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

才智咖 人氣:1.46W
淺談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
摘 要 機的,給財務核算工作帶來了深刻的變革,同時也給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設定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通過對手工與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的比較,就如何建立健全電算化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從制度控制和程式控制兩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財務指標 會計 電算化 內部控制
  
1 引言
會計電算化是應用計算技術來完成原來傳統手工完成的會計工作,與手工作業相比具有運算速度快、儲存容量大、檢索查詢快捷、資料計算正確等特點,可以減少重複性、機械性地勞動,進步工作效率。但是,實現會計電算化也為各單位的內部控制帶來了很多新題目,對原有內部控制制度造成極大衝擊,使其在新的環境下顯得落後於形勢。和建立電算化會計資訊系統的內部控制題目就十分重要和緊迫。
2 關於手工會計的內部控制
在手工會計系統中,業務的發生,應取得和填制原始憑證,會計職員對原始憑證稽核無誤後,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再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賬簿,期末根據賬簿和其他資料編制會計報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記錄,都有經手人簽字,都有直接的責任人,因此,手工會計的內部控制一般都從以下三個方面實施:
(1)會計職員的崗位責任制。手工會計的財務部分按經濟業務的性質和各種會計工作的崗位分工,分成若干不同的智慧組,如出納組、資金組、本錢組、往來組等,這種分工使得各智慧組成員只能負責一個特定業務領域的治理與核算工作,並接受有關職員的稽核,在這種組織形式下,各崗位和不同的會計職員均有特定的工作範圍,職員之間不得越權,在會計主管的監視和指揮下,形成比較嚴密的會計內部控制網,因而不易出現錯誤和發生舞弊行為,即使是發生錯誤,也可以通過核對會計記錄,在明確責任後能夠及時得到糾正。
(2)經濟業務的授權、審批及複核。手工會計的組織機構中,應分別確定治理者的授權範圍及執行人的許可權與責任,任何經濟業務的發生,都是經過有關經手人、證實人簽字,經主管職員的審批,並由另外一個到多人進行復核,以預防和及時發現業務發生時所產生的錯誤或舞弊行為。
(3)賬簿體系的相互牽制。在手工會計中,憑證、賬簿、報表按一定的程度分別由不同的職員記錄、登記和編制,且定期對實物資產進行盤點和對銀行存款和往來賬項進行核對,要求做到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表核對、賬實核對,並保證其相符。這樣,對各種資產治理與核算的相關職員無形中增加了控制功能,此外,會計主管和各職能組負責人隨時可以通過審查憑證、賬簿和報表,觀察經濟業務的公道正當性。
3 關於電算會計的內部控制
在電算會計下,會計業務同一由計算機完成,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資料的差錯,但會計工具、會計資訊的載體發生了根本變化,通訊代替了憑證和資料的傳遞。因此,有些手工會計的內部控制已難以發揮作用,產生了新的電算會計內部控制,電算會計的內部控制包括兩方面:
(1)程式控制。這是指依靠計算機程式(軟體)對會計核算進行內部控制,以實現系統地自我保護。這種自我保護的內部控制往往比通過各種治理制度實現的控制更為有效,主要包括:輸進控制,保證輸進到計算機中的會計資料都經過了嚴格的稽核,並且所有的會計資訊都是正確的。它還包括原始憑證錯誤的拒盡輸進、更正和再輸進;輸出控制,輸出控制最重要的目標是保證各種輸出結果的正確性、真實性、完整性,保證輸出的接觸職員僅限於經過授權的職員。
(2)制度控制。制度控制一般是以治理制度的形式實施的,即由主管部分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監視會計部分實行,以保證會計軟體的正常、安全執行,免遭外界干擾破壞。主要包括:組織和人事治理制度、操縱治理制度、文件治理制度、機房治理制度、系統開發和維護制度等。但這些制度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加以修改、完善。
4 分析比較手工會計與電算會計內部控制,建立健全電算化系統治理的內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