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逸的南國風》高中音樂說課稿

才智咖 人氣:1.1W

一、說教材

《飄逸的南國風》高中音樂說課稿

《飄逸的南國風》是高一音樂鑑賞必修教材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的最後一節,根據《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以及“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與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音樂作品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任何文化都是屬於民族的,本民族音樂文化是音樂文化中的“母語”。而本節課中的南方地區民歌是母語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婉轉、細膩、抒情的旋律,含蓄的歌詞都給我們以美的感受,美的傳承。在前面幾節課分別欣賞了西北民歌、少數民族民歌以及中原民歌,本節內容是本單元的收尾課,因而除了在感受體驗南方民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認識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同時也要在小結“多彩的民歌”這個單元的基礎上,探究民歌之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及形成的原因。

二、說學情

學生音樂雙基較薄弱,對民族音樂的瞭解比較片面,特別是對民歌知識瞭解甚少。大多數學生不喜歡民族音樂,但學生對音樂充滿好奇與熱情,喜歡唱歌並有一定的演唱能力,多數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音樂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幾首南方民歌的音樂情緒、音樂風格的感受與理解,激發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聆聽《彌渡山歌》、《對鳥》、《幸福歌》,感受、體驗歌曲的音樂情緒並認識南方民歌婉轉、抒情、細膩的風格特徵,運用討論、體驗法、圖象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瞭解民歌的音樂特徵同時自主參於各項學習活動,從而使學生能感知歌曲的情緒、表演形式及不同的音樂風格,加深對音樂的認識力和理解力。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唱過程中,深入體驗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對比認識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形成的原因,對形成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的原因進行探究,形成較為完整而清晰的認識。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聆聽、演唱三首民歌,感受、體驗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

【難點】對民歌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五、說教學方法

為了使學生更為主動的達到本節課的目標,我將使用圖片展示法、小組合作法、體驗法貫穿整個教學,倡導對音樂作品整體性的感知與體驗,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避免枯燥的說教方法,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歌曲,使每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充分體驗音樂的魅力。引導學生感受與理解音樂作品。

六、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需讓學生能主動的學習,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思想感情,通過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教學手段,使學生完成教學目標,課堂教學需要調動不同特性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的情緒正常,在歌曲分類環節、分析歌曲調式的旋律、結構、演唱特點、伴奏特點等環節學生都能夠主動參與,互動集中在學生自己演唱演奏的環節中,學生能順利地完成作品,情緒得以調動。

七、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匯入新課

課件播放視訊音樂作品三首南方民歌進行欣賞,請學生探究以下問題:

1、是我國的哪個省,知道哪些景點和民歌。

2、比較三首民歌的音樂風格談談南方民歌的風格特點是怎樣的?

3、民歌的民族風格及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在哪些音樂要素上?

雲南:這裡風景優美,氣候宜人,少數民族雲集。民歌特別豐富並有著獨特的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

(設計意圖:直接提出問題,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明確本節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學習。通過對雲南民歌的聆聽,加深學生對雲南民歌風格的印象,為新課民歌的風格對比做好鋪墊的作用,通過我聲情並茂地示範演唱匯入,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從聽辨引進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分析探究南方山歌的風格特徵

(1)首先播放《彌渡山歌》的音訊,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

是一首讚美愛情的山歌。歌詞用了比興的手法,暗示著愛情的道路上的艱難曲折。旋律由三部分組成:起-平-落。起即引腔,這種長音在南方民歌中常見。

(2)介紹雲南彌渡,欣賞雲南風景圖片。

彌渡地處滇西高原。北部有云嶺和怒山,南部有哀牢山和無量山,加上相距不遠的大理石林和洱海,可謂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正因為這裡山清水秀,所以也是蘊藏民歌的大好地方。

南詔鐵柱置於彌渡縣城西約6公里的鐵柱廟內,欲稱天尊柱,現存大殿建於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懸掛“威鎮昆彌”金匾。大殿達三閣五殿,建築規模巨大,是彌渡縣至今儲存較好的古建築群。

(3)播放配套課件中《腳伕調》的視訊材料。

問題:南北方山歌的區別。

(4)再次播放《彌渡山歌》的音訊,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結構特點:起—平—落。

(5)教師帶領學生學唱《彌渡山歌》的引腔的主體部分,引導學生感受山歌節奏較自由的旋律和起伏較大的特點。

(6)在完整演唱《彌渡山歌》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的調式特點,並與《腳伕調》進行對比,對比南、北方的生活環境的差異,使學生通過畫面深入體會環境對民歌風格形成的影響。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聆聽、感受、演唱、分析、感受歌曲的音樂風格,通過比較,讓學生了解地域環境對民歌風格的影響,在引導學生了解雲南山歌的結構特點中,自主小結引腔在南方民歌中的特點,以認識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和地域特徵,最終主動探索形成民歌地方風格的原因。)

2、欣賞浙江民歌《對鳥》

(1)音訊MP3播放課件中《對鳥》,引導學生感受其音樂風格和討論提問。

問題:

作品《對鳥》運用那種民族調式和它的演唱形式是什麼?

(2)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的特點,範唱並指導學生嘗試用方言演唱幾句,引導學生分析和感受其旋律與當地方言之間的關係,指導學生唱作品第一部分的譜子並分析旋律進行特點與當地地理環境的關係。

(設計意圖: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並進一步探索民歌風格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同時探索民歌與方言之間的關係)

3、欣賞湖北民歌《幸福歌》

1、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感受其熱烈歡快的情緒及歌曲的時代特點。

2、播放課件中在音樂會上演唱《幸福歌》的視訊音樂,引導學生探索民歌的發展。

3、師生合作共同演唱《幸福歌》,進一步體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

(設計意圖:探索民歌發展的時代特點及民歌的發展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以進一步體驗和表現南方民歌的風格特徵。)

環節三:拓展與探究

1、播放本單元欣賞過的幾首民歌片段,討論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表現及其形成的原因等問題?

因為地理環境、生活習俗、語言特點、文化傳統、審美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區的民歌,在其內容、音調、結構、音樂特點、演唱形式等方面,會表現出相對穩定的特徵,這種特徵就是某個民族或某個地區的民歌的民族風格或地方風格。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會具有不同的民族風格或地方風格。

2、我進行點評。

(1)民歌的民族風格、地方風格,主要表現在歌詞內容、節奏、旋律、調式、結構、演唱形式、伴奏樂器等因素上。

(2)影響民歌民族風格、地方風格的主要原因,多為人們生活的地域環境、經濟發展、生活條件、風俗習慣、語言特點、文化傳統、文化交流、審美觀念等因素。

(3)同一民族的民歌,由於分佈地區的不同,在音樂風格上也會有明顯的差異。因為該民族的民歌會受到當地音樂文化的影響,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相交融,最終造成音樂風格發生變化的結果。

八、小結與作業

本節課我們通過對三首南方民歌的欣賞,瞭解了南方民歌的音樂風格特徵。並對民族風格和地方風格形成的原因做了初步的探究。我國民歌浩如煙海,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是人類文明的智慧結晶,所以,課後請同學們找幾首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欣賞一下。

九、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