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74W

《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答謝中書書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瞭解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掌握重點字詞,理解文意。

過程與方法:(1).反覆朗讀課文,以至背誦。

(2).理解課文內容,小組合作翻譯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說教學步驟

(一)、激趣定標

1、激情匯入: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古代許多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油然而生。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麼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答謝中書書》。

[說明]:此設計在幫助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優美詩句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介紹作者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說明]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mò)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樑時期思想家、醫學家、文學家。有《陶隱居集》。

3 、激趣定標(展示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2)、識記“歇、頹、鱗、與”等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明]明確目標,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方向。

(二)、自學、探討、點撥

自學互動一:識記、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下列紅字的注音。

歇( ) 頹( ) 鱗( ) 與( )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準節奏及停頓。

3、學生練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4、再跟錄音讀。

5、比一比:讀課文,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好。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自學互動二:翻譯課文,理解課文。

1、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一句話,理解,注意紅字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談:讚歎。

理解連結:這句話中的“ ”字點明全文的中心,這句話在全文中起__ 作用。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二至五句話。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五色交輝(各種色彩交相輝映) 四時(四季) 歇(消散)

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理解連結:說說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美在哪裡?

3、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六至七句話。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 復(再) 與(參與,這裡是欣賞)

理解連結:這兩句話體現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三)、目標檢測

1、給生字注音:

頹( ) 歇( ) 鱗( ) 與( )

2、理解字詞句:

四時: ; 歇: ;頹: ;復: ;與:

沉鱗競躍: ;五色交輝: ;

①實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填空,回答題後的問題。

(1)“ ”字點明全文的中心。統領全文的句子是__。

(2)文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3)這些景物美在哪裡?

(4)、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體現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說明]藉助多媒體,以練習的形式檢測全文內容,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陶弘景寫給好友謝徵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詠自然風光的佳作。作者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傳達出與自然融合並陶醉其中的愉悅,體現了酷愛自然,歸隱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