她默默無聞地奉獻著,對待年輕教師,她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鼓勵、鞭策和幫助著。在工作上,她又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為了訓練百人鼓號隊,她在做切除聲帶小結的當天就回到校操場;為更好地完成“服裝設計”活動,她幾乎跑遍全城縫紉店找碎布;為做好婦女帶頭工作,她將52年從未上過臺的丈夫拉上了“家庭才藝展”的舞臺……

“一部停不下來的機器”,是周老師的真實寫照。她每天在校工作時間長達12至14個小時。常年超負荷工作使她身患多種慢性病,多次膽闌炎發作,晚上病痛而徹夜難眠,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病痛折磨,在病情稍有緩和的情況下,第二天,仍然帶病堅持工作。有一次,周老師在訓練學生演講時,因過度勞累和腰疼,身體突然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椅子上,臉色慘白,汗水淋漓,但她仍堅持坐起身,繼續用沙啞的聲音操練學生。周老師就是這樣,累倒了,爬起來;累倒了,再爬起來,卻從來沒有誤過孩子們一天的訓練。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周老師如是說,可有誰知道要這個“為了”她的付出有多大,請聽她女兒是怎麼說的:“媽媽,你對我太不公平了,你可以給別的孩子那麼多時間,那麼多愛,為什麼就不能給我一點愛,我是您的親女兒呀!” 是的,自己欠親人的確太多,在家庭最需要關照、女兒最需要關愛時,她卻把感情的天平傾向了事業。1982年,周老師在市公安局工作的小弟在一次追捕犯人時光榮犧牲,母親在遭受這個打擊後癱瘓在床。周老師晚上就到醫院給母親洗尿布、舂米粉,天亮照常上班。直到五年後,母親也面帶微笑躺在她懷裡安詳的離去。送走母親後,她強忍心中的悲傷,又投入緊張的工作中,看著她那佈滿血絲的雙眼和憔悴不堪的樣子,大弟心痛的說:“姐,你這是何苦呢?教好的是別人的孩子,可累壞的是你的身子啊!”她只笑了笑,可誰也沒想到,這句關愛的話語竟成了姐弟間最後的告別。1997年,因積勞成疾,大弟也悄然的離開了人世,此時,年邁的父親再也經不住這個沉重的打擊也癱病在床,為了不讓老人傷心,她強忍心中的悲痛,再次挑起了照顧老人的重任,白天的她在學校,晚上的她在醫院,不足四個小時的睡眠使她眼中佈滿了血絲,人也疲憊不堪,最後,過度的勞累和沉重的打擊使她終於病倒了,但她仍一邊輸液,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老人,看著她那疲憊的身軀,年邁的父親再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說:“建波,你去找醫生給我打一針安樂針,讓我走吧,我走了,你才能輕裝上陣,安心工作,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爸爸不會怪你的”。那天他們父女在醫院抱頭痛哭,可第二天一早,她擦乾眼淚後把父親交給保姆照看,自己又全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

就這樣三十多年來,周建波老師以校為家,公而忘私,任勞任怨,一心撲在工作上,恪盡職守,甘於奉獻,在全校幹部、職工中具有較高的威信,曾多受到學校及上級各類表彰。先後榮獲全省十佳少先隊輔導員、省終身輔導員、國家級園丁獎、省科技創新領頭人、西雙版納州“十大傑出青年”、全州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笑對人生,科學工作”是周建波老師的人生哲學,是她,用一件一件的小事,去履行一名教師的職責;是她,用一點一滴的愛成就了許多孩子的精彩未來。是她,用教師靈魂的魅力,譜寫了一曲曲動聽的“愛”之歌!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愛播撒希望》。

有一首詩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道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師魂;有一種平臺最為神聖,那就是講臺。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同一顆熾熱的太陽,我們擁有同一片廣博的藍天,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用愛播撒希望。

我清晰地記得今年剛接手四(6)班時:我就發現了 “一棵乾枯的小草”——小吳同學,在眾多的鮮花中竟顯得那樣的突出與不協調。黃巴巴的小臉,很少見她笑過,反應慢,學習成績一般,不善交談,因此受到班級其他同學的冷落。於是我一有空就找她聊天,有意識地與她親近,教給她學習的方法……同時,我還讓班上的同學多關心她,多親近她,多和她說話……有一天,我看見小傢伙的頭髮亂蓬蓬的,趕緊去找了把梳子。在全班同學訝異的目光中,我給她那蓬亂的頭髮紮了一個清爽的“馬尾辮”,看到她嘴角上掠過的一絲微笑,我知道她終於接受我了。後來,她在日記裡這樣寫道:老師,您知道嗎?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上,您就像我的媽媽一樣關心著我,愛護著我,在這裡我要真誠地對您說一聲:“謝謝您!”我相信在您愛的陽光裡,我定能健康成長。讀到這裡,我不禁熱血沸騰,如果我對她的關心也算是陽光的話,那也只是一束微弱的光線啊,不經意間,卻換來了她精神世界的萬丈光芒,驅散了她心靈深處的陰暗和寒冷,激活了她青春年少的情感漣漪。

本著這種愛心和耐心,我們怎會抱怨工作的辛苦和報酬的微薄,因為學生的一切才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情,本著這種愛心和耐心,我們怎會埋怨思想教育工作的艱難,因為學生全面進步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本著這種愛心和耐心,種種艱難困苦都不能阻擋你前進的步伐,因為你我胸中跳動的是一顆愛生如子的赤誠之心。

也許有人要問,你這樣的付出有什麼回報?我會自豪地告訴他:付出真愛同樣收穫真情。在民辦學校待了6年,對那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娃兒們我傾注了所有的關愛。班上有個特別調皮的男孩,不是和你吵嘴,就是和他打架,甚至敢與老師叫板。面對這樣的學生,我曾想到過放棄,可是,孩子是無罪的,小小年紀的他還不懂事,父母又不在身邊,作為班主任的我怎能不管呢?於是,一日三餐時我坐在他的身邊陪他一起吃飯;晚上休息時我總要去他的寢室,輕輕地把掉在地上的被子給他蓋好;上課了,我把關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他……漸漸地,他變了,與同學打架的次數少了,作業能按時交了,老師們也不那麼討厭他了,有什麼心裡話也願意跟我說了。看到孩子的進步,我打心眼裡感到高興。結婚前夕,我收到了孩子們的禮物,其中一個可愛的小娃娃就是他送的。小娃娃的嘴是咧著的,這是否就是他的笑臉?就是他的祝福?結婚的那個下午,手機突然響了,只聽電話那頭傳來稚嫩的聲音:“老師,是我。”“我知道,有什麼事嗎?”“我們想您,老師,我們祝你新婚快樂!”多可愛的孩子,多純真的孩子,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出來,這是欣慰的淚水,這是幸福的淚水。

其實,我的這些付出又算得了什麼呢?在我們唐小校園中,師德之花處處盛開。夜深了,領導還在運籌帷幄;假日裡,老師仍在備課,修改教案;餐廳中,師生談笑風生,其樂融融;宿舍內,生活區阿姨的悉心關懷,勝似親人。看校園師生溫情,盡顯師德之花。面對此情此景,我自豪地說:

豈旦學海無涯,真情可為舟楫。

何懼教學路長,師德伴我同行。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6

我是一名教師,一說教師,有人就會在心裡隱隱約約地說:"教師,太平凡了。是的,教師人是平凡的,但事業卻是偉大的,因為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默默的奉獻和無私的犧牲。我為能從事這樣的事業而自豪!當我登上那講臺,不,應當是舞臺,我似乎覺的兩側的紫色帷幕正緩緩的拉開。最富有生氣的戲劇就要開始了。最令我興奮的是這戲劇擁有一群忠於自己的角色的演員——我的學生們!這戲劇也許是世間最長的了,為此,我願做一名熱情的報幕員,向觀眾宣佈:XX班的戲劇開始了!

我想,我還應該是一名合格的導演。我渴望匯出充滿時代氣息的戲劇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是它的主調;理解,友愛,開拓,創新應當是它的主要內容;愛著這個集體和被這個集體愛著是它的主要故事。作為導演我將要精心設計出生動的情節,典型的角色,迷人的故事奉獻給所有的演員。我也心甘情願地做一名配角,盡我的力量成為主角服務,效勞。不僅如此,我還要做一名最虔誠的觀眾,為演員們精誠的演出微笑,流淚,鼓掌,吹呼。生活的目的,不在於顯耀和享受,而在於精神上的充實和事業上的成功。沒有戰士誰也當不了將軍;沒有水手,誰也當不了船長;沒有多行多業的分工,就不存在國家和民族。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條路,就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入,教育要振興。

作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一定會竭盡全力把書教好!如果我的學生是蜜蜂,我甘當採蜜的花朵;如果我的學生是花朵呢,我一定做好護花的綠葉;如果我的學生是幼苗,我一定當好稱職的園丁;如果我的學生是衛星,我一定當好把他們送上萬裡征程的火箭;如果我的學生是火箭呢?我一定當好一名火箭兵,用我瘦弱的肩膀,頂著他們踏上輝煌的前程。別為了讓家長認識你,別為了讓老師認識你,最美的發現在孩子們的眼睛裡。當我望著孩子百雙渴求的眼睛,就像置身於燦爛的星空之中,在這片閃爍的星光裡,我將找到清澈如山泉的真,善,美。

同學們,為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讓我們攜手並肩,不回顧,不彷徨,風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國小教師師德的演講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教師一生,與花相伴》。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過:“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讓我幹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她的綠蔭的。”選擇了教師,就是選擇了葉的事業,教師的一生,與花相伴。與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詩意而美好。

當我的演講稿寫到這裡的時候,我想起了在今年教師節晚會上讓我熱淚盈眶的一個平民英雄教師――殷雪梅老師。殷老師是江蘇金壇市城南國小女教師,20xx年3月31日,殷老師為了拯救身後的她的學生稚嫩的生命,張開雙臂,用身軀阻擋著鹵莽而來的小轎車……25米,整整25米……小車把殷老師撞出去25米……在這個世界上行走、生活、熱愛、奮鬥、奉獻了的……殷老師52年的生命歷程,嘎然跌倒……在殷老師的追悼會上,10萬名各界群眾揮淚送別,被她救下的孩子跪在地上,淚流滿面,他們深深地在呼喚:“殷老師,您快回來啊”,“殷老師,我們想您了”,“殷老師,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殷老師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養花,但是她實在太忙了,即使是養花,也是挑選那些容易伺候的花,像吊蘭、君子蘭之類。殷老師最喜歡的歌就是那首《丁香花》,在教師節晚會上,當這首歌響起時,電視機前的我彷彿看見在一片花叢中笑臉綻放美麗異常的殷老師:“那墳前開滿鮮花是你多麼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還覺得孤單嗎?你聽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愛的歌謠啊,塵世間多少繁蕪,從此不必再牽掛……”

如果說殷老師是一朵花,那十萬百姓的送別就是一隻生花的筆;如果說殷老師是一片綠葉,那她用生命和愛鑄造的葉魂在千萬人的心中都樹立起了一座堅固的豐碑,成為了我們所有這些為人師者師德師風學習的楷模。

讓愛在教育事業中閃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