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班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才智咖 人氣:2.0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班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小班說課稿範文錦集九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蝸牛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形象,親切可愛,很適合幼兒的學習,既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中去,在經過幾乎一個學期的泥工活動之後,我們班的孩子對於泥工的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已經能夠掌握,所以這樣的一個泥工活動對於孩子們來說難度並不大,就是

很多泥工技巧的結合,讓孩子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體驗泥工活動的樂趣,同時也去體驗愛護小動物的情感,符合《指南》中藝術領域目標要求,注重藝術活動中的情感教育,也適合在小班年齡段開展。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教材內容,綱要精神及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制定了此次活動的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瞭解蝸牛的外型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產生喜歡、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重點、難點: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來製作蝸牛。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為此我做好了如下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音樂《蝸牛與黃鸝鳥》、課件。

三、說教學法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除了以爆滿的精神來感染幼兒之外,還主要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講解示範法、操作法、啟發提問法等教學法。

四、說活動過程:

(一)、欣賞蝸牛圖片,瞭解蝸牛外形特點

1、師:“寶寶,今天蝸牛寶寶來到了我們班裡,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蝸牛寶寶長的什麼樣的?”

2、播放多媒體課件,師作簡單解說。(蝸牛在散步、在睡覺、在說悄悄話等)

3、討論蝸牛的外形特徵。

“寶寶,剛才我們看了好多蝸牛寶寶,它們長什麼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蝸牛有頭、頸、身體、尾巴、觸角、眼睛、還有象小房子一樣的貝殼。)

4、師:不過,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隻特別的蝸牛,一起來看一看,它是用什麼做的呀?那是怎麼做的呢?一起來看老師做一做吧!

設計意圖:以可愛的蝸牛寶寶的形象匯入,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以課件中生動的圖片供幼兒觀察,並結合具體情境,讓幼兒在看一看、聽一聽的過程中去直接感知和觀察到蝸牛的外部形象,為下一環節的製作蝸牛做鋪墊。

(二)、教師示範講解

1、展示活動工具:橡皮泥、火柴。

“這是我們做蝸牛要用到的工具,橡皮泥和火柴,小眼睛要看仔細,小耳朵要聽仔細哦。”

2、師示範講解

(1)“我們先選一種顏色的彩泥,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來捏一捏,團一團呀團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提醒幼兒蝸牛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

(2)再選另一種顏色的彩泥,團一團呀團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後捲一捲,捲成蝸牛小貝殼,最後在頭上可以用火柴插小蝸牛的觸角。(要卷得緊一點)。

(3)我這隻小蝸牛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更多的小夥伴好嗎?

設計意圖:以特別的蝸牛引起幼兒製作的興趣,並通過求助的方式,向幼兒提出幫助,這樣更加能夠激發起幼兒製作的興趣和願望,在示範製作的過程中通過琅琅上口的兒歌的方式幫助幼兒更好地記憶製作的步驟,符合幼兒學習的方式和特點。

(三)、幼兒操作,教師輔導(播放音樂《蝸牛與黃鸝鳥》)

1、教師提出明確的要求:提醒小朋友橡皮泥、火柴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彩泥,每個小朋友只拿兩根火柴就夠了,不要多拿。

2、教師巡迴指導,注意用口訣引導幼兒,及時表揚和鼓勵幼兒。

3、重點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設計意圖:在製作前提出製作的要求,這樣可以避免自主動手操作過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小麻煩發生,在製作的過程中進行個別地指導,重點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因為幼兒的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樣就有所側重,幫助不同層次的幼兒。並播放符合情境的音樂,更營造了自由寬鬆的活動氛圍。

(四)、展示、講評幼兒的作品

1、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裡是蝸牛的溫馨小家,請幼兒將做好的蝸牛搬到小家裡來。大家一起來欣賞小朋友們製作的蝸牛吧!(個別評價幼兒的作品)。”

2、師:小蝸牛悄悄告訴我一個小祕密,小蝸牛說他們最喜歡喜歡陰暗、潮溼的環境,特別喜歡在晚上或下雨的時候出來玩,最怕太陽晒了。所以,小朋友在外面看見蝸牛時,能把它放在太陽底下跟它一起玩嗎?能踩它,欺負它嗎?對,我們要愛護小蝸牛。

設計意圖:在送蝸牛寶寶回家,欣賞同伴的作品及講述的過程中,讓幼兒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同時也在自我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看到別人的長處,有一個取長補短的過程,同時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最後在介紹蝸牛小祕密的過程中,進一步產生保護小動物的情感。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選擇的教材應該有一點新意,或者說審視教材時有新的視角或觀點,這樣才能引起大家對活動的興趣;教材反映的內容應該貼切或接近幼兒生活經驗,便於幼兒的理解,能引起幼兒的共鳴。正是在有了這樣的思考後,我就把目標鎖定在了今天的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覺得這個活動的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對這個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題單純,結構簡單,情節有趣。以"找"為線索,貫穿始終,通過簡單重複的禮貌對話,講述了大老鼠與小老鼠之間的友愛。故事中出現的幾種小動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較喜歡的動物形象。這樣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兒的興趣指向,與他們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二、說教學目標

在目標的定位上,我是這樣認為的: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上: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複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2、能力上:理解詞語"在裡面"、學習詞"越來越小",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遊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前期知識準備:結合社會活動及日常行為培養,大多數幼兒喜歡與人交往,敢於表達,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謝謝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1)自制小房子四間(由大到小的,可以疊套在一起)(2)四種動物圖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樂、生日快樂音樂、故事錄音

五、說教法

在新《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藉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因此,根據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新穎直觀的教具,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一開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匯入,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這座小房子發生的奇妙的變化,原來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裡面藏著小熊的房子,再裡面還依次藏著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房子,設定這樣一個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不僅可以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讓孩子們直觀地、輕鬆地理解了"在裡面"的含義。

2、口授教學法,活動中我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運用生動形象、清晰準確的語言講述故事,並通過與幼兒親切自然的交流提問,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使幼兒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體驗法,在活動中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遊戲教學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遊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遊戲過程中,幼兒精神放鬆,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遊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4、賞識教學法,在活動中對於幼兒的表現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並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有利於促進幼兒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遊戲聯絡法等學習方法

1、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遊戲練習法:幼兒在遊戲中,邊遊戲邊聯絡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說教學過程

我的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匯入環節:由房子匯入,引出活動內容。教師出示房子,引導幼兒觀察,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麼?(房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師:今天老師就告訴小朋友一個發生在房子裡的故事。

(二)、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採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預留故事結尾),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背景音樂起,師出示大老鼠,生動的講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釘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我認為在講述故事時,配以優美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師:有一隻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接著講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門,最後找到小老鼠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的展開我逐步開啟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並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裡面會小老鼠的房子嗎?這是誰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這一動作也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在裡面"這個詞的含義)對故事中大老鼠重複的禮貌問話: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教師在講述時語言注意突出敲門的動作及重點詞"請問",這樣便於吸引幼兒的視聽覺神經,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另一方面也為下面提問環節設下伏筆,使幼兒能夠回憶起故事情節中的禮貌用語。

2、通過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越來越小"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於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著白雲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麼?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在講述故事之後,結合房子教具,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師指著第一間房子揭開第一匯入環節設下的懸念:這間房子是誰的?小朋友知道了嗎?(幼兒:大象的房子)之後,師幼一問一答,大老鼠來到第一間房子面前是怎麼敲門的?"咚咚咚"它敲門時是怎麼說的?誰走出來?說了什麼?來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誰走出來了?說了什麼?~~~~~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怎麼說的?這時誰走了出來?它說了什麼?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後心情怎麼樣?通過一問一答再模仿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不疑難問題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也學到了禮貌用語,促進幼兒積級思維,鍛鍊口語表達能力,理解了重點,強調了難點。在幼兒根據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有幼兒回答的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給予鼓勵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鍊的機會。

在帶領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將房子從第一間橫排到第四間,(即從大到小排好),請幼兒觀察,之後自然的說出房子"越來越小",孩子們更直觀的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之後對"越來越小"這個詞重複學習兩遍,以鞏固認識。

3、遊戲"藏房子", 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遊戲環節,分別將第二間房子藏到第一間房子裡面,第三間房子藏到第二間房子裡面,請幼兒觀察找出是哪間房子不見了,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憶了故事情節。

4、完整的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結尾,整體感知。通過教師轉折性的提問: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為什麼要找小老鼠呢?過渡到這一步驟。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放故事錄音),仔細聽聽,大老鼠為什麼找小老鼠?完整欣賞故事之後,幼兒就會明白,原來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來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還給小老鼠帶來了禮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體驗過生日的快樂。也為結束部分作了鋪墊。

(三)、結束部分:擴充套件延伸,昇華主題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採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們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開心,它呀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它要把大老鼠送給它的生日禮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後把棒棒糖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分發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禮貌用語"謝謝"。結束部分不引使幼兒運用了禮貌用語,還體驗了分享的快樂,主題得到了昇華。

附故事:

大老鼠找小老鼠

有一隻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於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裡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於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大老鼠拿出禮物說:"小老鼠,祝你生日快樂!"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及設計思路

顏色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顏色遍佈在世界的每個角落,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佈滿顏色的世界裡,萬物沒有了顏色,我們的生活也會暗淡無光,顏色使世界美麗,顏色也美化幼兒的心靈,所以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生活的整個世界是不能沒有顏色的。

每當孩子們在玩積木時,他們常常會對五顏六色的積木愛不釋手、每當孩子們在幼兒園吃了營養飯時,他們回家後會對爸爸媽媽說:“幼兒園的飯真漂亮,可好吃了”、每當孩子們畫完一幅畫時,他們會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特別的滿足感,那是因為顏色的魅力。

《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適合幼兒現在的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所以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認識顏色——紅黃綠”。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將活動目標確立為以下三個方面。

1、認識目標:認識、區別紅色、黃色、綠色,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2、能力目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

3、情感目標:體驗與老師和同伴遊戲的快樂,從而激發幼兒的求知慾。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而服務的,活動準備必須與活動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紅色、黃色、綠色盒子、卡片、舊報紙以及環境佈置,同時又考慮了幼兒已有接觸過顏色的生活經驗。

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讓幼兒認識、區分紅色、黃色、綠色;難點是在活動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部分去完成。

(一)認識顏色

活動一開始,我以“神祕的盒子”引出活動,吸引幼兒的注意,當第一個紅盒子展示在幼兒面前時,我故作打不開狀,引導幼兒說出:“紅盒子紅盒子快開啟”,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綠盒子綠盒子快開啟”“黃盒子黃盒子快開啟”,以強化幼兒對顏色的認識。當在最後一個盒子中找出紅、黃、綠三個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找一找身上有這種顏色嗎?說一說你還看過這種顏色的什麼東西?在這裡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非常寬鬆的語言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在激發幼兒對顏色興趣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口語。

(二)找顏色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一個“找太陽寶寶”的遊戲,我將太陽寶寶擬人化地編成一個簡短的故事,激發幼兒去尋找太陽寶寶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親身體驗尋找太陽寶寶的樂趣,我佈置了一個大花園,讓幼兒在這身心愉悅的環境中去感知、去尋找,當幼兒找到太陽寶寶時,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寶寶的顏色,幫助幼兒將太陽寶寶貼在身上。

在這個環節中我始終是孩子發展的幫助者和引導者,通過讓幼兒在遊戲中找一找、說一說,進一步加深對顏色的認識。

(三)尋找相對應的顏色

這個環節是本活動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大灰狼來了”的遊戲,對於剛入園僅二個月之久的小班幼兒來說,要在音樂停止的瞬間,快速找到與自己身上,太陽寶寶顏色相同的大圓,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注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在遊戲中我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舊報紙,舊報紙上分別畫有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大圓,對能力弱的孩子、膽怯的孩子,我則去幫助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能力強的孩子,我則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尋找與自己顏色相對應的大圓,從而使每個幼兒都有獲得成功的愉悅心情。

五、說教法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了講述法、遊戲法、啟發聯想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活動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六、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觀察、講述、遊戲,讓幼兒認識和區分紅色、黃色、綠色。並儘量營造寬鬆的學習氛圍,鼓勵幼兒找出與之相對應的顏色。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表現力和辨別能力。

七、說延伸活動

課後讓幼兒在美工區運用塗色的方法,給每個區域製作不同顏色的標記牌;在益智區放置各種顏色的物品,讓幼兒按照顏色進行分類;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相關的顏色活動。

八、活動小結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個體差異,教師通過為幼兒創設由易到難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在直接觀察、直接體驗、具體表現的活動中,能動地建構著知識經驗。

我在本活動中始終以一個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角色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體現了新型的師幼互動關係。

小班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是根據“小小寶寶”的學習特點、理解能力、興趣愛好,專門為小小寶寶設計的。從六月份第二週我嘗試著開始英語教學,令我驚喜的是,孩子們對英語活動特別感興趣,喜歡說英語兒歌,喜歡做手指遊戲。因為小小班孩子對於可愛的小動物特別喜歡,所以本次活動我選擇了單詞dog的教學。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我們班幼兒學習英語的實際情況,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這一點對於小小班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剛剛接觸一門語言,老師在給孩子正確的發音教學的同時,要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2.聽懂、理解並會說出單詞“dog”。 我選擇了一個單詞作為活動的教學目標,主要是考慮到託班孩子注意力時間短的年齡特點而定的。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 這個目標在學習單詞的過程中自然的貫穿進去了,當出示手偶,老師說Hello時,孩子們能逐步學會自然、主動地打招呼。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學習單詞“dog”的正確發音。因為小小班孩子的發音器官發育還不完善的特點,我覺得這同時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三、活動準備

小小班孩子比較容易調動學習的興趣,但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具不宜太多,根據孩子的這個特點,我準備了兩個可愛、形象的手偶“dog”和“cat”。

四、活動分析

本次活動的流程:熱身活動——單詞學習——語音練習——兒歌複習——鞏固延伸 想重點說明以下4點:

1.在熱身活動,我選了手指遊戲 《Little Bee》,在英語教學中,熱身活動時的小律動是孩子們特別喜歡說和做的,而且回家後也喜歡錶演,能很好地反映教學效果。熱身活動很多,但是適合小小班幼兒用的很少,這樣我們可以把適合其他年齡班的律動進行改編,比如我在活動開始時,就作了改編:

T:Clap your hands,x x x x X(幼兒按節奏拍手) T:One two three (幼兒說four,並坐好)

2.在單詞學習和語音練習這兩個重點環節,我選用了兩個可愛的、毛茸茸的手偶,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小班幼兒發音器官不完善,在學習新單詞時在發音發麵比其它年齡班要困難一點,所以我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多次重複,讓幼兒反覆練習。可能有的孩子暫時發音不準確,老師也不用擔心,只要我們給孩子一個正確的發音,那麼孩子在以後發音條件成熟後自然會發正確。

3.在兒歌複習環節,我自編了兒歌:Cat cat miao miao dog wang wang wang.這樣孩子們就會在簡單而有趣的兒歌學習中,複習鞏固了剛剛學習的單詞。

4.在鞏固延伸環節,小朋友變成小超人和兩個可愛的小動物一起出去玩,然後再有意識地引導他們繼續練習說兒歌,達到複習、鞏固的目的。因為小小班孩子的興趣保持時間短,在活動結束部分,我選擇小超人這個律動,再次激發幼兒在延伸活動中的興趣。附活動設計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熟悉並適應英語的'活動環境,對英語產生興趣。

2.聽懂、理解並會說出單詞“dog”。

3.進一步學習運用“Hello”與他人打招呼。活動準備:

小狗、小貓的手偶各一。活動重、難點:

學習單詞“dog”。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手指遊戲 《Little Bee》

Little bee little bee,

Round round round,

Little bee little bee ,

Sound sound sound ,

zzzzz...

(二)單詞學習:

1.出示手偶cat,引起幼兒注意:看,今天是誰到我們班來了?(cat)

對了,是一隻可愛的cat。小朋友高興嗎? 打個招呼吧!Hello!Little cat還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知道它是誰嗎?(讓小朋友猜)

2.出示手偶dog。

T:Yes , it’s a dog.小朋友一起來打聲招呼吧!Hello!

3.請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說出單詞“dog”,注意讓幼兒看清老師的口型,聽清老師的發音。

(三)語音練習:

請小朋友看手偶說出單詞,觀察幼兒的發音是否正確。你喜歡這隻可愛的dog嗎?dog想和小朋友們做好朋友,不過它有個要求,誰能大聲說出“dog”,它就和誰做朋友。現在,咱們大聲說出“dog”,OK?(請小朋友逐個練習發音)

(四)教師自編兒歌,複習鞏固所學單詞。

Cat cat miao miao miao.

Dog dog wang wang wang.

(五)活動延伸

Cat和dog兩個好朋友要出去玩了,我們也變成小超人和他們一起出去玩吧!OK?

小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想媽媽》是老教材小託班上學期中的一個教學活動。

現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獨生孩子,父母長輩都非常的疼愛。由於父母大多在外工作,減少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為了彌補孩子會買一些玩具當禮物送給孩子,但是那種父母親與孩子之間的親情一直連線著父母與孩子,使得孩子經常想起工作在外的父母。這首兒歌就是描寫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寶寶在家一個人,想媽媽時抓起來旁邊的積木,學著平時打人打電話的樣子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快點回家。本首兒歌內容短小,語言淺顯,通俗易懂,在字句中充分的體現了寶寶對媽媽的思念。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靈活性強,不受時間、季節、環境的限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我確立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據畫面理解兒歌內容,學念兒歌。

2、通過念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及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教學目標,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說“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

《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經驗等密切相關,因此我們讓幼兒在原有語言經驗基礎上來學說語言“抓起積木當電話:媽媽、媽媽,快點回家”。活動的難點為: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達對媽媽的思念之情。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活動:我的準備如下:玩具電話機、積木、掛圖。對於託班幼兒來說,由於生活經驗相對較少,因此他們的想像力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在活動中讓幼兒把積木當成電話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四、說教法

1、遊戲法: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能夠給幼兒帶來許多樂趣。託班的幼兒年齡小經驗缺乏好模仿,所以在活動中處採用模仿遊戲:抓積木當電話,在遊戲中使幼兒自然的理解兒歌內容。

2、談話法:所謂談話法,就是圍繞活動內容,通過教師提問,引導幼兒回答的一種方法。由於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就通過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談話,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通過師幼之間的談話、討論,達成共識完成教育目標。

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多次提到,要通過藝術活動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體現成就感。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表現往往帶有“情緒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歡”的水平上。這種興趣容易轉移,也易於波動。因而激發興趣需要貫穿始終。

小小班幼兒的思維正處於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過度的時期,他們情感外露,不穩定,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學習的特點是隻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結果,因此,小小班的教學活動應更注意遊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鬆、自由的遊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發展。因為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物件,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

二、活動目標:

1、能大膽選擇色彩印畫,表現大大小小的圓圈泡泡。

2、體驗魚兒孤獨和快樂的情緒。

3、喜歡參加美術活動。

新《綱要》中強調:“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目標1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第2、3目標是情感目標。主要是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為下次的活動做一個精神鋪墊。讓幼兒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

三、說說活動準備:

在活動中我準備了大大小小的瓶蓋,都是我們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還有就是抹布、水粉眼料和大海的背景圖。

四、說說活動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採用遊戲法是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學技能。談話法是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幼兒的學法“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五、說過程

在本活動中我們從激發幼兒的興趣入手,圍繞目標將多種教學形式相整合,使師、幼能始終處於積極的探索狀態。

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教師示範——幼兒操作——互相欣賞作品

1.引出主題

我們班上來了一位小客人,出示一條魚的圖片。

教師說:我是一條孤單的魚,在大海里孤單的游來游去,沒有朋友。唉!

提問:魚兒怎麼了?

你們願意幫助我嗎?願意和我做朋友嗎?

幼兒將身上的魚兒拿下貼在海洋圖上與小魚做朋友。

我現在有這麼多朋友,我好開心,想吐泡泡,你們和我一起吐泡泡吧。

第一環節開始部分。我用小魚來我們班老作客,小金魚一個人孤單沒有好朋友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幼兒溶入到環境中,體驗魚兒孤獨的情緒。)找到了好朋友很開心,它想和好朋友一起吐泡泡。引入主題。引出課題,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的興趣,體驗魚兒快樂的心情。)。興趣是活動得以開展和幼兒參與的原動力。

2.教師示範

提問:那你們知道泡泡是什麼形狀的嗎?

我們怎樣幫小魚吐泡泡呢?教師出示水粉和瓶蓋。

請幼兒觀察瓶蓋的形狀。請幼兒想辦法畫泡泡。

教師示範用瓶蓋印畫。提示幼兒在印的過程中注意每次只能蘸一種顏色,不需要時用抹布擦去。

第二環節是認識創作工具的過程。因為每次的創作都有不同的工具,所以通過每次活動讓幼兒認識工具的名稱也是必要的。當然這也需要多次活動經驗的累積,使幼兒逐步掌握每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幼兒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自己動手操作學習新的繪畫方式)

3、幼兒操作

鼓勵幼兒嘗試選用大大小小的圓形材料印泡泡,幼兒隨著音樂自由地選擇瓶蓋與顏料印泡泡。

第三環節是印得過程。讓幼兒在印得過程中體驗快樂。這裡我運用了教師示範工具的操作方法,是啟發式的,是讓幼兒自然而然的掌握工具的運用。印得過程中幼兒共同合作,共同遊戲,共同體驗印得樂趣,共同欣賞作品。

4相互欣賞幼兒作品。

請個別幼兒到前面說說自己印的泡泡,說說自己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設計意圖:評價幼兒作品,給予肯定,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5結束部分

幼兒和教師唱著《小金魚》的音樂游出教室。

小班說課稿 篇7

一、主題說明

大部分的孩子喜歡開水龍頭玩水,喜歡聽嘩嘩的流水聲,更能通過手對水的觸覺在心理上產生興奮、舒暢與快樂的感覺。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我們設計了以“玩水”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本主題活動旨在引導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學會節約用水,保護、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通過一系列的科學實驗活動,初步認識水的特徵及對人類的作用,激發幼兒對熟悉環境中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探索慾望.

二、主題目標的預設

情感目標:在嘗試活動中,增強幼兒對人類生存資源的認識,體驗遊戲和自由創造的樂趣;培養幼兒對自然界及生命的熱愛。

態度目標:讓幼兒在活動中嘗試與同伴合作,激發幼兒對事物和現象的探究慾望,初步感知水的特性。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與對事物的探索能力。

知識目標:通過活動使幼兒瞭解水的基本特徵,感知水對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技能目標: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各種實驗及操作活動。

三、主題思考網路的預設

四、主題活動網路的預設

五、主題探究計劃的預設

1、 整體計劃:主題探究程序的預設

2、周計劃預設

第一週

活動一 科學活動――幫水寶寶搬家

活動二 語言活動――洗澡真舒服

活動三 科學活動――小水滴旅行

活動四 英語活動

活動五 音樂活動――泥娃娃

活動六 體育活動―― 結冰了 融化了

活動七 數學活動――認識數字

第二週

活動八 社會活動――關好水龍頭

活動九 體育活動――玩沙和玩水

活動十 英語活動

活動十一 健康活動――五顏六色飲料

活動十二 科學活動――我們一起來玩水

活動十三 數學活動――數的形成

第三週

活動十四 歌表演――乾淨的小手

活動十五 科學活動――玩泡泡

活動十六 英語活動

活動十七 藝術活動――繪畫 水中的魚

活動十八 語言活動――大家愛清潔

活動十九 數學活動――按物取數

第二週教育活動計劃(略) 第三週教育活動計劃(略) (略)

小班說課稿 篇8

一、說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經驗延伸。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著強烈地模仿成人行為的慾望,他們在玩娃娃家遊戲時,會像模像樣地洗菜、切菜,當他們看到自己將玩具西瓜、蘋果、魚等切開後,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因此,我從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讓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索、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使各種食物變小。通過操作實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將食物變小。主要通過探索操作獲得經驗,通過集體的評價使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為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五張呈U字形擺佈在後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瓶娃娃;各種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湯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工具、材料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3、經驗準備:幼兒對喂娃娃有一定的經驗。(娃娃家、區角活動時玩過喂娃娃的遊戲)

三、說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預測法、操作法、交流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預測法:幼兒都想喂娃娃,那怎樣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呢?讓

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大膽預測。

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交流法:操作之後,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時,老師也統整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遊戲法:本次活動,我以喂娃娃為主線,引起幼兒的操作、探索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想像預測→探索嘗試嘗試→交流分享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為幼兒創設了“瓶娃娃肚子餓了,請我們小朋友寶寶想想辦法”的遊戲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為情節發展的主線,從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預測:

在請個別孩子來喂娃娃時,,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願望。

(三)探索嘗試:

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嘗試。我為每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種工具,讓孩子根據自己能力需要選擇材料、工具,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活動中,我是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當孩子碰到困難時,我會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孩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地表揚,並鼓勵他想出多種方法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四)交流分享:

探索活動之後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的體現。最後的質疑“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又緊緊圍繞了我園《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的課題,能使孩子從小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後,讓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使食物大變小的實驗中,常是用各種方法把食物變小,然後餵給瓶娃娃吃,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由於有了自己親身操作的經驗。也為後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經驗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樂意嘗試、探索,同時體驗喂娃娃的樂趣。能較好地完成活動預設的目標。

教案:喂娃娃

活動名稱:喂娃娃

活動目標:

1、通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孩子有著強烈地模仿成人的行為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各種各樣的手工活動。如:切菜、洗手帕、掃地等。為此,我根據孩子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瓶娃娃每人一個。

2、各種食物:

蛋糕、餅乾、蛋、餅、火腿腸、豆腐乾、黃瓜、蘿蔔、藕、蘋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魚乾片等

3、各種工具:

湯匙、小刀、剪刀、尺

活動流程:

觀察→預測→嘗試→交流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寶,你們看,這是誰呀?(瓶娃娃)

師:瓶娃娃想和我們寶寶一起遊戲。可是,現在他們的肚子有點餓,我們有什麼好辦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呢?(幼兒回答)

二、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這裡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哪個寶寶願意來試一試,來餵給瓶娃娃吃。

(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吃不進娃娃的肚子裡)

2、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為什麼瓶娃娃吃不進去呢?

(好吃的東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些好吃的食物呢?

(幼兒預測)

三、進行“大變小”的試驗:

1、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方法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餵給瓶娃娃吃。

2、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使各種食物變小。

2)引導孩子邊操作邊表達試驗過程。

四、共同探討:

1、你們給娃娃吃了什麼?

2、你是怎麼把食物餵給瓶娃娃吃的?

3、剛才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

4、你是想什麼好辦法解決的?

五、結束:

1、今天,我們餵給瓶娃娃吃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了,它們說:謝謝小朋友!

2、送瓶娃娃回家。

小班說課稿 篇9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戶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牆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出的聲音。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於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通過遊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說:“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說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樂意參加玩石頭的遊戲,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嘗試自由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

三、說重b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通過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這一特性。

四、說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積木,塑料積木,金屬勺子);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毛絨玩具,毛線團);厚墊子,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說過程

我通過三個環節“感知特性——探索比較——拓展經驗”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

一開始以“石頭展覽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觀察發現石頭不同的顏色、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探索比較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集體共鑑的方式,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第二次通過自主探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判斷進行初步猜測,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

3、拓展經驗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