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說課稿集合10篇

才智咖 人氣:2.17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生物說課稿集合10篇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高三生物教師,我說的教科書是高三生物選修課本全一冊,這冊教科書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的基礎上的一冊選修教材,通過這冊書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一、課程價值

1、知識構建功能:這冊書共分6章,通過這冊書的學習,讓學生完成以下知識目標:

(1)理解人體的穩態是如何調節的,知道免疫的過程和意義

(2)理解光合作用中能量的轉換過程,瞭解C3植物和C4植物的結構特點,理解如何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掌握固氮微生物的型別及氮迴圈的過程。

(3)瞭解細胞質遺傳的原因及特點,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過程及應用,理解基因的結構及人類的基因組計劃

(4)瞭解什麼是細胞的生物膜系統及應用,掌握細胞工程中的植物細胞工程和動物細胞工程的技術要點及這些技術的應用

(5)瞭解微生物的類群,理解微生物的營養、代謝和生長,掌握髮酵工程和酶工程及應用

(6)自學能力,即通過已有知識的回顧和閱讀教材,能把一些基礎問題找出來並解決,並能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理解、分析、總結。

2、能力培養和實踐操作功能

(1)培養學生能根據書本知識進行自主學習及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高三生物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觀察或從現實生活中提出與生物學相關的、可以探究的問題,做出假設和預期等從而發展學生的科學探能力。

(3)明確實驗原理及操作中的關鍵步驟的注意事項

(4)掌握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過程

(5)能有一定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既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和解釋身邊的常見的現象

3、心理教育及情感教育功能

(1)通過學習生物知識,培養他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求實精神

(2)通過知識的獲得過程的學習,培養他們勇於面對困難,承受失敗和壓力,以平靜的心態對物對人的能力

(3)通過生物學家在探求科學真理上默默而又執著的精神的介紹,培養他們不畏辛苦,執著追求的品德

(4)通過生物學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點,辨證唯物主義觀點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

(5)關心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對我國生物科學和技術發展狀況有一定的認識,更加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增強振興中華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課程價值達成度

1.內容選取:

(1)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對高二生物的昇華,是對高二基礎知識的拓展和延伸,以及對高二沒有涉及到到由於生物學的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而生物書的編排內容比較滯後的一種補充,更注重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

(2)各章節內容緊密聯絡,都圍繞一箇中心——服務於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從這個角度展開內容的編排,比如人類首要的問題是生存,所以第一章就介紹了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營養和免疫,而人類的生存中最關鍵的就是吃飯,所以第二章介紹的是如何用人類的智慧儘量地提高糧食的產量,在所有的方法中最科學的方法就是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它帶來人類的便利正越來越明顯。所以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介紹了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而在這些高科技的工程中又常常需要微生物來幫忙,比如基因工程中就用到了細菌,或用它的質粒用我們做運載體或用它小小的身軀做受體細胞,通過它的大量繁殖為我們人類生產許多有用的東西,如胰島素、干擾素等

2.內容組織:

這一冊書是在學生已有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的基礎上而開設的,是對原有知識的一種補充和拓展,所以學生學起來要比在高二剛接觸這門課程要容易入門一些,比如高二講過光合作用,在高三再次接觸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就容易領悟一些。還有象基因重組在高二講自由組合定律時已介紹過,那麼在我們講基因工程要用到基因重組就不用太費勁去講。但畢竟這本書要比高二的知識更加抽象、更加尖端,也就是事情雖然在身邊但道理卻很深奧,而解決的方法和途徑又很難,所以學生學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時儘量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進行自主——互動——探究的學習,並且多采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

3.形式特徵:

這本書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採用多種形式把內容呈現給大家。要求學生必須達成的知識目標是以正文黑體的形式出現:需要了解或輔助說明某些內容的以小字或小資料形式出現:專業性太強、需同學們簡單瞭解的又以“選學內容”出現;而為了擴充套件學生的知識面,書的旁邊還有許多小資料以及還有一些致課外讀,這樣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增長了知識。而且書上還有許多圖,使本來比較抽象、高深的知識形象、鮮活起來

三、對教科書的加工和改造

1.加工和改造教科書的視角

高三選修這本書既然是對高二知識的一種補充。那麼很多內容都和高二有直接聯絡,完全可以把它和高二知識進行整合,比如第六章《人與生物圈》,和高二的第七章生態系統有一定的聯絡,那麼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就完全可以以高三的知識點為線索把高二的知識進行一下複習和穿插,這樣既使知識系統化,又便於學生形成整體感覺,而且使學生更加體會到其實自己就是生物圈中的一員,一定要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唯一的家園

2.加工與改造教科書的途徑

這本書的知識點是:第一章 穩態的平衡如何維持及免疫過程;第二章 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及生物固氮過程 第三章 基因工程的過程及應用 第四章 細胞工程及作用 第五章 發酵工程和酶工程。在這些知識點中,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是重點知識也是一個難點知識,一方面是它在現在生物科技中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它和人類關係密切,它的發展確實解決了人類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如健康問題,糧食問題及環境問題等等,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對於教科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特別是教科上表述不夠詳盡的知識,如單株抗體的製備過程,書上對二次篩選,介紹的不祥細,我廣泛涉獵相關的資料,通過上網等途徑,自己先學習、研究,然後將資料儘量清晰、簡捷的呈現給他們,幫助學生分析和理解。為了做到教學統一,我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比如對書本上一些比較難而學生又非常感興趣的知識,我就鼓勵他們親自去查資料,這樣就更容易把學習中的疑惑自已解決,既增長了學習興趣,又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高三學生既有了一定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又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完全不用老師一一講解,可以把很多時間、很多學習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比如他們能說的老師不說,他們能懂的老師不講,在課堂老師就是一個學習的引領者,問題情景的創設者。

3.教材不足:

(1)這本書中很多實驗就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實際情況而言是做不了的,所以,這些實驗的安排就顯得有些形同虛設。

(2)有些內容介紹得不清楚,比如在講免疫時的效應T細胞能否殺死抗原,表達的不好,而又沒有地方可查。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我叫趙豔,來自於鎮江市第四中學。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的分類》。生物分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形態學知識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對該部分要求"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意在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而不是對生物進行屬或種水平上的鑑定。如何讓教學重點從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改變為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的指導。

對於生物的分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式、綜述"這樣7個方面進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 本節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徵的複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瞭解,並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 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徵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具體內容標準定為"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 課時的安排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生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為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為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為給植物分類。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① 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 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

2、 能力目標:

① 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② 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學生前面學過的動物知識為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學生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再通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學生的認識。

b、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的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通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並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通過為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學生親身體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c、通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過對生物標本室裡各種動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並~~)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藉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學生拖動動物圖片,為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有趣,但是要求學生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徵);第二個是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根據主要特徵)。這樣的2個活動,學生很樂於參與,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採用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資源,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通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 情境匯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課通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呈現】

(組織學生觀看並說出其名稱)

b.優點:由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入手,通過精美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併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基調。

2、 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根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後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麼?【呈現】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學生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呈現】)

b.優點:由淺入深,通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認識。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

3、 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根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徵,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許多不同的類群。然後提問:你能根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麼?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為什麼?

(組織學生拖動魚類圖片,並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徵。【呈現】)

同樣的方法,組織學生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並講出主要特徵。【呈現】

b.優點:通過填寫表格,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通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所瞭解。拖動圖片很有趣,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學生既樂於參與,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細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六章第2節內容。本節內容包括兩塊知識,一是細胞的分化,一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育的基礎,是細胞生命中的重要現象。高度分化的細胞仍然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這是細胞的全能性。前面學習了細胞的分裂,它是理解細胞分化和細胞全能性的基礎,而細胞分化與後面將要學習的細胞癌變,基因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係。學好這一課,有利於完善學生對細胞生命現象的整體認識,同時有利於學生對後續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三維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闡明細胞的分化;舉例說明細胞的全能性。圍繞上述知識目標,本節課將實現以下能力目標:首先通過學生收集分析有關幹細胞的資料,從而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其次通過探究細胞分化的特點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通過課前收集資料,課上進行交流討論,進而關注健康,珍愛生命,從而實現本節課的情感目標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細胞分化是分子與細胞的主幹知識,是生物大學聯考的高頻考點,所以我把它作為教學的重點。植物的組織培養和動物的克隆,其原理都是細胞的全能性。細胞全能性與生物前沿科學緊密聯絡,知識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此,我把它是確定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學情

學生在國中學習了複製羊的形成過程,前面又學習了細胞分裂,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同時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為這節課的成功學習奠定了基礎。由於學生還沒有學習基因的表達,所以細胞分化的本質和細胞全能性的體現就顯得難以理解,教學中要注意這部分的處理。

三、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實際,課前讓學生蒐集造血幹細胞相關的資料,為課堂上的交流做好準備,同時我準備了胎兒發育的錄影,胎兒組織細胞的圖片,植物組織培養的圖解,複製羊形成過程的示意圖,在課堂上創設問題,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知識結論。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引入設定:播 放“胎兒的發育”錄影,錄影展示了由一個受精卵細胞發育成一個胎兒的全過程,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求知的*望。看完後,我追問學生: 一個受精卵,如果只進行細胞的分裂,能形成一個胎兒嗎?答案是否定的。細胞通過分裂只產生相同的細胞,從而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細胞的分化。

(二) 新課設定:

1、細胞分化

⑴細胞分化的概念

展示:胎兒和一些組織細胞的圖片

設疑:

① 你能據圖說出組成人體胚胎的部分細胞嗎?

②這些細胞在形態、結構、功能上有何不同?(簡述肌細胞、神經細胞,血細胞的不同)它們都來源與一個相同的受精卵,為什麼不同?因為發生了細胞分化,那麼什麼是細胞分化,與細胞分裂相比,它又有什麼的特點?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並交流討論,準備舉例說明。

引導學生舉例說明,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體會細胞分化後形成形態、結構、功能不同的細胞)和特點(永續性、穩定性、不可逆性)

⑵ 細胞分化的意義

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細胞為什麼要發生分化?

追問:沒有細胞的分化,有人體產生嗎?

引導學生歸納出:有了細胞的分化,才會形成不同的細胞,進而形成不同的組織、器官、人體,因而細胞的分化是個體發育的基礎。

⑶細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探討以下問題:

① 細胞分化是否意味著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改變?為什麼?

② 同樣來自一個受精卵,且每個細胞都攜帶有相同的遺傳資訊,為什麼還會出現差異?

教師舉例:紅血球和肌細胞

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討論分析出:

不同細胞中遺傳資訊的執行情況不同,細胞在遺傳資訊控制下合成特異性蛋白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2、 細胞的全能性

⑴細胞的全能性例項展示

已經發生高度分化的細胞,還能像早期胚胎細胞那樣,再分化成其他細胞嗎?

多媒體演示實驗過程:

①胡蘿蔔韌皮部細胞培養成植株的過程

觀察現象: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具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②綿羊“多莉” 整個克隆過程展示

觀察現象:高度分化的動物細胞核具有發育成個體的能力。

根據上述事例引導學生思考:何為細胞的全能性

思考:高度分化的動植物細胞為什麼具有全能性?

教師點明:

高度分化的動植物細胞由於細胞核中具有該物種全套的遺傳物質仍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能。

3、幹細胞的研究

我們體內還有沒有可以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關於造血幹細胞資料

教師展示圖片並提問:造血幹細胞有何特點?有何功能?

骨髓移植是什麼意思?有何意義?

學生觀察、讀圖,思考回答相應問題。

思考:人體還有哪些幹細胞,研究用途有哪些?

教師補充:

將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出組織和器官,解決器官移植治療疾病的難題

4、設計課堂練習:

設計一道典型的課堂練習題:通過當堂練習,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反饋瞭解學生學習情況,改進教學。

5、師生共同小結

6、佈置課後作業

五、說課反思

1、短時間內準備,能脫稿說課,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

2、說課程式周到全面,在15分鐘內將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學意圖,教學手段的使用介紹得清晰、明確;

3、由於知識點較多,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完,語速就較快,顯得較匆忙,語調無法抑揚頓挫,顯得激情不夠;

4、在說教學過程時,最好先定好框架,這樣便於非專業評委瞭解你的大致教學程式,在非專業評委面前,說得越簡單越好,越形象越好!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儘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首先安排了__________________。

七、說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粒線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絡,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說出粒線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型別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絡,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充套件認知面,培養聯絡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絡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自主閱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說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閱讀能力。

(一)自主閱讀:自主閱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匯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匯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絡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麵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粒線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有氧呼吸的階段 場所 反應物 產物 釋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溫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資料的能力。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組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著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資料的解讀能力,即資訊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著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說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型別及特點。 b.正確解讀座標資料圖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物件是高一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例項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群體討論,並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

匯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⑶觀察此圖,聯絡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說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臺,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說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說,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的現象,並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並利用舉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的意義。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說明: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不同點,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座標圖所呈現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說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充套件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血球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絡。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課的內容來自生物必修模組三,第5章第1節。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態系為框架,主要講述了的生態系統型別、結構、能量流動、物質迴圈、穩定性等知識,主要體現巨集觀的生態學的內容。本節課內容是第五章的一個重點,是銜接生態系統型別與能量流動的重要環節,併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物質基礎提供了一個平臺,埋下了一個伏筆。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對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據新課標對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要求及本課 特點,我在知識、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確立了具體的目標,同時突出重點。

1知識目標:

(1)能夠分析生態系統的成分。

(2).理解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環環相扣、鏈鏈相交”的複雜網路體系。

2能力目標:

(1)概括生態系統成分,講解各成分之間的聯絡與制約關係,發展學生的思維遷移能力。

(2)學會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關係,從而建立食物鏈、營養級和食物網的概念。進而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和思維能力。

(3)研究生態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佔據。當系統執行發生 障礙時,找出問題可能發生在哪一環節,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觀察能力和識圖 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帶領學生做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模擬遊戲,培養學生遵循生態學原理去對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時培養一定的團隊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生態系統的成分。 (2)食物鏈和食物網。

教學難點 (1)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的關係。 (2)初級消費者和次級消費者的概念。 (3)第一營養級、第二營養級等概念。

四、教學方法

教學重點的落實方案: 1、利用身邊的場景匯入法。 2、課件展示的直觀教學法。 3、聯絡實際的談話法。

教學難點的突破策略:1、學生模擬實驗法。2、討論教學法。3、圖形直觀 教學難點的突破策略 教學法。

五、學生學習方法

1、構建發現式學習方法。 2、指導學生思維遷移。 3、聯絡實際法。

六、教學過程

(一)場景匯入

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大家身邊最熟悉的環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與本節課的內容就是大家身邊最熟悉的環境和生物, 我們有著聯絡,本著注重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絡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在這裡用學 生熟悉的場景引入,提高學生的興趣。

(投影打出一幅美麗的池塘照片)

教師:同學們這塊池塘漂亮嗎?參天的大樹,枝葉間透過的陽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魚兒在歡快地游泳,微風吹過,樹葉沙沙作響,蟲鳴鳥唱,此起彼伏。

(二)講授新課

學習生態結構的首要問題要知道生態系統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組成的。所以, 有關生態系統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個生態系統中的個生物的成分就是學生在本節課首先要掌握的知識點。針對以上知識點,我設計了以下一些問題,讓學生來討論,並得出答案。

觀察生態系統成分。(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調動其積極 性。)

教師:這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小型的池塘生態系統了,1.在這個生態系統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說出這些生物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間有無聯絡?有怎樣的聯絡?

由於這是學生常見的景觀,所以學生只要認真去思考都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有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很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

學生通過討論,生態系統的成分分為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 和分解者。 生產者是能以簡單的無機物製造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 指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非生物的能量--太陽能和非生物的物質--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正是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才為一切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物質和能量,才為生態系統的穩定奠定了基礎,所以把綠色植物稱為生態系統的生產者。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動物也不能製造有機物,它必須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製造的有機物為食。所以, 我們稱這些動物為消費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們將有機物 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歸還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尤其是對於消費者的等級問題如何區分,一直以來都有學生分不清,因此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以進一步對重難點進行突破:

教師:(問題思考與討論)

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質”除了包括水分、空氣、無 機鹽等無機物以外,是否還包括有機物呢?

2、 請說明一下作為消費者的生物有多少種,它們的等級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屬於那種型別?

3、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屬於那種型別?

4、所有的植物都是生產者嗎?

學生思考並討論得出結論:生產者是能以簡單的無機物製造有機物的自養型生物,主要是指綠色植物,還有硫細菌、鐵細菌、硝化細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在生態系統中占主導地位。消費者在生態系統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對植物的傳粉受精、種子傳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費者不同,它們的等級也不同。依據消費者直接或間接利用綠色植物製造的 有機物的次序,將其分為:

A、初級消費者: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植食性動物。如:浮游動物,蝗蟲 等。

B、次級消費者: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小型肉食性動物稱。如:蛙、食蟲鳥 等。

C、三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的大型肉食性動物。如:食肉魚類,蛇、 鷹等。此外,一些植物如菟絲子、豬籠草也是消費者。老師總結概括,學生應 用解釋實際問題: 經過以上的教學過程,我已經解決了什麼是生態系統的問題,但是這裡還有一個難題沒有解決,就是學生在分析生態系統的時候,總是把生產者,消費者, 分解者三者分開來考慮,但是在考察的時候,但是在考察的時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的應用三者之間的關係,去解決實際問題。我選用了兩張照片的對比讓學生討論。

一張是公園的魚池,還有一張是農田的魚池,比較一下有何不同?這兩個都是同樣的池塘生態系統,為什麼會造成這麼大的差異呢?你是否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

(通過學生討論,從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來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無論哪種生物都不是孤立於生態系統中,它需要其它生物的幫助,同時它們也需要自己的幫助。一個生態系統要穩定平衡的發展,生產 者、消費者、分解者必須是緊密聯絡,缺一不可的。)

老師:既然三者之間緊密聯絡,下面我們就來學習有何聯絡。(學習食物鏈和 食物網) 食物鏈: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一種聯絡。營養級:食物鏈上的每一個環節。

在講訴此處知識點時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圖視講解法,打出一張生物之間的關係圖,然後講解。但這種講法平鋪直敘,沒有給學生多少的思考空間, 此處有幾個知識點都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 課的重點與難:食物網與食物鏈是下一節學習能量的流動和物質的迴圈的基礎,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此貫穿的;同時研究生態的流動和物質的迴圈的基礎,後面的很多內容都是由此貫穿的;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佔據。當系統執行發生障礙時, 系統的規律,明確每一環節由哪些生物佔據。學會分析 這種聯絡是本節課的最大難點。因此如何使學生領悟生物的相互關係, 我在這個地方設計了一個模擬遊戲:

選 8 位同學上來扮演圖中的 8 種生物。

1.扮演的成分是什麼?

2.所處的營養級是幾級?

3.如果把遊戲中的鳥拿出來,臺上的同學是否還可以都在上面麼?

如果是把蟲拿掉呢?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4.這個模擬場景中一共有幾條食物鏈?最長的和最短的分別是哪條?有何特點?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在某種生態系統中,分析與判斷因某種生物減少或增多時其他生物的變動情況,主要依據該生物在食物鏈或食物網中的具體位置關係 來分析判斷。

(1)處於第一營養級的生物減少,其它生物都將減少;

(2) 天敵一方減少, 則被捕食者數量因此會先迅速增加後減少, 最後趨於穩定;

(3) 處於中間營養級的生物減少, 另一種生物的變化情況視具體的食物鏈確定。 經實驗討論最終得出以下結論:

1.每條食物鏈的起點總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被其他動物所食的動物。

2.生產者總是為第一營養級。

3.各種生物所處的營養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此外,為下節課鋪墊,在這裡埋下伏筆: 此外,為下節課鋪墊,在這裡埋下伏筆:

4.一條食物鏈中的營養級一般不超過五個。

5.分解者不屬於任何一個營養級。

( 三)教師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態系統的成分,即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 消費者、分解者,以及營養結構包括食物鏈和食物網等。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以營養為紐帶,把生物和非生物緊密地結合起來,自然界中的能量(光能)和礦物質從綠色植物到草食動物,然後到肉食動物,都是通 過食物鏈進行的。各種型別的生態系統中,它們的營養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生態系統的物質總是處於經常不斷的迴圈之中,而能量也是在各營養級之間進 行流通。因此,食物鏈和食物網即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結 構特徵。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8

1教材分析

1.1本節內容的地位該節是現行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冊第二章第二節內容,"細胞增殖"是講述細胞的一種生命現象,只有瞭解了這一生命現象,我們才能讓學生逐步認識生物體的生命現象,例如生物體的生殖和發育,生物體具有的遺傳和變異,所以本節是我們學習生物學知識、瞭解生物生命現象的細胞學基礎。"細胞增殖"之所以作為本章乃至本冊的難點,就是因為這一知識非常地抽象化,沒有具體的實物模型,又不是我們生活中所見,因此,在講解知識的時候,我們直接示意這是本章中的難點,引起注意。

1.2教學重點和難點"細胞增殖"一節主要向學生展示的是有絲分裂——生物體普遍存在的一種分裂方式,結合學生認知的規律性,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重難點突出,有滲透力和感染力,本節重點內容就是讓學生理解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細胞週期的概念和特點,()以及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由於細胞分裂這一現象的特殊性——整個過程是一動態變化,要讓學生具體把握在這個過程中細胞內部的變化,特別是遺傳物質的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確細胞的週期變化,這一內容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1.3教學目標本節內容為兩課時(1課時為講授課、l課時為實驗課),通過這一節的講授,要實現的教學目標:識記細胞週期的概念及特點,理解有絲分裂的過程,使學生能夠應用有絲分裂的知識去解答一些理論問題或解釋一種生理現象。例如根據有絲分裂後期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而得知該物種體細胞中染色體數;構成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細胞遺傳物質是相同的,在進行組織培養時,無論取生物體哪個部分的分生組織獲得的植株是一樣的,諸如此類的,都是有關有絲分裂知識的運用。

2學法指導

對於本節課的內容,怎樣指導學生有效地掌握並靈活運用呢?在學習本節知識的時候,歸納記憶,找到規律,重點難點應重點識記,對於有絲分裂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

2.1掌握有絲分裂,記憶有絲分裂主要特徵(啟發、引導與多媒體課件相配合)染色體DNA在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變化規律(分析CAI課件顯示、畫出影象,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觀

察力);利用口決巧記各時期變化特徵(列表歸納,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準確識別分裂影象(例題解析,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細胞週期與細胞分裂間期的關係(設計動畫、具體展示裝片、說明處於分裂間期的細胞為什麼佔多數)由這幾個方面的歸納總結,培養學生養成一種由觀察現象_解決問題_總結體會_知識提升的學習習慣,另外我們可以使學生在這種環境中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3教學過程的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增添學習熱情,以CAI課件為主線,啟發引導學生去了解、掌握從而靈活運用。

3.1引言引言應重在精彩並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於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伊始,我先給學生列舉幾種有關細胞增殖的常見現象,以調動學生思維的活潑性,然後課件顯示幼苗的生長,讓學生通過現象分析本質從而引出細胞增殖。

3.2細胞週期的概念和特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如何突出重點的講解,啟發引導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CAI課件演示細胞週期的有關動畫,明確指出細胞的分裂、分裂間期,再結合學生的觀察討論,歸納,總結出細胞週期特點,注意適時啟發引導,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實現探究式教學。

3.3有絲分裂的過程(重難點突破)對於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突出和突破,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CAI課件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充分展示了它的

魅力,通過flash動畫演示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讓學生對細胞有絲分裂有個整體瞭解,然後動畫慢放,分析歸納各個時期特點,此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歸納,動畫背景音樂鼓掌以示肯定。

結合學法指導,師生共同畫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以及DNA的變化,CAI課件展示此過程,此過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以加深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從而實現了難點突破。

3.4測試補漏,CAI課件展示習題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得到應用,另外通過檢測可以知道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瞭解學生情況,以便更好地進行專題鞏固練習。

說課重在一個"說"字,突出一個"課"字;是教師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其他教師講述自己對某節課的教學設想及其教育理論,同時和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教學構思的一種教研活動,精彩的說課,無不體現著說課者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特長。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9

各位領導 、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是人教版教材高二生物必修本第 單元第 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這為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

本節內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 內容,後面是本教材

的 這部分內容,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後的生物知識 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知識,是以後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後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二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理解

2、 能力目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二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重點的依據: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

難點的依據: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二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

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

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係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並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匯入新課:(3—5分鐘)

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定匯入新課。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絡。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裝置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儘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還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

板書:

5、佈置作業。

針對高二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課堂作業:

【我為什麼要這樣上課】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生物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體驗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在引導學生思考、體驗問題的過程中,可以使學生逐步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說課教師:×××中學 ×××

嚴格的說課稿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簡析教材,以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這一節為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三《穩態與環境》中第二章

第一節的內容——《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該內容分兩課時教學。第一課時主要講述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

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第二課時主要講述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以及人腦的高階功能。)

2、闡述教法,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 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採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這一部分一般幾句話帶過

3、指導學法

4、教學過程。這是重點部分,你怎麼設計的這堂課,想要怎麼對學生講,都要用簡潔的方式把你的教學過程說給老師們聽。特別注意在這一點,不是講課,是說課。這也就意味著一些眾所周知的知識性內容沒有必要像當時在面對學生一樣講的那麼仔細。只需要講出你的教學思路即可。要不然時間不夠的。一般說課的時間是10—15分鐘。教學過程要佔一大半

5、教學效果分析。可能出現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說課稿 篇10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節《減數分裂與受精作用》第一部分減數分裂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接下來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減數分裂》這一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二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它以必修一學過的細胞學知識、染色體知識、有絲分裂知識和國中生殖種類知識為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為後面學習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奠定細胞學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理解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培養學生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3)德育目標:通過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加深對事物自身變化規律性的認識,培養對立統一和發展變化的觀點。3、教學重點、難點以及確定的依據

(1)教學重點: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比較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觀察蝗蟲精母細胞的減數分裂。4、教材處理

根據教材的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內容我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學習減數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過程,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義。第二課時學習卵細胞的開成過程,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異同點的比較。這裡主要說明第一課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

二、說學法

由於本節知識的抽象難懂,教師應通過閱讀,思考,觀察,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展開學習活動,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尤其應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課本,學會正確讀圖、析圖,進而會繪圖,指導學生運用對比法、聯絡實際法等加以理解、鞏固。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三、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應適宜的誘導,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來掌握知識,做到導中學,學中學,導與學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一)課前預習:導讀(二)課堂引入:導思,啟發學(三)課堂教學:導法、導議(四)形成性測試:導練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大體可分為二部分第一部分:減數分裂概念以及受精作用

首先創設情境,引發認知矛盾,激發學習動機。先請學生根據本節題圖,比較果蠅體細胞與配子細胞染色體組成及數目的不同。引導學生根據此圖提出能聯想到的問題。

設問:“圖中的配子是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嗎?”“有絲分裂的特徵是什麼?”等引導學生複習細胞有絲分裂並猜想配子是經過何種分裂形成的?

介紹減數分裂發展史,激發學生學習減數分裂的興趣。

假設:配子是通過有絲分裂產生的;那麼以人為例,人的染色體則會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這樣推算,同學們體細胞的染色體就應該是你爺爺的3倍,可事實並不是這樣,你們的體細胞的染色體仍是46條,為什麼?”通過這一矛盾的設疑,激起了學生急於想了解此情況的求知慾,牢牢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後,演示卵式生殖過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學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體組成,為進一步觀察受精卵中染色體的特點,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精卵的結合過程。這樣,學生從畫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精子,一半來自卵細胞,並且每兩條染色體大小、形態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體概念。為進一步說明同源染色體特點,插人類體細胞的染色體圖,最後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第二部分的受精作用和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後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既然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都只有受精卵即體細胞一半,自然引出問題精子和卵細胞怎樣產生?先請學生討論,之後引出減數分裂概念。並展示學習這一概念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包括:減數分裂自然想了解減數分裂的具體發生過程,進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過程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過程

首先以指導讀書法,讓學生帶著幾個思考題進行讀書學習。思考內容包括:“精子在哪裡形成?精子形成過程中各階段細胞名稱是什麼?什麼是聯會、四分體?減數發生在什麼時期?”為講述方便,也為了後面能說明染色體分離的隨機性,細胞中的染色體以4條表示、同時,為防止學生眼花繚亂,分散了注意力,整個分裂過程要通過多媒體課件逐圖出現。

講述精原細胞時,除指出它來自精巢,還應點明它的染色體數就是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時,強調染色體在這一時期複製,也就是要說明聯會時期每條染色體已含有兩條染色單體,只是由於這一時期染色體呈染色質狀態,所以看不出來,這樣可以避免學生錯誤以為複製是在四分體時期進行。四分體時期,除強調概念處,為避免個別學生錯誤地將整個細胞中的4條染色體當作一個四分體,先提問:圖中有幾個四分體?再將其中一個四分體作閃爍處理以加深印象最後還要對四分體作個總結,指出:四分體個數就是同源染色體對數。這樣處理,較好地突破了“四分體”這一教學難點。分裂後期,先顯示一種同源染色體分離情況,形成兩個子細胞,接著讓學生討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的分離情況?討論之後在後期又出現另一種分離圖,由此說明: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同源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即不同對染色體之間可能自由組合。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強調兩點:“分裂”和“等數”。“分裂”即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等數”即染色體數目不再減半。至於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尤其突出有絲分裂後期與減數第二次分裂後期圖的比較,使學生通過畫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體”的問題,進一步說明了減數分裂的本質。接著,全屏展示減數分裂的全過程,目的有兩個,一是總結減數分裂的實質,二是利用板書複習各分裂時期細胞的名稱。在上面學習的基礎上,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染色體行為變化,播放精子形成的的連續動畫過程。最後,總結減數分裂的過程。先讓學生討論,教師再作補充,這樣既使學生理解其意義,而且培養了歸納總結的能力。最後設計了兩道課堂練習題,第一道題考查學生對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性的掌握情況,第二道題考查學生對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兩道練習題,及時反饋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六、板書設計(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