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才智咖 人氣:8.57K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國小語文說課稿範文集錦十篇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是蘇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2冊第7單元中的一篇閱讀課文,是蘇教版小語教材採用的一種古詩教學的新課型--文包詩。它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把一首古詩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淺近的現代白話短文中,詩是文話題由頭和故事中心,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詩與文渾然一體,相映成趣。

首先,《詠華山》一文以平實淺近的短文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濃厚興趣,學生讀了故事短文進而學習古詩,就好比在已知和未知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很容易登堂入室,進入詩境,這就自然地降低了坡度,化難為易,為兒童學習古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其次,《詠華山》以一篇完整的閱讀課文的形式出現,學生必須像閱讀其他課文一樣,首先認真讀好課文,藉助語言文字,讀懂課文內容,捕捉有效資訊,學習課文語言,提高閱讀能力,然後藉助短文研究古詩,領悟詩的豐富內涵,接受美的薰陶,一篇課文既讀文又學詩,可收到讀文、學詩一箭雙鵰的功效。再則,學生在讀文與詩的過程中,勢必要以文詩對照進而比較學習,尋找文與詩的內在聯絡,瞭解古詩寫作的來龍去脈,探索理解古詩的豐富內涵,體會古詩句法結構的特點,這就可以從多角度地鍛鍊學生的語文能力,對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發揮綜合效應。基於以上認識,針對新大綱對一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的和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理解課文,使學生感受到華山的雄偉壯麗,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3、學習本課1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對課文第2段詩文的體會領悟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教是為學服務的,如何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並且學得輕鬆愉快呢?

在整個充滿靈性感悟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他們在讀中自悟,自己悟出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道理,感悟出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情為上,情愈濃,感悟愈深;讀為主,情、理、法盡在讀中悟出,在讀中體現。教師只需當一名導遊,引導學生遊歷於詩文的意境中,讓學生自己體會文章之美妙。

三、說教學程式在鑽研教材、研究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教學程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環,我在教學中安排了以下幾個教學步驟:

(一)談話揭趣,引入情境。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匯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匯入時我說:哎呀!華山可是我國的一座名山呀!小朋友們你們想去看看嗎?我們這節課就跟著小寇準和先生一塊去登華山好嗎?幾句話就讓學生都做個局內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之感,使課堂上的氣氛輕鬆愉快。

(二)學習第2段學習這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整體感知。我們都知道這一程式設計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設定的,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在這裡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讓他們說說,你覺得華山怎麼樣?讓學生初步感知華山的高,並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第三段的中心句:啊!華山真高啊!和既是描述華山的高大,又是下文古詩意思的兩句話。然後循文明像,體情悟道。自然過渡華山到底有多高呢?我們一起到山頂上去看一看,再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你站在山頂上看到什麼?這樣就將課文的語言文字還原成是具體的形象,將遠在天邊的華山美景一下子拉到了學生眼前,再用生活實際與在華山上的所看到的情景作比較,藉助圖文質疑,學生就自然地領悟出這些都是因為華山是太高太高了。再精讀品味。人類的學習一般都經過形象一-抽象--形象,具體--概括--具體,語言--思維--語言的過程,因此在引導學生感悟華山的高後,這時再引導學生讀出感覺。

這個過程的設計就要學生在已有經驗參與下,對語言文字描寫的具體事物進行理解、加工,當他想象出畫面又把自己體會出的情感抒發出來時,這時的形象是高層次,而此時學生抒發的感情也就與課文表達的感情融為一體了。接著背誦積累。如果說培養語感是學習語言的前提和關鍵,那麼積累語言則是學習語言、積累語感的基礎和目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在學生入情入境之時,我順理成章地引導學生把這幾句話背下來,真正達到讓學生話記樂背。在指導背誦時,則是按照提供柺杖(看圖)到去掉柺杖讓學生練習熟讀成誦,積攢語言。最後詩文對照,讀懂詩句。本課的文意即詩意,沒有必要將詩剖開分析。我便將前文的兩句話與古詩放在一起,提醒他們這首詩有兩句話,這裡也有兩句話,聯絡起來,讀讀想想,看誰能自己讀懂這首詩,充分地相信學生,讓他們在讀中自悟,再一齊說說詩句的意思。在指導朗讀背誦時,我引導學生移情入境,將自己想象成小寇準,練習吟誦古詩,並且讓他們自己做動作讀,增加了情趣,更調動了氣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來自寧源國小的劉銀蘭,耽誤大家一點寶貴時間,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冀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7課《賣火柴的小女孩》。

一、作品解讀。

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以“安徒生和他的童話”為主題,編排了5篇主體課文,意在引導學生“既讀作品又讀作家”,教材收入了孫雲曉在《一根火柴》裡的一句話:你是那樣善良,你是那樣悲哀,你用一根小小的火柴,燒痛全人類的心,燃起了我不熄的愛。這應該是對整組教材精確而高度的概括,如果說這個單元的內容有一個主題的話,那就是愛,這種愛是純真的、美麗的、善良的、仁厚的、無私的。

其中《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是丹麥作家安徒生的傳世之作,是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地位尤其重要。這篇童話講述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故事。我認為這篇作品最光彩或者說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小女孩用細細的火柴點燃美麗的幻覺世界的那一刻,因為小女孩用她那細細的火柴為黑暗而又寒冷的世界點燃了溫暖與光明。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生活在悲苦中的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縮影,他們是社會生活中被壓榨、被欺侮、被*視的弱者。安徒生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弱者頑強不屈的抗爭與追求,這是安徒生自身的寫照。這個氣息可聞、身形可見的小女孩,她的可憐、她的孤苦激起了讀者切入心底的同情,與安徒生對小女孩的同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在童話世界裡,安徒生對小女孩憐憫的愛最終變成了一種撫慰的愛——小女孩在痛苦的極點留下了微笑。安徒生最後給予小女孩的是永恆的愛。

二、解讀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感受小女孩命運的悲慘以及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方法與過程目標:

通過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增強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產生共鳴。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賣火柴的小女孩悲慘的命運,激起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重點:感受賣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激起對小女孩的同情之心。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設計理念:

對於這樣語言悽美、情感強烈且富於變化的文章來說,“讀”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的教學時,我緊扣一個“讀”字,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引領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環節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篇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在設計本課時充分考慮了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理解能力,在第一課時讓學生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瞭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礎上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將本節課分以下幾步進行:

1欣賞美文,感受魅力。

2、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3、品讀課文,感受悲慘。

4、課外延伸,清滿人間。

下面,我具體說說我是怎樣教學這一課的:

(一)欣賞美文,感受魅力。

孩子們大多都讀過《安徒生童話》,但那都是簡單的情節記憶,為了讓孩子們在課前對安徒生的童話作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我在上課以前出示了一段話,讓孩子們在準備上課之餘提前感受到安徒生童話的魅力。

(課件出示)安徒生的童話

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世紀交響樂,優美的詞句、奇妙的想像,讓人陶醉在音樂的海洋;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走訪世界的遊記,每讀一則童話,就有一束陽光射進我們的心靈;有人說安徒生的童話就是一部跨越年齡的經典,每一篇的來歷,都是那麼不同尋常。他的童話中有對假、惡、醜的揭露、鞭撻,但更多的是對真、善、美的讚揚和嚮往,從而給人以朝陽般的溫暖和健康向上的力量。他以自己美好的幻想向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愛與同情、善良和真誠、平等和正義的未來世界。

(二)創設情境,初讀感知。

上課伊始,我和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回憶過除夕的情景,調動學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出示賣火柴的小女孩圖片,以充滿感情的話語匯入新課,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讓孩子們除夕的快樂和小女孩在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悽慘形成顯明的對比,激起孩子們迫切想了解這個小女孩的強烈慾望,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接下來,我讓孩子們靜靜地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動畫,伴著哀傷的音樂,體會著畫面中小女孩痛苦的神情,我相信整個班裡都會迴盪著悲傷的氛圍。這種氛圍的營造,為下面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情感鋪墊。

然後,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初讀課文,暢談感受。孩子們可能會說:她是一個可憐的孩子、貧窮的孩子、美麗的孩子,一個聽話的孩子,一個孤獨的孩子……葉瀾教授曾指出:“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在孩子們談感受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用眼神和表情來和學生產生情感的溝通,老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獨特的情感體驗,不要給予是非評價,而是讓孩子們自己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去不斷地印證自已的感受。

(三)品讀課文,感受悲慘。

我在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所以我設計了下面的問題:

(課件出示)有愛就有發現:

愛可以給人以溫暖,愛可以給人以力量,請你敞開愛的心扉,用心去細細品讀文章,在你眼前的這個小女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句,帶著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讀一讀,並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你一招:你可以通過品詞酌句的方法談理解,也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談理解。

1、靜心悟讀,體會悲慘。

出示閱讀提示後,老師要給孩子靜心悟讀的時間,因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在讀書的過程中,有的孩子的臉色變得凝重了,有的孩子的眼睛溼潤了;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情感朗讀感染了周圍的同學,有的孩子拿起筆在書上勾勾畫畫,孩子們在靜心悟讀的過程中從字裡行間深切地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便有了不吐不快、急於交流的迫切願望。在小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就比較容易找到知音、引發強烈的共鳴。

2、展開想象,體會悲慘。

在描寫小女孩“賣火柴”的一部分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地展開想象,比如:

(1)、小男孩在嘲笑她時,可能會說些什麼?

(2)、小女孩在街頭叫賣時,那些拒絕她的人會說些什麼?

(3)、小女孩的爸爸為什麼一定會打她,他爸爸可能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通過老師創設的情境,培養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就給這個本來就可憐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筆濃重的悲劇色彩。

3、情境朗讀,激發同情。

語文課堂,不僅要有同學們的議論紛紛,更要有孩子們的書聲朗朗。所以要讓孩子們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尤其是配著哀傷的音樂朗讀,孩子們與這催人淚下的情感氣氛融為了一體。作者採用了對比的寫法寫小女孩的5次幻象,反襯了小女孩生活的痛苦。特別是後兩次幻象,是前三

的高潮,在看見奶奶的一剎那,她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趕緊想把奶奶留住,於是擦燃了一大把火柴,她和奶奶一起飛走了,她死了!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幻象的美好和現實的殘酷。在文章最高潮的部分,可以通過齊讀的方式讓學生的情緒也達到最高潮!通過情境朗讀來感受小女孩生不如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孩子們感受得越深,對文章中的難理解的句子理解得越到位。

4、品讀句子,理解幸福。

課文中有兩句對於三年級學生較難理解的句子,

(1)、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2)、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所以,我把這兩句的理解放到文章最後去處理,由於學生對文章有了深刻的體會,學生可以理解到:對於這個小女孩來說,死了才能得到解脫,她最終的“幸福”就意味著死亡。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課外延伸,情滿人間。

其實生活中,也不乏有像小女孩一樣遇到困難的人,但他們有著和小女孩敢擦燃火柴一樣的勇氣去戰勝困難。比如在這次汶川地震中受傷和遇難的孩子們,他們是不幸的,他們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但他們同時又是幸運的。他們得到了我們所有人的關愛和祝福,我們大家用愛心築起了一道愛的長城,撫平了他們心中的傷痛,讓這個世界充滿了愛。最後,我們就在欣賞《讓世界充滿愛》的歌聲中結束今天這節課。

整堂課的設計,我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遵循學生的年級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教學理念,基本達到了教學效果。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評委和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3

說課來源於中國基層教育實踐,現在已發展為教學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接下來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國小語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家的借鑑閱讀!

 一、說教材

《寫人要凸顯個性》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的表達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訓練。本單元寫人。寫人的什麼呢?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現出來的,便各有自己不同於他人的特點,這就是個性。寫人一定要寫出人的個性,所以,本單元在寫法上要注意凸顯人物的個性。寫人在記敘文的寫作訓練中至關重要。

二、說學情

在國中階段,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寫人的幾種基本寫作手法,在上一次課《園丁讚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的記敘文》的記敘文寫作中,也穿插了刻畫園丁形象特徵的練習,因此,對於寫人,學生是有一定的基礎的。但是由於我們學校是農村高中,學生的基礎及素質都不盡人意。學生在描寫美女的時候,都會說是“櫻桃小嘴,柳葉眉,曼妙的身姿”。在他們的筆下,美女都是一個樣,毫無個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記敘文訓練階段,我們必須加強對人物個性的塑造。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知識目標:

①學習寫作中選材應運用典型事例。

②學習用多種方法刻畫生動形象的人物,凸顯個性.

二能力目標:

1、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在寫作中表達真情實感,凸顯個性.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依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有困難的地方。根據以上這些,確立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為:

①、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的個性

②、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4、課時安排 一課時。

新課標要求“要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因此,針對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學情,我確立本課的教學方法如下: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文字片段讓學生直觀的感受人物的.個性,通過討論交流,協助學習,學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 佈置任務講練結合

四、說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1展示習作,匯入課文。用多媒體展示學生課前習作,讓學生猜猜他是誰?來匯入課堂學習內容;

2討論交流,明確方法。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在課本中最具個性的人物,由學生分析出描寫方法 。

3各個擊破,解決重點。

首先是如見其人,分析肖像描寫。在肖像描寫分析中,著重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經典的肖像描寫片段,來讓學生直觀的體會肖像描寫,然後是如聞其聲,分析語言描寫。用多媒體展示經典語言描寫片段,師生一起品味片段,歸納出寫人物的語言,表現人物個性,應該緊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動作描寫。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動詞運用進行,再通過兩個學生上臺完成老師所說的任務,讓學生用眼睛觀察,發現其性格,並進行片段訓練,描寫其中一生的動作。

4,講練結合,佈置作業。請以“校園裡的——(人)”為題,寫一個片段。

五、教學反思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課堂的容量,也能夠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如何進行人物描寫。通過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自主探索意識 。講練結合,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我總覺得在多媒體的課堂上,學生過分重視多媒體,而忽略了老師的講解,就感覺在看熱鬧一樣,一下課,我就有點擔心學生在課堂中什麼都沒有學到。所以,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體。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通讀完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後,那一幕幕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與海鷗》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在統領單元的教學中就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們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後續3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恆)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後,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二、說學生們

六年級的學生們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們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們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們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四、說教學理念

閱讀期待是培養學生們閱讀興趣的基礎,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文字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們閱讀之後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學生們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們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們潛心閱讀,深入思考閱讀內容,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們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字,使學生們"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們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們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書可分為兩個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我的課堂分為四個板塊: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初讀感知,找到"井眼"——重點研讀2---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總結昇華。

1.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

德國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們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們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們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們的心理特徵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們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們欣賞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看著歌曲中的女孩,為了救一隻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瞬間,孩子們被這個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動。女孩為丹頂鶴付出了一切,甚至於生命。這樣使學生們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為之所動。隨後在轉入對文中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也一樣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為文中老人與海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動。

2.初讀感知,找到"井眼"

通過讀兩塊詞語,讓學生們明白課文主要描繪了兩幅畫面: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通過這一步,學生們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佈局。

3.重點研讀2——13段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於引導學生們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們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指導學生們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節的教學設計,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們的思維特點。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們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們在迴環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們儘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一板塊分三步走:

第一步: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節儉。

找出描寫老人外形的句子。讓學生們抓住三個"褪色"來感悟老人生活的節儉。並補充材料:老人叫吳慶恆,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當時的退休工資是308塊。以當時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塊並不少,相當於現在的1500元左右,足夠老人買一身體面的衣服,買一個像樣的包。讓學生們自然體溫老人為什麼要過著這樣檢樸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讓同學們快速瀏覽2—13自然段,找出老人關愛海鷗的句子。為了讓學生們感悟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我讓孩子們找出老人喂海鷗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在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讓學生們抓住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應聲而來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非常熟悉;然後抓住老人為海鷗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餅乾丁、退開一步、圍欄上感受老人的細心,對海鷗的愛。第三步抓住節奏一詞理解兩者之間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對海鷗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通過一遍遍地朗讀、想象,加上多媒體課件中老人與海鷗的畫面,一次次充斥著學生們的思維,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恆。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閱讀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要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然而我們的學生們往往缺乏某些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巧妙藉助現代化教育技術來創設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們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而且可以加速他們對文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感悟,喚起學生們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這部分時,我通過收集資料,穿插了老人最後一次喂海鷗的畫面,並輔以一段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們在感情上得到了昇華,情為之所動。隨後,我立刻在電腦中展現海鷗送老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學生們在音樂"離開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體朗讀。並提問:此時,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隻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麼?此時,學生們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和朗讀,彷彿真得成了那一隻只小海鷗,表達著對老人的依戀。

4.總結昇華。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5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因此,語交際已成為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口語交際應掌握的基本能力是:“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一直以來,我認為自己很擅長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現在所教的是五年級的一個班,從一年級開始,我就十分注重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我以“平等、尊重、理解、”為口語交際的基礎,以“樂於參與,樂於討論,樂於思考,樂於求異”為口語交際課的質量保障。相對而言,我對學生的表現是滿意的。

口語交際課的基本特徵是:情境性、互動性、規範性和綜合性。五年級初,我自以為學生的口語能力已到達一定的水平了,於是做了大膽的嘗試:把口語交際的課堂主權完完全全交給學生。重點培養幾個小主持人,把上口語交際課的注意事項一一交待,從開始的“扶”,到後來的“放”,學生過度很自然。每次口語交際課,在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後,每當一個學生說完,我都要引導學生或小老師對其及時的評價與反饋,活動結束時,我要綜合點評,每位參與的同學和小老師要進行自我評價與總結,以便提高與參照。

這次的口語交際課的主題是《父母情深》,剛巧碰上教育局李督學聽推門課。口語交際課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口語交際的內容依次為“小老師宣佈活動開始——單元內容總結匯入(父母的愛)——學生自學文中三個案例(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同桌討論(對與錯)——學生點評(小老師引導:結合學過的內容評是與非)——創設情境,小老師讀課外資料《珍貴的廢書》——小老師提問,總結——聯絡生活實際講自已與父母的故事——小組交流(小老師巡視)——代表彙報(小老師及時點評)——小老師和發言代表自評、互評——教師總評。一堂課下來,雖有學生說得不盡人意,但還算是緊扣主題,避免了“鸚鵡學舌”現象,且談得比較深刻。小老師也算是訓練有素,表現得沉穩大方,聰明機智,思維活躍,語言流暢。

李督學在評課時,充分肯定了本課的幾大亮點:一、學生的課堂。在這堂課上,教師大膽創新,讓小主持人代替老師的角色組織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雖然教師在本堂課上發言不多,但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直接體現了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二、文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主體始終沒有脫離教材。三、生活的課堂。教師能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緊密相聯。四、情境的課堂。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體驗與感悟,學生與教材編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五、合作的課堂。課堂上,同桌討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得當,新課程的理念得到了充分體現。

“口語交際課也要充分體現學科的特點,不要一味追求‘深、廣、異’,而忽略了語言文字的基本特點。” 本次課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李督學這一句委婉的批評,讓我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是啊!口語是重要的交際工具,那麼口語際更應重視學生“怎麼說”。我頓感思潮起伏。大概整理了一下思緒,今後,對學生的口語要提出明確的要求。

1、要把一句話說清楚,說完整,說具體。

2、說話有要條理,層次分明。

3、說話過程中,要充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感情。

4、說話時,自己的觀點要十分明確。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幾年的時間裡忽略了這樣的問題,我有些不能原諒自己。由於自己教學的疏忽,沒能讓學生養成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口語交際的方法與技能。因此我要加大訓練力度,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準確地把握教材和學生。把握教材,瞭解學生是教師上好課的前提。這點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都十分必要。教師要善於聯絡教材,甚至對教材進行再處理。歸納

品析精彩片段,引導學生體會語言之美、情感之真。要充分在口語交際中體現學科特點。

2、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說具體。口語交際要培養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較強的思維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表達能力是最終的顯現。教師及時的引導,點評,有利於學生及時的發現錯誤並糾正錯誤。

3、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並把握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平時的語文課,綜合實踐課、班隊會課等課程,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口語交際的機會,在平素的點滴訓練中,才能日漸提高口語能力。

4、教師要倡導學生暢流書海,指導學生觀察生活,開掘口語交際的源泉。書籍是瞭望世界的視窗,生活也恰似一本百科全書,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讓學生暢流書海的同時,樂於走進生活,觀察生活、思考生活,豐富的知識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師要用心捕捉,及時發現,誘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認知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6

【說教材】

《大海睡了》是一首兒童詩,寫喧鬧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漸趨寧靜,表現了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詩文雖短小,字裡行間卻充滿童趣,充滿美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

【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理解生詞,體會大海的溫柔和可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背誦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和評價能力。

【說教法】

1.指導觀察法

遵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以圖帶文、圖文並茂,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對課文的學習。

2.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定的情境中。

3.鼓勵欣賞法

教師及時的點評,甚至學生之間的互評,都是以鼓勵、欣賞為主,主要是激勵學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滿足他們希望得到讚許,體會成功的心理特點,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增強朗讀的信心。

【說學法】

1.合作學習法

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注重討論、交流、合作、體會。讓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能聯想自己已有的知識積累。

2.美讀訓練法

以“看”“聽”“說”“讀”“悟”為主要訓練方式,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地提高、思考、討論、交流、體會、練讀逐步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得到鍛鍊。

【說教學過程】

一、緊扣生活,引入新課

1.學生的已知經驗是其思維的源泉。首先,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都喜歡旅遊,有誰見過大海?”“你見過的大海是什麼樣的?”在一部分學生驕傲地說出了自己對大海的感受後,我及時邀請大家到大海去旅遊,進一步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學習的慾望被初步激發。

2.出示多媒體課件。隨著畫面的展示,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瀾起伏、時而驚濤拍岸……千姿百態,盡顯眼前。教師和著音樂娓娓道來,強烈的感受,使學習慾望被再次激發。

二、指導看圖,整體感知

出示課文中插圖的課件,在學生觀察插圖時,相機引導他們從上到下說明圖意。在體會月亮、星空、海鷗、大海多個個體美的同時,感受整個畫面的和諧。這樣做,可培養學生有條理地觀察事物的能力,創設情境,進行整體感知。

三、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精讀課文的好處是:學生讀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學生理解得越好,朗讀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學重點就放在如何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將精讀訓練落到實處。在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幾個步驟層層推進:

1.教師配樂範讀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課文,體會文中的美感,我採取了配樂範讀的形式。和著節拍,細細品味。

2.抓住重點指導第一句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重在自悟。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大海睡覺了”這一部分,提出“你從哪裡讀出大海睡覺了?”“此時大海為什麼能睡覺?”由此展開學習,引發出大海的“睡”與風兒、浪兒的“不鬧”“不知”有關,進而瞭解風吹浪打、風平浪靜的內在聯絡。

3.合作體會練讀第二句

有了第一句作為基礎,第二句的學習可以立足於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適當進行點撥指導。先讓學生邊看圖邊自由讀第二句,說說大海睡著了是什麼樣的?再在小組內討論,說出自己的體會。在學生充分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就能較好地突破“大海抱著明月,揹著星星”,其實是明月、星星的倒影照在大海上這一難點,增加了趣讀性。

4.配樂背誦,理解感悟

結尾,教師趁熱打鐵,給時間讓學生當堂背誦,既積累了語言,又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四、欣賞音樂,總結延伸

“軍港之夜”中的師生共舞,拓展訓練中的“大海打著香香的鼾,做著甜甜的夢,她會夢見什麼呢?”這些,也會給學生們帶來深遠的影響。將課堂與音樂相結合,將課堂與課外相結合,不侷限於課堂,不拘泥於教材,這也應該是新時期教師的奮鬥目標吧!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國標本第一冊的第七課。這是一篇科普童話故事,它用秋姑娘寫信的形式介紹了大雁南飛、青蛙冬眠、松鼠儲備食物、樹木裹上稻草準備安全越冬的知識。文章語言生動活潑,在閱讀的同時使人感到秋姑娘對大雁、青蛙、松鼠、小樹的關懷和體貼。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讀背課文和識字寫字。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設計時我把以讀悟情的情感價值為一目標,讓孩子在讀中感受秋姑娘對朋友細膩真切的關愛,在反覆誦讀中讓學生與秋姑娘美好的心靈交匯,從而讓孩子們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的道理。同時,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拓展內容,開發課程資源,為孩子展示潛質潛能和語言實踐開啟廣闊的空間,使課堂教學更為自主、更為開放。

三、說教學教學流程

(一)走進文字,感受人文內涵

文字是語言的載體,是孩子情感體驗的途徑,研讀文字是課堂教學的本質任務。在朗讀、理解文質兼美的文字的時候,才能體會人物情感,感受文字所要表達的人文內涵。根據這個理念,我對第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設計。

1、歸謬激疑,探究學文

讓孩子們帶著“秋姑娘給她的好朋友都寫了什麼?”這個問題去讀書,實實在在的給足時間,讓他們讀準、讀通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尋找答案。接著讓孩子挑自己喜歡的一封信互相交流,並且我要求學生用“我喜歡讀秋姑娘寫給-----的信”的句式來交流,旨在培養學生說完整通順的話。

2、讀信說信,語言實踐

根據學生交流的內容,我利用媒體依次出示秋姑娘給大雁的信,讓孩子自讀,不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誠至愛的美好心靈,而且躍出文字,讓孩子初步感受書信的基本格式,有機地拓寬知識面。

接著,我又要求孩子照樣子說一說秋姑娘在信中會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說些什麼,為孩子搭建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給孩子創設一個發揮潛在智慧的機會。

3、挖掘資源,豐富積累

在課文中有幾處知識點,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要冬眠?松鼠喜歡吃什麼?(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詞)小樹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麼?為什麼要裹?(讓學生明白簡單的科學道理),這些知識點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積累,同時也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慾望。

4、感情朗讀,整體迴歸

在學生了解信的內容後,我設計“換位朗讀”,告訴孩子:“你現在就是秋姑娘,你該如何通過朗讀表現出對朋友的關切之情,關愛之心呢?”孩子在品讀“多加小心”“蓋好被子”“彆著涼生病”“充足的食品”“別忘了”“裹上冬衣”等詞句的過程中,把秋姑娘的內心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感情朗讀了2——5小節後,我引讀:楓葉都到哪兒去了吧?借這個問題引讀文章的第七小節,讓孩子的感悟與文章的內涵更吻合,讓孩子的體驗與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後我利用多媒體指導孩子背誦全文,再次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靈美。

(二)、拓展延伸,昇華情感體驗

文字給我們提供的資訊是有限的,作為語文課程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我們不僅要“重文字”,而且要“超文字”。

1、內容延伸,探求知識

讀完全文,我讓學生思考秋姑娘還會對其他朋友說,這樣操作旨在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秋盡冬來之際動物的生活習性,是對他們課外知識的一種補充,也是為了滿足孩子無限的求知慾,更好地激發他們探求知識的慾望。

2、作業拓展,實踐體驗

最後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給學生留了一個作業,作業如下:(多媒體出示作業內容。)

讓學生採集落葉觀察,並動手做一做樹葉標本,也是讓學生走出書本,進行課外實踐活動,在開放的富有創新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培養他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板書設計:

秋姑娘的信

大雁南去

松鼠要冬眠

青蛙準備食品

山村孩子給小樹裹“冬衣”

以上說課僅僅是我對本課的一種教學預設,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將隨時注意課堂的生成,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達到“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8

今天我說課稿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稱讚》。下面我 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刺蝟和小獾相處得多麼融洽,多麼富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湧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通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談話匯入。

好奇是國小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根據兒童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勵與稱讚會有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遊戲激趣、鞏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們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源自]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通過了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讀文理解、感悟道理

語文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本課教學安排了充分的讀,通過自讀,範讀、齊讀、分角色讀,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蝟為什麼還要稱讚他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幾個句子進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認真。”(這句話肯定別人的認真態度);“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這句肯定別人的點滴進步);再如,稱讚別人有什麼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對這個問題,我們抓住下面的句子進行感悟:“在我有點兒洩氣的時候,是你稱讚了我,讓我有了自信。”這句話培植了自信。小刺蝟和小獾的對話彬彬有禮,富有真情,我們抓住角色對話為訓練重點,取用了分角色讀、表演讀,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用內心的情感朗讀課文,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演能力,達到了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

(四)拓展文字、延伸課堂

通過質疑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想:假如小刺蝟一開始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這個質疑,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六、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圖文結合,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9

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十二冊第三組11課《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文章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鬥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第三組教材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於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就是讓學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目標:

我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的學習要求,我根據三個維度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設為: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領略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總結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從故事中具體的人和事中得到啟示,體會我們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從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是“諸葛亮是怎樣利用草船借箭的”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瞭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教學難點是“瞭解諸葛亮借箭為什麼能成功,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全面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原則。努力啟發誘導,變“教”’為“導”,變為學生探索、發現的過程。針對訓練的重點專案和課文的特點,設計富有思考價值的重點專案,和符合課文特點、富有思考價值的、多層次、多梯度的問題來導讀課文,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充分發揮朗讀、默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感受力的培養。

教學準備:課前收集的有關《三國演義》的人物、歇後語、故事

二、說教學思想

《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定位可以概括為:“兩個基礎,一個重要”。由此我確定的教學指導思想是:①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主人的學生觀;②堅持文道統一,重視方法指導的教學觀;③革新、開放的大語文教育觀。

三、說教法、學法

隨著課改的深入,現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是“要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樣教才能有效,怎樣教才會有效呢?通過實踐、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語文教學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時的教學方法為:

國小語文說課稿 篇10

說教材

《登鸛雀樓》是蘇教版國標本二年級上冊的第17課,作者王之渙,詩的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發感想。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學習詩人王之渙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學會藉助插圖、工具書等途徑學習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含義,想像詩句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讀誦古詩。

三、教學準備資料書多媒體課件

 說教法、學法

一、做必要的講解和說明。對作者和鸛雀樓教師做一些詳細的說明,幫助學生來理解這首詩。

二、從指導讀出停頓入手,教給學生“音斷而意不斷”的方法。這樣可以快速地讀出詩的韻律美感。

三、學法隨評語等途徑滲透。教給學生“利用手中資料或插圖來幫助學習古詩”的方法。弄懂重點詞語的意思。

四、自讀自悟,鼓勵質疑。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這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來使學生從原有的基礎上再進一步認識和提高。

五、引導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規律,瞭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結合實際拓展延伸,突破難點。結合學生實際來深層次理解“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