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郭永懷的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9.14K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是用於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的書面材料。寫事蹟材料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家郭永懷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家郭永懷的事蹟材料

郭永懷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和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等一道,規劃了我國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設定。他和力學家們運籌帷幄,認真研究了近代力學的發展方向,制定了學科的近期發展規劃和遠期奮鬥目標,使我國力學學科的面貌大為改觀,特別是近代力學科學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準,只短短的幾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於世界先進水平。

一、辛勤培養科技人才

早在回國以前,郭永懷就同談鎬生探討過回國後如何培養力學人才的問題。回國後,他始終把培養科技人才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1956年,我國恢復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懷積極籌劃力學所的研究生培養。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帶了5名研究生,以後又親自帶過幾批。他主張:培養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為主”。在教學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經常同年輕人一道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技術問題。在培養研究生和助手時,他注重使他們在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兩個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對年輕人的指導和幫助是啟發式的、循序漸進的,重點強調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領,而不僅僅是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在他的培養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為所級學術領導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導師。

1957年,郭永懷和錢偉長組織並領導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他除負責研究班的日常組織工作外,還親自執教,講授流體力學概論。開課前,他把輔導教員找來,親自帶領他們到有關高等院校的實驗室參觀,對一些關鍵問題給予一些啟示,再讓他們為課程安排一個實驗計劃,使這門課做到理論聯絡實際。臨畢業前,郭永懷親自指導安排學員們的畢業論文題目,並設法每週都同輔導教員和學員碰頭,瞭解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問題。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前後共辦了三屆,畢業生達290多名。現在這些學員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各個部門,特別是在國防科研單位和重點院校的力學系或力學專業教研室,他們起著頂樑柱的作用。

郭永懷在培養人才方面不遺餘力。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教授,講授高速邊界層。執教中,每堂課都凝結了他的心血。他評論和分析學者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使初入門的研究人員都深受啟發,甚至終生受用。在講到求解各種形式的N—S方程時,他總是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指出採用什麼樣的變換有希望獲得成功,走哪一條路是徒勞的,會遇到什麼問題,癥結何在。凡聽過他課的人都感到回味無窮。陸士嘉也常常趕來聽郭永懷的講課。她當時曾評價說:“只有他能講得這樣傳神。”

郭永懷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將自己比作一顆石子,甘願為青年人的成長鋪路。他深感大批培養優秀人才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培養學術接班人這一艱鉅任務在他的工作安排上佔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這一點。1961年,他曾寫道:“當前的打算是早日培養一批骨幹力量,慢慢形成一支專業隊伍。”隨後他欣慰地說:“由於幾年的工作,已經見到效果。”

二、獻身我國的核武器事業

1960年5月,郭永懷被調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併兼任該院副院長。他在處理好力學所日常工作的同時,把大量精力花費在研製核武器這項對我國政治、國防和科技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事業中。在原子彈研製初期,郭永懷主要負責力學方面的領導工作。

在原子彈理論探索階段,郭永懷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大貢獻。例如,當時在第一顆原子彈採取什麼樣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見,郭永懷通過比較兩者的優劣,大力支援“爭取高的,準備低的”的方針,即以較高階的“內爆法”作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藥爆轟波的理論計算上,郭永懷正確地提出用一維特徵線法進行,解決了一大批理論和技術難題。為了使大家瞭解爆轟學,郭永懷還親自講授了爆炸力學。

在爆轟物理試驗過程中,郭永懷經常深入試驗現場,指導工作並協助開展試驗。當時,為確定原子彈爆轟聚焦技術方案,爭論是很熱烈的。年輕的物理學家陳能寬提出了一個難度和風險都很大、但卻能少走彎路的聚焦方案。許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郭永懷從力學角度反覆估算,大膽支援採納這個方案。為了配合爆轟試驗,郭永懷還指導設計部人員進行不同試驗元件的結構設計,使爆轟試驗得以順利進行。

郭永懷十分重視並經常在九院的會議上反覆強調核彈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後期發展工作。在此後的程序中,他一直負責總體結構設計、外型設計以及環境模擬實驗的.指導與把關。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與武器化有關的預研課題,包括結構設計、外型設計、飛行彈道、物理引信、環境試驗專案與裝置等。在彈體結構設計中,郭永懷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設想,包括薄殼結構、通用核航彈等。它們都在後來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實施,對核武器的輕型化、實戰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實驗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環境試驗方面,郭永懷在建立我國核武器環境試驗裝置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導作用。他從技術人員的配備、課題的安排、試驗專案的確定和試驗裝置的籌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國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試驗範圍較廣的裝置,包括衝擊、噪聲、振動、過載、溫溼度、黴菌、鹽霧的組合試驗裝置和大型離心試驗機等。他還親自出馬,找有關單位協商研製專門裝置。

郭永懷的科研眼光長遠,在他心中始終裝著武器化階段的長遠計劃。他提出動態環境試驗要開展隨機振動、高速衝擊和噪聲試驗。為了提高核武器的適應性,他提出開展拓寬溫度試驗。九院當時分工不分家,郭永懷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學領域之外。他特別關心“安全論證”課題的研究。“安全論證”就是研究當飛機投下核武器後,能否以及怎樣安全躲過光輻射、衝擊波的威脅。為了保證絕對安全,郭永懷極力主張理論計算與模型空投試驗結合進行。為此他還親自過問並參與計算核航彈和氫彈空投過程中的飛行彈道、傘—彈彈道特性。在他的倡導下,經過嚴格的計算與分析,每次核試驗飛機都安全返航。

他對我國核武器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對核武器系列化發展提出許多建議和設想;他指導進行了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研究、水洞試驗以及調研工作;對研究發展潛地導彈也作出了貢獻。此外,郭永懷還應兩彈結合時期的需要,對我國核武器科研體制提出了重要設想。

1968年10月,郭永懷再次赴青海,籌劃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試驗工作。在離開青海之前,他對這次國家試驗進行過評價發言。當時,試驗的理論方面有“過早點火機率”問題;實驗方面有設計內球新結構問題;材料加工方面正考慮產品自熱和裝配貯存問題;在整體系統方面有“彈、傘、機”的協同配合問題。郭永懷從這次熱試驗的準備情況瞻望1969年和以後的任務,大膽提出今後設計要重新考慮上述各方面的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機動、安全、和小型化指明瞭方向。12月5日,郭永懷從蘭州乘飛機返京。當飛機在北京機場著陸時,發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懷不幸以身殉職。

郭永懷為我國的力學事業、國防科技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在回國後的短短12年時間裡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歎服。他參與了我國小型地空導彈、氫氧發動機和反導導彈的研製;他翻譯並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體力學概論》,組織翻譯了《爆炸力學》;他擔任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兩個雜誌的主編;他是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和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郭永懷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欽佩。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出版社分別於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懷文集》和《郭永懷紀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大院東側綠蔭叢中為郭永懷樹立了一尊漢白玉雕像。郭永懷的光輝形象將永存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