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敬老愛親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5.17K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擬事蹟材料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敬老愛親事蹟材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敬老愛親事蹟材料

農村敬老愛親事蹟材料1

知榮辱,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楊梅香以明事理、重孝道為榮,以勤儉持家為榮。數十年如一日,勤勞樸實、無怨無悔的照顧老人、疼愛子女。用她溫暖慈愛的雙手,撐起一家人幸福喜樂的天空。她用生活的點點滴滴踐行著為人兒、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用平凡的愛詮釋出幸福家庭的感人親情。

現年60歲的楊梅香家住羅玉河居民樓。在這個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的公租樓內,她已居住了37年。在這37年間,生活中的點滴、瑣碎,回想起來既充滿了歡聲笑語,也飽含著辛酸和艱辛。

1977年結婚的她,剛剛嫁入男方家時,就開始照料年邁的老太爺、太奶奶,擔當起了作為長孫媳婦的責任。當時的楊梅香,在天水市軸承儀器廠上班,既要做到不遲到早退,又要照顧老人承擔家務。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為居住在後寨的孃家老父親洗菜做飯,將老人換下的衣服按照民族傳統送到清真寺去清洗。無論春夏、寒暑,無論晴陰、雨雪,無一天例外。親戚姊妹間說起她,無不豎起大拇指,說她是家中的好兒女、好媳婦,是家人的好榜樣

1979年7月的一天,這一天對於楊梅香來說是充滿危險、幸運、驚喜的一天。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早產入院的她因患有高血壓、肢體水腫被送進急診,入院檢查後才得知她懷有雙胞胎,急需引產。經過一天一夜的急救,終於安全生下了一男一女兩個小寶貝,體重加起來共7斤8兩。幸運的是母子平安,這也是上天對她這個善兒慈母的眷顧。

自從家中兒女的誕生,楊梅香家原本緊張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楊梅香不僅要照看自己的一雙兒女,又要照顧婆家、孃家的老人。她常說:“人的家規家教,誠實守信,真心實意,敬老愛老是傳統也是傳承。”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楊梅香從小受到回族傳統的家庭教育,對父親言聽必從,從不敢頂嘴慪氣。記得那時她家小孩7個月大,那天她正好休息,一早回到孃家,照例先是搞家務、買菜,到清真寺換洗衣物,回來後父親說家裡的藥沒有了,於是又是一趟往返。前腳剛進家中,父親又需要交電話費要取錢……八個來回下來,她已是疲憊不堪。“遇上這事,誰能沒有委屈”,當時也只有用孝心來撫平,她說:“老人年邁,我們就是他們的手和腿,做人子女要順從長輩,言順,心順,孝順,品行順。這才是做人的道理”。

1999年的冬天,楊梅香因為膽結石做了手術正在住院。家中90歲高齡的老太太突發氣管炎、肺炎。她聽說後冒著大雪連夜趕到老太太身邊,得知老人已經臥床數日,她心疼不已,給老人揉腿搓腳,連續照顧了三天,直到老人康復。她說:“見不得老人受苦,只要老人能舒服些,她做啥都願意。”後來為了方便照顧老太太,她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她家房間只有50平米大小,一雙兒女擠在一張小床上,老人睡大床,他夫妻二人睡在電視機旁臨時搭起的。板床上。那段時間,她沒有一頓飯是能坐下來吃的。就這樣直到一年後老人安詳離世。回憶起往事,連她自己都說那一年她就像是個上了鬧鐘的機器人,定時定點,不知疲倦。

如今,楊梅香的一對子女都已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由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子女們也繼承了他們的傳統,孝敬著他們。記得去年清明節前後,楊梅香的丈夫帶著孫子到香山寺後山上踏青,因為天陰路滑,不慎摔傷了右腿,當時就無法行動。兒子聞訊立即向朋友借了摩托車趕到,但由於父親受傷無法上車,兒子就背起了一百四十幾斤的父親,從半山腰一直趕到醫院。當把父親安頓好後,兒子的腿已經抖得控制不住,但他沒有半點遲疑、沒有半句牢騷。他說在他小的時候,親身經歷著父母怎樣照顧老人和操持並不富裕的家庭。他們小時候的衣服都是母親用縫紉機親手縫製的,鞋襪也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為了節省,家裡煮完面的麵湯,都會澄清後和麵蒸饅頭;洗完菜的水再次洗衣服、洗拖把,從來不曾浪費一絲一毫。日子過得非常勤儉,拉扯他們長大不容易。

“人的品行是從點點滴滴中積累起來的,孩子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是孝、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是孝、在平淡的生活中與父母同甘共苦毫無怨言也是孝。先治其裡,後治其外,無論家裡、鄰里之間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楊梅香用自己平凡的生活,真摯的情感、淡然的態度,歷經幾十年風雨,默默守護著這充滿溫馨,溫暖,溫情的家。互敬互愛,勤儉持家成為了他們的家訓。他們用自己平凡的生活經歷,傳承著孝老愛親的傳統,詮釋著和諧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與林玲經介紹於2010年11月6日相識,記得那是一個週末的傍晚,我們相約她下班後見面,彼此自我介紹後,我們都慨嘆,介紹人只把我們倆的名字搞對了,其他的什麼都對不上,但是緣分就這樣來到了我們面前,彼此從此握住了對方的手。

從相識、相知、相戀,很快我們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2011年7月6日我們登記結婚、10月22日我們舉行了婚禮,迎娶她的時刻是最幸福的時刻,也是我今生最難忘的時刻。結婚3年多來,我們共同努力、攜手共進,共同建立起了我們幸福的小家,更可喜的有了我們愛情的結晶樂樂。回想起來,最讓我難忘的事是她每日每夜的照顧兒子,身體日漸消瘦,心力疲憊不堪的1年半里的點點滴滴;最讓我感動的事是,她放棄自己待遇、前途都很好的工作,全身心的照顧家、照顧我和兒子、照顧父母;最讓我愧疚的事是孩子不滿百天,我就外出執行任務,沒能照顧上她們母子,還有就是房子裝修,她一個人完成的,還有就是結婚以來的所有紀念日我都不在她身邊,她依然毫無怨言的做好家中的每一件事情。

與我結婚的三年中吃了從來沒有吃過的苦,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女孩變成了什麼家務都會做,什麼活都幹得人讓我非常感動。很多事情都無法用言語表達我內心的愧疚。今後的日子我會盡量彌補我對她的虧欠。

農村敬老愛親事蹟材料2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他的人都說: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婆婆說:“有好兒子不如有個好媳婦。”

1967年,20歲的王潤香帶著女孩的純真走進了這個家庭,50多年來,她默默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2003年10月,和她生活了40年的婆婆不慎摔了一跤,臥床不起,她為了讓婆婆早日康復,每天下班後無論多忙多累,她都要扶婆婆在院子裡練習走路。後來,婆婆的病情加重,她每天為婆婆喂水餵飯,洗洗涮涮。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婆婆在床上躺了三年。她為婆婆洗澡、梳頭、理髮、捶背,剪指甲,精心侍侯,從不厭煩。婆婆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我家潤香待我比親閨女還親。”為照顧臥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走孃家,偶爾去一趟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著老母親戀戀不捨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愧疚。2005年9月,最疼她的老母親去世了,她在母親的墳前長跪不起,她說:“媽,別人都說我是一個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但我卻不是一個好女兒,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人是您啊!”她怕90多歲的婆婆寂寞,每天都要給婆婆講一些外面的新鮮事和報紙上的新聞。婆婆有眼疾看東西不太清楚,為了減少磕碰,她每天都要把飯菜盛好端給婆婆,一天三頓,一年365天,這已成了雷打不動的規矩。婆婆還患有氣管炎,每到冬天就會犯病,為使婆婆不犯病,剛入秋,她就將兩床棉被彈成一床鬆軟的被套給婆婆鋪上。冬天的時候,她總是把飯菜盛好溫在煤火上,讓婆婆什麼時候起來都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婆婆愛乾淨,她總是把婆婆的衣服床單洗得乾乾淨淨。婆婆在公療醫院做白內障手術,她一有空就到醫院跑前跑後、幹這幹那,同室的病人都認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老人也感動的說:“我早就把她當成自己的親閨女了!”這麼多年,老人無論大病小病,總是第一個給她打電話。如今,老人已90多歲,身體還比以前更好、精神舒暢,走起路來根本不象90多歲的老人,鄰居說她有福氣,她說:“都是媳婦照顧的好”。當婆婆聽說要推薦好媳婦的訊息後,非要把她推薦上去,她說什麼也不答應。她說:“媽,作為小輩,我們孝敬您是應該的,為什麼非要讓別人知道呢?”

弟媳說:“姐姐的孝心感動了我”身教勝於言教,以前孃家父親和弟媳關係處的很緊張,媳婦說公公太倔強,公公說媳婦不孝順,她勸了父親,勸弟媳,但都無濟於事。後來弟媳因為照顧學生在她家住了一個多月,看到姐姐每天都像親閨女一樣侍奉公公,弟媳被深深地打動了,她說:“都說姐姐孝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真的服了。”回家後她主動和老人冰釋前嫌,髒活重活搶著幹,老人見人就講媳婦孝順了,弟媳也說老人變的通情大理了。如今,孃家和睦相處,其樂融融。

兒子說:“媽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她深深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子女。兒子從小到大,她沒有過多的嘮叨,也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去影響兒子。在她的影響下,兒子小小年紀就充滿孝心、愛心、上進心。每次買了兒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兒子總是先拿給爺爺奶奶吃,爺爺奶奶不吃就硬往他們嘴裡填;爺爺去世時,十多歲的兒子跪在爺爺的身旁鄭重地給爺爺磕了三個頭,以回報爺爺對自己的疼愛之情;爸爸不在家的日子,奶奶病了,兒子一晚上不離奶奶左右,把奶奶感動的直掉眼淚;兒子上學、放學的路上常常會遇到一些行乞的殘疾人,每次他都會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送給他們;學校組織給困難或患病的學生捐款,兒子捐的總要比別人多;坐公交車遇到老人時,兒子趕快讓座並把老人攙扶到座位上;下雨天,兒子總是主動把雨傘讓給離家遠的同學。如今,已成家立業的兒子尊老愛幼、鄰里互助,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她在江西防爆電機廠工作了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來,她走到哪裡就把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帶到哪裡。凡和她共過事的領導、同事一提起她就會伸出大拇指佩服地說:“勤奮敬業,踏實能幹,工作上巾幗從不讓鬚眉”。兒子說她是“拼命三郎”,丈夫說她是“工作狂”。原本是一諾千金的她,因對工作的執著而一次又一次失信於兒子,望著兒子失望、無奈、寬容的複雜表情,她常常覺得對不起兒子。回想起來,她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幾同事說:“她待我們情同手足”

她尊老愛幼、她團結鄰里、她關心他人,她就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在炎炎的夏日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