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錦五篇

才智咖 人氣:5.09K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錦五篇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小班的幼兒活潑好動,他們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看到每一株花花草草都會很興奮。現在正是狗尾巴草茂盛的時節,在農村隨處可見狗尾巴草的蹤影,對孩子們來說:狗尾巴草是他們熟悉的陌生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奇。《綱要》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寬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選擇"狗尾巴草"為教學內容既符合現實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藝術等方面的目標:

1、能於同伴相互遊戲,促進師生間的交往,體驗遊戲中的快樂。

2、能大膽的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染色、作畫。

3、通過活動培養細緻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初步的合作能力。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能於同伴相互遊戲,能大膽的用顏色進行染色。整個活動都是以這個重點為主的,主要是通過"瞭解狗尾巴草"、"玩狗尾巴草"、"給狗尾巴草洗澡、讓狗尾巴草跳舞"等幾個環節完成的。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並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主要是:狗尾巴草、顏料、白紙、抹布、魔術盒

知識經驗準備是:幼兒已認識過狗尾巴草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演示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玩"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的教學;在最後環節中感受音樂、跳舞的快樂等等。

3、活動的結構是遞進關係的:興趣--遊戲--染色。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玩"的形式進一步瞭解狗尾巴草的特徵,在作畫活動、音樂跳舞的活動中,讓幼兒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發展和提高。

(二)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等來獲得知識經驗。因為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全身心的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式

(三)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魔術變變變

教師:我這兒有一個神奇的魔術盒,它能變出很多很多東西,看看現在它變

出了什麼?

因為是小班剛開學不久,有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冷場"的現象,因此利用"變

魔術"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交流。

(四)玩一玩狗尾巴草

教師:狗尾巴草想和我們小朋友一起玩呢......讓它親一親你覺得怎樣?

引導幼兒體驗癢癢的感覺,進一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親一親"

中,運用啟發式的語言提問,讓幼兒對狗尾巴草的特徵有進一步的瞭解、認識。

(五)染色、作畫

1、演示

教師:我先來幫狗尾巴草洗個澡吧......跳個舞吧!

教師將角色適當轉換,以狗尾巴草的角色穿插活動,並提出活動的要求、規則。這一環節目的是通過演示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染色、作畫方法,激發幼兒操作的慾望。幼兒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幼兒活動

教師引導幼兒大膽地進行染色、作畫,還可啟發幼兒與同伴合作、交流。

(六)結束部分

教師:我們來為狗尾巴草跳個舞吧

聽音樂,教師和幼兒自由的舞動,鼓勵幼兒與同伴合作表演。

(七)活動延伸

帶領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採集狗尾巴草,放置於自然角和區域中讓幼兒進一步觀察、探索。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談話活動,題目叫《可愛的動物》。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將小動物這個幼兒熟悉並且喜愛的素材作為教學的內容,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幼兒可以更加輕鬆愉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還可以讓幼兒增加對動物的理解,形成初步的生態意識。因此,我設計了此次《可愛的動物》活動,鍛鍊幼兒的語言發展能力。

二、活動目標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

1、瞭解教師講解的遊戲要求和規則。(認知)2、能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準確地發出"咕、汪、喵、嘎、嘰、蹦"等音,並能協調的模仿小動物動作。(技能)3、參與集體遊戲的積極性提高。(情感)本次活動的重難點都是讓幼兒能正確地說出小動物的名稱,準確地發出"咕、汪、喵、嘎、嘰、蹦"等音,並能協調的模仿小動物動作。

三、活動準備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在父母幫助下預習過遊戲兒歌《可愛的小動物》

2.物質準備:背景圖(畫有草地、藍天、白天);小雞、小鴨、小花貓、小黃狗、小白兔、小鴿子圖片各一張;與幼兒人數相等小雞、小鴨、小花貓、小黃狗、小白兔的頭飾。

四、教法和學法現代兒童觀認為:

"幼兒是認識的主體,幼兒的發展是主動活動的結果。"因此,只有讓幼兒充分去看、去想、去說、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幼兒才會更快、更好地發展語言能力,為其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我採用了以下教法和學法:

①遊戲法

②談話法

③模仿法等

五、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四個環節:

(1)情境匯入,引起興趣

(2)展示動物圖片,瞭解動物叫法

(3)學習兒歌《可愛的小動物》,知道小動物的名字、叫聲和動作

(4)進行遊戲

(一)情境匯入,引起興趣出示背景圖,通過"今天,有很多小動物要到我們班做客,看看誰來了?"這句話創設情境,使幼兒產生好奇和興趣。

(二)展示動物圖片,瞭解動物叫法展示小雞、小鴨、小花貓、小黃狗、小白兔、小鴿子圖片,通過詢問,讓幼兒瞭解這幾種動物的外貌、走路方式、飲食習慣、叫聲等基本特徵。例如:這樣問"小鴨身上的毛是什麼顏色?它的嘴巴長的什麼樣子?(扁扁的);它有什麼本領?(游泳);它喜歡吃水裡的什麼?(小魚和小蝦),小鴨怎樣叫?(嘎嘎嘎)最後以"那麼多小動物到我們班來作客,我們小朋友非常高興、特別開心。"為結束語結束這一環節。

(三)學習兒歌《可愛的小動物》,知道小動物的名字、叫聲和動作

①首先教師示範兒歌,並配合動作,讓幼兒仔細聽和看。

②接著帶著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四)進行遊戲老師說小動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並做動作。待幼兒熟悉玩法後,適當加速,要求幼兒一定要老師說完後才能說和做。然後請個別幼兒上臺做小老師說小動物的名字,小朋友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做動作,要求做小老師的小朋友說話聲要響亮,吐字要清晰。

最後改變遊戲玩法,老師模仿小動物的叫聲,小朋友說小動物名字,並做動作。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下學期,《六個好寶貝》這一主題中。知道自己有六個好寶貝:眼、耳、鼻、口和手腳是這個主題目標之一。幼兒能運用自己的“寶貝”感知事物,做自己能做的事。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準備這節活動時,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

《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實際能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

每節活動的重點、難點非常重要。根據故事教學的特點,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3-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3歲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為了特出重點掌握難點,我在製作課件時把畫冊中的對話精簡。便於幼兒儘快理解故事內容和掌握動物間的對話。畫冊中減掉的對話放在活動延伸上去完成。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於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五、說活動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以謎語引出課題,激發興趣:師:“小朋友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幼兒猜對後師說: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

第一環節。師幼一起觀看動畫。不出示任何教具,因為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幼兒觀看感興趣的動畫片,看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有誰?它們在幹什麼?”等問題。

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第二環節。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第二次欣賞故事。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幾個畫面(點擊出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每個幼兒回答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同時,老師在講述中運用豐富的表情、肢體語言來表現故事,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第三環節,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故事。這種分角色表演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第二步利用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師幼一起復述故事,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師小結時,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德教育。

六、說活動延伸

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通過《給小青蛙穿衣服》塗色活動讓幼兒進一步對小青蛙的認識。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

把活動中用過的頭飾放到表演區,滿足活動中沒有表演的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閱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畫冊邊自己講故事、聽錄音故事等。

一、說教材《小青蛙聽故事》這個故事選自小班上學期,《我能幹》這一主題中。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青蛙和魚兒、月亮為角色,講述了一個小青蛙聽故事是不安靜、亂插嘴的故事,特別是小青蛙認真聽故事的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也有這樣的。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說教學目標《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的目標是:“要創造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幼兒要注意傾聽同伴講話,並能大膽、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根據《綱要》精神和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一)活動目標1、情感目標:在感知和理解故事的過程中,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2、能力目標:理解詞語:夜、靜悄悄、安安靜靜、又蹦又叫。

3、知識目標: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

(二)活動重點、難點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重點、難點的確定非常重要。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故事教學的特點所以我把知道故事的名稱,理解內容,懂得聽故事時應安安靜靜的`,不能大聲說話作為本課的重點。由於小班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能力為主,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在集體面前發言。

三、說教學具的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魚、小青蛙、月亮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這一遊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佈置了小河等情境,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我讓幼兒先認識小青蛙,瞭解了小青蛙的基本特徵。幼兒練習過遊及跳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的是一種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

所謂“視聽講做結合的方法”,“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課件中的內容;“聽”就是傾聽教師的語言啟發、引導、暗示和示範;“講”就是幼兒的講,滿足幼兒想說的願望:“做”就是讓幼兒表演故事中小魚和小青蛙的語言,滿足幼兒樂於表現的願望。這個方法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處與一中積極的學習狀態當中。

(二)學法主要採用了“角色遊戲法”、“討論談話法”、“觀察法”等。採用角色遊戲法是因為角色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幼兒身心略感疲憊時,遊戲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幼兒在進行角色表演中能充分地表現自我,大膽說話。趣味遊戲法,同中國小不同的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形式就是遊戲,幼兒在遊戲中發展、在遊戲中學習。綱要明確提出了“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援、促進、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還提出了讓幼兒“想說、敢說”。那麼,趣味遊戲法恰恰是實現綱要要求,激發幼兒想說、敢說願望的最好途徑。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情境表演直接獲得印象。討論談話法是幼兒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師:教師邊敲擊圓舞板邊有表情的說:“我是一隻小青蛙,唱起歌來呱呱呱。”有一隻青蛙今天特別高興,我們來猜猜為什麼,好嗎?(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吸引幼兒集中注意力,充分運用感官感知遊戲內容,為實現本次活動的重點做好鋪墊。)1、第一次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角幼兒的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為了避免分散幼兒的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所以,只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出簡單的問題:“故事的名字叫什麼?”2、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第二次欣賞故事。

提問:“故事裡有誰?它們在幹什麼?”二)、理解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分段演示多媒體教學軟體,再次欣賞故事。播放課件,依次出示故事的四個畫面(點擊出四個畫面),每個畫面設計幾個開放性的問題,請幼兒思考,例如:畫面一,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誰能看出這是在哪兒?為什麼這樣靜悄悄?”引導幼兒結合畫面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講出夜靜悄悄的主要特徵。畫面二,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小魚看見月亮出來了,它心裡怎麼樣?”“它怎麼做的?”這些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具體、明瞭,每個幼兒通過思考能得出一個較合理的結論,都能有話說。在充分調動回答每個幼兒之後,點出課件對話,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角色的對話。對每一個幼兒的回答,都根據幼兒的個體特點,給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這種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不僅初步掌握了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而且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三)、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1、再次通過課件,結合故事的主要情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幼兒學說小魚、小青蛙的對話。如運用師引導全體幼兒說,師生分角色說.男孩女孩分角色說等。這種靈活有趣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學說方式,不但極大的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較有成效的掌握了動物間的對話,並把其中的禮貌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而且又進一步明確了故事的主要情節,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幼兒注意互相傾聽,積極應答的習慣,使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故事表演,這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幼兒對故事主要情節的理解,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使幼兒更加喜歡文學作品。

六、說活動延伸為幼兒準備多種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引導幼兒開展區域活動。

美工區--繪畫:他們又去哪了?以“又有誰來啦”為題讓幼兒續編故事,教師啟發幼兒大膽想像,積極動腦。引導幼兒續編小動物安安靜靜傾聽故事的故事,看誰編出的故事最新奇好聽。

表演區--表演遊戲:小青蛙聽故事幼兒通過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生動逼真地表演、使用道具、佈置環境,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語言區--多種形式的聽故事,如:邊看邊聽故事、聽錄音故事、聽老師給大班哥哥姐姐講故事、集體欣賞、小組欣賞、故事區域裡欣賞。

幼兒園大班科學說課稿:有趣的影子一、教材分析(設計意圖)班上有一位孩子帶來了一張碟片,上面都是一些皮影戲,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於是,我緊緊抓住了幼兒感興趣的這一事情設計了本次活動,以玩手影為匯入,在循序漸進地深入,從而讓幼兒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而且《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絡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物件。因此,這是我選擇了“影子”這一現象作為科學教育的內容的又一依據。在活動中,我利用實驗比較、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促進幼兒的創新思維。

二、目標確定大班幼兒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本次活動中,通過尋找探索發現影子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興趣,科學教育活動是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綱要》指出:科學教育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針對本班幼兒科學教育特點,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影子的特徵,知道影子的存在。

2、探索發現影子的形成原因。即:光線照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了影子,並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的位置的關係。

3、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及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合作、判斷的能力。

三、重點、難點1、難點: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2、重點: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擋住光線就產生影子。

四、教學準備:

根據教學目標和《綱要》中指出的,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我做了以下準備:

1、選擇陽光燦爛的日子進行教學活動

2、把多功能廳佈置成一個光影實驗室、投影儀

五、教法與學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根據教學目標,我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在教學過程我主要運用了: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教師通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

2、探索式教學法:滿足幼兒探索事物本質特徵的願望,充分做到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幼兒探索科學時間的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能力,讓幼兒從小就養成主動探索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並且進一步體驗自信帶來的愉悅感。

六、教學過程本次活動,我主要設計了四個環節:1、玩手影遊戲引起幼兒的興趣。2、引導幼兒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3、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4、延伸活動。

(一)、玩手影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首先我設計了玩手影遊戲,如:孔雀、小鳥、狐狸、小狗等手影。

(讓幼兒也自由操作玩玩感受樂趣,將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索願望激發出來)這時我可以這樣的指導語:為什麼會產生影子呢?

(在這個環節中通過幼兒自由玩自由發言,體現幼兒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原則,引出本次課題)

(二)、尋找影子、瞭解影子的特徵帶領孩子到室外去,你能找到你的影子嗎?幼兒尋找影子。看一看影子是怎麼來的呢?通過實驗觀察讓幼兒瞭解:太陽光照在自己的身體上,身體擋住了太陽光就產生了影子。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為幼兒提供了一個陽光燦爛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提高了幼兒自主探究的能力,為後面的探索積累了經驗,也為後面的活動提供了依據。)(三)、探索發現光源位置與影子位置的關係為什麼會有影子的呢?教師帶領幼兒回教室做另一個實驗:發現沒有光,影子就不存在了,有了光才會有影子。

這時我就可以用這樣的指導語:看一看,光和影子在一起嗎?影子在光的哪一面?引導幼兒帶著另外兩個問題回到草場上,你發現你的影子的光源是什麼?你的影子是在太陽的另一邊嗎?(幼兒自由交流講述)得到: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

(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我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寬鬆的環境,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探索發現影子與光源的位置關係,啟發幼兒開動腦筋知道影子總在光的另一邊,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在此環節中,我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方法。)(四)、活動的延伸1、在玩踩影子的遊戲中,孩子們能充分體驗到其中的樂趣,真的是其樂無窮。讓幼兒帶著有趣的問題在意猶未盡歡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

(這一環節調動了幼兒身體的各個部分,充分滿足了幼兒好動的天性)2、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觀察“光和影子”的有趣現象,除了太陽光能產生影子以外,還有什麼也會產生影子?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一、 說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1)、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捉迷藏”是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活潑好動,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孩子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孩子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孩子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2)、3—4歲的孩子活潑好動,且是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方位詞的理解、掌握、運用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請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盤子放到小桶裡面”等等,為了順應孩子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孩子最喜愛的遊戲形式讓孩子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地學會運用方位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表達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作用下獲得發展。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孩子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孩子最近發展區發展的4個目標:

1)、通過遊戲讓孩子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孩子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遊戲的快樂。

4)、通過遊戲讓孩子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3、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此活動的重點是孩子能正確地運用方位詞表述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在孩子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找朋友”的遊戲,初步感受方位詞;再通過“找小貓”的遊戲,引導孩子通過觀察、尋找小貓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詞,從中建構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2)、難點:是能在創造性的遊戲中靈活的使用方位詞並能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是:為孩子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孩子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

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二、說教具、學具:

1、 知識經驗的準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孩子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孩子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遊戲的環境: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為孩子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啟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在教學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慧”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活動中滲透“識字”教學;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讓孩子感受數的概念;在最後的一個環節中,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等。

3)、另外,此活動是老課新上,活動的結構是遞進的關係:興趣—遊戲—創造,即創設情境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學習方位詞,解決重點;最後在創造性的遊戲中讓孩子的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與提高。

2、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孩子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為孩子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孩子能夠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孩子用不同的動作、表情以及與同伴合作表現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給孩子自由展現的空間。

四、說教學程式:

1、創設情景,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3分鐘)

遊戲“找朋友”:

教師“小朋友,剛才我們班來了幾位小客人?(4位)咦?他們到哪去了?讓我們一起找一找好嗎?看看他們藏在什麼地方?”

此環節中,孩子在課前已經認識了毛絨玩具,利用“找朋友”的形式鼓勵孩子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遊戲,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在交流中初步學習使用方位詞,如在……上面、在……下面、在……裡面、在……後面等,此遊戲可進行兩遍。另外在這其中將數學知識滲透在活動中,通過找一找、數一數,讓孩子感知數的概念。

2、欣賞課件,以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學會正確使用方位詞。(5分鐘)

教師:“聽,誰來了?(貓媽媽)引導孩子聽錄音,教師提問:“貓媽媽為什麼那麼著急呀?它的小寶寶到哪裡去了呢?”

教師引導孩子觀看課件,幫助孩子理解的內容,並用啟發式的語言進行提問,以引導孩子掌握、理解方位詞。

在這一環節中,課件的展示進一步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找小貓,讓孩子理解、掌握了方位詞,而且在這其中,讓孩子的情感得到發展,懂得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知道不應該到處亂跑,在家中要做一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另外,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貓寶寶的名字藏在其中,滲透了識字教育。

3、 遊戲活動:(7分鐘)

1)、遊戲:捉迷藏

教師:“現在我是貓媽媽,你們是貓寶寶,讓我們一起來玩“捉迷藏的”遊戲好嗎?”(聽音樂進行遊戲)

教師將角色轉變,以媽媽的角色貫穿遊戲始終,與孩子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並提出遊戲的規則(聽音樂開展遊戲,利用道具讓寶寶藏起來,當媽媽找到後寶寶要迅速的告訴媽媽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遊戲中教師注意聽孩子使用的方位詞是否正確,及時引導、糾正。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孩子通過遊戲的形式練習正確、靈活的運用方位詞,通過與老師遊戲,孩子的情緒十分高漲,為下一環節打好基礎。

2)、創造性遊戲:

教師啟發引導孩子用動作來表示出自己藏在什麼地方,鼓勵孩子大膽想象,還可啟發孩子與同伴合作進行表現,要求孩子不光用動作、表情來表示,而且還要用準確、恰當的方位詞進行表述。

在此環節活動中,孩子有模仿、有創新,不僅鞏固了孩子對方位詞理解、靈活運用,而且讓孩子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同時也讓孩子體驗到與同伴合作遊戲的快樂,充分體現了自主、創造、合作的現代兒童的學習方式。

4、結束部分:

孩子們,玩了這麼長的時間天都快黑了!咱們該回家了,快到媽媽身邊來,可千萬不要走丟了,否則媽媽會很擔心、很著急的!(聽音樂離開)

5、活動延伸:

引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用語言準確的表達出物體所在的方位,讓孩子對方位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五、活動評價:

此活動的設計完全是從孩子的實際出發,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始終處於自主積極的狀態,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語言閱讀活動《春雨》是選自中國幼兒百科畫冊中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的一個活動,詩歌中滴答的春雨,重複而又有變化的對話,給幼兒以美的陶冶和享受,同時讓幼兒瞭解春雨與植物生長的密切關係,獲得了自然知識。正如《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中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詩歌,如《家》、《雷公公在敲門》等,對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瞭解,學習詩歌有一定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

3、活動的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因此,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從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確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感受春雨帶給大自然的生機勃勃,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編詩歌的能力

(3)引導幼兒感受詩歌表現的各種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機,幫助幼兒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知道春雨對萬物生長的作用。

4、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定位於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分角色朗誦對話,豐富幼兒詞彙,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思維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活動難點是理解春雨與萬物之間的密切關係,嘗試創編詩歌第五段。

5、教學準備:

①知識準備,這裡已經下過幾場春雨了,教師幫助幼兒觀察。

②材料準備:圖畫設計(直觀形象、生動,顏色鮮豔,突出各種植物的色彩和表情);植物頭飾。

二、說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讓師幼形成一種平行的、雙向、相互支援的合作關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匯入法:創設一個自由寬鬆的環境,讓全體幼兒聽一聽春雨

2、提問法:根據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問答,豐富知識。

3、直觀形象法:看畫面,視聽結合,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通過植物的對話,讓幼兒理解春雨對萬物生長的作用,突破難點。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聽一聽、看一看、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詩歌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春雨有更深刻的瞭解,我採用此法,在說說演演中引導幼兒體驗、理解植物的對話,始終體現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說教學程式

1、激發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用一段有滴答下雨聲的錄音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

2、認識植物:

滴答滴答,下小雨啦,誰會很開心呢?教師展示畫面中擬人化的種子、梨樹、麥苗,讓孩子認識一下詩歌中出現的植物,因為如今的孩子對於這些植物是很陌生的,而畫面中這些笑容燦爛的植物一定會吸引孩子的眼球。

3、理解詩歌: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先欣賞詩歌,再請幼兒回答的方式。我設計成講述在前,欣賞在後的形式,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角,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思考、想象,大膽講述,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與此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詩歌的重難點是理解、創編對話部分,知道春雨與萬物生長的密切關係。我這樣設計:滴答滴答,下小雨啦!種子娃娃、梨樹娃娃、麥苗娃娃,它們正開心地說著話呢!你們想聽聽它們說了什麼嗎?你想聽哪個娃娃說的話呢?根據幼兒的意願,教師隨機播放詩歌中的對話內容,雖然這打亂了詩歌中出現植物的順序,但這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然後讓幼兒說說:種子娃娃為什麼要說“下吧,下吧”?它要幹什麼呀?讓孩子知道這些植物要喝了雨水,才會發芽、開花、長大。隨著一幅幅畫面的出現,激發幼兒的興趣,運用畫面提供的線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最後讓孩子們學唸詩歌中的對話。

3、創編詩歌:

詩歌的創編也是活動的難點之一,突破這個難點的關鍵是要喚醒孩子的經驗,並將經驗用詩歌中類似的語言表現出來,我這樣提問幼兒:“春雨過後,種子、梨樹、麥苗會發芽、開花、長大,還有哪些植物也會說這樣的話呢?”讓孩子拓展經驗,創編詩歌。如柳樹說:“下吧。下吧我要發芽。”詩歌第五段,也可以用替換的方法進行創編。可以這樣問:“小朋友看見下雨,除了種瓜,還會要幹什麼呢?”讓幼兒盡情想象,並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發揮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

4、欣賞詩歌:

請幼兒配合畫面再次欣賞,引導幼兒感受詩歌所表現的春天萬物生長的美好。視聽結合,把幼兒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春雨圖中,通過視覺聽覺的結合,有助於幼兒理解詩的內容。

5、表演詩歌:

在幼兒對詩歌有充分理解與感受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學說對話,並自選角色,戴上頭飾,配合發芽、開花、長大、種瓜的動作進行表演。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萬物生長欣欣向榮的感受,也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語言,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