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說課稿集合五篇

才智咖 人氣:1.4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音樂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音樂說課稿集合五篇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是欣賞小提琴獨奏《思鄉曲》。本課是《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全一冊)96年版普通高中音樂教科書第四單元中國近現代音樂中第二節器樂曲中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高中音樂課本》中,馬思聰的《思鄉曲》是中國近現代音樂的優秀代表。引導學生對這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教育家的瞭解,有助於欣賞他的作品。從而使學生對這一時期的音樂作品從內容、風格上進行官能、情感、理智的欣賞。該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作為中學生很有必要去欣賞它,同時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聯想想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思鄉曲》,學習瞭解其演奏樂器--小提琴:曲作者馬思聰;作品的曲式與風格--帶再現的三部曲式。

2)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思鄉曲》,使學生從情感上願意聆聽,並有進一步學習和了解馬思聰其他作品的情緒,培養學生的思鄉情和愛國情。

3)德育目標:通過音樂作品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中能正確地感受、體驗、理解鑑賞音樂,提高其音樂審美能力。

確立依據:(1)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參

為指導。

(2)注意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發展學生智慧,使學生全面發展。

(3)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音樂,落實德育教育。

3、教學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A、重點:通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及音樂情感上的變化。

B、難點:在聆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參與音樂審美評價。

確立依據:《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獨奏曲,通過一把琵琶把戰爭的整個過程描述的非常形象。從列營、吹打到得勝回營每一情節都極具寫實性。音樂藝術主要是通過聆聽來獲得感官上的欣賞,從而達到情感上的變化。此曲為標題性音樂,易於被學生理解和參與。

二、教材處理:

1、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國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詢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更好 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教材的加工重組及補充拓展:

A.重點難點的調整:

重點方面除教材原有的內容以外,又增加了一點學生更深層次瞭解曲作者愛國之情、思鄉之切

的可貴的思想品質,這也正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教育培養的青年學生所應該具有的優良品質,正符合我校德育實驗四情之一的愛國情教育。

B.補充、拓展教材:

《思鄉曲》的創作素材取材於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甚至樂曲的第一大部分直接採用《城牆上跑馬》的旋律作主題。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這首歌作為提高學生視唱能力的一個手段,即提高了學生的基本技能又拓展了知識。

讓學生利用多媒體和校園網查詢作曲家的相關資料,在教師引導下采用記者答辯會的形式來介紹曲作者的生平,作為課堂內容的補充和拓展。

三、說教學目標:

2、對於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們在國中階段已有所瞭解,但對這首作品的風格和創作背景不一定把握的很好。所以,課前以給學生布置下作業,閱讀課本,查閱資料。根據以往課堂情況分析,有85%的學生能付諸行動,但這其中只能有30%的學生對這首作品作到較全面的瞭解,而50%的學生可能只零散的查詢一些軼聞趣事,而還有一小部分學生一無所知。基於以上情況我確定了知識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所使用的教學模式是參與__體驗的教學模式。程式是: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階段,以鑑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物件化、形式化。

理論分析:以學生主動參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活動的過程是情感、認知和行為協調的過程,是學生身心協調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的過程。

教學方法和策略:

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1)音樂欣賞法;(2)演示法;(3)練習法。

教學流程;

(1)匯入:教師拿一把小提琴。設定的問題是誰願意上來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持琴、演奏? (激發興趣,喚起參與願望)

(2)放一段音樂。問題是聽了這段音樂有何感受?

(3)同一旋律,音區不同,力度不同,聽後會有何 感受?學生反饋。

(4)教師運用力度對比演唱此旋律會產生什麼樣 的聯想。師聲互動。

(5)點出課題《思鄉曲》以上部分給學生提供多種參與情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體驗願望的機會。

(6)簡介作品:1)樂曲以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為基本素材 ,具有濃郁的民間音樂風格。

2)此曲採用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寫成。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了我國民間音樂中常用的變奏手法。可謂中西結合、洋為中用的成功嘗試。

(7)學習小提琴。由學生結合實際介紹小提琴的定弦及音色特點。教師歸納補充。

(8)學唱內蒙民歌《城牆上跑馬》知識拓展,通過練習評價總結等活動,深化情感體驗,知識技能遷移。

(9)介紹曲作者;先由一位學生根據課前查閱的資料向學生介紹,然後採用答記者問的形式來介紹馬思聰,教師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10)完整欣賞《思鄉曲》通過聆聽,分析作品曲式。要求學生用手勢(食指)表示第一變奏,用兩個手指表示第二變奏, 用三個手指表示第三變奏,學生專著的聽,並做出相應的反映,最終通過對比學生明確樂曲的曲式。

五、說教學手段;

本課教學手段將採用課件和錄影。現代教學媒體不受時間、 空間、 巨集觀 、微觀的限制,視聽結合,形象直觀,如實地傳輸、儲存和再現資訊,大大提高了資訊的傳輸速度,再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使音樂教育社會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欣賞《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瞭解貝多芬的音樂並喜愛貝多芬的音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教師介紹以及引導學生聆聽及淺析,以《第九交響曲》片段、《悲愴》奏鳴曲片段來了解貝多芬的音樂創作。

2.通過引導學生對作品及創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發學生對於貝多芬的喜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以及《悲愴》奏鳴曲第三樂章有初步的體驗

2.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3.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真正認識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及貝多芬對音樂發展作出的貢獻。

三、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

四、教法

啟發開放式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講解式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

(1)匯入:

匯入目標:讓學生產生對於貝多芬作品的學習興趣。

匯入方式:音樂匯入

匯入內容:範唱《歡樂頌》合唱主題。引出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響曲》

匯入策略:通過範唱,以及對《歡樂頌》詞曲作者的介紹,引出這首歌的詞曲作者,並簡要介紹該曲的曲作者貝多芬。

(2)精講:

精講目標:

使學生初步瞭解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內容,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有初步的體驗,

精講內容:

1、 介紹交響樂的相關知識及交響樂團的隊形和編制

2、 第九交響樂的基本曲式結構。播放電影《複製貝多芬》交響樂公演片段,重點讓學生賞析:①前兩個樂章的感情基調,②主題的出現意義及發展,③第三樂章的柔版男女聲部旋律的交替運動,④第四樂章最後的高潮,⑤光明動機和黑暗動機的數次交織和碰撞。

3、 從第九交響曲中探究貝多芬音樂的革命性和鬥爭性

4、 結合視訊最終的觀眾特寫鏡頭及相關歷史時期的介紹,提煉貝多芬《第九合唱交響曲》的劃時代意義。

精講方式:體驗法、提問法與講解法相結合

精講策略:

1、先介紹交響樂和《第九交響曲》的大致結構特徵(幾個樂章組成,交響樂團的演出形式和編制示意圖)。

2、播放電影《複製貝多芬》片段,教師在幾處關鍵點進行講解,帶領學生淺析各樂章的主要動機,調性色彩和主題的出現、柔版旋律男女聲部的旋律交替運動的意義以及最後全曲的高潮。

3、從第三樂章之後強調光明和黑暗兩動機的碰撞。讓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個樂章中所想要表達出的鬥爭性和革命性。

3、探究這部交響樂的時代意義。對於貝多芬這個作曲家有一個新的更加具體的認識。

(3)略講:奏鳴曲

講解目標:讓學生們感受奏鳴曲,進一步體會貝多芬奏鳴曲的結構並且能夠哼唱《悲愴》奏鳴曲的主題。

講解方式:體驗式教學法 啟發開放式教學法

講解內容:首先介紹《悲愴》奏鳴曲的大致結構形式和各樂章調性,通過播放軟體分解過的音塊影象。講解貝多芬《悲愴》

奏鳴曲的第三樂章,讓學生體驗奏鳴曲風格,主題的兩次出現有何區別。並找同學嘗試哼唱第三樂章的主題部分。

六、課堂小結與課後作業

今天我們瞭解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有關內容交響樂和奏鳴曲的結構形式以及這部作品和貝多芬這個音樂巨匠做出的劃時代的貢獻,毫無疑問,他的作品都是偉大的,經典的,那麼到底什麼樣的音樂作品才是經典的音樂作品呢?給出優秀的音樂作品的定義並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昇華。佈置作業:

作業1:欣賞《熱情》奏鳴曲,背唱《熱情》奏鳴曲的主題。 作業2:蒐集貝多芬的名人軼事一兩件,充分了解貝多芬的性格特點。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國小音樂3年級5冊第二課《草原上》。對於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大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說教材:

1、教材分析:《草原上》這首歌曲為4/4拍,羽調式,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節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於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節運用了七度大跳,抒發了牧民舒暢愉快的心情,刻畫了他們爽朗豪放的性格,傾吐了牧民對家鄉無比的熱愛和讚美的情感。

2、教學目標

在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導下,根據課程標準中:“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鑑賞音樂的經驗,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結合教材的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1)用稍快、甜美的情緒唱好歌曲《草原上》,

2)欣賞《草原放牧》,深入感受內蒙古風土人情 。3)即興編舞,表現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3、教學重點:根據三年級學生掌握知識的進度、能力、心理髮展水平以及學生的特點,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聲音演唱《草原上》。

4、教學難點是:一字四拍處的拖音。

第二方面說教法和學法:

為了讓學生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我遵循音樂教學的基本理念,精心組織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享受音樂、創造音樂提供機會。教學方式方法的選擇上以激發學生興趣為主,採用教唱法,以唱為本,將情貫穿始終;運用閉目聽賞法,讓學生感受音樂,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法,將現代資訊科技和學科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努力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中力求將學生對歌曲的感受和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在多聽、多唱、多想、多做、多動的環境中學習這首歌曲,在課內運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採用了舞蹈律動法、主題唱奏法、模仿表現法、綜合活動法、自主活動法,以激發學生內心的主動參與,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能力的提高。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中,在感興趣、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到音樂的美。

第三方面說教學程式: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與把握,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程式設計為五大環節:(1)課前音樂律動、組織教學;(2)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學習歌曲,適度表現;

(4)藝術加工,培養自信;(5)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一)課前音樂律動,課前組織

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我採用讓學生在《草原上》的旋律音樂伴奏下,律動進教室,這樣做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先入為主地讓學生對《草原上》旋律音樂有一個整體感知。

(二)創設氛圍,激趣匯入3分鐘

以興趣愛好為動力是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巧妙的匯入是一堂成功的音樂課所不可缺少的,同時匯入必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

本節課,我這樣設計課題匯入:“老師知道同學們都喜歡聽故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個《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老師在新歌《草原上》的音樂伴奏下,告訴學生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小姐妹為了保護集體的羊群而與暴風雪搏鬥的英雄事蹟,動情地講述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得到啟發,並激發歌曲學習興趣。

(三)學習歌曲,適度表現15分鐘。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利用課件播放歌曲《草原上》,學生初步聆聽歌曲,初聽歌曲情緒,感受蒙古族歌曲風格。

2、再次聆聽歌曲《草原上》,讓學生說說蒙古大草原上都有什麼?

3、教師出示歌曲《草原上》歌詞卡片,學生跟老師進行節奏唸白,提示:做到高位置、輕聲。為正確演唱歌曲做準備。

4、教師跟伴奏範唱歌曲,大螢幕出示歌曲旋律及歌詞。並讓學生聽出歌曲是幾拍子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和學會靜靜的聆聽是學唱歌曲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此基礎上,我利用多媒體及歌詞卡片,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傾聽音樂,以防止學生漫無目的聽和精力不集中!)

(四)藝術加工,培養自信12分鐘

會唱一首歌很容易,但唱好一首歌卻常常容易被我們忽視,如何達到音樂課程標準中:“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陶冶”呢?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獨到見解說出來,並用自然的優美的聲音表現出來,同時我還將運用評價的積極作用,利用小貼上或小紅星獎勵和鼓勵表現優秀的同學和進步大的同學,增強學生自信心,讓學生敢於表現自我。本環節我這樣設計:

1、讓學生用“lu”跟錄音模唱整首歌曲。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旋律視唱。

2、師生接龍唱歌,教師唱前半句,學生接後半句。

3、教師彈琴,學生完整唱歌曲一遍,教師隨時糾正學生唱錯的地方,突破難點樂句。

4、放錄音,指導學生戴頭飾表演唱《草原上》。

(本環節設計意圖,我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通過讓學生多次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採用聽唱法、接龍法、模唱法、表演唱等多種教學形式,突破歌曲難點教學,讓學生樂於學,樂於唱!並通過教學實踐證明,本節課這種教學模式設計非常適合3年級國小生音樂課堂!)

(五)拓展延伸,情感昇華10分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必須緊緊抓住學生的情感,將課堂創設成一種具有音樂性,情感性的音樂情境,使音樂審美教學始終帶有濃郁的情感色彩。因此,本環節我設計如下:

1、首先讓學生回顧老師剛上課時講的故事“草原英雄小姐妹”,然後教師簡單講解器樂曲《草原放牧》,是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其中的一段。讓學生對欣賞曲《草原放牧》產生聽賞興趣。

2、初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感受草原放牧時的歡快情緒。

3、再次欣賞《草原放牧》,讓學生自編動作,想像假如自己在大草原上和成群的牛羊在一起的心情,表現一下自己和小夥伴一起在大草原上歡歌跳舞的景象。

4、最後,邊欣賞《草原放牧》邊做自己創編的動作!

四、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要最大限度的給學生傳遞音樂資訊,並能輔助學生學會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所有教學目標。因此,我本堂課根據教學需要,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課題、難點節奏、歌片等大多以多媒體課件及自制卡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音樂為主線”的思想,並根據膠南市雙主”活板塊唱歌課教學模式及欣賞課教學模式精心設計,著眼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生的主動發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敬請各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4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鐵蹄下的歌女》,接下來我將與各位分享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對於教材的瞭解是必不可少的。

《鐵蹄下的歌女》是花城版高中音樂全一冊第三單元第1課的一節鑑賞課。全曲旋律悲痛、深情,但又富於強烈的戲劇性。整個作品蘊含著催人淚下的悲劇力量,被譽為我國近代音樂史上抒情歌曲的典範之作。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作品創作特點,感受聶耳表達對舊社會底層人民的同情,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說學情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較廣的知識面,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但是高中生在平時的音樂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隨意的,缺乏引導性,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學情的瞭解,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歌曲的賞析以及對《風雲兒女》片段欣賞,體會處於社會最底層的歌女的悽楚生活。

知識與技能:瞭解歌曲創作背景,體會歌曲旋律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重點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難點是瞭解歌曲創作背景,通過學習作品《鐵蹄下的歌女》,激發愛國熱情。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多媒體演示法、提問法、探究法。

學法:聆聽法、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說說我的教學過程,也是本次說課的中心部分。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個環節,分別是新課匯入、整體感知、分段賞析、拓展延伸、小結作業。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好的匯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上課伊始,我會採用多媒體播放《義勇軍進行曲》的方式進行匯入,並提問:每當國歌響起時,你會有一種什麼感受?

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順勢引入本課課題。

這樣設計,目的在於通過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教學做良好的鋪墊。

第二環節是整體感知環節

感知音樂是課堂展開的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我會先播放《鐵蹄下的歌女》並提問:聽到這首曲子,你們感受它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

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得出音樂情緒是非常悲痛的。接著我會簡單介紹電影《風雲兒女》。其次,再次播放全曲,請學生們為全曲劃分段落,最後得出共分為三個部分。

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作品從整體入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習本首作品。

第三環節是分段賞析環節

對於作品細緻、精準的分析及學習,是學生了解作品特點的主要途徑,為了引導學生了解重點、突破難點,循序漸進的瞭解作品,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播放歌曲第一部分,提問大家的感受,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表達什麼樣的內容?通過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第一段前兩句為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後兩句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表現了歌女們心中的不平和對黑暗社會的質詢。

其次,我播放音樂第二部分,提問歌曲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又有哪些不同,它又表達了什麼?讓分小組進行討論。通過學生回答我進行總結: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轉入字字血淚的敘述,音調中充滿了辛酸與悽楚。這一段的音樂處理剛好和第一段相反,節奏緊湊的朗誦性旋律挪前,氣息悠長的抒情性旋律移後,使“嚐盡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遠的漂流”兩句更為突出,更為感人。

接著,我會請學生根據前兩段欣賞步驟總結第三段。通過學生的回答我進行補充總結:第三段綜合了前兩段的音調和節奏的因素,前兩句仍是不平的吶喊,隨後,節奏突然拉長,音樂到達了最激動人心的高潮,表現了“被鞭撻得遍體鱗傷”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憤懣之情。

最後我會播放全曲,請學生說一說整首歌曲它所表達的情感和內容。通過學生自由回答,我總結:這首歌的語音、聲調、語氣和情緒的變化,同音調、節奏的結合非常貼切,音樂的處理與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裝飾音的運用富於女性的特點,樂句從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詞的內容及柔中帶剛的表達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現了弱者不平的吶喊。通過這樣的設計,巧妙地圍繞本節課重難點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同時充分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思考及探究能力。

第四環節是拓展延伸環節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我會播放《風雲兒女》電影片段,提問:大家通過這段影片以及歌曲,談一談聶耳創作這首歌曲對社會的影響。這樣做這樣有利於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也能夠引發學生的深思,激發愛國情懷。

第五環節是小結作業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課堂小結時我會提問學生通過這一節課所得到的收穫。為了更好的結束課堂,並在課下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於作業的設計,我會讓學生們課後觀看《風雲兒女》整部電影,然後相互交流觀後感

通過這樣方式,不僅回扣本節課知識點,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思考能力從而激發愛國情感。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就是我今天的板書設計,簡潔、明瞭,通過這個板書學生可以直觀的捕捉到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和思想主旨,知識點呈現較為清晰明瞭。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環節,著重的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情緒、情感等內容,學生可以通過板書直觀的瞭解本節課的核心內容。

以上是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感謝各位老師的耐心聆聽,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高中音樂說課稿 篇5

各位考官好,我是應聘高中音樂教師的03號考生,我抽到的說課題目是《金蛇狂舞》,接下來,開始我的說課。我的說課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

說教材

這一課選自於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十六單元。此曲是聶耳在1934年根據民間器樂曲牌《倒八板》整理改編並親自指揮錄成唱片的。樂曲以活潑跳躍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表現出江南人民在節日的夜晚賽龍船的熱烈場景和歡騰的情緒,以鮮明的民族色彩,簡練的筆墨,勾畫了一副生動的民間生活風俗畫面。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對我國民樂隊合奏曲的瞭解。

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激發。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參與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家聶耳音樂風格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聶耳的生平及他對音樂的貢獻。

依據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感受《金蛇狂舞》的音樂形象。

教學難點:能夠為樂曲創編豐富的打擊樂器節奏。

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能力較強,在國中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並有了大量的音樂素材積累,但是對音樂本體的組織形態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絡還不夠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組織教學考慮的因素。

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欣賞法、評價教學法等。

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合作探究法、實踐練習法等。

說教學過程

我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4個步驟:

1.匯入

讓學生談一下對聶耳的瞭解,並告訴他們聶耳除了寫出那些大家耳熟能詳的那些音樂以外,還有很多專業性很強的音樂作品,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引出新課。

2.新授

(1)學生初聽《金蛇狂舞》,感受音樂基本情緒,之後我會講述該曲的背景知識以及聶耳的生平與貢獻 。

(2)引導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民樂合奏音樂,嘗試歸納該音樂形式的特點。

(3)分段聆聽樂曲,並對樂曲的曲式結構、配器以及旋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更加理性的感受樂曲。

3.鞏固練習

(1)給學生以視訊的形式介紹中國傳統打擊樂器的音色和節奏特點,並抽出常見節奏型進行練習。

(2)播放一首被去掉打擊樂器的民樂曲,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如何給曲子編配打擊樂,並進行實踐。

4.小結

(1)每個小組展示編配成果,之後以師生共評的方式進行探討。

(2)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並介紹一些其他優秀的聶耳作品供學生課後欣賞。

說教學體會

為了使課堂的氣氛更加的適合學生學習,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我的板書主要分為主機板書和副板書,主機板書內容以譜例為主,譜子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了解音樂的旋律組織形式,副板書的內容以知識點為主,方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

篇三:《鱒魚》說課稿

各位評委好,我是應聘高中音樂教師的1號,我的題目是《鱒魚》,我將從說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6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說教材

這一課選自於人音版高中音樂鑑賞第九單元。《鱒魚》是舒伯特1817年夏天寫成的一首藝術歌曲,音樂形象鮮明生動,整體氣氛輕鬆活潑。這一節課的學習為學生了解浪漫主義時期藝術歌曲乃至整個浪漫主義音樂風格打下基礎。

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得到提升。

過程與方法目標:聆聽《鱒魚》,感受歌曲情緒,能夠 隨音樂哼唱,理解記憶音樂主題。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瞭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對音樂的貢獻,知道“藝術歌曲”、“聲樂套曲”的音樂知識。

依據教學目標的分析,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聆聽舒伯特藝術歌曲,感受其風格特徵。

教學難點:體驗三首歌曲的音樂情緒和審美價值。

說學情

高中階段的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控能力較強,在國中階段,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並有了大量的音樂素材積累,但是對音樂本體的組織形態以及音樂與相關文化的聯絡還不夠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組織教學考慮的因素。

說教法

針對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欣賞法、評價教學法等。

說學法

從本課的教學目標出發,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合作探究法、實踐練習法等。

說教學過程

我將我的課堂順序設計為4個步驟:

1.匯入

以舒伯特的一些趣聞軼事作為匯入,激發學生興趣,並讓他們對舒伯特有一個初步印象。

2.新授

(1)學生初聽《鱒魚》,感受音樂基本情緒,之後我會講述藝術歌曲的特點以及該曲的背景知識 。

(2)引導學生結合之前學習的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嘗試歸納該流派風格特點。

(3)分段聆聽樂曲,並對樂曲的曲式結構、配器以及旋法進行講解,引導學生更加理性的感受樂曲。

3.鞏固練習

(1)聆聽《鱒魚》的鋼琴五重奏版,應到學生跟隨樂曲哼唱旋律。之後讓學生談一下聆聽不同版本的感受。

(2)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討論貝多芬和舒伯特的音樂風格的同異。

4.小結

(1)每個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討論成果,之後以師生共評的方式進行探討。

(2)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並介紹一些其他優秀的舒伯特作品供學生課後欣賞。

說板書設計

為了使課堂的氣氛更加的適合學生學習,我將我的板書設計如下:我的板書主要分為主機板書和副板書,主機板書內容以譜例為主,譜子寫在黑板上方便學生了解音樂的旋律組織形式,副板書的內容以知識點為主,方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