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才智咖 人氣:3.03W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如何寫,你有想法了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教案

教學目標

1.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2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巨大貢獻,體會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瞭解演講辭中心突出、層次分明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體會本文的思想文化意義。

教學設想:

1收集一些有關蔡元培和北京大學歷史的資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蔡元培的辦學方針和他對北大的貢獻。 2採用探究、發問、思考的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今天學子們選擇北大有無數個理由,下面列出十大理由:

理由之一:北大是中國的最高學府

理由之二:北大是中國最具精神魅力和學府氣質的大學

理由之三:北大是中國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

理由之四:北大是中國理科最強的大學

理由之五:北大擁有國內最雄厚的師資力量

理由之六:北大能給你最好的高等教育

理由之七:北大擁有中國最優秀的學生

理由之八:北大是人才的搖籃,畢業去向良好

理由之九:北大是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大學

理由之十:未名湖畔是讀書求學最理想的環境

而你知道嗎?剛創辦的北京大學,北大學生多抱做官發財的目的來此讀書,專業多以實惠取巧的法科為主,對於教師不以學問的深淺來衡量,而是隻問官階之大小等等。,而且當時的北大,還被人們說是個腐朽的大糞,是個臭蟲窩、大染缸。

是誰改變了這一切?為什麼會有今天這樣聲名卓譽。那麼不能不提到對它作出重要貢獻的一位人物——蔡元培。他曾經任北京大學校長十餘年。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就是他就任北京大學時的一篇演講。從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北大變化的一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

1、文章結構層次分明,中心突出。在演講中,他開門見山,在簡單地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後,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最後,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自己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

2.結構特點與演講辭關係。演講,由於是一聽而過,時間有限,所以要求思路非常清晰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圍繞著如何做一個優秀的北大學子而展開的,而且通篇都圍繞著這一中心選擇材料和組織結構。簡短的開場白引出話題,正文展開話題,結尾總結話題,層次分明,脈絡清楚,從而給聽眾留下深刻印象和影響。

3、本文在語言上有何特點?

在語言上,本文用淺易的文言文寫成,在簡潔凝練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樸典雅。這篇演講辭寫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話文過渡、新舊兩種文體並行的時期,當時的許多文章都帶有文白混雜的特點。以本文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還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詞和文言句式,多用單音詞、語氣詞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較淺顯,有許多口語成分,比起古文來好理解。因此,本文讀起來既有文言的言簡意賅、意味深長,又有口語的明快易懂,學習時要注意體味。

三、細讀課文,瞭解內容。

1、研讀,課文提出具體的哪三點要求?

——“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為什麼要開門見山地提出這三個要求?每一點具有怎樣的針對性?

——第一點,針對因為當時的社會非常黑暗,功利至上、道德淪喪;北京大學也深受汙染,存在著很多弊端,很多學生無心向學,學風腐朽。所以必須革除弊端,改良風氣,使北京大學能更好地發展,也使社會能更好地發展。

“抱定宗旨‘針對的是北大的不良學風和學生求學宗旨的不正大。從“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朽,以求學於此者,皆有做官發財思想”可以看出,當時北京大學學風腐朽,很多學生學習心態不正確,不是以研究學問為宗旨,而是以做官發財為目的,把大學當成了升官發財的階梯,所以作者要求學生首先要抱定研究學問的宗旨。

——學生無心向學:平時敷衍塞責,放蕩冶遊,考試則熟讀講義,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責,只求混個文憑,藉此活動於社會。 這樣的學生在校內會對其他同學造成惡劣的影響,會對整個校風造成影響,使得北大校風變得腐朽不堪;對社會也貽害無窮:“出而任事,擔任講席,則必貽誤學生;置身政界,則必貽誤國家。是誤人也。”誤己又誤人。

小結:求學宗旨不正大不僅害了學生本人,也害了社會;同時使北大學風變得腐朽不堪。正因如此,作者才首先提出要“抱定宗旨”。

那麼,作者認為,怎樣才能使學生知道求學宗旨是否正大?

——首先要知道大學的性質。 大學是專門研究學問的地方,不是升官發財的階梯。

所以作者希望大學能成為不被流俗汙染的真正的學門淨地,把它作為第一個希望和要求提出,足見其重視程度。

提出第二條“砥礪德行”的要求,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因為當時整個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而北京社會尤為惡劣,文中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可見大學生也深受汙染。而風俗之好壞,又關係到國家之興替。所以北大學生必須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

為什麼認為大學生要負起“力矯頹俗”的責任?

——因為大學生在社會上地位很高,有較大的影響力,所以肩此重任,責無旁貸。

那麼怎樣才能“砥礪德行”“以身作則,力矯頹俗”?有沒有好的`方法?

——最好的方法是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這樣才能無虧於道德,而又有益於身體。

第三個要求“敬愛師友”,今天你想到了什麼?

尊敬老師,能使求學更為便利。學生友愛,能相互切磋,促進學習;有時自己做得不好,但又不知道,別人可以指出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相互提點,才能共同進步。 蔡元培要求學生“敬愛師友”,不僅是為了改善校風,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促使他們更好地發展。

最後作者提出了兩點計劃

改良講義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購置圖書是直接為學生服務。

2、從中你對蔡元培得到怎樣的認識?

——在嚴厲和務實之外,敢於挑戰流俗和時弊,他不僅是個校長,也是一個改革家。 為了挑戰,為了改革,為了建設一個一流的大學。他是北大的舵手,是開拓者。

四、作業

1、你對蔡元培的話有無感觸?他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整理成一段話,下節課各抒己見。

2查詢有關蔡元培和北大歷史的資料,進一點了解這篇演講稿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

一、深入探究,理解文章的深層意義。

1、你對蔡元培的話有無感觸?他的三點要求中最觸動你心靈的是哪一點?談談你的感想。

——針對“砥礪德行”。蔡元培說當時社會風俗敗壞,道德淪喪,“敗德毀行之事,觸目皆是”,我覺得現在也好不了多少,物慾橫流,拜金主義思潮盛行,敗德毀行的事情,一樣到處都有。正如作者說的,“非根基深固,鮮不為流俗所染”,連大學生都很難避免被流俗汙染,更何況我們中學生?現在的中學生拍拖早戀、抽菸酗酒、沉迷遊戲、打架鬥毆等現象都有,甚至很普遍。所以,蔡元培的“砥礪德行”,對我們仍有極為重要的教育意義。不說“力矯頹俗”,起碼要品行端正吧。希望我們都能像蔡元培所說的,砥礪德行,以正當之娛樂,代替不正當之娛樂,追求無虧於道德、而又有益於身體的娛樂方式和業餘愛好,做一個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學生。

——針對“抱定宗旨”。當年北大有無心向學、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文憑的學生,現在這樣的學生更多。選科不是選自己喜歡、真正想讀的,而是選發展前景好的;報考大學專業也一樣,只看熱門不熱門,出來工資高不高,不看適合不適合自己。功利至上,只為升官發財而讀書。在學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說了,平時無所事事,放蕩冶遊,考試則開夜車,臨時抱佛腳,不問學問之有無,惟爭分數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襲,樣樣都來。所以無論大學還是中學,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學校,都必須首先“抱定宗旨”,認真學習。

——針對“敬愛師友”這一條也很重要。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養尊處優慣了,惟我獨尊的優越感很強,比較自私,也比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連最基本的禮貌也不會。在學校不懂得尊重老師,也不懂得與人相處,學生之間不要說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連平等交往、友好相處也不容易。所以“敬愛師友”,是做一個好學生的最基本要求。

小結 :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雖然側重點不同,但都是立足現實,發自內心的。蔡元培80多年前在北大的就職演說,不僅喚醒了當年的北大學子,也打動了我們的心靈。他不朽的聲音,將穿越時空,永遠迴盪在我們靈魂的深處,陪伴我們不斷成長,走向每一個成功。

2、思考探究:《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蔡元培先生在就北大校長任職演說中,對學生約法三章,對他以後在北大的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所創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現實意義的教學理念,具有長久不衰的生命力。直到現在,把這篇演說詞選到高中課本,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有種於高中生遠離世俗的侵擾,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種益的追求越來越強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往。”在一部分高中生的眼中,考大學還是擺脫現實的困窘升官發財的一條捷徑,花苦功夫只為考個好大學,使自己有個好前程。不僅在學生中,即使教師在對學生教育中,也會隱約流露出這樣的思想傾向。而部分大學不再把追求高深學問作為它的目標,學校里人文課程被功利主義者嗤之以鼻,不予重視。

自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全國各學校似乎都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一時之間,德育教育像是成了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對學生還是側重於知識的傳受,把升學率看做是最重要的問題,而對學生的德行教育還是流於形式,背離了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由於學校疏於管理,很多學生貪圖享樂,寬鬆了對自己要求。一些不法分子常常在學校附近開網咖等娛樂場所,使學生沉溺於其中,荒費了學業,甚至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由此看來,蔡元培先生的這篇演說詞還在為中國教育敲著警鐘。

二、拓展延伸

1、結合查閱資料,說說蔡元培給北大的貢獻。

你在課外都瞭解了多少北大的歷史和蔡元培的辦學方針?蔡元培對北大的發展究竟造成了多大影響?誰願意來談一談?記住要用史實說話。

1998年戊戌變法失敗,蔡元培先生看清了中國的現狀,清醒得認識到,要想變革必須先行培養人才,於是他走上了倡導教育救國的道路。他先後在多所大學從事教育工作,推行先進的教育方針政策,力圖打破封建主義堅固的落後教育堡壘,培養對社會發展有利的人才。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為北大校長之前,北大已換過五任校長,並未能改變北大的局面,許多人勸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於聲名有礙,但他毅然赴任,於1916-192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實際1923年離北大)。在任職演說中,對學生約法三章,銳意改革。他首先整頓了教師隊伍,就職不到十天,就聘請陳獨秀為文科學長,之後又積極聘請學識淵博且思想進步的劉半農、魯迅等加入北大行列。對不稱職的教師堅決辭退,不予任用。其次蔡元培先生樹立了良好校風,要求學生“以研究學術為天職”鼓勵學生多方學習,形成自己富於個性的獨特思想,形成了獨立進行專業研究的能力。再次,他還實行了開放性辦學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親的古訓,接收女學生,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

就在作者任職兩年半之後的1919看,他曾寫宣言〈〈我絕對不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長〉〉,一度要求辭職。辭職理由有三點:第一,校長的身分為半官僚性質,於是生出許多官僚的關係,有著無數的繁文縟節,受管制太多,令人痛苦;第二,無法達到思想的自由,北京大學,向來受舊思想的約束,令人窒息,對新思想如同對待“洪水猛獸”,強行干涉;第三,北京正是風俗日偷,道德淪喪的社會,將人沾染上汙濁。蔡元培先生雖然態度堅決,但並未能辭去北京大學校長的職務,因為北京大學離不開他。在幾年的時間裡,蔡元培先生以他先進的教學思想、廣博的學識以及個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基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在“相容幷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針的指導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種新局面。

北京大學,中國綜合性大學 。前身是京師大學堂 ,創辦於1898年。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嚴復任校長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長,對學校進行了整頓和革新,奠定了北京大學向近代大學轉變的基礎。抗戰後南遷,1937 年 9 月,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湖南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 年4月,又在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 年5月西南聯大解散,北京大學遷回原址覆校,同年10月正式開學。1949年政府接管北京大學。1951年6月,馬寅初教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任校長。1952年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從北京城內沙灘遷到現校址,成為一所側重於基礎學科教學和研究的文理科綜合大學。

小結:蔡元培一生的貢獻是多方面的,而在文化教育上尤為巨大。他作為中國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國近代教育改革的傑出的先驅者。他投身教育事業後,即致力於打破封建專制教育,明確要為革新政治而培養人才。蔡元培在教育事業上最突出的貢獻,是對北京大學的革新。1917年他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後,積極倡導並實行思想自由、相容幷包、允許和鼓勵不同學派發展的辦學方針,熱心延聘像陳獨秀、李大釗、胡適和魯迅這樣的新派人物到北大執教,同時對思想守舊但在學術上有造詣的學者也加以延攬,開創了學術自由的新風;大力扶植各種學術政治社團,培養了學術研究、思想爭辯之風,使新思潮、新思想在這裡應運而生;實行民主辦學、教授治校,對學校領導體制、學制與課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率先招收女生,掃蕩舊習,使北大成為人才輩出的最高學府。經過整頓與革新,把一個原來陳腐不堪的封建文化營壘,改造成為生機勃勃的新北大,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搖籃。蔡元培對北大的革新,其意義已遠遠超出一個學校的範圍,而影響到整個文化思想界。這是蔡元培一生事業中最輝煌的一個時期,從此以後,他的名字就和北京大學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了。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蔡元培任北大校長之職雖十年有半,實際在校視事僅五年餘,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產生如此廣大而深遠的影響,以致至今仍為人們所懷念所樂道,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所罕見的。而他在豐富的教育實踐基礎上提出的教育思想,留下大量的教育論著,也確有許多創見和卓識,有獨具慧眼的精到的見解,這些都是珍貴的精神財富,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

三、佈置作業

蒐集資料,以“蔡元培與北京大學”為主題,辦一期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