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說課稿如何寫

才智咖 人氣:3.28W

國小語文說課稿如何寫?對於我們教師來說,一篇完整合格的說課稿同樣決定了一堂課程的高效率.如下為具體範本,歡迎閱讀!

國小語文說課稿如何寫

篇1:國小語文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人教版第一冊的第一課拼音,《a o e》。其實很多孩子在幼兒園裡已經學過拼音,特別是這一課,學生基本會讀,會認,那麼就沒有必要像教材上那樣按部就班地教學,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展示自己已經掌握的,老師只需要把好關,聽好每一位學生這三個字母的發音有沒有正確,有沒有到位就行。我以為,這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我說說教材,《a o e》是漢語拼音中的第一課,也是國小生第一次從真正意義上接觸語文。學好漢語拼音是學習普通話的重要保證,學習a o e是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啟蒙課,可見其重要性。這一課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三個單韻母a、o、e,配有一幅圖畫。畫面表現的是鄉村的清晨,一個女孩兒正在小河邊練唱“啊啊啊”,“啊”提示ɑ的音,女孩兒的頭部和小辮子構成的圖形提示ɑ的形。一隻大公雞正在打鳴,公雞打鳴的聲音“喔”提示o的音。一隻大白鵝正在欣賞自己美麗的倒影,“鵝”提示e的音,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聲調符號和a、o、e三個單韻母的四聲。

第三部分是ɑ、o、e在四線格中的書寫格式及筆順。

二、教學目標

雖然剛入學,但大部分孩子已在學前對拼音有了一定的瞭解,只是難免存在一些差異而已。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本組拼音訓練的主要意圖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這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學會a o e 這三個單韻母,認清形,讀準音。

2、知道單韻母有4個聲調,認識聲調符號,能直接讀出帶調的a o e的音。

三、教學重點

在本課中,a、o、e的發音和韻母帶調讀是教學的重點。發音的正確與否、聲調讀得準不準,直接影響後面的拼音教學,甚至生字的教學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讓孩子們第一課就讀正確每一個字母以及帶調讀,顯得尤為重要。

四、教學難點

a、o、e的第二聲和第三聲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根據我往年教學一年級的經驗,其實不能簡單地說第二聲或第三聲是難點,應該說兩個聲調在發音時,學生容易混淆,在書寫上也容易搞錯書寫的方向。

五、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會重點運用觀察法、遊戲法等,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六、教學準備

1、一些五角星或小紅花,貼於額頭上,用於表揚已經掌握了本課學習要求的所有孩子。

2、做一頂方方的博士帽,帽身四面貼上四個聲調。

3、教學掛圖、拼音卡片等。如果需要,老師還可以準備一面小鏡子。

七、教學大致流程和教學策略

第一版塊:談話激趣。

我準備一本童話書,給學生們讀一個簡短又有趣的童話,然後告訴他們這些課外書裡還藏著許多非常有趣的好聽的故事,只要你學會了漢語拼音,自己就能閱讀了。(利用拼音的作用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做一個良好的開端。)

第二版塊:教學三個單韻母的音和形。以“a”的教學為例。

第一步,先問:小朋友學到過拼音嗎?會讀這個音嗎?出示“a”, 讓學生自己試著發音。多請一些學生讀讀。如果大部分對,表揚之後就說明白對在哪裡。如果有錯的,就藉此教學a的正確發音方法:發音時把嘴張大,脣不動,直到發完音後也再保持一會兒口形才行。(兒童對學過的知識會倦怠,所以教學方法不可過於死板,視學生掌握情況而定。)

第二步,學習a的形。首先引導學生細緻觀察課本插圖,提問:圖上小女孩的哪個部位和a的形狀有相像?通過小女孩的臉型和小辮子,配合教學字母a的外形。然後讓學生說說還有什麼辦法記住a。(《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應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因此,這一教學環節,我充分發揮插圖的作用,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第三步,教學“a”的帶調讀。

韻母特別喜歡帶帽子,a也不例外。它一共有四頂帽子。(出示四種聲調,分別標在4個字母a的頭上。)看清老師寫這四個聲調了嗎?我們拿起右手和老師一起寫寫。我們讀聲調的時候,你的聲音和手的寫法一樣,跟老師一邊筆劃一邊讀。(教師要注意學生手寫的方向,防止第二聲和第四聲的方向混淆。)然後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開小火車讀,一律要求邊讀邊筆劃。

o和e的教學與a相似。

第三版塊:進行趣味練習,鞏固新知。

首先進行看黑板齊讀字母練習,然後指名讀。接著請一生上臺,讓他手上拿一張拼音卡片,請大家先讀一次。我拿出博士帽戴在他頭上,然後讓生轉兩圈停住,請生讀出朝前的聲調。(通過這種遊戲,希望能夠讓學生的注意力再次高度集中,並在遊戲中掌握字母的形,鞏固帶調讀音。)

最後在課堂內完成相應的課堂作業。

這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

篇2:國小語文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人教版國小語文一年級下冊第5課《世界真美呀》第2課時,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結構和說練習、板書設計這5個部分來進行本次說課活動。

首先,我說一下教材。

《世界多美呀》是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圖文優美的童話故事。它借一隻艱難破殼而出的小雞的口吻,敘述了她認識世界的全過程,整篇課文想象豐富,語言活潑,通俗易懂,富有童趣。能讓學生在字裡行間中感受大自然之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閱讀教學,讀是根本。它是學生對課文感受、品味、領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是閱讀教學過程的主旋律。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知識面較窄,能力有限,生活經歷不是很豐富,有些東西不可能讓他們自己體會出來,只有讓他們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因此,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我根據“以讀為先,以讀為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設定如下的教學目標之一,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並積累優美語言;

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語文課文應該是孩子馳騁想象的天地,語文教學應當抓住語文學科這一奇特屬性,竭力煽動學生想象的翅膀,讓孩子在課文創設的意境裡自由飛翔,因此我將教學目標2設定為:2、瞭解小雞孵化過程,體會並想象小雞艱難啄殼到驚訝於“世界多美呀”的心情歷程,

語文是培養孩子積極情操的地方,因此我將教學目標3設定為:3、經歷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熱愛世界、熱愛生活的情感薰陶的過程

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和我的教學理念,我將教學重點設定為: 朗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難點設定為: 1、啟發並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2、瞭解小雞認識世界的感情變化,激發學生認識自然,熱愛世界的感情。

這篇課文是第二單元的最後一課,它是在學生們學習了《山青青》、《小樹謠》、《古詩兩首》和《春雨的色彩》這幾篇課文,充分感悟到了,春天來了,山也青青,樹也青青;春雨過後,梨花潔白,桃花粉紅,在這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們在童話故事裡進一步發現、想象並用心感悟:世界多美呀。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美,感悟美的優美課文,也是一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大膽想象的文章,擴大了學生們的視野,豐富學生們的想象,積累寫作經驗。

二、說教法

語文教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僅僅根據“以讀為本,自讀自悟”這一新課程理念所折射出的新的教法,以“讀”為主線,以“想象”為副線,領起並貫通全課,採用讀一讀、品一品、想一想、說一說的教學方法,層層推進。把“讀”貫穿於整堂課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反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味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說出來!讓 看、聽、說、演多種感官參與其中,讓學生獲得立體的、多層面的審美感受。

為了能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世界的美麗,在教學過程中,我會穿插一些背景音樂,如模擬小雞啄雞蛋殼、嘰嘰叫的聲響;朗讀課文時,貫穿著班得瑞樂團的一段森林自然情境樂曲,以此調動學生的感官,達到有感情地朗讀,並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看小雞出殼的動畫,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還會用天空、大海、草地、清澈和混濁的兩條小河等圖片,用觀察、比較、辨析、聯想、說話等方法,讓學生辨析大自然的色彩,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情趣,培養了他們生活學習語文的能力。同時也在不斷地調動孩子想象的積極性,讓孩子們能在想象之中感受到課文的精妙,感知到世界的美好,進而潛移默化地培育了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緒。

三、說學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基礎,為了較好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結實的教學目標,我將學生的學法確定為,自主合作、讀、說、想、練。指導學生學著“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小雞”來讀課文,儘可能地讀,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說出自己的想法,和夥伴討論問題,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生活的熱愛。

四、說結構

在這一部分,我分為以下幾點來說明,

1、創設情境,發揮想象

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文匯入應能充分激起孩子們的興趣,啟用孩子們的求知慾望。因此我會出示以下圖片,讓學生們在理解課文之前,觀察圖片:畫面上有些什麼?它們都是什麼樣子的?我會引導學生用生動地詞語說出有藍藍的天空、綠綠的小樹、清清的小河、紅豔豔的小花,以豐富他們的視野,展開想象。

2、細讀課文,感悟想象

我會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孩子們面前展現一個將要破殼而出的小雞,同時發出一連串有力的聲音。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組合一下子會把孩子們帶到一個童話般的神奇世界。生動形象的畫面與聲音有機結合,一下子把孩子們引入神奇的童話世界,誘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愉快地步入學習課文的殿堂。

那麼小雞在蛋殼裡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小雞看到的世界會是黃乎乎的呢?雞寶寶的想法對嗎?小雞、小雞,世界可不全都是黃乎乎的,而是……通過這一系列地問題,可以不斷地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出世界的真正美,從內心體會心靈的美,陶冶情操。

在讀“整個世界都是黃色的呀!”要幾個學生試讀一下,指導他們用驚奇而天真的語氣讀出來,在讀中體會出小雞的可愛,一個勁兒地啄蛋殼,往外面鑽。

在小雞“啄呀啄呀”的艱難歷程中,讓學生通過用艱難的語氣讀,體會小雞出殼的艱難過程,適當滲透一些科學常識來幫助學生理解小雞啄蛋殼的辛苦。比如,告訴學生雞蛋被孵出小雞要21天,小雞啄蛋殼要啄2、3天,這樣,他們對小雞就更有感情了,讀起來也更帶勁了。同時滲透教育意念:做事情,只有努力,才能做好。

透過小小的洞眼,小雞看到的世界有多美呢?這時我會出示一些圖片,“藍湛湛的天空,綠茵茵的樹木,碧澄澄的小河”這些對孩子們來說,要準確地理解是很難!但當這些抽象的詞兒和多媒體展示的畫面融合在一起時,世界的豐富多彩就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了。看著這五彩的世界,讀著這美麗的詞兒,孩子們會陶醉的。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想象是孩子的天性,語文課文是孩子馳騁想象的天地,書面言語還原為生活情境必需依託想象,語文學習離開了“想象”堪謂不可想象。因此,這時,我會接著問:假如你是那隻小雞,你通過這隻小眼看到了什麼?學生的答覆可能精彩紛呈,會說我看到太陽是鮮紅鮮紅的,花兒是五顏六色的,天鵝和白雲是雪白雪白的。我要適時地引導學生用上疊詞,如綠油油、紅豔豔、黃燦燦、黑壓壓等等,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個美麗的、熟悉的世界,這樣一個更絢麗的世界深深印在孩子們的心裡,這是在感受世界的同時,也為孩子們積累、運用語言創設了情境,提供了條件。

小雞剛從黃乎乎蛋殼一下子看到外面藍湛湛、紅豔豔、金燦燦五彩繽紛世界,小雞的心情是什麼樣的呢?學生可能有的會說激動、高興、驚喜、驚訝,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快樂、感動、驚歎。

小雞說:世界多美呀!這句話指導學生用高興、興奮的語氣來讀,在讀“多”字時音稍重些,拖長,表達它對世界的喜愛之情。同一句話,不同的學生會讀出多樣的感受。這樣的朗讀訓練,不僅可以讓學生感情逐漸細膩起來,還可以培養學生帶著情感去凝視周圍一切的習慣。

五、說練習、板書設計

練習方面,根據教學目標,我著重從培養學生讀和想象的能力出發,設定2個題目

1、讀一讀,讓學生體會大自然中的聲音,跟隨著春雨和小雞一起歡起來。

2、畫一幅畫:小雞出來後還到了哪裡?讓學生靠自己的想象力來豐富這個童話故事。

板書設計方面

在課文的開始,我會貼上這張美麗世界的圖片,促使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世界很美,並板書課題《世界多美呀》。從小雞在蛋殼裡看到了黃黃的世界,板書:蛋殼裡的小雞:黃乎乎的,它艱難地啄呀啄呀,板書:啄呀啄呀。到伸出頭見到了一個美麗的世界,板書:蛋殼中的小眼: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於是鑽出來了,板書:出殼:世界多美呀。整個板書設計遵循簡單、明瞭的原則,方便學生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