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範文600字(精選9篇)

才智咖 人氣:6.76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總少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事蹟吧,事蹟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一般事蹟是怎麼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範文600字(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範文600字(精選9篇)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1

一輩子,一顆心,一件事,路生梅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就是一隻拴著線的風箏,無論走到哪兒,只要佳縣的病人一拉線,我就會回到他們身邊”。75歲的她,從退休那天起也沒有休息下來,一直在為找她尋醫問藥的人做著義診,兌現著對佳縣人民的新承諾: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浩浩蕩蕩的黃河水奔流不息,一夜沉寂的佳縣古城在霧氣繚繞中甦醒過來,初冬的晨曦帷幕徐徐拉開,街道上逐漸喧囂熱鬧起來。75歲的路生梅像往常一樣,上坡下窪,步行穿過整個佳縣縣城,她要從最南邊的家到最北邊的醫院去。每週有三天時間,她要在佳縣的兩個醫院進行義診。

一路上,路生梅總能碰到不少熟人,面對大家的熱情寒暄,她用獨有的京腔、偶爾夾雜幾句佳縣方言一一回應著,這個生活了51年的小城,早已不是故鄉勝似故鄉。

只要病人有需要,路生梅從來都是有求必應,看到病人痛苦,她比病人還著急;看到病人滿意,她和病人一樣高興。就連自己不到20平方米的家也早已變成了她的義務診所。很多病人多次找她看病都是免費,很是過意不去。

不缺錢,是因為路生梅對於生活要求很低。51年間,她耐得清貧,在佳縣沒有置辦過房產,居住的窯洞還是工作之初縣衛生系統分配的家屬院。家裡的物件都有年頭了,最大件的組合衣櫃也是30多年前手工打製的。這個家極為樸素,卻被她收拾得一塵不染。

對自己的生活,路生梅總是再三節儉做減法;而對病人,她做的更多是加法,千方百計為他們多想一點,讓他們的花費節省一點。工作31年、退休義診20年裡,只要是找路生梅看病的,拿到的都是便宜的藥、適量的藥、管用的藥。

路生梅用醫者仁心和精湛醫術,贏得了佳縣眾多父老鄉親的好口碑。這些年,慕名追逐她的人也很多,但即使面對民營醫院每年20萬元的高薪聘請,她也沒有動心過。她對名利看得很輕,這麼多年的目標只有一個,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竭盡所能治病救人。

當年,從路生梅面對著鮮紅黨旗莊嚴誓言的那一刻起,她的生命就有了信仰。她把信仰深扎心底,為信仰不懈奮鬥。

路生梅說:“我們那一級的163名同學,自始至終到祖國分配的那個地方原地不動的,恐怕只有我一個。去年我們佳縣縣委專門為授予我共產黨員標兵開了一次幹部群眾大會,我覺得是一種鞭策。作為黨員,為黨工作沒有退休年齡;作為醫生,治病救人沒有退休年齡。所以就這麼幹吧,如果說沒有其他意外的情況,我想我會繼續在佳縣待下去,爭取做到‘生命不息,服務不止。’”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2

在地處我國西部邊陲的新疆烏恰縣吉根鄉,護邊員布茹瑪汗·毛勒朵用雙腳丈量祖國的邊境線。數十年來,她親手在帕米爾高原刻下10多萬塊“中國石”。

如今,布茹瑪汗的兒女們也成為護邊員。“我們全家用腳步丈量祖國神聖領土的決心不停,巡邊護邊的信念不改,心繫祖國的愛國之情不變。”布茹瑪汗說。

赤誠報國,心繫人民健康福祉

“因為我是中國人,祖國是我的根,我絕不能忘本……”每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回國,李桓英總是這樣堅定地回答。

20世紀50年代,她謝絕世界衛生組織挽留回到祖國,將國外先進治療方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使瘋狂肆虐數千年的麻風病可控、可治。2016年,李桓英榮獲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95歲高齡的李桓英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傳承紅色家風,持續紅色血脈

甘公榮是“將軍農民”甘祖昌和全國道德模範龔全珍的'三女兒。幾十年來,她時刻謹記父輩“一心為公,恪盡職守”的囑託,用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家風。

她熱衷扶貧幫困,先後成立龔全珍工作室和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募集資金幫助貧困學生和困難群眾;她傳承紅色基因,為全國各地的黨員幹部授課,講述父輩艱苦奮鬥的故事……

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家長口中的“秒回校長”,同行眼中的“種子校長”……每一個親切的稱呼,都如同一枚閃亮勳章,映照出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校長吳蓉瑾的育人初心。

她建立全國首個國小生講解員社團,以情育人促進品德養成,她利用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主張因材施教呵護學生成長……吳蓉瑾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被稱為“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典範”。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3

她說,每個學生身上都有一個“穴道”,這個“穴道”可能是特長、可能是興趣點、可能是隱藏的情緒、可能是獨特的品質,找準這個“穴道”點下去,學生的潛能就被激發出來了,教育就能切中要害、事半功倍。

畢業的時候,每一位學生都會收到一張小卡片,上面有吳蓉瑾的微訊號,還寫著:有困難找“雲朵媽媽”,任何煩惱都可以。

有一段時間,吳蓉瑾突然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同事都好奇,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的。原來,畢業生裡有位孩子病了,不吃飯,身體也受到了影響。吳蓉瑾輾轉得知後主動聯絡,陪她散步、吃飯、聊天。她還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最喜歡咖啡,我戒掉,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我們一起努力。”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她的朋友圈有了最後一次打卡:“為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為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那個孩子說:“雲朵媽媽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面對資訊社會帶來的變化,教育如何改變與堅守”

新學期,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孩子,每人都領到一本精心設計的“作業自評本”:完成作業用了多長時間、完成作業時心情好不好、家長評價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是不是認真、有什麼話要對老師說,音體美作業也有相應的設計……作業自評本上,學生將每一天完成作業的時間一一記錄,家長將孩子完成作業的狀態和老師溝通,老師根據大多數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調整和完善。

時刻關注學生需求,學習特點,將更多新技術、新的思想火花融入教育程序。“面對資訊社會帶來的急劇變化,教育有怎樣的改變與堅守?”吳融瑾也開始了新一輪的研究,探索之路艱難,但她卻從未因為艱難而停止不前。牢牢把握教育的“不變”,關注人的全面成長,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變”則是要駕馭新技術,藉助技術的力量賦能教育教學。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4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情感教育課程。

什麼是情感教育?這是吳蓉瑾的徒弟、盧灣一中心國小教師賀春秋在2004年成為一名新教師時最好奇的問題。吳蓉瑾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離開健全人格和豐富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以情動人,用情育人,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

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

如今,情感教育已開闢出三條育人途徑:課程、活動、交際。用民俗文化滋養孩子心田,是情感教育品牌活動之一,主題每五年輪轉一次,包括中國年俗老上海風情主題、中國戲曲主題、中國發明創造主題、中國四大名著/中國動畫主題、中華美食主題。

十幾年來,亦師亦友,耳濡目染,賀春秋眼裡的吳蓉瑾,既是師傅,更是一位有愛的智慧姐姐。

讓賀春秋印象深刻的是,有段時間,吳蓉瑾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戒咖啡的第一天打卡”,“當時我挺好奇的,因為身邊人都知道她酷愛喝咖啡,而且她有偏頭疼,每天必須拿一杯濃咖啡鎮定。後來得知,畢業生裡有一個孩子病了,不吃飯,師傅便跟孩子做了一個約定:我戒掉咖啡,你把你不想吃的東西多吃一口。從那之後,校長就每天都在朋友圈裡發戒咖啡打卡。大約是第400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她最後一次打卡:為了一個美好的承諾,我戒了400天咖啡,儘管這段時間很難受,但是為了這份小美好,非常值得。”

這個孩子也說:“‘雲朵媽媽’(指吳蓉瑾)把戒咖啡挑戰當作一個儀式,和我一起調整狀態,一段新生活即將開始,‘雲朵媽媽’會和我一起走向更好的明天。”

在教師和學生的眼中,吳蓉瑾就是這樣深愛著學校,愛著每一個孩子,拼盡全力,而且樂在其中。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5

吳蓉瑾為青少年學子播種紅色初心。中共一大紀念館館長薛峰表示,吳蓉瑾16年如一日地打造“紅喇叭”小講解員社團,讓盧灣一中心國小一級又一級的學生在紅色文化中成長。她是生長在黨的誕生地、中國共產黨精神家園旁邊的“屋裡廂”楷模。這樣的榜樣十分真實親切,看得見,摸得著,找得到。用生命承載教育,用平凡演繹偉大。黃浦區教育黨工委副書記、區教育局局長姚曉紅認為,吳蓉瑾是踐行“用愛潤心”的築夢人,當前,黃浦正全力建設教育改革引領區、創新教育先行區和教育發展精品區,黃浦教育系統將深入開展“學習時代楷模,爭做‘四有’教師”的主題學習活動,弘揚高尚師德。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沈煒表示,中宣傳部授予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校長吳蓉瑾“時代楷模”光榮稱號,這是對她紮根基礎教育、潛心教書育人、真情呵護孩子們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巨大褒揚,也是對全市32萬餘名教職員工的有力鞭策。上海教育系統一定要大力宣傳吳蓉瑾視學生如親子的大愛情懷,教育引導全市教師向“時代楷模”學習,把理想踐行在學校教育崗位上,把信仰落實到課堂教學中,把桃李滿天下作為人生最大榮耀,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作為人生最大幸福,回答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時代交給學校和教師的根本命題,培養好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認為,吳蓉瑾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殊榮,這不僅是吳蓉瑾個人榮耀,也是上海教育系統的榮光。上海一定要以全面落實教育“十四五”規劃和啟動實施教育綜合改革國家示範區建設為契機,堅持把打造一支“四有”好教師隊伍作為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關鍵環節,把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名學生、成就每一名教師作為辦學的價值追求,把師德師風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作為核心任務,把為教師創造人文化的教學工作環境、人情味的校園生活氛圍作為重中之重,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持續健全教師榮譽體系,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集聚優秀人才培養更優秀的未來人才,夯實教育發展基礎和城市長遠發展根基。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6

通過學習李桓英先進事蹟,讓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讓我懂得了使命的偉大。98歲的“上班族”李桓英說,努力工作到100歲,她94歲退休,95歲入黨,98歲回到工作崗位,她說過:一輩子做麻風不後悔,但不入黨會後悔。是什麼讓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是她心中的初心。

初心,是我們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視窗,有些人認為我們看到的就是我們所以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們無法想象,我們要想拓寬我們的眼界,提高我們的認識,就需要不斷的努力和學習,堅守初心,用我們的眼睛去學習,用我們的腦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麗的風景,而這最為美麗的風景,在基層,員工群眾就是那一道最美麗的風景線。作為基層黨員幹部,只有努力工作,為群眾辦事,擦亮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視野才會更加廣闊,基層有更廣闊的天地,更值得我們去尋找那一份初心,豐富我們的心靈。

初心,是我們的耳朵。所謂耳聽八方,善於傾聽是,善於會聽,是對初心的另一種詮釋,用好我們的耳朵,多傾百姓的聲音,多傾聽他們的想法、需求。我們才能更好的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踐行初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你會再基層廣闊的天地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們的雙腳。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基層工作不只是需要坐辦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層,融入到群眾中間,去用眼睛看、用耳朵聽,去和人名群眾打成一片,去尋找自己剛參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麼,初心就是我們內心那一份純淨的思想,那一份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信念,和入黨時的錚錚誓言。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誠、乾淨、擔當的態度去對待任何事,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多姿多彩。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7

2021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李桓英同志“時代楷模”稱號。於是,李桓英這個名字就映入大家的眼簾,隨著各類有關文章的刊出,越來越多的瞭解到了李老的感人事蹟,令我仰慕和欽佩。

五十年代初期,李老為了新中國的衛生健康事業,放棄了國外優厚待遇和工作條件,毅然輾轉回國,全力以赴地投身於麻風病防治工作。她長期面對麻風病人,不畏勞苦和艱辛,夜以繼日,深入病區,探求醫治方法。她嚴謹細緻地開展臨床試驗,科學穩妥地進行治療研究,使她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醫學成就。多年被疾病折磨的患者成為健康者,他們無比的歡快,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感動和感謝交織在一起,這都是“李媽媽”“李醫生”為他們所帶來的幸福與健康。

在全國抗疫的過程中,我們親眼目睹了醫務工作者的無私與無畏,體會到他們用身軀所築起的堅強壁壘,殊不知在各種傳染病背後,仍有不計其數的無私戰士在與各種各樣的疾病進行戰鬥。李老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員,也堪稱這其中的一位英雄。作為海外學子回國報效的代表之一,受到錢學森等科學家作為的感召和引領,衝破國外的重重壓力,瞞著同在美國生活的父母家人,捨棄國外優厚條件,隻身一人從緬甸到英國,又輾轉幾個國家抵達蘇聯,最終從莫斯科回到了祖國。由此可見李老回國的決心和情懷。從1958年回國,她就成為潛心研究攻克麻風病的研究和實踐工作中,傾盡自己的一切,付出所有的年華和精力,為麻風患者驅逐病魔,換回健康。

李桓英老人曾有一句非常令人振奮的話語是“我出生在北京,我是中國人,我的歸屬就是我的國家,我必須把最好的年華獻給祖國!”讀到這句話,我深深感到,一位海外赤子報效祖國的決心和追求目標多麼的崇高和偉大。我作為一位服務於科技創新的工作者,更應該以此來勉勵自己,影響自己,始終與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聽黨的話,跟黨走,用畢生所學,全力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8

在學習了李恆英教授的事蹟後,不禁驚喜地發現李桓英教授與我是上海同濟大學與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雙重校友,更深深的被李教授的事蹟所感動。

我們要學習李桓英教授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正是由於李桓英教授對祖國與人民極其深厚的感情,才會在海外事業有成時放棄世衛組織的優厚待遇,隻身輾轉回國,參與到國家的公共衛生事業中來,併為之奮鬥終生。

我們要學習李桓英教授持之以恆的精神。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能夠成就偉大事業的人,都是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李桓英教授從事的麻風病研究曾經讓人聞之色變、避之不及,往來的村落與世隔絕,條件艱苦。但四十多年來,李桓英教授始終如一,直到如今百歲高齡依然奮戰在麻風病課題研究的一線。李恆英教授的這種精神,來自於深深根植於內心的責任、使命與擔當,而這莫過於一種巨大的勇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要學習李恆英教授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李恆英教授在95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說“我深刻領悟到中國共產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事業奮鬥終生!”李恆英教授踐行了黨的初心和使命,將個人夢想與偉大的中國夢緊緊相連。身處一個偉大的新時代,我們都應向時代楷模李桓英學習,將自己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和前途結合起來,積極投身於國家改革發展、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不悔此生。

最美巾幗奮鬥者事蹟材料9

醫者有仁心,慈悲濟世人。懸壺輕己利,德品勝黃金。——我想這句話說的就是近期中宣部授予的“時代楷模”,一位從醫近80年的百歲老人將自己的人生獻給了醫學,她一生救人無數,治癒了上萬名麻風病人,被稱為麻風戰士。觀看了她的先進事蹟後,我被深深感動了,這是一位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佩的傳奇老人。

李桓英,1921年出生在北京,1978年至今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品學兼優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來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衛生組織工作。作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有了如此成績的她,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國,但是隻有她婉言謝絕了提出續簽5年合同的聘請,瞞著家人回到了祖國。一回國,她就投入到了祖國的傳染病防治工作中去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麻風病肆虐,一度成為世界難題。當時麻風病也流行於我國廣東、廣西、四川、雲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區。1978年,擁有豐富經驗的李恆英擔負起我國麻風病的防治重任,她來到雲南省勐臘縣南醒村,建立短程聯合化療試點,為消除病人顧慮,李桓英經常與病人近距離接觸,但她毫無畏懼,經過27個月的治療,服藥的47名病人臨床症狀全部消失,完全達到了預期效果。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全世界推廣了李桓英的聯合化療經驗。70多年間,在幾代麻風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奮鬥下,麻風病在我國絕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滅。2016年,李桓英榮獲了首屆“中國麻風病防治終身成就獎”。同年,已經95歲的高齡老人李桓英懷著對黨的無限忠誠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這樣寫道:“我雖已進入耄耋之年,但願意以黨員的身份為麻風病防治事業奮鬥終身!”當年12月,李桓英莊嚴宣誓,正式成為中國共產黨員。她94歲退休,95歲入黨,98歲又重回工作崗位,她說要努力工作到100歲!真可謂傳奇的一生!

李桓英老人用她“赤誠無私”的家國情懷書寫了她的精彩人生,更是給後輩們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我們深深感受到她對工作的摯愛和對理想的那股執著。身為一名基層黨員幹部,我們要學習李桓英老人這種敬業奉獻精神,要不怕吃苦受累,努力磨練、拼搏、奉獻,忠於職守,樂於奉獻,要牢牢記住心中的承諾和誓言,扛起時代的責任和使命,更好的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