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扶貧先進事蹟材料

才智咖 人氣:1.2W

電商的快速發展,為經濟的增長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在很多地方電商還沒有普及。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電商扶貧先進事蹟材料,歡迎閱讀參考!

電商扶貧先進事蹟材料

電商扶貧先進事蹟材料一

——寧都探索以電商扶貧推動老區振興發展 寧都縣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受交通區位、發展基礎等因素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遠遠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針對這一現實,寧都縣搶抓機遇,以電商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探索精準扶貧新機制,在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幫助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引領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得益於電商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寧都縣先後被列為全國建立革命老區扶貧攻堅示範區試點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試點縣。專家認為,寧都縣這一探索實踐為貧困地區開展精準扶貧提供了有益借鑑。

電商挺進紅土地 老區煥發新活力

寧都縣賴村鎮蓮子村位於縣城西南部24公里處,地理位置偏僻,是傳統的農業村,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畝,經濟條件較差。全村8800餘人,有近三成都是貧困人口。長期以來,村裡的青壯年大多背井離鄉外出打工。

今年3月,村民宋建輝在駐村扶貧幹部的幫助下,在村頭開了個“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讓村民們體驗到了電子商務帶來的甜頭。

蓮子村年近六旬的貧困戶宋有亭把自家產的毛芋仔拿到了服務站,“毛芋仔在市集上賣1.5元/斤,在網上能賣到3元/斤,價格翻了倍,前幾天我剛賣出去20斤。”宋有亭說。

“服務站可以為村民提供網路代購、代銷等服務,目前上線的農副產品有農家自產的土雞蛋、紅薯和芋頭,以及野生茶菇、手工麥芽糖等。”宋建輝介紹說,開業一個多月來,服務站幫助村民代購代銷270餘筆,累計交易金額3600多元。宋建輝經營的“農村e郵”便民服務站是寧都縣與中國郵政聯合打造的農村電商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可為村民開展農副產品代銷、小額取款、代繳水電費、寄遞服務、手機充值等業務。目前,寧都縣已建成“農村e郵”村級服務站49個,計劃今年建設100個點,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除了“農村e郵”服務站之外,寧都縣還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在縣城建立縣級運營中心,在鄉村設立服務分中心或服務站,並在其相關電商平臺開展寧都產品線上銷售;與京東集團合作,建設寧都生鮮農業“京東產地直供”、“京東產地直髮”電商基地;與飛天麥光光集團合作,建設鄉級電商服務分中心4個、村級服務站21個。

“縣、鄉、村三級電商進農村服務網路的建設,打通了農業小生產與電商大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寧都縣商務局局長寧蔚生說,寧都縣地處贛江源頭,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眾多獨具特色的綠色無公害產品。有了電商平臺,農村百姓可更加便利地外銷本地農副產品,實現農副產品增值。

在寧都,“虎蛙稻”大米、寧都黃雞、小布巖茶、寧都肉丸、大沽野生山茶油等土特產長期“深藏閨中”。如今,這些土特產品搭上了電商平臺,“e路”暢銷,日漸成為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據統計,目前寧都縣所有土特產均已實現網上銷售,全縣有各類土特產網店近500家,已有81家農業企業、26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抱團,輻射帶動貧困群眾800餘人從事電商產業,從業人員人均可年增收6000元以上。

寧都縣委書記王四華說,過去由於地處偏遠、資訊不暢,寧都農村優質的農產品難以走出深山拓展市場。電子商務大大縮短了農產品交易的時空距離,對促進農產品銷售、提升產業效益、啟用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扶持+孵化+服務走出電商扶貧路

“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要讓農村因電商‘活’起來,更要讓貧困群眾因電商‘富’起來。” 王四華說,寧都縣將電商產業發展與扶貧有機結合,探索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借力電子商務幫助困難群眾樹立脫貧之志,掌握脫貧之技,實現脫貧致富。

今年18歲的廖竹生,出生在寧都縣對坊鄉一個貧困家庭,由於先天疾病,他的雙手手腕無法伸直,屬於三級肢體殘疾。貧困的家境、殘疾的身體曾經讓他喪失了生活的希望。然而,廖竹生做夢都沒有想到,如今他能坐在電腦前經營著一家屬於自己的網店。

去年10月,廖竹生報名參加了寧都縣電商產業園舉辦的免費電商培訓班,隨後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開起了一家名叫“布潮行專櫃”的布鞋分銷網店。上個月,廖竹生的網店賺到了近3000元。“沒有電商的發展,沒有政府的幫扶,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自食其力。”廖竹生說。

和廖竹生一樣,越來越多的寧都貧困群眾通過電子商務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電子商務正在寧都城鄉遍地開花。

作為深居贛南一隅的貧困地區,寧都縣起初發展電子商務的氛圍並不濃厚。當地幹部群眾反映,寧都電商產業之所以能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情況下快速推進、異軍突起,關鍵在於當地黨委政府對電商產業的高度重視、高位推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扶持電商、孵化電商、服務電商,使電商產業迅速崛起併成為扶貧攻堅的有力推手。

——扶持電商。寧都縣設立了電子商務專項發展資金,2014年縣財政安排了800萬元,重點扶持電商產業園發展壯大、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及電商人才培育等,促進電商產業加速崛起。同時,寧都縣出臺了《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意見》、《寧都縣電子商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寧都縣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在用地保障、財政支援、稅收扶持、價格優惠、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傾斜。

——孵化電商。寧都縣因地制宜,通過市場化手段,扶持全球十大網商——飛天麥光光集團利用企業現有廠房改造建設縣電商孵化園,2014年9月在全省率先開園,當年就被評為省級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園內建有辦公樓、倉儲和人才公寓等4.1萬餘平方米。寧都縣通過採取政府承租、企業建設和管理的模式,對入駐電商企業實行3年免租金、免水電費,有力地吸引縣內外電子商務企業入園創業孵化,目前已有102家企業和商戶入駐,從業人員超200人。

——服務電商。寧都縣通過電商孵化園的集聚效應,瞄準國內電商龍頭企業招商,著力引進規模大、實力強的電商實體企業落戶寧都,鼓勵其在寧都建廠生產銷售產品。對引進的大型電商企業實行“一事一議”的獎勵政策,每年評選一批龍頭示範企業,並對獲得省、市示範稱號的企業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獎勵,促進有實力、有潛力的電商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示範企業在寧都“生根”。

電商扶貧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幫助貧困戶實現減貧脫困。為此,寧都縣設立電商扶貧產業專項發展資金,全力推進扶貧開發與電商發展相融合,積極探索精準扶貧和科學扶貧新載體。

據寧都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主任揭曉鴻介紹,寧都縣從免費培訓、扶貧貼息、小額信貸、資訊服務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幫助貧困群體、殘疾人從事電子商務,優先安置貧困戶到電商產業園落戶創業;廣泛開展貧困戶電商技能培訓工作,開展貧困群體專題培訓,提供“雨露計劃”資金補助;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低收入、殘疾人群體實現就業

飛天麥光光集團是一家從事孔明燈生產經營的企業,依託電子商務平臺,這家公司把孔明燈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連續多年蟬聯孔明燈全球產銷量第一。業務做大之後,集團董事長劉鵬飛在家鄉寧都縣田頭鎮開辦了一家孔明燈線下加工廠,為周邊鄉鎮提供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依靠孔明燈加工、包裝等簡單勞動,一些老弱病殘、低保戶等農村貧困人口,如今一個月也能拿到500元—1000元不等的收入,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據統計,自電商扶貧開展以來,寧都縣註冊網店1000多個,有1000餘人實現電商創業,提供電商就業崗位2000餘個,2014年全縣實現網路零售總額近6億元,同比增長47%。

樣本效應初顯 發展亟待扶持

“寧都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探索實施以電子商務促進扶貧開發的新模式,引發了多重效應。”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宋智勇認為,寧都縣電商扶貧的探索與實踐具有一定的樣本意義,可為省內外其他貧困地區發展新興產業、創新扶貧模式提供有益參考。

拓寬扶貧手段,增加農民收入。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塗龍峰說,電子商務是扶貧工作一個很好的突破口,受勞動力、地形、交通、區位、物流等因素制約,寧都這樣的貧困地區發展其他產業較為困難,而電商可以快速把當地土特產優勢轉化出來,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揭曉鴻表示,作為一種全新的扶貧模式,電商扶貧豐富了扶貧開發的方式和手段,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融入到扶貧鏈條中去,輻射和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為扶貧開發工作提質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

縮小城鄉差距,融入“四化同步”。宋智勇等受訪專家認為,發展電商扶貧不僅有利於助農增收脫貧,還能將扶貧工作融入到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資訊化“四化同步”的程序中去,為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打破地域發展不平衡創造條件。

寧蔚生說,隨著電商扶貧的深入開展,寧都農村的通訊、物流、公路等設施都在逐步改善,加速了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程序。揭曉鴻則談到,電商扶貧把貧困群眾從傳統的自然經濟觀念中解放了出來,極大地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轉型。“電子商務給貧困地區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王四華分析說,發展電商可以把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擴大就業、促進生產、拉動消費,進而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功能。通過發展電子商務,寧都縣進一步做深做細做精農產品加工業,促進臍橙、黃雞、白蓮、茶葉、油茶等農業特色產業生產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工業方面,寧都全縣已有10多家傳統制造企業開展了電子商務業務,將“寧都製造”賣到了省內外;在第三產業方面,寧都立足客家文化優勢,將孔明燈、十字繡、寧都剪紙等特色工藝品搬到了網上銷售;此外,寧都縣電商經濟還帶動了加工業和包裝、倉儲、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寧都縣一些電商企業從業人員指出,應當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儲備,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當地扶貧幹部表示,呼籲上級部門從全域性出發,制訂電商扶貧發展規劃,設立電商扶貧專項資金,制訂針對老區的電商扶貧優惠政策。有受訪專家建議,國家、省、市可以甄選一些縣(市),將其確定為電商扶貧綜合試驗區,先行先試,示範引領,從體制機制上健全完善電商扶貧新模式。(王剛)

注:發表於2015年5月4日第17期的新華社江西分社《江西領導參考》頭條

電商扶貧先進事蹟材料二

一、我縣電商扶貧現狀

(一)電子商務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一是經營主體隊伍不斷壯大。近年來,武山電子商務企業不斷髮展壯大,有以甘肅隴上農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胡麻油)、武山縣金隴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農產品)、武山縣綠源國際有限公司(農產品)、瑩豪玉器廠(玉器)、武山縣興旺食品有限公司(豆瓣醬)、四門貢醋廠(四門貢醋)等為代表的20多家電商企業,取得了一定成效。二是經營規模逐年上升。2014年,我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33億元,佔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1億元的`7%。三是戰略合作更加廣泛。2014年佔地2萬平米的淘寶網“特色中國—甘肅館”線下館在蘭州落成並正式開館,我縣金隴公司出品的“瑞德園”農副產品,隴上農莊的胡麻油,武山油圈圈,武山興旺食品廠的豆瓣醬,四門貢醋等產品入駐“特色中國—甘肅館”。同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與省政府簽署了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達成共識,將共同打造電子商務服務業、現代智慧物流、跨境電子商務、雲端計算和大資料等產業集聚區,推進“智慧甘肅”建設。甘肅隴上農莊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志飛作為天水市唯一代表,參加了甘肅省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四是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較高。目前,在武山工商註冊的企業達到5000家,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30%。其中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超過35%,商貿企業電子商務應用率達到38%。企業依靠先進的資訊化系統,積極推進網路採購和網路分銷電子商務平臺建設,促進實體購銷渠道和網路購銷渠

道互動發展,提升供應鏈和商務協同水平。五是物流業成為支撐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基礎。武山縣現有快遞物流企業15家,每天的快遞包裹吞吐量達到6000件,近幾年的增長速度達到40%。洛門金鑫物流中心專案的如期竣工、馬老五物流、國強物流和甘肅隴上農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發展,進一步加快了我縣電子商務的發展步伐。六是通過積極學習“隴南模式”,探索適合我縣電商發展新路徑。

(二)電商扶貧工作有序推進。縣商務局積極與扶貧辦聯絡,根據電商扶貧試點要求,認真篩選並上報了武山縣電商扶貧試點村,即:山丹鄉車岸村、漆河村、賀店村。同時,結合市局相關檔案精神,上報了扶貧試點村名單。

二、我縣電商扶貧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發展環境仍需優化。雖然國家、省、市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工作,但相對電子商務發展的戰略性及全域性性要求而言仍顯不足,沒有把電子商務作為戰略性先導產業重點培育,政府在營造環境、扶持政策、整合資源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不夠,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亟待完善。

(二)電子商務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電子商務產業基礎不夠紮實。雖然我縣自然資源豐富,特別是地方特色產業優勢十分明顯,玉器、土榨油、豆瓣醬、四門貢醋等一大批特色產品在國內享有盛名。但是,由於沒有依託大量的網商群體和交易規模,電子商務產業鏈不夠健全,網路接入、快遞物流、第三方倉儲、電子商務金融、培訓等支撐不力,與隴南及其他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能有效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三)企業發展電子商務不平衡。一是企業對電子商務缺少全面系統理解和認識,不能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的威力。沒有找到電商工作與富民產業培育相結合的契合點;二是電子商務的應用只停留在資訊釋出的層面上,經濟效益不明顯;三是開展電子商務的環境條件尚未完全成熟,特別是中小企業在電子商務的人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方面還沒有形成一整套規範的、成熟的、完善的服務體系。四是電子商務發展所需的社會環境如消費者的購物心態、信用機制、法律法規等還不成熟。

(四)電子商務創業氛圍不濃。由於缺乏各項支援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各類人才創業熱情不是太高,特別是作為雨露計劃重點扶貧物件的“兩後生”缺乏創業環境,創業氛圍不濃。各大平臺的武山商家佔比很小。

(五)媒體宣傳不夠。沒有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等形式,特別是微博微

信等新興媒體宣傳電子商務知識,提高電子商務意識。各單位、各鄉鎮幹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幹部學習電子商務熱情不高,宣傳力度不大,不能切實解決群眾在從事電商中遇到的困難。

三、我縣開展電商扶貧工作建議:

(一)學習“隴南模式”。積極學習隴南“六位一體”(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推進、協會運作、金融支撐、媒體助力)發展模式。一是積極學取外地先進經驗。通過赴外取經和邀請知名電商專家開展講習班等方式,指導我們開拓思路,尋找合適發展路徑。二是切實轉變觀念。電子商務是新生事物,我們可以盤點自身資源優勢、創新發展模式,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從典型引路入手,通過以點帶面,推動全面發展,將電子商務發展成為“全民產業”。

(二)加強政府引導,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建議政府將發展電子商務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作為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二是建議制定出臺發展電子商務具體指導政策、獎勵扶持辦法、促進快遞業發展意見及加快通訊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支撐電子商務發展意見等,從財政、金融、稅收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三是成立武山縣電商領導小組,抽調6—8人組建電子商務辦公室,成立電商辦。四是建設電子商務產業孵化園。五是建立集資訊交流、商品交易、推廣服務為一體的電商綜合性服務平臺。諸如設立電商發展協會,配備專業人員,開設網路銷售點和產品展銷廳,形成銷售人員——客戶——商家模式,(即銷售人員聯絡客戶,然後把訂單轉入商家,由商家進行統一發貨),更好地提升電商服務質量,促進電商產業快速發展,真正形成“遍地開花”的網路銷售格局。

(三)搞好配套服務,搭建活動平臺。一是擴大網路覆蓋面。農村開網店,網路是前提。建議政府與通訊企業合作,支援網路運營商加快農村網路建設步伐,推動電子商務向農村覆蓋。同時,在重點景區、飯店,建議政府開通無線網路,方便遊客上網。二是依託我縣蔬菜果品、農產品加工、鴛鴦玉工藝品加工等優勢產業,鼓勵行業骨幹企業、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企業建設行業服務平臺,推動分行業電子商務資訊服務平臺建設。同時,積極選擇發展主導產業和增收專案,建立比較完整的生產、加工、儲藏、運銷等產業鏈條和適銷對路的網售產品,並在適合這些條件的村(特別是扶貧村和雙聯村)進行試點。

三是積極發展城鄉物流。支援物流企業在鄉村設立服務網點。通過政府補助物流的方式,最大限度壓低商品運送成本,從而降低網店經營成本,擴大地方特色農產品銷售。

(四)借力電商平臺,推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武山書畫、武山玉器、武山水簾洞、武山旋鼓、武山溫泉等在發展文化電商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在把握消費升級這一大趨勢下,發展文化電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應該大膽創新形式、創新內容、創新模式,走出一條文化+電商融合發展的創新之路。通過電子商務進行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以農產品電商為著力點、文化旅遊資源齊發力,共促地方產業發展。

(五)加大宣傳和培訓力度,營造電子商務發展氛圍。一是利用傳統媒體和網路媒體等形式,特別是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宣傳電子商務知識,提高電子商務意識,灌輸電子商務理念,在全縣掀起學習電子商務熱潮,製作大型廣告宣傳牌,加大宣傳力度。要求各單位、各鄉鎮幹部職工,特別是領導幹部不但要知道電子商務,更要通曉電子商務,參與電子商務,幫助群眾推銷當地土特產品。二是邀請知名電商專家、電商實戰人士講課,加強電子商務理念的引導。對試點鄉(鎮)負責扶貧工作的領導和試點村大學生村官進行電商知識培訓,提升電商發展水平。

(六)搶抓網際網路時代發展契機,助力電商發展。一是O2O電子商務是當前電子商務發展的最新趨勢和發展模式。在這方面,我縣電商企業甘肅省隴上農莊發展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為當前我縣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最為成功的發展樣本。二是雲端計算與大資料。雲端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