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過秦論》說課稿範文

才智咖 人氣:1.06W

授課人:陳 原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過秦論》說課稿範文

《過秦論》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三單元的自讀篇目,該文論述了賈誼關於秦朝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分析,指出其關鍵原因在於“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該單元所選課文都是古代的議論性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在於讓學生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掌握基礎的文言語法知識,學習如何清晰有力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本文安排在單元的第三篇,如何指導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是培養學生學習文言的興趣,樹立學生學好文言文的信心,掌握文言學習方法的關鍵。

根據新課標倡導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出發設計課程目標的要求和高一的學生對於文言文的知識還在積累的階段,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一定量的誦讀的實際情況。我擬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了解文章的脈絡;

2,瞭解本文的語言特色:排偶句的運用;

3,認識賈誼對秦迅速滅亡原因的分析。新課標指出,應該“通過閱讀與思考,領悟其豐富的.內涵,探討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以利於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因此,認識“仁義不施”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重要原因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我採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誦讀法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讀出聲音的各種形態,如節奏、語調、語氣等,這就需要揣摩文意。因此,範讀、多讀尤為重要。分析法在於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文中所載的道,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關於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古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背誦課文,使記誦和理解結合在一起,這樣才符合學生的記憶規律,也減輕學生課下的負擔。

本課計劃安排兩課時。今天我重點講第二課時的安排。

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主要有:

首先,匯入課文,我計劃從近年熱播的古裝影視作品匯入,讓學生明白要了解歷史的真相必須通過閱讀歷史文獻。同時讓學生結合預習介紹作者情況。培養學生搜尋、整合資料的能力。其次,誦讀課文。通過全體學生讀課文、教師的糾正範讀兩個步驟,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使文言文語感的訓練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落到實處。另外,使學生整體上對文章有所瞭解,明確課文的中心在於“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第三,讓學生主動疏通課文詞句,指出應該注意的文言知識點,教師給與總結與點撥,這是給學生主動權,讓他們學會收集整合資料,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第四,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給課文分層次,從而理解賈誼論說的邏輯性,也為第二課時分析課文作準備。第五,再次誦讀課文,加深記憶和理解。最後佈置作業,要求背誦最後三段。

第二課時我作如下安排:

首先,檢查課文的背誦情況。藉以瞭解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

其次,分三步設疑討論:1,由標題引入第5 段, 討論對比方法及結論的產生。這一步我計劃設計如下問題:[提問] 將段中涉及到的秦國、秦朝、九國(山東之國) 、陳涉四種力量用符號“〈”連結排列起來。[提問] 按例句“‘秦人開關延敵……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這是秦國的實力與九國之師相比”,從本段中找出包含其餘三項對比的句子。第五段議論是全文的重點, 需要反覆朗讀與全面理解。抓住對比即抓住了重點;用數學公式來表示課文內容, 激起學習興趣, 引起學生積極思考;運用原句, 促使學生細讀課文, 理解文句詞語,抓住重要句子、重點詞語。學生學習分析和理解文意、文句的過程, 也是自學文言文能力提高的過程。

2,從秦攻守之勢的不同, 討論秦興亡史的演變, 理清文章思路。這一步我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分析討論:[提問]“攻守之勢異也”,是對文章1~4 段秦興亡史實的概括議論, 先從第5 段中分別找出一句話概括“攻”與“守”的史實,然後自讀1~4 段, 說說哪些段寫“攻勢”,哪些段寫“守勢”,並從各段中找一句原句表明“興”或“亡”的史實。該討論題一方面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抓住中心句引發開去,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閱讀語段,篩選資訊,學習歸納。另一方面由意而言,促使學生認真自讀課文,正確理解文言詞語和句子,掌握文言知識。

3. 討論“仁義不施”的表現及作者的寫作旨意。在討論中,強調教師點撥, 精簡知識講授; 強化誦讀自學,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合, 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練。這一步,我設問[提問] 秦的過失主要是“仁義不施”, 請從課文中挑出秦“仁義不施”的語句並加以解釋, 說說秦的過失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將“仁義不施”這一抽象道理具體化, 訓練了學生篩選資訊、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等能力, 思維深刻性訓練、鑑賞評價訓練、語言訓練都得到落實。

再次,總結課文。引發同學對“仁義不施”的思考。同時結合我國當前的基本政策,理解“施仁義”的內涵。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性的訓練。

最後,佈置作業,鞏固背誦。識記本課所學習的文言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