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四篇

才智咖 人氣:2.51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4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選幼兒園說課稿大班四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水車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

許多轉動現象幼兒雖然能接觸到,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這些極易被忽略的轉動現象卻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極大幫助和用處。 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為了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選擇了《什麼東西會旋轉》這一科學活動。

二、分析幼兒發展水平

幼兒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著幼兒去探索求知。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從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

通過本節課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三:說活動目標

怎樣使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發展目標為依據,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看課件、利用大量的材料幫助幼兒探索轉動,激發幼兒對探索轉動現象的興趣。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為了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順利開展探索活動獲得豐富知識經驗,我做了以下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這些準備能使幼兒理解轉動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突破活動的難點。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啟發提問法、課件展示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來進行教學,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獲取知識經驗。

課件展示法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觀察課件回憶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的物品讓幼兒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轉動是來自某種力量。

2、學法: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分類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體驗轉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操作法中幼兒能通過親自動手而獲取知識經驗。

其次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視覺器官來感知事物。通過幼兒對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物品來理解轉動。

七、說教學流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自由的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安全感,愉悅感,有了心理上的放鬆幼兒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探索中去。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所以這一環節就請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課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興趣。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教師為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援。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這個環節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在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全身的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感覺,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五)活動延伸部分:."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能使一個好的科學活動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為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教案:大班科學活動 《什麼東西會旋轉》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讓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才自己的猜想。教師為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為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援。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五)活動延伸部分:

"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巧。

2、樂意嘗試操作,能夠積極地參與合作、討論、探索。

3、體驗攝影帶來的快樂,感受幼兒園、家鄉、大自然的美。

依據:一是根據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特點:5-6歲幼兒能表現出對美的事物的敏感性,能發現並欣賞周圍生活中多種形態的美。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欣賞藝術作品,分析一些美的性質。在認識活動中,由於掌握了觀察、記憶等方法,活動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幼兒在解決問題或行動之前,不僅具有明確的目的,而且具有計劃的萌芽,能事先思考活動計劃和行動方法,並能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隨著心理髮展水平的提高,幼兒表現出智力活動的積極性,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和認識興趣,好學、好問、喜歡操作、樂於探索,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對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活動表現出興趣、對學習成功感到滿足。二是根據《綱要》的指導精神: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能參與團體合作活動,互相分工、互相學習、互遞資訊,在遇到困難與衝突時,也能協商解決,接納別人的想法與觀點。具備一定的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能力。由此制訂了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本活動著重點是讓幼兒初步瞭解攝影的簡單技能,培養幼兒在操作照相機的過程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難點是幼兒樂意嘗試操作,積極參與討論、探索,培養幼兒合作、探索的能力。

設計理念:教師在活動中的如何作好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角色。作為指導者:不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索活動,教師的指導變成一種隱性指導;作為觀察者: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發現和需要,去幫助幼兒尋到正確的操作照相機的能力;作為合作者: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夥伴,尊重幼兒對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兒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作為評價者:在活動中注意對幼兒進行觀察和指導,對整個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三)教學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數碼照相機、膝上型電腦、投影儀、電視機

2、心理準備:幼兒對攝影文化節有初步的體驗、感知

3、前期準備:課前教師拍攝幼兒在遊戲中的照片

二、說教學方法:

因為活動本身藉助於豐富的教育媒體技術,如:投影型視覺媒體教育技術。可以當場通過電腦連線使學習資料等視覺材料投影。所以我主要採用了直觀實物演示法、討論法。

1、直觀實物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照相機)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理解操作相機的基本步驟、要領。並將活動素材投影到銀幕上,擴大可見度,便於教師演示講解、幼兒觀察、分析。

2、討論法:指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教師指導幼兒對操作照相機進行討論:如"你們覺得剛才小朋友拍攝的照片,美不美?為什麼?"幼兒會對問題進行"美"與"不美"的探討。其中教師引導幼兒對拍攝技巧的評價。

三、說學法指導:

本次活動採用體驗發現法、操作嘗試法、小組合作討論法。

1、體驗發現法:我們提供給幼兒進行發現活動的照相機,使他們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如何拍攝出美妙的作品,旨在引導幼兒尋到正確地操作方法。

2、操作嘗試法:幼兒通過自己的操作,真實地得到知識經驗。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嘗試問題。嘗試過程中幼兒的嘗試和教師的指導是互相依存、親密聯絡的。也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小組合作討論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組合成一小組。在解決如何拍出美妙照片的問題之前,通過互相的討論、交流,先思考行動方法,再在行動中加強自我控制,以有效地完成任務。

四、說教學程式:

整個活動步驟為:提供環境條件--提出嘗試問題--幼兒第一次探索--幼兒小組討論--幼兒第二次探索--教師歸納,活動延伸

(一)序:教師帶領幼兒安靜地進入活動室,欣賞課件。(課件內容為麗水攝影節的歷屆獲獎作品,包括:家鄉自然風光、風土人情)

教師提問:剛才你在大螢幕上看到了什麼?幼兒討論。(教師及時表揚、肯定幼兒)

說明:教師以提供材料、經驗、環境為前提,藉助為探索提供的物、事、景的條件,為幼兒探索基本的攝影技巧做準備。

(二)幼兒觀看並討論電視視訊上關於自己的遊戲照片,激發拍照的興趣。

教師提問:

1、你們在照片裡看到了誰?

2、想不想自己動手為好朋友拍張照片?

說明:教師抓住一個"趣"字,激發幼兒較快地投入問題的情境之中。

(三)初步瞭解攝影的基本要領

1、幼兒初步瞭解照相機。

教師提問:

⑴誰會使用照相機?能告訴大家這是什麼嗎?(鏡頭、取景框、快門)

⑵它是做什麼用的?(幼兒共同交流照相機的功能)

2、教師示範講解。

說明:通過個別幼兒對照相機已有經驗的交流,教師通過實物針對性地示範講解,幫助幼兒瞭解捕捉鏡頭的基本常識。

(四)幼兒自由探索

1、自由組合,互相探索拍照。教師巡迴指導。

2、教師利用電視視訊連線剛才幼兒操作拍攝的照片,共同欣賞。

3、自由組成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提問:

⑴剛才看到的照片美不美?

⑵哪些照片拍得美?為什麼?

⑶哪些照片拍的不夠美?為什麼?(照片是否模糊;取景是否正確)

(4)你們認為如何拍攝出美妙的照片?

4、小組彙報討論結果,教師小結拍攝的要領。

說明:幼兒開始探索,關鍵抓住"探"字,善思、敢思。教師及時掌握幼兒探索的反饋資訊,瞭解幼兒學習的難點。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初步瞭解、掌握拍攝的基本要領。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也學會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結果。

(五)個別幼兒示範練習,然後分組探索

1、個別幼兒再次利用教師的主相機嘗試,其餘幼兒當小模特。同步顯示照片的效果,師幼共同評價。

說明:幼兒第一次討論,是資訊的集合與反饋。是為了試探一下幼兒掌握知識的情況。關鍵要抓住"評"字。把幼兒探索中出現的不同答案、產生的疑問,放到討論中。讓幼兒嘗試充分講道理、例證,知道自己探索的結果是否正確。

2、幼兒再次分組探索。

說明:這一環節是給幼兒"補償"的機會,關鍵要抓住"實"字。在第一次探索練習中,幼兒可能會做錯。有的幼兒雖然做對了,但沒有弄懂道理。經過討論,得到了反饋資訊,幼兒可做第二次探索練習,一方面自我進行改正,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的探索過程再次作驗證。教師儘量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和自尊心。

(六)教師總結:為了讓你們的照片拍的更美妙,老師編了首兒歌,我們一同來念。

小朋友,來來來;

我們一起來拍照;

調焦距,調光圈兒;

手拿穩了按快門兒;

喀嚓、喀嚓、把它照;

我們的照片美不美妙!

教師和幼兒在兒歌中離開活動室,拍攝幼兒園的景色。

說明:這步關鍵是"引"字,教師要把活動從一節教學活動中拓展開來,在日常生活、遊戲中引導、培養幼兒探索的精神。

延伸活動:教師與家長帶領幼兒拍攝家鄉的自然美景。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瑞吉歐主張"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認識樹葉》這一活動是在平時到戶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樹葉身上怎麼會有花紋""為什麼樹葉會掉下來"等等,孩子們有問不完的問題。

新《綱要》中科學領域也提出了: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目標。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擴充套件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經驗,葉子是我們生活中唾手可及的教育資源,它的內部構造也非常有趣,此我設計了此活動。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細緻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層層深入開展活動。從不同角度出發引導幼兒通過各種手段來發現問題。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能用觀察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2.瞭解葉子的構成葉肉、葉柄和葉脈,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3.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思維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的興趣

重點: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難點:瞭解葉子的構成,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然後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的方法認識葉子的不同,接著通過比較引導幼兒發現每一種不同的葉子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葉子有葉綠素。

三、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

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以撿落葉來引發活動、激發興趣。

2.問題設定法

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如:激發興趣的提問:這些樹葉是從那裡來的?激發情感的提問:

請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並說一說它像什麼?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是什麼顏色?你們還見過哪些葉子?它們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嗎?它們的葉肉、葉脈、葉柄在哪裡?使幼兒不斷的思考,不斷的.進取。

3.操作法

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在與實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從而獲得感性經驗。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激發興趣(拾落葉)

播放音樂,請幼兒想象自己是一片從樹上飄落的葉子,配合音樂模擬葉子飄蕩。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動機,活動一開始幼兒小樹葉隨音樂做動作,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樹葉。

第二部分:引導幼兒觀察樹葉(發現樹葉的特徵)

通過讓幼兒找一找自己喜歡的樹葉做朋友並說一說它像什麼?摸上去有什麼感覺?是什麼顏色的?這一啟發性合理想象,來引發出一片葉子有不同的想象。例如:"這片樹葉(楊樹葉)像什麼?""扇子""它還像什麼?"教師可以再次啟發幼兒的想象,讓他們深入思考,出現各種奇思妙想。

第三部分:讓幼兒感知不同的葉子都有相同的結構

讓幼兒觀察樹葉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主要運用小組交流--個別交流--結合掛圖展示葉子的各部分構成讓幼兒瞭解。再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問題:你們還見過哪些葉子?它們都有葉肉、葉柄和葉脈嗎?它們的葉肉、葉脈、葉柄在哪裡?來引導幼兒發現每一種不同的葉子都有葉肉、葉脈、葉柄。

第四部分:是為幼兒創造實驗的機會,瞭解葉子的成份

葉子除了這些葉肉、葉柄、葉脈,葉子還有什麼祕密呢?讓幼兒進行實驗,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放適量的葉子,把葉子捶爛後,引導幼兒觀察和交流自己的發現。然後教師進行小結:葉子捶爛後會出現了一些綠綠的汁,是因為葉肉裡有許多的綠色素,它叫葉綠素,這些葉綠素能夠製造出氧氣,還可以幫助我們淨化環境。葉子如果沒有了葉綠素就不能吸收水份就會離開樹媽媽。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的探索空間,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操作,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著知識經驗,發展幼兒的認知結構,而教師不再是教練式的指揮者,也不是混同於幼兒的玩伴,而是與幼兒協調著,合作著去探究發現問題。

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的特點,請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歡的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麼?是什麼顏色的?摸上去是什麼感覺?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麼?它的媽媽是誰?

(四)體會成功的喜悅(課間操)

幫助小樹葉找到媽媽,並於它們一同跳舞。

(五)知識拓展(知道樹的種類、作用)

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瞭解其他樹的種類。組織幼兒互相交流並討論樹木有什麼作用,給人類帶來哪些益處。樹木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多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做個保護環境的小衛士。

六、延伸活動(製作葉子畫)

這一環節是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進行選擇性的創造製作,對孩子們來說,這種充滿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樣具有想象、創造性的成分,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操作可以使幼兒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嘗試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礎上將自己的創造向前推進一步,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為大家提供的是大班珠心算活動《9以內數的直加—1,2,3,4》,接下來,我將為大家介紹本次活動的初步構想:

珠心算作為一門新興的開發人的智慧的科學,正在全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園正在開展幼兒珠心算教學活動,教師們通過活動中的嘗試與體驗,已非常清楚的認識到:珠心算教學以算盤為媒體教學,把遊戲和學習有機的聯絡起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練、學中玩、玩中會,不僅幼兒感興趣,家長滿意,更能啟迪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收到“一科突出,多科受益”的效果,同時,《幼兒園指導綱要》強調,在教育與發展間應堅持:“既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珠心算教學的出發點正是幼兒自我發展(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我選擇了這一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點:

(1)幼兒通過玩中學、學中練,感受珠心算活動的樂趣,體會成功的快樂

(2)動用多種感官,積極、主動探究問題,培養幼兒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幼兒的形象思維及創造性思維。

(3)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反映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

在設計本次活動時,我力圖體現珠心算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互動性、主體性和教學活動化的特點。

一、突出了活動的趣味性

《綱要》中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該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為樂,注重活動過程”。在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以遊戲的口吻引入,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將取盤、握筆、清盤、撥珠等常規活動融於兒歌裡,如:在學習珠圖這一環節時,我將大拇指比作上珠,其餘四指比作下珠,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興趣高漲;學畫珠圖時,請幼兒當攝影師,給珠圖照相;在練習時,更是用上幼兒喜歡的“送信”“開火車”的遊戲,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杜威的教育理論:“做中玩,玩中練”,使幼兒在輕鬆、愉悅的遊戲中得到有趣的收益。

二、突出了幼兒學習的主體性

我遵循現代幼兒教育思想,將幼兒擺在了活動的主體地位,充分考慮幼兒主體性的發展。做到“教人以漁”。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是撥珠動作。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大膽運用了操作法、演示法、探索發現法、啟發式教學法,使教學內容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首先,在教學準備中對幼兒進行撥珠練習,讓幼兒全盤撥入1,再撥入1……使幼兒熟悉撥珠動作,然後層層深入,讓幼兒試撥“11”,啟發他們說出撥珠動作;通過一撥二復三放這三步曲,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天性,發展其觀察模仿力,教會幼兒正確的撥珠動作,並以此為切入點,由此及彼,大膽探索,尋求規律,從而舉一反三的學會“2,3,4”的撥珠動作,體現了教師教的主導作用和幼兒學的主體性。其次,採用遊戲式、競技式的練習,增強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為幼兒今後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幼兒終身受益,較好的解決了“幼小銜接的”的問題。

三、多種感官的參與,多元智慧的發展

蘇聯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珠心算教學是一門重過程、操作性很強的課程,主要表現在撥珠、畫珠圖、寫數字等身體的操作上。

其次,體現為多種方式的動,通過動耳、動口、動腦、動手、動眼等多種感官的綜合學習,同時作用,在看看、說說、聽聽、畫畫、想想中,培養幼兒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感知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促進兒童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四、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針對幼兒學得快,忘的快、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自控能力差的年齡特點,開展“閃電讀數”、“讀、畫珠圖”等練習,開發幼兒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促進幼

兒的記憶力、反應力、有意注意力的發展。針對幼兒喜歡被表揚、被肯定的情感特徵,我設計了“記時撥珠”“撥珠接力”等環節,使幼兒能感受到自己一次一次的進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小紅珠的發放更是貫穿與活動的始終,更讓幼兒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

以上是我對本次活動的全部構想,請各位領導和同行們多多指正,給我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