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生物說課稿範文集合6篇

才智咖 人氣:1.7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高中生物說課稿範文集合6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課來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三章第二節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有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粒線體。學生已經學習了製作臨時裝片、高倍鏡的使用及細胞膜等相關知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並且本節課也是後面將要學習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內容的重要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雖然學過了高倍鏡的使用和細胞膜,但由於粒線體等細胞器比較小,它們的內部結構很難細緻的觀察到,並且功能也較抽象,因此這節課採用顯微投影、動畫等直觀方式深入學習,以降低這節的教學難度。

三、說教學目標

1、能舉例說出幾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粒線體和葉綠體的形態和分佈。

2、通過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粒線體的形態和分佈,提高動手能力;通過對各種細胞器結構圖的觀察及分析,提高觀察、分析和類比歸納的能力。

3、通過對細胞亞顯微結構的認識,初步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的辯證關係,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舉例說出幾種動物細胞的中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認同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觀點。

五、說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將採用:模型和多媒體展示等直觀教學,實驗探究和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認識細微的結構並理解抽象的功能。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首先放映某玩具工廠忙碌的車間的視訊,並提出問題:

(1)一件優質的產品是如何通過各車間和部門之間的配合生產出來的?

(2)細胞中也存在類似的部門或者車間嗎?

(3)細胞中的各種“車間”是怎麼樣的?試著舉例說明。

我提問前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存疑思考,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以及對細胞的觀察,可以說出“分工合作”這一關鍵詞,並且通過類比,學生能更形象的認識細胞內的各個“車間”——細胞器。對於第三個問題,學生可能無法準確回答,此時便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由此引出課題: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

2、新課展開

(1)結合學生之前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鏡的操作基礎,引導學生規範操作實驗,正確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片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同時請學生記載和描述觀察到的粒線體和葉綠體的分佈和形態,之後展開組內和組間交流討論,通過高倍鏡觀察細胞,解決細胞中有什麼結構的問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微觀世界的細胞。

一方面製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高倍顯微鏡是之前學生熟練掌握的,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難,另一方面,粒線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細胞的“動力車間”,而葉綠體是植物細胞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化站”,認識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是之後學習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的基礎,因此用這種動手操作的方法能讓他們在直接經驗中初步直觀感知這兩種相對重要的細胞器,同時鍛鍊用科學的語言表達生物現象的能力。

(2)藉助顯微投影和功能動畫,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看的過程思考:

①粒線體和葉綠體有哪些形態,由幾層膜構成,膜分別有什麼特點?

②粒線體和葉綠體功能是怎樣的?是怎樣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

由於粒線體、葉綠體又比較小,只通過上述的觀察實驗,學生不能深入的觀察到雙層膜以及內膜向內摺疊增大酶附著位點等等這些特點的,因此在這個環節中我會採用顯微投影的方式指導學生觀察它們真實細微的形態並嘗試畫出這兩種細胞器的結構。而這兩種細胞器的功能是動態的,抽象的,因此我將採用播放提前製作好的功能動畫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幫助學生理解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3)結合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型和課本內容,解決細胞內還有哪些細胞器、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又分別是怎樣的問題。

由於剩下的細胞器並不少,學生不能系統的回答上來,這時請學生在學完粒線體和葉綠體的基礎上,仔細觀察內質網和高爾基體的立體模型及功能動畫,並請代表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這兩種細胞器的形態和功能,同時也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這兩種在結構和功能上略有相似的細胞器。之後請學生以喜歡的方式介紹其他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採用這種多元半自主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鍛鍊他們用直觀的方式表達抽象的概念,也能幫助學生形象的記憶和理解。

(4)讓學生觀察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①類比歸納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的異同點。

②總結歸納粒線體、葉綠體、內質網和高爾基體這四大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對於內容相對比較分散的這節課來說,系統的歸納和總結能更好的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3、小結作業

我會請學生總結本節課主要內容,並安排課後任務:生活中尋找合適的材料,嘗試製作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型。

本階段可以在梳理本節內容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並且將問題延伸擴充套件,真正讓學生髮散思維,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我採用圖畫式板書,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同時有助於學生記憶和複習,板書如下。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調節》中有關於生長素的內容。由於這節課是一節複習課,學生在之前的學習已經對本章內容有了初步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所以這節課的目的在於,使學生對生長素的知識有一個系統歸納。從大學聯考的考點入手,一個一個知識點的把重難點進行突破。本節課的重點是生長素的發現史和生長素的生理作用,難點是光照偏轉問題和生長素的雙重性。對於重難點,採用例題加習題的方法,結合學生的自主分析進行突破。

說學情

這節課我面對的學生是高二(28)班的學生,這個班學生的中男生佔大多數,因此課上課氣氛較活躍。學生反應較快,思維靈活。但是28班男生的普遍存在的缺點是對基礎知識的不重視。一味的去追求難,偏的題目。而大學聯考中,出現偏題怪題的可能性不大,大學聯考注重的還是一些基礎和重點內容。所以針對28班學生這種特殊的知識現狀,我力求從最基礎的開始,通過反覆的強調一些該掌握的知識點,考點。加深,加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輔以從基礎知識延伸出來的相關習題的變形,逐步提高學生對基礎的重視和解題的能力。

說設計

作為一節複習課,傳統的的教學方法是羅列知識點,強調學生去記憶,而這種強調記的過程,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無味,也很容易被學生遺忘,這樣,複習的效果就會很不理想。所以這節課,我設計的亮點是對於生長素的發現史這個知識點採用 “引導----探究”式探究性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布魯納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為基礎的一種探究性學習模式。它要求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動學習,強調讓學生自己思索、探究和發現事物。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和探究知識的過程統一起來。而“引導”的作用主要在於要對事物原有的發現過程從教學的需要加以編制,以縮短、減少發現過程的難度,使之沿著最簡捷的路線進行。

另外我注重書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使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注重科學研究的過程,而並非是只強調結果。而且設計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對學生思維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認同生物學知識主要來自科學實驗,領會生物學實驗中材料選取、理化技術的使用、巧妙的設計以及對複雜的結果進行理性分析的重要性。

說反思

通過這節課,也使我體會到:新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重視將知識的獲取過程化,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運用新理念指導生物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並非否定和忽略教師的主導作用。事實上,教師的責任不是減輕了,而是加重了,其主導作用更突出了。當然由於本節課是複習課,概括的結論性知識比較多,加上課時的限制也不可能過多的展開,因此每個知識點,我都力求精選習題,通過習題訓練活動使學生“動”起來,對考點進行逐一突破。從教學效果上看,這種處理方法也是正確的,當然,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還有待加強,如更應該關注個別學生,瞭解學生在知識層面的上差異,從而在整體的教學效果上有進一步的提高。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物的特徵》這節課是本套教材的開篇內容,它交代了什麼是生物,生物具備哪些特徵,從而為本學科指出了研究的物件。本節內容的呈現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避免了從理論到理論的弊端,從而召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由此可見,本節內容在教材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

(2)學生能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

3、教學重點

(1)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徵

(2)增強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4、教學難點

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討論的組織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物件是還帶著稚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的七年級新生,他們還不懂什麼是生物學,雖然具有一些國小自然課基礎,但對生物的特徵只具朦朧的認識,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不強。

 三、說教學方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討論法、探究法。把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東西拿來做教具,充分設疑,調動學生主動思考,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激發他們主動探究生物的特徵,以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主,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習方法

學生以小主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目前我校還沒有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基於這種實際條件,我一實物為教具,準備大量的生物和非生物實物,及一些圖片。

2、學生準備:學生準備實物,如蘑菇,含羞草,瓢蟲,水瓶等

 六、說教學過程

1、小組競賽 激發興趣 匯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先進行一個小組競賽,教師把師生課前準備的實物放在一起,要求各小組把它們分成生物和非生物兩類寫在紙條上,看哪組正確率最高,然後排列名次。這種匯入新課 的方法,抓住了七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增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而且能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 .

2、充分質疑 分析討論 暢所欲言

從上面的競賽內容,順理成章地提出本節課要討論的重點問題(1)怎樣區分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徵?

然後分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後全班交流,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解決問題,還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鍛鍊,真正體現新課標的面向全體學生的宗旨。通過這一過程,教師收集學生的正確觀點,糾正學生錯誤觀點,使生物的共有特徵在學生頭腦中漸漸清晰,以利於接下來的教學的順利進行。

3、舉例和討論 突破重難點

通過以下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的共同特徵,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從而突破本節的重難點。

(1)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吃飯?動物都要吃東西嗎?植物也"吃飯"嗎?它們吃什麼?這些都說明了什麼問題?

問題一出,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紛紛亮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還爭得面紅耳赤。這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獲得了知識,最後在教師適當的講解下各小組達成共識,得出結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小組討論:人為什麼要大小便?動物都要排出體內的廢物嗎?動物還有哪些排出廢物的途徑?植物是怎樣排出廢物的?這說明生物都有什麼現象?

通過學生的討論,最後得出:生物都要排除體內的廢物。

(3)小遊戲、小討論:拿東西在小組成員眼前晃一下,他會怎樣?或拿東西想打他的頭,他會怎樣?為什麼會這樣?植物會對刺激做出反應嗎?怎樣證明你的說法?

對這些現象的原因,學生能解釋的很少,而且解釋的也不夠到位,特別象植物對刺激有明顯反映的例子少。這時教師做適當的解釋得出結論即可。更多的疑問作為質疑留給學生,激發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慾望。最後總結出:生物能對刺激作出反應。

(4)小競賽:

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看哪組舉的多。誰能說出生物體是有什麼組成的?生物都能由小長大嗎?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來回答這些問題,比誰的知識豐富,誰為小組作出的貢獻大。由此啟迪學生,平時要多用功學習,將來才有勝過別人的希望。"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鼓舞",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由學生總結出: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什麼樣的,學生並不清楚,由此設疑,為以後的學習設下伏筆。

(5)學生討論:

小貓掉到水裡,長時間出不來會淹死,死亡原因是什麼?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由此你得到什麼結論?

通過學生分析討論,讓學生把所知道的告訴給其他同學。通過表達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撥出二氧化碳。

因學生知識有限,只要求知道什麼是呼吸,而不能對呼吸進行深入地探究。

4、課堂小結 課後延伸

通過以上的學習,讓學生總結出生物的特徵,教師板書。

同時提示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的生物的特徵有什麼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和建議的話,課後可以進一步觀察生物,查閱相關資料。

5、課堂練習

小組間舉出不同的例子,相互提問是生物還是非生物,教師做裁判。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呈現生物的六個特徵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體內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內容包括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設計和說板書,最後簡單說一下教學反思。

一、說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依據,課標對本節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第一,本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說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絡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課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資訊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第三,將抽象複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說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絡;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 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通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匯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衛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20xx年又出現“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質含量及其低下,引起嬰幼兒出現病症。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能得到什麼結論呢? 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於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加以點評。

通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麼? 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溼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 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麼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 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 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通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臺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說作業設計

我印發了本節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幹知識的網路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八、說板書(略)

九、說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