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才智咖 人氣:1.2W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最新元宵節手抄報內容大全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


元宵節手抄報圖片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0—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麵、粘高梁面、黃米麵和苞榖面.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元宵節的習俗】

1.元宵節吃“元宵”

正 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 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節“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 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元宵節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元宵節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元宵節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