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秋天來了的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9.39K

秋天是一年四季當中的豐收的季節,也是最為人所喜愛的季節哦!下面請看小編來為大家帶來的國小秋天來了的說課稿。

國小秋天來了的說課稿

國小秋天來了說課稿

教材分析

《秋天來了》是蘇少版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美術教科書第一冊第十二課。這是一節造型表現的課,教材中的範作以奪目的秋色給予學生視覺上的美感,用同齡人的範作向學生展示了創作表現方法的多樣性,讓學生感知秋天,表現秋天,變日常生活的體驗為手中的作品,它為以後學習第三冊《難忘的夏天》和原蘇少版《冬日印象》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教學目標

⑴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了解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全方位的感知秋天。

⑵鼓勵學生大膽地、有個性地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表現“秋天”,敢於用美術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⑶培養學生注意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喚起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的美好情感。

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去感知“秋”表現“秋”是重點,在感知“秋”的基礎上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表現“秋”的同時,培養學生獨到的審美視角,個性的繪畫表達方式又是本課的難點。

教法和學法

一年級學生天真好動、活潑可愛、思維獨特、個性鮮明,在教學中只有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讓他們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國小美術課是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表現美的能力,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緊扣審美核心,創設美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美、創造美,達到塑造審美心靈,培養審美情操的目的,我採用情境教學發貫穿始終。

⑴展示情鏡,引導學生感知美。

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

⑶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創造美。

2、新的美術課程提出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充分相信並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審美觀,幫助學生建立符合各自個性天賦的視覺思維方式和體驗,這決定著學生有可能具有豐富而自由的創造力。因此,我引導學生運用了探究學習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以一些簡單的問題為導向,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創造過程中的問題。

教學程式

我的教學程式是這樣設計的:

課前教師帶領小朋友參觀校園,找一找秋天,“秋天來了,你知道它在哪兒嗎?仔細觀察樹、花、草、同學、老師都有什麼樣的變化?” “樹葉落了,菊花開了,小草換上黃衣服了,我們穿毛衣了,大雁往南飛了。”

通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讓學生感知秋天的來臨和季節的變化,在尋找中發現生活美、自然美,培養學生有意識的發現生活美的良好習慣;同時,我充分挖掘校本資源,找出學校中特有的人文景和自然景觀,對學生進行愛校、愛家鄉的教育和環境保護的教育。雖然秋天的景色每個人都見過,但真正去留心觀察,

記在心中的有太少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對學生是很鮮活的,它豐富了學生的經驗,鍛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記憶習慣,又激發他們的創作慾望和表現生活的熱情。

接著在美術教室中教師佈置了有關秋天的各種景物為學生創設一個優美的環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沉浸在美術的氣氛中,將思想和情緒立即轉移到課堂教學中。

有了這樣的基礎,課堂教學我是這樣安排的:

一、創設情境、感知“秋天”

一上課教師語言匯入“小朋友們,還有更多秋天的景色的圖片,我們看看去。”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多幅有關秋天的圖片(秋天的果園、秋天的森林、秋天的草原),

伴以優美的輕音樂,接著讓學生交流蒐集到的秋天的圖片,感受秋天的色彩美、氣韻美,拓寬他們的視野,同時大大激發他們進一步瞭解秋天,表現秋天的慾望。

欣賞完後,教師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給出具體的便於回答的並列式的問題:“剛剛看到那麼多美麗的風景,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用你最美的語言說給大家聽,或者用你的歌聲和舞蹈表現給大家看”。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學生進一步將感受的秋天變成了自己的'經驗,留在了心裡;賞美景、說美言,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良好的審美習慣。

二、討論交流,啟發思維

在剛才討論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這麼美的秋色中,我們可以幹什麼呢?”此時小朋友們迫不及待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坐在那把椅子上欣賞周圍的美景,在湖邊釣魚,打銀杏,撿落葉,跳舞等等,課堂氣氛出現一個高潮。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這時緊接著問“怎樣去表現呢?”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大家交流:用水彩筆畫,用水墨畫表現,剪貼等等。

教師其實已為學生在桌上準備了彩色卡紙和皺紋紙等材料,同時學生也帶來的許多廢舊畫報,摸一摸這些材質,說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可以怎樣利用他們?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去判斷、聯想,進行回答。

三、瞭解技法、個性創作

學生對這些材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後,我安排了以下環節。用課件展示教材中的表現秋天的作品,首先讓學生欣賞湯姆森的油畫作品《秋天》感受大師風採,同時教材大量出現了同齡人的作品,增強了學生的創作的自信心,也讓學生欣賞到美術語言表現的多樣性。

蘇少版非常注意把美術素質的培養和技法的學習相結合,體現了美術課程的綜合性。

撕紙貼畫,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方法,大家都會感到新鮮有趣,激發了學生將創作意願變為實際行為,剛才欣賞到的圖片也讓學生了解到了怎樣將生活中的物象變成作品,這些是這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如果說其他課程是讓學生學會創造性的思維,那麼美術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可以讓學生獲取創造性表現才能。學生通過找一找秋天的景色,說一說秋天的故事,評一評秋天的畫,感受到了秋天的美,瞭解到了秋天的特點,掌握了表現技法,同時也體現了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此時要學生創作出一幅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作品來,水到渠成。於是我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和方法進行創作,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主動探究,同時播放背景音樂,提供相關圖片,給學生創造一個快樂寬鬆的情境,學生也會在素材中獲得一定的創作靈感,我巡迴時充分了解學生的創作意圖給予一定的引導和幫助,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機遇幫助鼓勵。

四、遊戲評價、課後拓展

在學生作業完成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將作業佈置在教室四周的牆壁上的“果樹”上,其實是一個形象的作業欄,再次創設一個絢爛的“秋天”的情境,先請學生說說自己的畫,再讓學生自由欣賞,由學生在欣賞評議的過程中可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善於

挖掘真、善、美的良好個性,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我也對他們的作品進行點評,關注每個學生,關注每幅作品,以鼓勵為主讓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接著給每位學生一枚即時貼製成的“小果實”,告訴小朋友:“在你最喜歡的的畫下帖上小果實,老師在喜歡的畫下帖上大果實。”由果實的個數最後評出最受大家喜愛的畫,送給小作者秋娃娃的頭飾。

我留給小朋友問題:“小螞蟻、大雁、蟈蟈等動物在秋天會幹什麼呢?我們該向誰來學習呢?”要求小朋友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自己到書上、到生活中尋找答案,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關注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個生命,同時要做一個勤勞、善良的人,最後在《小蘋果》的音樂聲中結束這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