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中說課稿集錦五篇

才智咖 人氣:2.67W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高中說課稿集錦五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第一冊(上)第二章第三節《函式的單調性》。以下我從六個方面來彙報我是如何研究教材、備課和設計教學過程的。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人教版第二章《函式》第三節函式單調性的第一課時,該課時主要學習增函式、減函式的定義,以及應用定義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2、教材所處地位、作用

函式的單調性是對函式概念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後續研究幾類具體函式的單調性的基礎;此外在比較數的大小、函式的定性分析以及相關的數學綜合問題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在方法上,教學過程中還滲透了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數學中的核心知識之一,在函式教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高一學生已學習了函式的概念等知識,並且接觸了一些特殊的單調函式。

2、認知水平與能力

高一學生已初步具有數形結合思維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問題。

3、任教班級學生特點

學生基礎較紮實、思維較活躍,能較好地應用數形結合解決問題,但歸納轉化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觀察討論能力有待加強。

三、目標分析

(一)知識技能

1.讓學生理解增函式和減函式的定義;

2.根據定義證明函式的單調性;

3.瞭解函式的單調區間的概念,並能根據圖象說出函式的單調區間。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證明函式的單調性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運用公式的過程,提高學生類比化歸、數形結合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積極參與觀察、分析、探索等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喜悅,以此激發求知慾。領會用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去觀察分析事物。

由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材的重點、難點、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函式單調性的概念與判斷 。

教學難點:利用函式單調性定義或者函式圖象判斷簡單函式的單調性。

解決策略:

本課在設計上採用了由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教學策略。利用數形結合、類比化歸的思想,層層深入,通過學生自主觀察、討論、探究得到單調性概念;同時,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並通過範例後的變式訓練和教師的點撥引導,師生互動、講練結合,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法分析

(一)教法:

1、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問題引入課題,為概念學習創設情境,拉近數學與現實的距離,激發學生求知慾,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2、在鼓勵學生主體參與的同時,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具體體現在設問、講評和規範書寫等方面,教會學生清晰的思維、嚴謹的推理,併成功地完成書面表達。

3、應用多媒體,增大教學容量和直觀性。

(二)學法:

1、讓學生從問題中質疑、嘗試、歸納、總結、運用,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利用圖形直觀啟迪思維,並通過正、反例的構造,來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維的認知飛躍。

五、課堂小結

高中說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地球的自轉》。我將按說課標、說教材分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這五個環節去說課。

說課標

課標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運動是必修1模組內容的重要基礎理論,對於自然環境方面知識的學習有著重要意義。本條“標準”要求學生從瞭解層面上升到理解規律和成因層面。本節是主要學習地球自轉的特點,為後面內容的學習做鋪墊,而本節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轉的方向、週期、角速度和線速度。

說教材分析

本節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的第一課時,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之一。是學生從地理事實上升到地理科學的一個平臺。本課的學習還為後面的學習提供理論基礎,併為接下來的地理天體計算等的學習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本節的知識與我們日常生活、生產、科學研究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說學情分析

學生認知心理特徵

這部分內容針對的是高一學生,他們的年齡只有16、17歲,具有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天性。其認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維為主逐漸轉入以抽象思維為主的發展階段。因此,教學中應結合具體事例及直觀的表象資訊,來呈現學習的內容。

此年齡段學生還具有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團結協作能力、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等特點,因此,利用生動的語言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不時地改變學習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

知識技能基礎

教材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日常能觀察和體驗的自然現象,並且也有國小國中學過的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將這些零散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的知識.並通過藉助適當的輔助教學的過程,指導學生參與動手演示的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建立直觀、立體、動態的概念,這對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識記非常有效。

根據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學生的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我把本節的三維目標確定為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說出地球自轉的定義

2.能夠判別地球自轉方向

3.能夠理解地球自轉的週期,區分恆星日與太陽日

4.能夠分析地球自轉的的角速度和線速度的計算方法和規律,並應用計算方法計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線速度。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根據學案閱讀教材、分析圖示,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體驗地理學習的思維過程。

2.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知道地球自轉運動的概念、方向、週期。

3.通過觀察地球儀自轉的演示以及參與各項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空間思維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等。

4.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建立地球體的空間概念,鍛鍊空間思維和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以形成物質普遍聯絡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發展觀和聯絡觀;培養學生科學求實的態度;

學生可以樹立起關愛地球、瞭解地球、保護地球的信念;

學生能夠聯絡生活實際,感受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息息相關。通過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根據教材和授課物件的特點,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為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地球的自轉特徵,地球自轉的方向、週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教學難點:自轉的週期:太陽日和恆星日的理解和區別。地球自轉線速度和角速度隨緯度的分佈規律。

為了能夠充分地完成本節的教學任務,解決教學重難點,我認為用一個課時去處理比較恰當。

那麼在一個課時中運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夠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內容呢?接下來我說說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說教法及學法

1、說教法及選擇依據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以此為出發點,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徵,本節課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絡的線索,幫助學生構建當前所要學習的知識。

多媒體演示法: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地球自轉運動。使用多媒體,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教師利用多媒體作為輔助工具,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以生動形象的形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把多媒體資訊如文字、圖象、聲音等有機整合並顯示在螢幕上,給學生以全新的視聽感覺。

教具演示法:課前準備一個地球儀,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

參觀法:通過對示意圖的觀察,進行推理分析,以把握地理事物或現象的規律性。比如,地球自轉方向的標示等,培養學生地理繪圖能力和讀圖分析能力。

啟發式談話法:根據學生已有認知結構設疑啟發提問學生,並通過對話方式探討新知識,得出新結論,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演示法、模擬法、探究式教學法、觀察探索法、比較法、分析規納法和圖示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能力。

以上是我在本節教學設計時採用的教法選擇及其依據,課堂教學中“教”是一個方面,但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

2 、說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這樣的時代下,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教並重,以學為本”的育人觀,不僅教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滲透學法:

學生應重檢視文轉化,通過老師給同學們呈現的多媒體圖片及動畫,進一步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緊密聯絡教材中的插圖及老師給出的動畫,將抽象、深奧的地球運動知識轉化為直觀的圖象,彌補同學們感性認識的不足,並鞏固理性知識。

學生根據不同學習內容,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

首先通過匯入過程,激發學生探索宇宙的興趣,轉入對地球運動規律的探討。通過觀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轉的空間概念,明確自轉的方向。實物演示和講解提問相配合,理解週期的概念。通過舉熟悉的自然和生活例項,瞭解自轉的地理意義。

利用教學演示、學生討論、動手操作及“問題解決式”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使師生在愉快互動中共同探究知識。

總之,通過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三維目標,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那麼怎麼把教法選擇和學法指導具體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來呢?接下去我將重點說說具體的教學程式安排

說教學過程

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指導理論。其核心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鑑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是高中《音樂鑑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瞭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瞭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並儘可能採用音像資料。內容的設計涉及了鑑賞、體驗、表現、創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瞭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複雜多變的節奏特點,並瞭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祕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學生以正確的態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匯入,欣賞與探討,創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儘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本課教材的內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容的學習方法,採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編與表演環節,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後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共享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領域更體現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的培養,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國小和國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鑑賞課教學中,儘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展和表現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

高中音樂課教案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造都是為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能力,並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體育與健康》五年級第一學期教材,它把“健康第一”和“學生髮展為本”作為教學的指導思想,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終身體育的潛意識,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作為主要目標,為學生提供較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體驗主動參與並獲得成功的樂趣。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跨越式跳高,要求學生學會助跑3~5步起跳,逐漸加速,藉助衝力,迅速騰空,兩腿依次跨越過杆。跨越式跳高是最簡單的跳高技術,接近生活中跑與跨越的自然動作,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它不僅可以健體強身,還可以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使人輕盈嬌健,既健身又健美。為了落實“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切實加強體育工作”的指示,結合三維健康觀的要求,我把跨越跳高定為主教材,並將遊戲引入課堂,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和諧的體育氛圍,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創新體育鍛煉方式,實現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助跑3~5步起跳,及兩腿依次過杆的技術動作。

2、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探究力、表現力、創新力,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和彈跳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合作。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起跳時要求腿邁步要快,腳跟先著地,踝、膝、髖三關節超越肩關節,並充分蹬直,擺動的兩臂和腿要積極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動作迅速有力,上下襬起,同時提肩,拔腰。學生在起跳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是起跳後身體往往向前衝而不是向上騰起,嚴重影響著跨越的高度,尤其以初學者為甚。根據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起跳,難點是助跑與起跳的相結合。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以前已經學過多種方式的跳,具有了一定的跳躍能力。國小生善於模仿,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對跳高專案較有興趣,這對實現教學目標極為有利。但國小生安全意識差,自我保護能力差,容易出現傷害事故。教師要加強安全教育,採取切實可行的安全防範措施。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五年級學生的學情,我準備用激趣引入,引導探索,教師點撥示範,師生共同評價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則通過觀察圖片,內化圖意,嘗試探索,實踐體驗,小組交流的方法進行學習。

這樣的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始終以濃厚的興趣,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能有效地革除教師講解示範,學生模仿操練的傳統教法的憋端,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表現力和創新力。

三、學情分析

水平三的的學生自我意識有所發展,自尊心進一步增強,自主性要求日趨強烈,開始有獨立見解,但缺少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毅力,且自覺性、主動性、永續性都較差,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產生動搖。思維過程已能在表象和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也隨之提高。在生理髮育方面,速度、靈敏、柔韌等素質的最佳發展階段快要過去,力量、耐力等素質的敏感期即將到來。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說出跨越式跳高的動作要領,85%的學生能自由選擇高度跳過。

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跳躍的練習,增強下肢力量,發展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練習中願意說出內心想法並積極改正自身不足。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起跳和過杆技術。

難點:過杆時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杆後起跳腿高抬外旋,動作協調。

六、教學方法

教法:講解法、示範法、糾正錯誤。

學法:分組練習、合作學習。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課堂常規:體委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然後我會進行設疑匯入通過複習田徑基本常識,中國著名的田徑世界冠軍有誰?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會說出110米欄冠軍劉翔,進而引出田賽的世界冠軍倪志欽,教師補充說明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打破跳高世界紀錄的人,他是採用俯臥式,順勢引出今天學習跳高中最基本的動作——跨越式跳高。

2、佇列隊形練習:進行原地轉法練習。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

【教學意圖】體育文化知識的補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真正的做到身心結合,佇列隊形的練習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常規習慣,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形態、認真練習的態度和良好的組織紀律性。

(二)準備部分

1、遊戲“擔擔跳”

方法:全班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先由班長手持竹竿有節奏的按照學生的隊形畫圓,學生儘量的往上跳,碰到哪位同學的腳換班長的位置,依次進行。

組織教學:圓形站立。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教師邊做示範,邊提示動作要領,語言激勵學生,及時表揚鼓勵。

【教學意圖】選用跳躍類的遊戲即可充分利用器材,還能增加操的運動量,加強對下肢力量的鍛鍊,提高跳躍能力,為接下來學習跨越式跳高做鋪墊。帶有韻律節奏的動作還能降低肌肉的粘滯性,避免在練習中運動損傷,同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以及自我表現意識,養成優美的身體形態。

(三)基本部分

1、助跑單腳起跳手觸懸掛物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自由選擇高度。

【教學意圖】複習跳躍性的練習既能夠使學生快速的進入到課堂節奏,也能夠使學生的心率達到適合本堂課的練習,體現了課堂的連續性。

2、示範

提問:老師做示範的時候,過杆時擺動腿的姿勢是什麼?那麼過杆後起跳腿的姿勢又是什麼呢?

學生回答:擺動腿內旋下壓,過杆後起跳腿高抬外旋。

3、講解

動作要點:直線助跑有節奏;起跳快速且有力;擺腿內旋並下壓;上體前傾轉向杆;落地屈膝要緩衝。

【教學意圖】示範可以讓學生形成初步的動作表象,之後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明確本節課學習的重難點,使得後續練習更具有針對性。

4、練習

(1)原地起跳擺動腿過高低杆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遠側高於手的近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杆練習,要求擺動腿儘量抬高

(2)原地起跳起跳腿過高低杆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分為四組,每組成員輪流手持竹竿,手的近側高於手的遠側,其他小組成員完成過杆練習,要求起跳腿儘量抬高。

(3)近距離過低高度皮筋練習。

糾錯:在剛剛的練習中老師可能發有多同學在過杆的時候有坐杆現象。所以教師提醒學生練習過程中要起跳充分,起跳腿用力起跳後襬動腿積極上抬,同學之間可以用“語言提示法”來互相提示。

【教學意圖】根據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設定循序漸進的練習,逐漸的體會過杆的動作,便於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並進行糾正。在學生初步掌握動作和了解正確動作的基礎上,兩人一組結伴練習相互觀察對方的動作並糾正,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動作方法的記憶和理解。

(4)完整的過皮筋練習。

組織教學:四個不同的高度皮筋組成的正方形,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高度跳過,同時進行安全提示。

【教學意圖】讓學生自由選擇充分的體現了以學生主體,把課堂交給學生,同時也是分層教學理念的體現,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5、檢驗—優生展示

組織教學:以體育小組為單位,自由選舉兩名代表進行展示,每組做完後採用不同形式進行評價。

【教學意圖】在展示環節中讓學生自由推選代表可以培養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意識,同時更加突出我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該環節也能夠檢驗我的教學成果。

(四)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配樂放鬆操

組織教學:四列橫隊體操隊形。

要求:放鬆活動,身心充分放鬆。

2、課堂小結:教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教學意圖】】師生聽音樂進行放鬆活動,使課堂氣氛輕鬆愉悅,也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放鬆,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3、宣佈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獨立品質。

八、場地器材及預計負荷

場地器材:竹竿4根、橡皮筋4根、田徑場、海綿包。

練習密度:33%—40%;平均心率:128—136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高中說課稿 篇5

說教材

(一)教材前後聯絡、地位與作用

直線的一般式方程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高一年級數學必修2第三章第二節中的內容。

本節課是在學習直線的點斜式、斜截式、兩點式、截距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它們的實質,即都是二元一次方程。從而對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進行探究,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這也為下一節學習做好準備。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掌握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明確它的形式特徵,還有直線方程的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直線與二元一次方程的關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觀察,分析、歸納、進而得出直線的一般式方程,培養了學生勇於探究的精神和學會用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堂活動參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絡與互相轉化。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的確定,並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重點:直線的一般式方程以及各種形式之間的互相轉化.

難點:理解直線的一般式方程

說教法

我班學生數學基礎一般,但在解題能力特別是抽象思維的能力比較欠缺。本節課對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分類討論能力有一定要求,特別是用分類討論思想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所以需要老師逐漸的引導。

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本節課主要採取“分析法”“討論法”“歸納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同時還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增強動感和直觀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歸納,使學生思維緊緊圍繞“問題”層層展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由學會變為會學,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自主探究知識,逐步掌握自主獲得知識的學習方法。