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2.2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新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精選5篇)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1

戚會娟,女,漢族,現在在康樂縣政協辦公室工作。是一位很平凡的人,普通黨員,沒有什麼感人的事蹟,也不是十分優秀,但對待工作和生活的態度是堅定的,熱情的。家中有體弱多病的公公婆婆和年幼的兩個女兒,丈夫是公路養護工人,天天早出晚歸,但這個平凡的家庭是幸福的。

風雨說來就來,在小女兒快一歲時,患糖尿病多年的公公腦血栓突發住院,丈夫晚上在醫院陪護,白天上班,她得照顧蹣跚學步的孩子,還得完成單位的本職工作,一邊是住院治療的公公,洗衣做飯,一邊是咿呀學語人孩子,忙裡忙外,往往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公公患糖尿病多年,腎臟、肝臟、心臟、眼睛都有了問題,每年總會住很多次醫院,每一次她都跑上跑下,辦手續、交費、送吃送喝,不停往返於醫院、單位和家之間,既要料理家務照顧孩子,還不能耽誤工作。公公第三次復發腦血栓時一病不起,去年去世,公公去世後,本來體弱多病的婆婆更是一蹶不振,健康狀況一天不如一天,隔三差五住院治療,她是一個很平凡的人,生活中所有勞累都讓她很挫傷也很無助,有時候真的用筋疲力盡或者心力交瘁形容都不為過,但在家庭條件日趨窘迫時,她都能克服種種困難,按時完成單位交給她的本職工作,把婆婆當做親生母親去體貼,去對待。

她是一個很平凡的人,一個平凡的職工、妻子、母親和兒媳,烏鴉尚知反哺,羊羔知道跪乳,她只是做了她應該做的一切,只要我們大家從身邊小事做起,社會將會因為我們的努力而更加和諧美好。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2

《增廣賢文》有語: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感恩父母,孝老愛親,動物亦是如此,何況乎人?孝敬長輩,親待友鄰,於我而言是理所應當!

“孝”字萌發

孝的意識在我腦海裡萌發是來自於母親。鄉村人家,婆婆媳婦鬧矛盾是常有的事,年幼的我都知道誰家又吵架了,誰家又鬧起來了,但是我家從沒有這種情況出現過。印象裡母親從來沒有和我祖母大聲吵鬧過,有時候意見不合,祖母會大吵一場,但是母親不會反駁,只是自顧自的忙著。有一次年幼的我問母親:“媽,我奶奶這麼凶,你怎麼不反駁呢?”母親總是笑笑說:“你奶奶是老人,我是小輩,說幾句去吧,說累了就不說了。”也常聽街坊鄰居說母親是個孝順的人,慢慢的我知道了,與自家老人順承和氣,即是孝。

作為土生土長的“孝”里人,小時候真不知道我們的鎮子為什麼叫孝裡?父親告訴我,孝裡有座孝堂山,是郭巨埋兒的地方,從父親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我知道了孝在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原來有這麼久遠的歷史。孝文化的種子也慢慢深植在了我的心裡。

“孝”中成長

求學時期,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談的多的是理想抱負,前程似錦,總是忽視對家中父母和老人的關心。記得有一次外祖母臥病在床,我放假後去探望。母親一口一口地喂外祖母吃飯,外祖母吃得身上到處都是,母親就一點一點的擦;舅母則把外祖母的大小便失禁的髒衣服拿著去洗涮,她們聊著家常,沒有一個人說髒喊累。那一刻的我突然喜歡上了這人間煙火氣,那一刻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我似乎明白了母親和舅母之所以受街坊鄰居尊重的原因,不僅僅是脾氣性格好,還有這最最重要的孝道。母親對外祖母盡孝是理所當然,舅母對外祖母還如此親厚,讓我更是心中一暖,從此我下定決心要成為她們那樣的人。

懂得了孝,才是真正的長大。我不再恣意妄為少年瘋狂,做事之前先會考慮下父母的感受和意見,多聽取他們的想法;我不再天高水長遠走他鄉,我的心裡也有了重重牽掛,牽掛的那方是故鄉。從那以後我學會了經常給父母打一通電話聊聊家常;放假回家,會爭著搶著幫父母幹一點農活;工作以後,我更是有了足夠的能力孝順父母;結婚後,我自己也成了父母,對待公婆也是像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樣。我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孝,也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時時踐行著,雖是熹微之光,但是如樹木抽芽,山花初綻,溫暖著我的家庭,燦爛人生的四季。

踐行孝道

於我而言,最大的孝,就是成長為父母的驕傲,給他們遮風擋雨,像他們小時候保護我那樣保護他們。

2020年的四月,父親查出了肺癌,人間四月天不再是陽光明媚,反而成了我們一家人的噩夢。生病了,就得治療,儘管我們知道,父親的病很難治癒,但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因為心中一直有個僥倖的心理,那就是父親一定能扛過去。

這一年多的時間,我和家人陪父親進行了5次化療,假期裡一次長達30天的放療。年前發現轉移後,又再次入院治療,做了一次手術,中間無數次的去醫院檢查,更是數不勝數。目前的父親臥病在床,不能動彈。週一到週五在學校工作,週六週末去老家照料。忙的馬不停蹄,但是身為子女,這樣的忙碌是天經地義,所以也感覺不到很累,因為為父母付出再多也是甘之如飴。

其實回頭看看,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家——學校——醫院三邊跑的生活,是不堪回首的。一邊是四十多位渴望知識的眼神,一邊是臥病在床的父親,家裡還有兩個正值上學季的年幼子女。身為人師,我必須花更多夜晚的時間來提前備課,掌握教材,不給孩子們落下知識。身為子女,我必須在放學後,或者假期裡,儘量跑到父親身邊,陪他一起戰勝疼痛和病魔。身為父母,我還要隨時關注孩子的動向,陪他們讀故事,陪他們去遊戲。多重角色的來回切換,有時也會累到不想動彈,但是,想一想,無論哪一邊,都不能放鬆,我的擔子,還需要我自己來扛!

更何況身為一名教師,責任是工作中最要的語言,我的一言一行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是孩子們以後成長的力量!我想用我的行動告訴我的學生、我的子女,孝老愛親是人之常情,更是人生之責任,是每一個少年長大後必須有的擔當!

傳播孝道

很慶幸自己是一位教師,能用自己滿身的積極正能量去影響更多的學生。工作12年的時間,在班集體建設中我也會植入孝文化的建設,開設與節日相關的感恩父母,感恩社會活動:三八婦女節、重陽節時,組織孩子們孝老愛親,為長輩做理所能及的事情。五一勞動節,則倡導學生走出家門,走進社群,去關心社群衛生、安全等問題,組織同學們寫倡議書,為社群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知識的傳承上,我更偏重傳統文化的傳播,組織孩子們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論語》,在傳統文化中尋找“孝道”;給孩子們講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深刻含義;帶領孩子們讀二十四孝臥冰求鯉、黃香溫席的故事……所有這一切都是讓孩子們在成長的路上心懷感恩之心,愛父母,懂反哺,才能真正的熱愛我們的祖國,成為祖國的肱骨!

孝老愛親,不是隻有我一個人在這麼做,孝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邊更是有無數孝老愛親的模範榜樣值得我們學習!我只是普普通通的那一個,希望我的故事能給你帶來一些力量,引領你願意去孝老愛親、奉獻善良。

孝在心中,溫暖四季,一切就都會向著美好的方向。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3

年幼的兒女是媽媽最大的牽掛,媽媽則是兒女最大的依賴。在我們還在慨嘆時光都去哪了的時候,媽媽已經是皺紋滿臉,步履蹣跚。此時,兒女就成了媽媽晚年幸福生活最堅強的後盾。在盤山縣壩牆子鎮八里村,有一位年逾花甲的普通農村婦女——汪金榮,她十幾年如一日地照顧年邁母親、腦癱妹妹和患有腦血栓的丈夫,每天忙得像停不下來的鐘擺,卻始終無怨無悔,她孝老愛親的事蹟在鄉鄰間傳為佳話。2015年12月,汪金榮被市民政局、市老齡工作辦公室評為“孝親敬老之星”。

今年66歲的汪金榮於40年前經人介紹,與許有青結為夫婦,養育了兩個可愛漂亮的女兒。那個年代,家家戶戶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吃飽穿暖的日子雖然平淡,卻不乏幸福溫馨。隨著時光的流逝,兩個女兒也長大、嫁人了,本以為可以享受幸福的晚年,卻沒想到,老父親病故,撇下了她86歲的老母親和一個50歲未曾出嫁的腦癱妹妹。

母親與妹妹這一來,就是14年。汪金榮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勞任怨地照顧著她們,說不累是假話,但是她從未退縮,更從來沒有後悔過。前些年,母親身體還算硬朗,不僅生活自理沒問題,農忙時,還能幫汪金榮幹些做飯、掃地等簡單的家務活,而腦癱妹妹卻自始自終都需要人照顧。

汪金榮孝敬老人,體貼丈夫,關心女兒,是一位賢妻良母。2014年,64歲的丈夫許有青得了腦血栓,這對她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為了讓丈夫不為家庭的瑣事勞累,她擔起了家庭的重擔,裡裡外外的事從不讓丈夫操心,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條。

汪金榮是一個非常要強的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讓老母親和家人生活得更加舒適,汪金榮將原有的舊房子扒掉,翻蓋了四間寬敞明亮的北京平,並將房屋裝修得整潔、溫馨。雖然照顧母親和妹妹很辛苦,但是她的家裡永遠都是纖塵不染,窗明几淨,屋子裡沒有一點異味。院子裡一條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裡的柏油路,兩邊的菜園裡蔬菜和花草異常茂盛。本就快人快語、幹活利落的汪金榮如今身體也不太好,但是她走起路來還像一陣風,因為生活容不得她做個慢性子的人。

在丈夫眼裡,汪金榮樸素勤儉心地善良,是體貼人的好妻子;在女兒眼裡,汪金榮是善良慈祥、樸實堅強的好母親;在妹妹眼裡,她是風風火火、永遠不休息的好姐姐;在母親心中,她是任勞任怨、孝順有加的好閨女。她的辛苦被街坊鄰居看在眼裡,曾不止一人勸她把母親和妹妹送進養老院,可是她說:“送那我不放心,更不忍心。我媽養我小,我就要養她老,這是我們做兒女應該做的。七十歲有個家,八十歲有個媽。有媽在的日子,不論去哪,回家都有個撲頭,雖然忙碌,但是心裡踏實又幸福。”如今,通情達理、孝老愛親的汪金榮已經成了鄉親們爭相效仿和學習的好榜樣。面對人們的誇讚和褒揚,她總是淡淡一笑,她說:“尊敬老人關愛親人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再說,愛人的支援也給予了我無窮的力量。”

汪金榮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樸實無華的語言體現出的卻是人世間最美的摯愛親情。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婦女堅強、勤勞、賢惠、善良的良好品格,傳承著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以自身的正能量引領著社會文明新風尚。2016年三八節期間,盤山縣電視臺採訪了汪金榮、許有青,節目播出後,引起強烈反響,影響並帶動著身邊的婦女姐妹積極向善,孝老愛親,為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與鄉風文明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4

村裡,他工作盡職盡責,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是大家公認的好乾部;在家中,他是一位好丈夫、好女婿、好父親。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岳父岳母和患病堂哥,與兄弟姊妹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幾十多年來如一日,用愛心呵護每一個家庭成員,用真心營造了一個溫馨、和諧、幸福的家庭。他就是鄒城市看莊鎮趙家村的村會計,今年五十四歲的趙樹留。

趙樹留的岳母今年八十二歲,下身癱瘓已經三年了,八十六歲高齡的岳父也因身體原因無法照顧自己的老伴。岳父母的兩個兒子都在陝西煤礦上班,離家遠不能經常回家,而趙樹留的妻子要照看小孫子,所以,照顧二老的重任就落到了趙樹留的身上。趙樹留侍奉岳父母,從來不怕髒、不怕累,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家務,他什麼都做。儘管趙樹留的工作也很忙,在日常生活中老人想吃什麼、需要什麼他都儘量滿足老人的需求。在與兩位老人朝夕相處中,他沒有和老人紅過一次臉,更沒有讓老人受過一次委屈,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兩位老人日子過得非常舒心。在兩位老人的眼裡,趙樹留不是“半個兒”,而是“和親生兒子一樣親”的人。

他不僅照顧自己的岳父岳母,還一直照顧著堂哥趙樹田。趙樹田今年七十三歲,是個五保戶,2015年被確診為胃癌,經過治療,病情穩定了一段時間,今年4月又檢查出了直腸癌。趙樹田因病倍受打擊,對生活失去了希望。趙樹留一直在身邊鼓勵他,帶他去醫院治療,回到村裡對他照顧的也非常仔細,每天都伺候他吃飯洗衣。

村裡的人都知道,一到做飯的時間去趙樹留家裡的廚房,準能找到他,做完飯之後,趙樹留顧不上吃一口就要趁熱給岳父母和堂哥送過去。說起這些,趙樹留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都是我該做的,無論誰面對這些事都會和我做出一樣的事情。”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家庭美滿幸福、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石。作為一名有多年黨齡的共產黨員,趙樹留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築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蹟,可他卻在平凡中用實際行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展示了他孝老愛親、無私奉獻、積極樂觀的高尚品德。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5

信春英,女,1954年2月出生,邵府鎮雙臼村村民。38年來,她以孝道為榮,孝敬老人、善待親朋,家庭幸福和睦,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雖然信春英自己也是一位老人,患有腰椎間盤突出和腿疼等疾病,但她仍舊長期日夜照料著93歲高齡的婆婆,與婆婆同吃、同住,為婆婆洗衣、做飯、理髮、洗澡、擦身,悉心照顧婆婆的日常起居。

誰家的日子都是鍋碗瓢盆交響曲,伺候的再精心,婆媳之間也難免有不順心的時候。年邁的婆婆有時發脾氣,挑毛病,每到這個時候,勞累一天的王信春英默不作聲,任憑婆婆發作,她說:“老人年歲大了,又體弱,讓她發洩發洩,心裡就痛快了,我受點委屈怕什麼?”等到婆婆發完脾氣之後,她還是笑臉相迎,象哄孩子一樣哄著婆婆,直到把婆婆逗高興為止。

冬季天氣寒冷,信春英怕婆婆上廁所不方便,就在倒座房裡建了個廁所,放上坐便器,每次都是她攙扶婆婆上廁所。有時婆婆便到褲子裡,信春英總是毫不嫌棄地幫老人換洗衣服,擦拭身體,沒有一絲怨言,也沒有一絲嫌棄。為了更好地伺候老人,她也早已與老人同屋居住。晚上老人每次起夜,無論多困多累,她也都會親自起來攙扶。婆婆經常感動地對她說:你就是我的親閨女。

如今婆婆紅光滿面,精神奕奕,見人就說:“我的兒媳婦心眼太好了,每天干完農活除了做家務,還要照顧我這個老太婆,太累了,這輩子能有春英這個好兒媳,我知足了!”為了一家人的生活,信春英總是沒日沒夜地勞作,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沒有過一天清閒的日子。在孩子們的眼裡,他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堅強的女人,她總是一身泥土回到家,拖著疲憊的身體在鍋灶前給一家人做出可口的飯菜。

信春英儘管識字不多,卻深諳“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她用平凡的故事演繹著中華的傳統美德,用行動傳唱著孝老愛親的讚歌,用辛勤付出撐起家的一片藍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讓我們銘記“百善孝為先”的行為準則,把孝變成一種時尚,把大愛灑向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