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才智咖 人氣:2.2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物理說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國中物理說課稿模板集錦六篇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1

20xxx年10月19日,我在八年級10班聽了王**老師的《光的反射》一課.

王老師先由生活中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為例,啟發學生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光線如何傳播,從而引入本節課內容---光的反射。這一引入是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出發,思考現象背後的物理本質,使學生明確光不是物體發出的,但是我們卻能看到物體說明物體上有光進入人的眼睛,從而抽象出光線反射的模型。緊接著,王老師讓學生上臺展示課前自主學習的成果,用海綿和小棒模擬了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的關係,這一模擬實驗的好處在於可以使學生全方位,立體地構建反射模型,更好的理解三線共面以及法線的作用和意義。

在驗證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王老師先對顯示光路,實驗操作順序觀察物件等進行了指導,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多動手嘗試尋找規律,並分組進行拓展實驗的探究,實現了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王老師語言富有親和力,問題設定合理,比如探究三線共面,當將擋板翻折時,看不到反射光線,就問,“反射光線是否消失了?”“如果沒有消失,那麼怎樣才能再次找到反射光線?”一個個小臺階的設定,使學生能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獲得成就感,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本節課的亮點當屬三個拓展性實驗:平移,轉動平面鏡觀察反射光線的變化,以及探究如何運用兩塊平面鏡獲得平行光線。這三個實驗大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個人認為獲取平行光的兩種方法可以對應數學中證明平行的兩種方法,把數學和物理相結合。從後來的評課來看,對這一塊的處理,不同老師有不同的做法。湯老師認為拓展實驗應該與實際運用相結合,比如平移鏡面可以用來測量液麵上升下降的高度,平行光可以用來製作潛望鏡等;殷老師認為拓展探究可以從現象出發,運用現有的潛望鏡模型,用鐳射筆演示現象,讓學生猜想潛望鏡內部結構,並用實驗進行探究驗證,這樣的做法將好過讓學生去製造平行光這樣的“任務式探究”,讓學生為用而學,學以致用,使他們產生“我要學物理,我要做探究實驗”的強烈願望,並且也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由現象抽象思維得出物理概念和原理,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

從評價來看,王老師這節課上的是相當成功的,我不禁要思考成功的原因。捫心自問,這節課要是由我自己來上的話,肯定不會如此精彩。而王老師的課也是經過了反覆思考,試上和改進,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在磨課聽課的過程中,大量吸取別人的意見進行改進,逐漸提高了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教學能力,才能在區級的公開課上鎮定自若,胸有成竹,展現出自身的風采,為學校爭得榮譽。因此,我在後續的教學工作中也應該多聽課,多交流,反覆備課,在不同的班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促進自身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來自××中學的。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密度社會生活》,分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魯科版國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社會生活》。學生通過學習前三節質量和密度的知識後,對物體的質量這一屬性和物質密度這一特性有所瞭解,並且已經學會了使用天平和量筒來測定物理的質量和體積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方法積累。而這一節課恰是講解密度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是理論聯絡實際且應用於生活的實踐性課。為此,我採用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實驗性課型。實驗過程中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各自課題,加深合作交流的意識。此外,這節課也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具有培養功能。

二、學情分析:

從九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經過一個學期的物理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一個科學探究的素養,他們從事物的對立統一中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樂於獨立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解釋和論證事物或現象間較為複雜的因果關係,在學習密度的知識後也期望繼續研究並且去解決一定的生活問題。所以在教學各個環節中注意通過學生感興趣的事例入手,再通過猜、想、分析、實驗、推理等手段來處理問題,層層深入,最後通過學生動腦分析、動手操作來解決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啟迪學生思維、鍛鍊學生能力、還會大大加強學生學習物理、運用物理的自信心。

從學生掌握知識水平上來看,雖然學習了質量和密度的知識,瞭解了一些常見的測量工具名稱,但在對知識原理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有些測量工具僅是通過多媒體見過其形,沒有真正的去實踐過,有些沒有見過的材料也只有合作交流,猜想其作用,所以在這一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適應的加以引導教給學生使用工具的方法,利用測量資料分析問題的思路,並對實驗操作及結果進行適時分析。

三、設計理念:

做到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倡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師在這節課打破教材結構,合理重組內容,使整個課堂既充實、嚴謹,又增強了科學性。教師善於運用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用學生的思維,使課堂呈現出情理相濟、動靜相成和諧美。在教師的組織下,全體學生和教師一道積極的思考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不時地對學生進行點評。給獲取成功的同學以祝賀,給遇到困難的同學以指引,給失去信心的同學以支援。

教師深挖本節課所能體現的各個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而這節實驗活動課的內容就是依靠實驗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會遇到常規方法所不能解決的“難題”,教師利用這些“難題”來啟迪學生思維,幫助其自發學習、自主探究、自行獲解,實驗中發揮一個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培養學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克服困難、戰勝自我信心,與此同時,學會與同學共同交流獲取知識。

四、設計思路:

1、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密度知識的應用;能運用密度知識鑑別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與體積。

過程與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探究活動學會測量液體、固體的密度,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地測量一個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體會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探究活動中,受到科學態度、科學觀念的薰陶,培養他們創新的精神、實踐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個性,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2、重點和難點

重點和難點都是利用密度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突出與突破的方法是利用組間合作與彙報交流來實現。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資料、分析評價、評估,完成本節內容從現象到理論的過程,得出每一個問題的初步結論,並總結出每個情境中使用的方法。

合作學習:學生組內合作與集體合作是這一節課呈現的主要方式,充分利用班級裡的每一個學生的特點與智慧,積思廣儀、眾志成城。合作學習貫穿了教學的始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進行影響與滲透。

4、學法指導

在進行課程探究前,針對學習未知的方法、沒有接觸到的(自制教具)材料給予適量的方法提示;在進行課題研究時,鼓勵實驗方法的多樣化,對於明顯的思路和操作錯誤及時指導;在課題探究結束後,和學生一起對實驗中的知識與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五、實驗前的準備

教師根據實驗可能用的器材進行相應的實驗器材準備,並與實驗管理員協調好,上課時一同協助提供學生所需器材。對實驗室中沒有的一些器材提前作好收集和準備,如大塑料可樂瓶、鉛球、保鮮膜、油漆、木鋸、廢舊的課桌、檯秤等。由於本節內容較多,所以可以進行適當的調課連著下午第四節的活動課進行兩節課較好。

六、教學過程

(一)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這段時間學習了三個重要的物理量:密度、質量、體積,請問哪位同學能

告訴大家三者的關係呢?

生:三者的關係可用一表達式來說明: ρ=m/v

對於同種物質,它的密度不受 m 和V 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表述給予表揚,同時指出他們所述之處的不足,物質的密度受到狀態的影響。)

師:我們還學習了測量質量和體積的儀器:天平和量筒。請哪位同學來描述一下,器材使用

時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生:(描述使用方法,找幾位同學補充,使表達更完整。)

師:課下我有幾個問題,請大家幫助我來解決,每個實驗小組都選擇了一個探究課題,採用

各種方法進行了探究,然後向同學們進行陳述報告。

(二) 課題選定和探究方案制定

教師依據學情對全班同學進行小組劃分,每組大約十二三個人,全班共劃分為四個小組,然

後採用抽籤的形式進行探究課題的選擇。然後小組內進行課題的研討並制定實驗方案,老師巡迴觀察,並

適當的進行指導。

探究課題:

1、鉛球是鉛做的嗎?

2、測磚的密度

3、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4、測量方糖的密度

(三)實驗探究和彙報

各組制定完畢探究方案之後,根據方案進行相應的器材選擇,完畢之後,按順序各小組進行

實驗方案的彙報並進行相應的實驗操作。

第一組:鉛球是鉛做的嗎?

學生甲:我們從器材桌上選擇了一個鉛球,上面標的是6斤的鉛球,為了得到精確的資料,

我們在課下用檯秤測量了一下,其質量為2.9kg。

學生乙:(板書)m=2.9kg。

學生甲:在測量鉛球的體積時,我們遇到了一個難題,沒有合適的量筒,於是我們使用了水

槽,把鉛球放入水槽中,用燒杯向水槽中注水,直到水沒過鉛球,用貼上紙在此處作一標記。

學生乙:在學生甲的描述下進行操作。

學生甲:將鉛球取出,水面下降,然後用量筒向水槽中注水,直至再次達到標記,記下注入的水的體積,即鉛球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 V水= V鉛球 = 0.38L

學生甲:根據 可計算出鉛球的密度,密度表中ρ鉛=11.3g/cm3。

學生乙:(板書)ρ球<ρ鉛

學生甲:通過測量和計算,我們澄清了一個事實,鉛球的基本成分是鐵,而不是鉛做的!請同學們對我們的實驗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丙:有一種更直接的方法:測量鉛球的體積,利用牆角、直尺和三角板直接測出鉛球的直徑d,根據球體的積公式進行計算。

學生丁:為測量球的體積,我對實驗器材進行了改進。自制量筒,利用直徑足夠大的透明塑料瓶,去掉頂端較細的部分,在瓶的外壁貼一張紙條,用標準量筒量好100cm3的水,倒入瓶內,在紙條上畫出液麵的位置,再用量筒倒入400cm3的水,作標記500cm3,將二者之間進行平分,用自制量筒測出鉛球的體積。

師:大家太棒了!每個同學的想法都非常有創意,讓老師受益匪淺,尤其是自制量筒。下面,哪組同學再為大家作一次彙報?

第二組:測磚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探究的課題是:測磚的密度。用天平直接測量磚的質量m。

學生乙:(板書) m=60.5g 。

學生甲:用量筒測量磚的體積時,我們發現磚放入水中時,磚具有吸水性,這樣測出來的磚

的體積偏大。我們採用的方法是: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

V水 ,讓磚頭吸飽水之後,再放入量筒中,測出體積V,由此計算磚的體積。

學生乙:(板書,演算)V水= 20cm3 V =60cm3

V磚 = V -V水= 60cm3- 20cm3= 40cm3

學生甲:也許我們的辦法不是最好的,讓大家提出更巧妙的辦法。

(學生進行一番激烈的討論,由學生代表發言,對改進的方法進行表述)

學生丙:磚吸水後會膨脹,同樣體積會變大,為了克服磚的吸水性,我們採取在磚的表面塗

層油漆或包一層保鮮膜的方法。

學生丁:我在想,我們為什麼不測量整塊磚的密度呢?這樣,我們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磚的

長、寬、高。計算出整塊磚的體積。

第三組:測量方糖的密度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測量方糖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測出幾塊方糖的質量m,然後除

以方糖的個數n,求出一塊方糖的質量。

(板書)

學生甲:在測量體積時,我們想到一些方法來克服糖溶於水的問題,如包上保鮮膜等。後來我想起媽媽在沏糖水時,糖達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溶解了,於是我們就想到用不再溶解糖的糖水來測方糖的體積,實驗中由於一塊方糖體積較小,測量時誤差較大,所以我們測量出幾塊方糖體積,再除以方糖的個數,求出一塊方糖的體積。

學生乙:(進行操作,板書) V糖水=20ml V=25ml

學生丙:我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測方糖的體積,糖溶於水,但是糖不溶於油啊,如果我們用油來測體積,就避免了糖溶於水這一問題。

師:大家的方法都很好,尤其是用油測方糖的體積,更讓我們有新的思路。

第四組:測課桌體積有多大

學生甲:我們的探究課題是:課桌的體積有多大。我們利用密度是物質的特性這一點,採用測樣本的方法,取和課桌一樣的木料來測密度。我們先用檯秤測一張課桌的質量m1,用天平測小木塊的質量m2

學生乙:(板書)m1=15kg m2=28g

學生甲: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將木塊放入量筒中,它在水面上漂浮,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讀出體積V2,計算木料的體積V樣本。

學生乙:(操作並計算) V1= 40cm3 V2= 80cm3

V樣本= V2- V1= 40cm3

學生丙:在測木塊體積時,用鐵絲將木塊壓入水中不易操作,我有一個更便於操作的方法:

1.用細線將一石塊系在木塊下。2.將量筒倒入一定體積的水V1。3.將石塊先浸沒在水中,讀量筒中的

示數V2。4.將石塊和木塊一起浸沒在水中,讀出量筒中的示數V3。5.木塊的體積V=V3-V2。

(四) 教師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今天我很受感動,從同學們的身上我深刻體會到團結協作的精神,和不斷探索勇於克服困難的態度,同時,大家也教會了我很多新的方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所收穫。當然大家在實驗操作中可能有些地方不夠規範,例如:膠頭滴管的使用。我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斷努力,會做得更好。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功》,《功》是國中物理九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現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這節課教學的一些設想和體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功的概念比較複雜、抽象,學生常常容易會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本節內容是國中物理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難”點。這節課是在前兩節所學簡單機械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力與運動關係等知識來展開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知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和系統性。可以說是前面所學的知識的延伸,又為以後學習功率、機械效率、機械能等知識奠定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並且功的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較大的現實意義。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圖片,貼近學生的生活,增加了學生對物理的親切感和興趣,體現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新課程理念。這節課需要用1課時來完成 。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機械功的概念、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⑵知道功的公式,會對有關功的問題進行行簡單的計算。

⑶知道功的單位(J),瞭解1J的功大約有多大。

2、過程與與方法

⑴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驗瞭解功的物理意義。

⑵通過對例項的分析,會判斷物體有沒有做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的歷史,進一步增強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形成獻身科學的意識,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功的計算是即將學習的功率、機械效率的基礎,在會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進行簡單的計算作為本節的重點。

【教學難點】

學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與物理學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沒有做功,是哪個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斷一個力有沒有做功作為本節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物理,物理教學論壇,物 15歲左右的國中生抽象思維還不成熟,在學習過程仍需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藉助實驗和例項分析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之前學生還沒有學習關於能的知識,在沒有能的轉化的知識的情況下,功的定義是很難下的;但學生已有一定的力學基礎知識,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認知水平來構建“功”的概念。

三、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節課特點,儘量使用身邊常見的實物進行探究活動和例項分析,拉近教學內容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係。

國中物理因此這節課可綜合應用學生體驗、講授和分組討論並輔以講練結合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說的是_________版_____年級物理_____(上或下)冊第_____章第_____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內容。

首先說一下我對本節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知識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節_______________課(概念課、規律課或實驗探究課),本節內容同時又是學生學習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後續知識的基礎,因此本節內容在整章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通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__________知識,瞭解研究物理問題的__________方法(如:控制變數法、轉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實驗法、類比法等),初步學會運用_____知識解決_____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__________能力。

2.教學目標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為本節課的知識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讀圖分析能力,收集處理資訊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部分目標一般是通過對科學家生平的介紹,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勇於探索真理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或者是通過學習什麼知識,培養學生的什麼意識和品質等)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和本節教材實際,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對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限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可能無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為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學策略(說教法、學法)

1.教法選擇:

教法一:現代素質教學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行為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習動機對於學生的學習可以發揮明顯的推動作用。要有效地進行長期的有意義學習,動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採用演示實驗,巧設物理情景引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由學生的分組實驗,激發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後再通過例題深化動機,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教法二:為貫徹生本教育,落實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結合教材實際,本節課準備採取啟發誘導、點撥釋疑、合作學習,兵教兵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作為教師來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其能力是物理教學的落腳點。因此這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合作探究尋求方法的兵幫兵學習方法,從而最大限度地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收集資料提取資訊的能力。

三、教學程式及設想:

1.複習舊知、匯入新課(2分鐘)

為了順利得出本節_____________概念(或規律),同時讓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基本方法,採用類比法設計複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密度、壓強、功率的引入要類比速度)

為更好的落實"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匯入本節新課時,採取故事匯入(或生活現象匯入或演示實驗匯入)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故事是……或生活現象是……或演示實驗是……)

2.任務驅動、自主預習及展示(5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px頁~py頁,獨立完成下發的學案上的自主預習題。為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最基本的自學能力、提取資訊的能力,結合教材實際和已確定的目標,本節課設計的預習題如下:

問題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題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浮力》一節的預習題可設計為:

1、浸在液體中的物體,當它所受的浮力大於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小於所受的重力時,物體_______;當它所受的浮力與所受的重力相等時,物體_______在液體中,或_______在液麵上。2、一個 50g的雞蛋懸浮在鹽水中不動時,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g=10N/kg)

3、採用_______的辦法可以增大浮力,即使最現代化得輪船,也保持著這種古老的辦法。

4、排水量是1000t的輪船在河水中航行,滿載時船及所裝的貨物共重_______N,受到河水的浮力是_______N.船從河水中駛入海水中,它受到的重力大小_______,它受到的浮力_______,它排開水的體積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潛水艇靠改變_______實現上浮和下沉的?

6、氣球和飛艇能漂浮在空中,氣球和飛艇裡充的是_______.)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後,教師採取投影學生學案、學生補充完善學案的方式順利完成此環節。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0分鐘)

同學們針對學案中設計的探究問題,分小組先討論解決後再上黑板分別進行板演,為展示交流做準備。然後本小組講解,其餘小組聆聽並發現其不足之處,加以完善。此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注意歸納思路、滲透學科理念。

本環節設計的合作探究題和處理的方法為:

(以《浮力》一節為例:

問題(一):把體積相等、質量不等的三個小球a、b、c放入同種液體中,靜止後的位置如圖所示,它們所受的浮力分別為Fa、Fb、Fc,則這三個力大小關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球的密度最大。

問題(二):將同一鐵塊分別放入水和水銀中,比較鐵塊受到的浮力大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ρ=13.6×103 kg/m3)

A.在水銀中受到的浮力大 B.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

C.在兩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不知道鐵塊形狀,無法確定

問題(一):學生自學時,能夠判斷出三個球受到浮力大小關係,而在解決三個球的密度問題時,找不到問題的切入點。

教師點撥:根據前面學過的質量、體積和密度的關係,在這裡三個球的密度沒法比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他們都在同一種液體中,只是處於不同的狀態,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與液體的密度相聯絡,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即物體的重力和液體的浮力的關係入手,進而找到密度的關係。

問題(二):學生的在分析物體在液體中最終所處的狀態時,根據生活中的木塊、鐵塊、水的關係,進而去理解其他的物體,找不到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

教師點撥:在這個問題中,從力和運動的關係入手,當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時,這時物體就處於靜止的狀態,如果物體受到的力不平衡時,物體將處於運動的狀態,向力大的那個方向運動。在這裡我們只要比較物體受到的浮力和物體重力的大小關係(或實心物體密度和液體密度大小關係),就可以判斷出物體將處於的狀態。

4.課堂小結,構建體系(5分鐘)

對應本節課的目標,讓學生敘述這節課的收穫,包括知識上、方法上以及能力上的收穫,然後師生共同構建本節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整體的把握,也有機體現了學科知識建構的思想。構建體系時以螢幕投影的方式完成。

5.當堂檢測、鞏固昇華(10分鐘)

學生獨立完成學案上的檢測題後,教師投影答案,對出錯和疑問較多的地方,通過兵教兵和師教兵的方式解決。

6.學後反思(3分鐘)

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和本節的目標,在學案上自己構建本節的知識樹。

四、板書設計

最後說一下本節課的板書設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黑板大部分是給學生展示用的,所以教師的板書內容不宜過多,基本包括標題和簡單的知識樹即可,並告訴評委這樣設計的道理:以生為本,凸顯學生學的地位等等)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5

20xx會考物理考綱中列出了國中階段的14個基本實驗中電學實驗7個:連線串聯和並聯電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測量、歐姆定律、“伏安法”測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電動機的原理、如何產生感應電流。要求:能說明其實驗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實驗器材;均在實驗室動手做過;能規範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理解基本的實驗步驟,以及如何得出正確的結論等。

而現狀是:九年級學生對電學實驗比較“怵”。所以有必要安排一節專題複習課。

一、本專題考查特點

根據對近幾年來的會考物理試題分析,實驗探究題始終是會考中必考的一個題型,這也正體現了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物理過程中實驗探究能力的掌握要求。實驗題考查題不僅突出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考查,同時還注重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對學生分析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這幾年來我市會考實驗探究題的分值都在20分左右,本專題主要考查以下四種類型:

1.基本實驗的考查

通過例題來體現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及滑動變阻器的作用。

2. 電路故障的分析與排除

如電壓表沒示數:電壓表以外發生斷路或電壓表以內發生短路;電流表沒示數:電流表以外發生斷路或電流表被短路。

3. 根據實驗現象及資料總結規律

重點培養學生物理研究方法及分析論證的能力。

4. 根據要求設計實驗

重點對測量性與探究性兩類實驗進行復習。包括源於課本和課外內容的探究實驗。

近年來會考實驗探究命題改變了過去重結論輕過程的考查狀況,已把重點轉移到了對探究實驗過程的考查上,把考查觀察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設的能力、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分析和評估的能力等作為考查的主要內容,有一定的難度。

二、學生在本專題上的現狀及對策

在所有的考查題型當中,基本測量工具的使用、源於課本的測量性、觀察性和探究性實驗,大多數學生會做,不容易丟分;但課本實驗的變形題、創新類的探究題,相對考查難度較大,這也是考生最易失分,失分最多的題型。

針對學生以上現狀,採取的對策有:

蒐集考查內容,全面複習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比複習,找出異同;理論複習與剛結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

1、蒐集考查內容,全面複習

深入研究今年會考物理說明中12個主題考點要求,找出源於課本的實驗探究的考查內容,全面歸納所考查的探究性和測量性實驗的主要步驟,全面溫故所考查實驗探究的七大環節。今年本專題考查內容圍繞7個考綱規定的基本實驗,補充了2個實驗。

2.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對經常考的電阻和電功率的測量重點複習,對探究性實驗的七個環節,特別是研究方法及分析論證等環節,力爭突破難點。

3、對比複習,找出異同

教材的很多實驗的知識點是互相聯絡的,往往被融合到一起考查到。比如 “伏安法測電阻”、“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兩實驗設計,實驗電路圖等大致相同,但兩個實驗的原理不一樣,實驗中的操作環節與要求是有所不同的,要區別對待。

4、理論複習與結束的實驗操作相結合

將物理會考的實驗探究內容,與實驗操作考試相結合進行復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各個實驗探究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節約時間,提高複習效率。

三、教學方法:討論交流、講授。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複習計劃

1.時間安排

1課時

2.複習方法

在第一輪全面複習課本物理知識,包括實驗內容後,進行第二輪專題複習,在實驗與探究專題複習方面:

重點針對近幾年安徽會考的實驗與探究題精選擇8個實驗探究題,圍繞考綱,進行逐個分析,讓學生領會這類題的特點,並掌握解答這類題的方法.

國中物理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物理研究的是力、熱、光、電等現象的。本章教材研究的是光的現象及其規律,而對光的反射規律的探究是光學實驗的一個開始,所以做好這個實驗也為後面的光學規律的探究打下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物理,還不具備很好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不對學生的探究過程要求太嚴。根據學生前一節的學習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對於光的反射有了一點點的瞭解,但是對於具體的反射現象和反射規律學生還很模糊。所以這節課應多鼓勵學生勇敢的進行合作探究,從實驗中得出結論。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本節的內容和學生情況,現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一些生活現象知道物體的表面可以發生反射現象,能通過實驗得出光的反射規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知道反射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知識目標)

2、能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圖,會利用兩種反射解釋有關現象。(能力目標)

3、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情感價值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要求,這一節的重點是利用實驗探究得出光的反射定律,難點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做光路圖。

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上課前發放器材:光的反射實驗器一套、鐳射手電(四人一組)。教師提前在黑板上寫好小組號,同時畫好上課用的光路圖。

2、教學過程:

1)學生動手實驗,引入新課:

先給學生演示:正對著牆照有個光點,然後給學生提出問題:不對著牆照,如何讓光點出現在牆上?同時對學生提出評價:看誰先做到?做到的報出你的小組號。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參與度很高,都很積極動手實驗,一開始就把學習氣氛活躍了起來。再利用學生的回答引入課題:光的反射。同時教師適當的點撥什麼是光的反射現象並讓學生舉例,加深對光的反射理解。

2)提出問題,學生實驗探究,得出結論:(重點)

通過老師的一個演示反射,提出問題:通過這個現象你來猜一下:光在反射時遵循了什麼規律?(在這個地方要把一些名稱告訴學生,便於學生說出猜想和後面的實驗)學生猜想:為了鼓勵學生作出自己的猜想,教師對學生的猜想不做任何的評價。在學生實驗之前要把評價的要求和實驗的一些注意事項告訴學生,在這個地方加入評價的目的是讓學生儘可能多的探究思考,發現歸納,同時讓相鄰小組相互檢查,既體現了評價的公平性,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通過評價發現學生在小組內的合作意識增強了,競爭意識也增強了,同時為了得到更多的結論,有的學生會去看課本,這樣得到的結論能夠全面一些。

學生實驗之後請得出結論的最多的小組說出他們的結論,其他組補充。在學生的實驗結論中學生可能會提到:反射光線上的一點的對稱點會在入射光線上找到;教師要引導學生可以利用這個結論作圖。還有學生會說:既然法線是人為畫上的,那麼入射點就可以移動,不用總是在一個地方,教師要及時的給與肯定和鼓勵。有的小組會說:反射面必須是透明的,或者是光滑的,教師可以簡單說明折射和反射的不同,並就勢引導學生得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老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發現一個小組的實驗設計非常的好,應該加一個鼓勵:這個小組將鏡面朝下,這樣做實驗使得光線非常的清楚,實驗效果很好。最後教師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再把光的反射規律加以明確和強化。實驗結束,讓學生整理好器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緊跟著一個跟蹤練習:讓6名學生到黑板上利用剛學的光的反射規律做光路圖(也是為後面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學習做好鋪墊),其他學生在下面任選一個畫,同時完成後面的練習。學生的作圖可能會出現不畫法線的、兩個角不相等的、光線漏掉了箭頭的,或是將光線箭頭畫反了的,所以在這裡也對學生的作圖做一個評價,通過評價討論總結出作圖的注意事項,讓學生通過評價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在做題中總結規律或是一些注意問題。

3)觀察光路圖,學習兩種反射:

利用黑板上學生的作圖,這個圖課前畫在黑板上了,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學生利用剛剛學過的光的反射規律作圖,鞏固了反射定律的知識,再就是為後面引出兩種反射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教師三個三個連起來引出兩種反射: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提出問題:入射光線都是平行的,但是反射光線不一樣,思考它們的區別在哪裡,產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然後讓學生看書自學並完成導學案上的題目。教師不再做統一講解。

4)小組交流,歸納總結:

通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對本節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

5)當堂達標:

學生做導學案的達標題,讓做的快的學生到黑板上寫出答案,有不同意見的去用不用顏色的筆改,最後全班交流統一定出答案,再讓同桌用紅筆互批。最後小組長統計組內全部過關的得到一個對號。最後的達標評價既是對學生這一節課學習的一個評價也是對小組的一個總體評價,這樣就能帶動好的學生去幫助弱的學生,利用生教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迴圈。

五、佈置作業:配套練習冊上相應的練習題。

我的課說完了,不對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