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2.18W

教師在備課中,雖然對教材做了一些分析和處理,但這些分析和處理是淺顯感性的。而通過說課,從理性上審視教材,這就可能發現備課中種種疏漏,再經過修改教案,疏漏就會得到彌補,從這個意義上說,它能幫助教師更好的吃透教材,優化教學設計過程。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棗核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棗核說課稿

一、依據課標,理念課題內容

本單元所選用的課文全部圍繞“愛國主義”這一主題,古往今來,人類有著許多崇高而美好的情感,思鄉愛國是人類崇高而美好的情感之一。

《棗核》選自《美國點滴》,作者蕭乾,現代作家、翻譯家、記者。本文通過一位“舊時同窗”,現在的“美籍華人”異常想念舊時院裡子的棗樹,想在後花園試種幾棵的敘寫,表現了廣大海外華人對故土的深切思念,讚頌了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高度向心性和凝聚力的偉大民族。棗核是全文的線索,思戀故土,思戀祖國是全文的感情線索。

二、縱橫聯絡,明確教學目標

蕭乾的《棗核》以“棗核”為線索,採用以小見大、以物傳情的手法,寫了一個美籍華人要幾顆故鄉的棗核試種,以寄託思鄉之情的故事,反映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深厚的民族意識和豐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1、瞭解作品中人物活動的背景,傾聽作者抒發的愛國主義心聲。

2、誦讀、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語句,深入體會海外華人故土的依戀之情。

3、學習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及飽含深情的語言。

三、突出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飽含深情的語言,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這情。

2、教學難點:設定懸念的巧妙構思。

四、情感互動,注意內容及過程

第一課時 棗核(1)

1、自己匯入:我先朗誦一首詩,如果有知道這首詩的同學,可以和我一起朗讀:《月之故鄉》

“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

有沒有同學知道這首詩的意思?

(引導學生:這首詩表達的是思念家鄉的感情。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詩人難抑思鄉之情,仰天望月,對著月亮傾訴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現在,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又很遠,時間的流逝、高山大河的阻隔,他(她),也會有這種思鄉之情嗎?——這,就是蕭乾在《棗核》裡所要告訴我們的。

2、作者簡介

蕭乾(1910-1999),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和記者。原名蕭秉乾,曾用名蕭若萍。1935年6月畢業於燕京大學新聞系。1939年赴英講學,開始了7年的歐美生活,其間創作了《矛盾交響樂》《血紅的九月》《倫敦一週間》《南德的暮秋》及《美國之行》等優秀特寫。建國後任英文《人民中國》副總編輯,後調任《譯文》編委及編輯部副主任、《文藝報》副總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等職。1979年8月,年近古稀的蕭乾,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創作計劃”主持人聶華苓夫婦的'邀請,踏上赴美旅途,參加30年來大陸與臺灣及中美作家之間的首次文學交流活動,並應邀到一些大學作巡迴講學,歷時4個月。1980年完成《美國點滴》,課文即出自於此。

3、整體感知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整體感知並完成2個任務。

(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課文內容,文章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圈點勾畫,利用頁下注和手頭資料(包括詞典)解決疑難字詞。

(引導學生:同窗離開故土50餘年,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託“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表達了身在異國,心繫故土之情。)

(學生作的圈點,自己排難解疑。)

4、認讀識記

蕭乾(qián) 蹊蹺(qī qiāo) 嫣紅(yān) 坳(ào) 籬笆(lí ba)

5、研讀課文,結構梳理

(1)具體說來,文章共寫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是如何融為一體的?

(2)文章以“棗核”為題好在什麼地方?

(與學生互動學生:全文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引導學生: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定懸念,用棗核推進懸念,用“棗核”揭示懸念。棗核將海外遊子之心與吾鄉吾土緊緊連在一起,棗核雖小,在文中起到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6、佈置作業

(1)找一篇具有以小見大、以某物作為線索之特點的文章,與之比較。

(2)誦讀課文,品味語言的精妙。

7、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棗核(2)

1、自己匯入:《棗核》是一篇樸實中見深情,平淡中顯奇妙的華人思鄉文章。這堂課,我們就重點學習文章飽含深情的語言。

(學生聽)

2、互動研究

(1)提問這篇文章體現了友人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請你們快速通讀課文,找出表現友人思鄉之苦的情感的詞語,體會妙處所在。

(與學生討論:殷切、託、劈頭、感慨良深、那是……開、挑選、買、拉、堆。語言樸實,透過這些字詞卻能體現出友人思鄉之情。)

(2)“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說明了什麼?

(與學生互動:遊子心境無法填補的缺憾,是優越條件、優美環境等無法取代的鄉土之戀,是改了國籍也不等於改了民族感情的偉大所在。)

(3)研讀5——10段,品析下列問題。

“思鄉之情”是一種情感,是一種情緒,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可在作者的筆下,美籍華人的這種感情是那麼可觸可摸可感,生動具體感人。課文中從哪幾方面來寫它的呢?

(與學生互動:文章是用中國化的景物、獨特的人物語言,把抽象的感情具體化了,我們分析課文時是恰好相反,是透過具體的描寫,來得出概念。)

文中寫“美麗的山城”、“漂亮的小樓”、“精緻的花園”、“美滿的家庭”,是不是離題了?如沒離題,敘寫它們有什麼作用?

(與學生互動:不僅沒離題,而且起到了突出主題的作用,因為照理說越是家庭事業如意,越應該無憂無慮,心滿意足,這樣就更反襯了美籍華人朋友思鄉之苦之切。)

(4)體會下面幾段話中加黑的詞語對錶現中心思想的作用。

①、動身訪美之前,一位舊時同窗寫來封航空信,再三託付我為他帶幾顆生棗核。

(與學生互動:“再三”,表達出索取生棗核心情之急切,表現出思鄉之心切。“生”,為是了試種。)

②、擁抱之後,他就殷切地問我:“帶來了嗎?”我趕快從手提包裡掏出那幾顆棗核。他託在掌心,像比珍珠瑪瑙還貴重。

(與學生互動:“殷切”,表達心情的急切與真誠;“託”,表達對棗核的珍惜程度;“珍珠瑪瑙”,通過比喻加深了貴重的程度。)

③、那是我開車到幾十裡以外,一塊塊親手挑選,論公斤買下,然後用汽車拉回來的。

(與學生互動:“幾十裡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遙遠;“論公斤買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購置;“一塊塊親手”,老同窗對此事的重視與認真。總之,表現了老同窗依戀故土的深情。)

(5)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激勵學生回答:作品的末段:“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這位美籍華人朋友抒發了綿綿無盡的思鄉之情,可以用這句話概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3、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探究練習。

(2)歸納“語言樸實但飽含感情的語言”的常用方法。

4、教學反思

七、作業處理

重點詞語在第一課時匯入介紹完作者及通讀全文後督促學生熟讀識記。探索練習在課後進行。其它的具體在教學過程中應情況而定。

八、板書設計

作品標題、作者簡介、識記詞語、文章劃分等主要內容。

九、教具準備

課題教案、說課稿、教材、輔助教材、白紙鋼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