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愛老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1.95W

張鳳香,1963年7月出生,是一名在梅莊鎮敬老院工作近三十年的工作人員,在這些年的工作中,我把五保老人當作自己的親爹孃,為老人們端屎端尿,梳頭洗衣,祝壽搞活動、拉家常曖人心,把敬老院當作自己的家。在社會上贏得了廣泛讚譽,也得到了敬老院領導和市、縣民政部門和鄉政府、敬老院的多次嘉獎。

敬老愛老道德模範事蹟材料

一、紮根敬老院,勇挑重擔

自1980年以來我在社辦桔子農場工作了四年,因為政治思想好,工作積極,人緣好,熱心公益事業,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84年10月梅莊鄉興辦敬老院,我毅然辭去了人人羨慕的企業工作,第一個勇躍報名競崗,主動向鄉鎮主管領導提出申請,憑著過去幾年工作上的優秀表現和對民政工作的敬業精神,加上樸實、憨厚,心地善良的性格,我光榮地成為了敬老院的一名工作人員。從此,我走上了梅莊鄉敬老院工作人員的崗位,,當時面對由老養豬場改建的敬老院,幾間破舊而年久失修的土磚瓦房和20多位大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我沒有退卻。但是,沒想到卻遭到了公婆和丈夫的反對:“你怎麼這麼傻,放著舒適安逸的企業工作不幹,偏偏攬上這種伺候老人的繁鎖活兒,這種苦差事別人躲還來不及,你還自己一門心思往裡鑽。”可是一想起那些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孤寡老人,我鼻子就發酸,清楚知道自己責任重大,已經下定了決心不會輕易改變,就竭力說服丈夫與家人,默默地挑起了為老人服務這副沉重的擔子,無怨無悔地奉獻著自己的熱情和愛心,而且,一干就快三十年……

我27年如一日,既是炊事員、服務員,又是護理員,全心全意為五保老人服務,認真履行工作崗位職責,遵守敬老院的各種制度,從二十一歲參加工作以來,至今從沒離開過敬老院,所有的節日都是在敬老院陪老人過的,我沒有休息日,節假日,哪怕是頭痛腦熱,也不願請病假而耽誤了工作。為了便於工作,更好地照顧老人,我把家搬到了敬老院。前些年,丈夫經不住了我的軟磨硬泡,也成為了一名敬老院合同工,和我一起為敬老院的老人服務。雖然在市場經濟潮流下,在經濟日益增長的今天,我們夫婦倆的工資加起來也不足一千元,但我們很知足,因為我們愛這份工作、愛這些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金錢不是成能的。再回頭想想剛參加工作時只有三十五元錢,五年後才增加到六十元,而現在我們都加到了五百多元,縣民政部門每月還有近百元的補助,政府部門不是在越來越重視我們,增加了投入嗎?而且,我的兒女都已長大成人,或許是耳聞目染,受到家庭的薰陶和我們的教育,從小就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的緣故吧,只要一回家,就會幫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陪老人聊天,更令我自豪的是,在這個普通家庭成長的兒子,也很爭氣,在全國重點大學畢業後,現在北京繼續攻讀研究生。我想美滿的家庭,幸福的生活,無私的愛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嗎?

二、甘當“好閨女”,奉獻愛心

在27年的工作中,我用至親至愛的博大愛心,像對父母一樣對待院民,不僅讓她們在生活上得到滿足,而且她們在精神上得到撫慰充實,入院的老人們多數是膝下無兒無女,窮苦了大半輩子,都是一些“特別可憐的人”,讓他們的晚年多享清福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曖和關愛,這就是我的崇高信念和理想,我也是無怨無悔執著追求著這個目標。

剛接觸敬老院的工作,那時候自己還年輕,除了自身在管理服務知識方面要學習以外,更要摸索一些關於老年人心理撫慰、醫療保健、護理醫學、做思想工作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才能勝任這件平凡的工作。沒有任何管理經驗,要讓臨時組建的這個特殊的大家庭,和諧圓滿,那是談何容易的事!建院初期,如同白手起家,缺這少那,加之老人們本來性格怪癖,且早習慣了單身生活,剛從各村組送來的20多位五保院民,都是喪失勞動能力、生活無法自理的孤寡老人,性格各異,生活習慣自由懶散,甚至有部分院民性格偏激、暴躁、心理變態、連說話都很難說在一起,院民之間橫挑鼻子豎挑眼,發生口角那是常事。我常常在夾縫中受冤枉氣,暗地裡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但是我不灰心,用慈善和寬容對待責備和抱怨,將委屈和辛酸化為動力,很快的被磨礪出息了,沒有氣餒,反而面對現實更加堅強了起來。我不歧視、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位五保老人,與院民足膝談心,從溝通入手,苦口婆心的講道理,解疙瘩,疏導矛盾,化解怨氣:“大家今天能夠在這裡相聚,這是緣分,來到這裡我們就是一家人,大家應當多一份諒解,多一份互助和關愛,一起珍惜集體生活才對,互幫互肋,創造和諧,共度寂寥的晚年才是。”熱心腸的簡單話語,重複一百遍,一千遍,也會使老人們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加上我的慈善、勤勞和細心,不知不覺中,大家把這裡當成了“家”,院裡的人際關係有了微妙的改善,我很快成了大家的“好閨女”,院民們精神上的主心骨。

人一老各種各樣的毛病都會冒出來,生活完全能自理的不多。為了讓這些老人都能過上幸福的晚年,我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做他們的孝順女兒。

多年前,有一位68歲的老人徐治平,因不小心摔了一跤而癱瘓,到了敬老院後,我每天親手奉茶倒水、洗澡換衣、翻動身體、端屎端尿,不厭其煩。見他衣服單薄,專門為他做了條厚棉褲,買了兩個熱水袋送給他。每次吃飯總是先喂完他以後自己再吃,天氣好就揹著他出門躺在搖椅上晒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經過三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來,不僅能坐上輪椅,還能撐著兩根柺杖站起來挪動,老人感激地說:“你不嫌髒不嫌苦,真比親閨女還要親啊!”後英和徐桂枝老人也都是偏癱病人,她們的生活完全是由我來護理,她們經常情不自禁地說:“你的心眼真好哦,是你讓我活在世界上,得到了人間的關愛,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溫暖,我死後都會保佑你們全家的。”

還有一位叫萬月德的老人,進院時已有88歲,她給了我永生的記憶和工作的熱情。因為她年事已高,小便經常失禁,幾乎每天晚上都尿床。晴天我就幫她晒,雨天就幫她烘,被單天天洗,冬天和雨季就給她準備兩套棉被、床單,有時甚至得換上三套,敬老院的不夠,就拿出自己當年陪嫁時孃家做的新棉被和床單。當時我才二十多歲,她老人家比我的奶奶年紀還大,我又怎能讓老人在世的最後幾年時光受苦呢?正是因為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幾年後,老人臨終前用“你真是活菩薩啊,你要活120歲!”的祝福話語來表達對我的深深感激,她的感激給了我工作的肯定和信心,她的音容笑貌也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

像這樣的例子,連我自己也記不清到底有多少了。現在敬老院裡的70多位五保老人一半以上有各種各樣的殘疾,耳聾的、眼睛失明的、害爛腿流膿血的、大小便失禁的,患癲癇病、腦癱的……我把每一位孤老都當作自己的親人,既當好服務員,又當醫生,還要當護理員,在每一位老人身上,都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從而換來了老人們的信任和愛戴。孫火秀老人又聾又瞎,與大家難以交流,基本上是足不出門,生活很難自理,她的生活起居,一日三餐都是由我來照顧,所需的生活用品總是我丈夫從街上給她捎來,但是,只要我大聲和她說話,她大概還是能明白我的意思,只要我又空,就去房間陪她坐坐,消除她的寂寞,鼓勵她經常出門溜達溜達,增強她生活的信心和勇氣,老人現在逢人就嚷:“多虧了鳳香啊,真苦了她,硬是個好閨女哦,沒有她,我真不知道怎樣活哩······”我院的胡金枝老人雖然年紀不老,還不到五十歲,卻是一個白痴患者,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吃飯,穿衣,洗臉梳頭,洗衣晒被都要人照顧,我自然是義不容辭。她是又瘋又傻,天不怕地不怕,唯獨我說的話倒能聽會去做,在我面前就像一個乖孩,跟著我後面一個勁的喊“媽媽”。

76歲的傑崗村老人唐菊花突然患腦血栓,因年歲已高,醫院已無回天之力,白天派專人看護,晚上我親自守護在老人身旁同睡一炕,為老人打針、喂藥餵飯、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唐菊花老人臨終之際,我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脫下來,又一件件把裝老衣服給老人穿上。出殯的時候又是我給老人燒紙、扔“紙錢”。做為新時代的敬老院的工作人員,我深知這樣做沒有用,但是給了全體老人一個很好的安慰。去年88歲的老人胡細發,老人是正常的自然死亡,她在彌留之際把我叫到床前,從懷裡摸出一個包了幾層布的包,裡面有1200元錢,這是老人一生的積蓄。老人對我說:“1000元錢留給咱村裡的父老鄉親和敬老院的老人喝杯水酒,另外200元留給你,你對我這麼好,今生不能報答了,這200元錢算是我對你的謝意吧。”說完,老人安詳地去了。還有的老人是在喂藥喂水時就倒在我的懷裡,每一位老人臨終前的眼裡都飽含著幸福的目光,臉上洋溢著滿意的微笑。對每一位去世的.老人,我都要為他們理好發、剪盡指甲、洗好面、掏盡耳朵,親自捧上骨灰盒,每到清明節,還要為這些去世的老人祭掃,27年來,我先後為四十多位位老人守靈送終。在我眼裡,敬老院的老人都是爹和娘。

三、勝似“一家人”,傾注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