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由來》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61W

下面是關於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端午的由來》歡迎參考!

《端午的由來》說課稿

  《端午的由來》說課稿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精讀課文《端午節的由來》的第二課時。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

《端午節的由來》是語文S版六年制國小第八冊第八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介紹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紹了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感人故事。從而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能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採用指導朗讀、利用文字創設情境,讓學生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習慣,知道屈原的愛國事蹟,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並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四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

2、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習慣,通過比較、感受,把同一句話寫具體。

情感態度目標:知道屈原的愛國事蹟,感受屈原的愛國精神,並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說教學物件

四年級的學生已掌握了一些讀書的方法,如:默讀時邊讀邊想,邊讀邊劃,邊讀邊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學生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還有所欠缺,只限於將文中的語言加以運用。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以學生的充分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主,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通過讀、看、想、劃、說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特點,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培養人的情感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達到情感昇華”。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將課堂交給學生,自己弄懂問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合作交流探討以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在學習中得到認識和體驗,達到情感昇華,並有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生活中有語文,語文中有生活的體驗,將生活與文字拉近距離。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朗讀訓練中,我將結合文字,指名讀,自由讀,默讀,帶讀等不同形式地讓學生朗讀,利用層層遞進的方法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屈原萬分悲憤,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自盡了。”這一句,我為了讓學生體會“萬分悲憤”的情感,指名朗讀,評價時,層層遞進,由一點悲憤到十分悲憤,再到百分悲憤,千分悲憤,最後到萬分悲憤。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所以,本節課我將充分利用課外知識,拓展文字,激發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真正做到課內課外學語文,用語文。如:教學屈原跳江這個環節中,我將拓展屈原《漁父》這首詩,讓學生理解屈原內心的同時,加強課外閱讀的慾望。同時,我將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

將課堂充分交給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新課改的主題。學生自主學習,使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

2、合作探究法

小組學習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在分組討論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內成員相互合作,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資訊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沒有情感的人。” 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圖】

情境引入→預學,初研→自學,探研→合學,深研→ 練學,測研→ 拓學,提升→深化主題,結束全文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一)匯入新課:(3—5分鐘)

結合當地端午節習俗,學生實際引入,讓學生談談對端午節的認識,並以一首兒歌引入課文。

(二)講授新課:(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確地分析教材的難點。

1、預學,初研。學生自由初讀課文,讓學生弄明白自己讀懂了什麼,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問題並交流

2、自學,探研。教師將提出的問題彙總,挑選,學生自主學習,探究。

3、合學,深研。深入學習,指導朗讀,品詞品句體會情感。

4、練學,測研。語文課堂中的說句寫句練習,這個環節,我會貫穿在整個學文之中,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拓學,提升。在這個環節,我會以文字這個載體,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更深的認識屈原。

(三)深化主題,結束全文。(3—5分鐘)

七、說教學策略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本科教材內容有一定增減。在教學策略的選用上,我運用了以下策略:(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如:我將生活中的粽子帶入課堂,讓學生弄明白粽子是怎麼來的,端午節的由來。(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這些策略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讓學生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