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才智咖 人氣:7.29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五篇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 篇1

指導思想: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說教材:

《短文兩篇——禪、貝殼》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三課。這兩首散文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範之作。

二、說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絡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薰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散文的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散文詩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閱讀詩,大體把握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三、說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散文以情成篇,以理服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醞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創設情境,匯入新課;範讀時,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但對七年級學生來說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巨集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說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散文的情感及富有哲理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欣賞散文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散文中深層道理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說教學程式: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作家莫頓·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而且課文的最後一段老師要求大家能夠背誦,不知道同學們掌握的怎麼樣了,下面由老師提示你們,我們一起來誦讀文章的最後一段。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人生道理,那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當我們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不管困難有多大,只要把大困難化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那麼最終就會戰勝巨大的困難,以致贏得最後的勝利,獲得一種巨大的成就感。這節課我們就接著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看看我們能從中悟出什麼樣的人生真諦。(此環節意在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

(一)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散文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反覆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自讀詩文,整體感知: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檢查朗讀:指生朗讀,其餘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區域性示範朗讀。(此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中蘊含的哲理。)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蟬》中的“想起秋風顏色”,“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點撥】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2)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裡?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噪聲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

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3)課文裡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

【點撥】“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4)。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感悟出深刻的道理人生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那生命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呢?既然生命是短暫、脆弱的,那我們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呢?作者席慕容在她的散文《貝殼》中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朗讀課文,教師範讀。

2。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點撥】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裡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儘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裡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感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點撥】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讚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並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讚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四)、小組討論,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點撥】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緻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歎的東西的願望。

(以上環節的設定,意在引導學生聯絡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精神。)

(五)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通過學習這篇短文,讓我們知道,無論生命怎樣渺小,無論生命如何短暫,我們都必須要做到認真地對待活著的每一天,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更多說課文章,請訪問說課網頻道。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的特點

本課是人教版國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本單元主要反映的是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山市》是一篇文言文,它所涉及的自然現象與“海市蜃樓”相似,可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適當的探究。課文用精練生動的語言描述山市的生成、發展、高潮及至消失的過程,極富想象力。本文是自讀課文,學生學習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階段(這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接觸到的第三篇文言文),所以對文言字詞、語法的要求可以儘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

2.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國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貫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教育,結合本單元的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能力目標: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

豐富想象,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體會“山市”神奇、壯麗的幻景。

養成主動探究的習慣。

重點:發揮想象,體會“山市”這一自然現象的神奇,並再現“山市”。

難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想象及口頭表達能力。

3.學情分析

國中一年級學生較活躍,形象思維較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意義識記已優於機械識記,自我意識較強,對事物有一定的獨立見解,但他們的有意注意穩定性較差。在教學過程中,可將積累詞語與培養想象力結合起來,請學生用畫筆或語言描繪出山市奇幻的景象。還要運用電腦多媒體手段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力,發展學生形象思維。

文言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學生雖已初步接觸了文言文,對怎樣學習文言文也已有了一定的整體印象,但還是有畏難心理。而且本文又是一篇自讀課文,根據要求用一課時來完成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要抓好預習。要求學生在課外利用工具書、課文下的註解疏通文意,能夠找出難詞難句,並對課文有初步的印象。

⑴預習要求:①讀準字音,把握節奏,注意語速和語調。

②藉助工具書和書中註釋疏通文意,準備複述課文。

⑵預習步驟:①初讀:識記生字詞,分清停頓,標出難詞難句。

②再讀:逐詞逐句疏通文意,補出省略的翻譯。

二、教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法:

1.情境設定法。

本節課中,我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首先是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片斷,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其次整節課都在具有神祕氣息的中國古典民樂的氛圍中。課件的背景是與文言文意境相似的中國古典山水畫,字型採用楷書、隸書、行書等書法字型。整體介面古色古香,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而幫助學生感受文言文中的物象,通過聯想與想象,在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融入課文的意境中。

2.誦讀法

教法千變,朗讀為本。對文言文的教學來說,誦讀尤為重要。要克服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從朗讀入手,讓學生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3.質疑法

課前作好預習,課上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

4.討論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將簡單的分組討論引向有組織、有分工、有合作的更高層次的討論形式。

5.畫圖法

《山市》中的景色瞬息萬變、虛無縹緲,比較適合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因此,我從三個層面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①以創造性複述來培養學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象力。②以給景物畫插圖的形式來培養學生將語言轉化為圖景的空間想象力。③最後又給插圖配上文字,將再造想象力與空間想象力相結合。

三、學法

在我的教學設計中,始終貫徹了新課標的精神,即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共同發展。

1.圈點勾畫法

此法主要用在預習以及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預習中,圈出生字詞,劃出疑難句,注出自讀心得。在檢索“山市”的變化過程中,要通

過快速默讀,標出“山市”的初生、發展、高潮與消失四個階段。

2.文言文閱讀法

在預習中使用“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啟迪”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誦讀法

把握文言文的節奏,體會其中的音樂美,感悟中國古代文化的韻味。

4.討論法

充分討論,互相啟迪,有合作、有分工,感受團隊的力量。

5.畫圖法

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圖畫再現“山市”,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分以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匯入

先播放動畫片《阿拉丁神燈》的片段:主人公阿拉丁為了向公主求婚,命令燈神一夜之間在沙漠上建起了無數宮殿。然後,請同學們說說動畫片中最神奇的是什麼?並適時引導: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在瞬息間出現一座城市嗎?讓我們走進《山市》,去領會“山市”的神奇吧!

[說明]:設計此環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為後面的活動作好情感準備。

2.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理解課文大意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要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整體感知課文。具體做法是:①學生提出預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可以是朗讀、詞義句義、課文理解等各方面的。由學生互相釋疑,教師適當補充。②齊讀課文,解釋課後練習中的詞語,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或肯定或指正。③分別請兩位同學複述課文,並請其他同學點評優劣。評價的重點放在文言文的複述是否僅僅是機械的翻譯,倡導創造性複述,為下一環節的再現“山市”作鋪墊。

3.合作探究,培養想象力

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活動組織能力。要求學生研讀相關段落,通過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描繪文中之景,想象言外之象。步驟:

①快速默讀課文,檢索主要資訊,並圍繞它展開討論:可以將“山市”的變化畫成幾副圖,挑選一副圖思考:該圖中有哪些內容?(文中之景學生可以說得很好,主要引導學生想象言外之象)在學生充分發言的基礎上,多媒體出示板書,並進一步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的小組提出在孤塔、城郭、危樓的周圍還應該有山、有樹、有小橋流水……把文中沒有提到,現實中有的事物畫進去。那麼請問文中的孤塔、危樓都“直接霄汗”,我們在有限的畫紙上怎樣表現無限的“山市”呢?

②按小組活動再現“山市”的奇幻場景,由小組長組織分工,擅長畫的畫,擅長作文的同學就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該場景,可以是描寫性的文字,也可以是詩歌等形式。

③請各小組派代表展示作品,並談談創作的設想及過程。

4.拓展延伸

這麼奇妙的“山市”要是能經常看見多好啊!那麼它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呢?通過這一問題自然的將思考從課內到課外,從文字遷移到自然科學,激發學生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究的慾望。

5.總結評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雖然我們無緣目睹海市蜃樓,但同學們能充分發揮想象,用手中的筆再現“山市”,真是棒極了!!最後讓我們迴歸文字,在朗讀中體會“山市”的神奇、壯麗吧!

[說明]:此環節對學生活動給以大力的肯定和鼓勵,並回歸文字,從整體感知到區域性的活動,最終又回到對整體的把握上,體會文言文的音樂美、語言美,想象大自然的神奇。

6.作業

請同學們回家把“山市”的故事講給父母聽。

[說明]:通過講故事使“山市”的成因及其變化過程更清晰的呈現在學生的頭腦中,進一步培養想象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醜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或讚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於想像力的故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聯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醜惡,嚮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於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美,節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動學生想像思維。

2、 教學目的:

①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② 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想和想像的作用並形成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節(引匯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匯入境儘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並有利於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範,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節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捨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夥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展區’的。”因此,這環節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於提問質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想,還要要求所聯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藉此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據: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聯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字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式】

1、 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匯入境(1分鐘)

明確目標(1分鐘)

指導朗讀(15分鐘)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鐘)

小結鞏固(5分鐘)

練習提高(8分鐘)

2、 教學環節設計

引匯入境:(1分鐘)課件螢幕出現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裡,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

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鐘)課件螢幕出現,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① 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②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③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教師解說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現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現詩中的“美”,問題是A、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B、怎樣聯想和想像?C、詩歌表現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鐘)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和節奏重音,接著教師螢幕顯示朗讀要點並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並核准節奏和重音,然後組織齊朗誦、小組內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並質疑(15分鐘)分兩步,

先探究內容。問題是a.全詩共四個小節,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b.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覆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 然後再學生提問質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並根據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鐘)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於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後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美親切,節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裡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鐘)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安排兩題:a、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聯想和想像,b、課後練習,仿例續寫。

3、 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意義

《看雲識天氣》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主要反映對自然世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從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兩個方面介紹了雲和天氣的關係。文章層次清楚,有綱有目,抓住了雲的特點來進行說明,而且語言生動形象。

2.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課文要點,瞭解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2)通過品讀課文中優美句段,體會本文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

(3)通過拓展延伸、作業佈置,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快速閱讀,概括要點,品味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

針對本班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的內容和結構層次。

4.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我針對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課教學流程製作了精緻的課件,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興趣大增,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談話法、點撥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和情境教學法。

如談話匯入課文,使學生在較為輕鬆的談話過程中進入本課的學習,消除了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談話、交流,形成了教師、學生與文字三方的和諧對話,而且能使教學的各個環節自然銜接,教學流程自然流暢。

在學生思維出現困難時,我適時使用點撥法,讓學生茅塞頓開,形成師生的和諧對話。如學生自我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這一環節中,我適時點撥,學生就能更好地抓住各種雲的特點,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

在小組合作這一環節中,我採用情境教學法,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種雲,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自己呢?請學生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這樣入情入境,學生融入了課文的學習中,也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

學法上,我貫徹“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的指導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養成與人合作的好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中我是從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的導語同樣也能為一節好課鋪設一段通往成功之門的路。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情)卻有晴(情)”,因使用諧音雙關表情達意而顯得新穎別緻。那麼,大自然的晴雨天氣真的像人的感情一樣捉摸不定嗎?除了天氣預報,人們還能根據什麼識別天氣的變化呢?預習過課文的學生會回答:雲、雲彩。於是我順勢匯入:對,還可以能過雲彩。怎樣通過雲彩預知天氣情況?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科普小品文《看雲識天氣》。(板書課題)

學生在國小時就背誦過劉禹錫的這首《竹枝詞》,這一導語以學生熟悉的詩句匯入,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創設一種詩的意境引入這篇科普小品文的學習,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對國中學生的閱讀要求是“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這也是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速讀課文,並思考“雲和天氣有怎樣的關係?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來說明的?”我要求學生圈畫出相關句子,理清文章脈絡,並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雲的形態,雲的光彩。

在這一問題解決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學生具體思考雲的形態和雲的光彩與天氣變化的關係,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板書雲的不同形態的名稱,及不同光彩的名稱。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

邊思考的過程中理清了課文思路,鍛鍊了學生的速讀能力和概括能力,初步解決了教學重點。同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往往”“常常”這兩個詞語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本文語言準確性的特點。

環節3:小組合作研讀賞析

這一環節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環節,我採用了這樣四個步驟來完成教學:

首先我請學生細讀課文,用不同的標誌標示出雲及其光彩的種類、特點和它們帶來的天氣情況。這樣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再次走進文字,理解文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也在這一環節中進一步落實。

接著,為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對這一問題的檢查,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要求學生以第一人稱方式介紹一種雲或其光彩,要介紹清楚會帶來怎樣的天氣,並儘量使用文中原句;先自行預演,再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小組內推薦一名同學進行全班交流。

以自我介紹的方式來介紹雲與天氣的關係,使學生能入情入境,融入對課文的學習中。我要求學生並儘量使用課文原句,這樣能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課文生動形象的語言,既考察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程度,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自行預演環節,給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為下一環節小組交流打好了基礎,避免了小組合作流於形式。全班交流的過程是一個使所有學生都受益的過程,配以課件中相應的雲的形態和光彩的圖片,學生對雲與天氣變化的關係印象深刻。步驟一、二的設計一脈相承,在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小組討論中,加深了對雲和天氣關係的理解和體驗,並有所感悟和思考,進一步解決了教學重點。

學生在充分了解了雲與天氣的關係之後,我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文章介紹了這麼多的雲,但讀來卻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這時學生根據板書的要點,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會使文章層次清楚、條理分明。

最後一個步驟是品析優美語句。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課堂上我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在這一過程中,我適時點撥,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體會不同的修辭方法在文中的作用。在教師、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中,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進一步鞏固了教學重點的學習。

環節4: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結合在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蒐集有關天氣的諺語,在這一環節我提問到:除了雲之外,自然界中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預示天氣。學生立刻能結合自己預習課文時所蒐集的天氣諺語來回答,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諺語的含義,增加了生活常識,也拓展了知識面和閱讀範圍。作業的佈置是寫一篇觀察日記,意在讓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象的習慣。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看雲識天氣

雲是天氣的“招牌”

薄雲:捲雲卷積雲積雲高積雲層次分明

形態晴朗天氣

厚雲:卷層雲高層雲雨層雲積雨雲條理清晰

光彩:暈華虹霞陰雨天氣

意義、侷限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材的認識和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正。

人教版國中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寫的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一曲譜寫幼年往事的優美樂章。在這一膾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詩的筆觸舒捲自如地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妙趣橫生的童心世界。文章狀物、敘事、寫人都栩栩如生,是魯迅散文中的精品。“景是兒童心理的景,情是兒童心理的情。”文章共寫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處的童年生活。課文由“我的樂園”領起百草園,寫了百草園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傳說。寫三味書屋時,作者選取幾個片段,真實而生動地再現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和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刻畫了一位嚴厲而又可敬、可親、有趣的老師。

本課所在單元的教學重點放在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並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學習文章的表達技巧。將本文《從百草園道三味書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與示範性。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文章中語言表現的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瞭解與掌握課文的表達與寫作技巧,同時通過學習文章中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時光的描摹,激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引導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說目標

⑴知識目標:掌握重點字詞,瞭解、把握課文內容、品味語言。

⑵能力目標:學會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分析散文與語段、語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標:體會童年生活的情趣,關注自身的生活與成長,同時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三、說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通過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過描寫(以景物描寫、動作描寫為主)增強語句表現力、文章感染力。

(3)理解文章寫作順序的特點和利用對比方法突出中心的方法。

2、教學難點

(1)學習如何運用多種手法使文章生動富有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和寫作能力

四、說教法

1、情景引導法。

2、提問法。

3、設定環節法。

五、說學法

1、收集資料法。讓學生收集關於作品和作者的資料,對於文章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2、情景設定法。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樂園,和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鳴。

3、閱讀法。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全文、重點語段,讓學生通過初讀、細讀、精讀、品讀等過

程,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思議相結合,讓學生經歷尋疑、釋疑、尋疑、品味、成誦等過程,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4、合作探究法。注重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重點部分讓學生自己思考交流形成初步印象,引導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匯入課文

同學們大家都去過遊樂園,最喜愛的遊樂園是哪裡呢?在遊樂園裡有什麼有意思的東西呢?

今天我給大家再介紹一個遊樂園,不過這個遊樂園和我們往常看到的遊樂園不一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遊樂園是什麼樣子的。

第二部分:介紹作者,走近魯迅

在課前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收集魯迅的資料,為這節課的學習打好基礎。上課前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說說自己眼中的魯迅。不足之處由教師補充。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和照片,讓學生多方面瞭解作者。

第三部分:聽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一遍課文,給生字注音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聽錄音,理清文章思路,給課文分段,思考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一段講了什麼內容。

3、課題,從···到···可知課文按這個順序寫,思考這個“從??到??”的介詞結構表示了什麼?它與全文在結構上的關係是什麼?

4、討論分段結果:第一部分(1~8)記敘了百草園的生活;過渡段(9)從百草園變成了三味書屋,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二部分(10~結尾)記敘三味書屋的生活。

第四部分:分析課文第一部分

1、從“樂園”兩字入手,閱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為什麼作者會把這裡成為樂園,這個樂園裡有些什麼。小組討論得出結果。

2、小組派代表說說自己的觀點,全班討論歸納這部分的內容,寫了三方面對百草園內動物、靜物的描寫,美女蛇的故事和赤練蛇的傳說,“捕鳥”片段。

3、對於動植物的描寫,讓學生說說自己認為寫得好的一些句子,說理由。

4、給學生看教室製作的ppt配樂,讓學生說說教師製作的符不符合課文內容,為什麼。

5、找出兩個句式,說說有什麼效果。增加自己想象的百草園的景物仿寫句子。

6、說說這部分描寫景物的順序從植物到動物,從下到上,由靜到動,有視覺,有聽覺,有味覺,有觸覺,也可以說是有形、有色、有聲、有味。

7、請一位同學閱讀“美女蛇”部分,其他同學思考寫了充滿樂趣得大自然後為什麼要寫美女蛇這部分。並得出結論為百草園蒙上神祕色彩,令小魯迅又害怕又嚮往,符合兒童的心理。

8、請學生默讀一遍“捕鳥”的部分,然後請幾組同座上臺表演。一人朗讀,一人表演,做一下評比,看看哪組最優秀。

9、請表演的最好的那組同學說說,哪些詞讓自己的表演生動,並說說自己怎麼體會作者此時的感受。

10、請學生圈出七個動詞,說說這幾個動詞使用的好處。並仿寫一段,用3-5個動詞。

11、請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用幾個詞來概括你眼中的百草園。概括為色美音美狀美味美。找找這部分的修辭方法。

第五部分:過渡段分析

1、默讀過渡段,思考這一部分寫了什麼內容,作用是什麼

第六部分:分析課文第二部分

1、請幾位學生朗讀這一部分,其他同學思考這一部分的內容,概括一下這一部分說了那幾件事。有疑問而老師拒答、學習內容深澀難懂、只能偷偷去後園玩,在老師讀書投入時才能偷偷在下面畫畫。

2、四人小組討論,通過這部分內容,你能得出一個怎麼樣的老師,又得出一位怎麼樣的小魯迅。

3、全班討論,為什麼魯迅把這兩部分的內容寫在一起,有什麼用意。

第六部分:寫作特點分析

1、讓學生說說自己覺得課文哪些地方寫的特別好,為什麼。

2、把學生說的部分總結歸納,針對這幾部分分析寫作特點。

第七部分:延伸

你認為本文的主題講的是什麼,對於私塾這部分是批判還是甜美回憶。

七、說反思

這篇課文寫的是童年的回憶,對於同樣是步入國中的孩子們來說應該是能引起共鳴的。所以通過對自己樂園的回憶匯入課文,引起學生興趣。重點部分百草園通過讓學生自己鉤鉤畫畫、小組討論,得出結果,引導學生思考,並通過表演的方式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方式既可以達到教學的只適合能力目標,還對情感目標的完成有一定效果。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能在體味文章的情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與成長,感悟童年生活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